資源簡介 專題01多種多樣的生物【知識點回顧】一、觀察生物考點1 結合常見生物的形態與生活習性,識別常見的生物與非生物 1.生物與非生物的根本區別是________。2.生物的特征主要有能生長、有應激性、能繁殖、新陳代謝、生物既能適應環境又能影響環境等,其最基本的特征是能進行________。1.放大鏡放大鏡適用于觀察蝸牛等小動物的形態和結構,而更微小的生物和細胞則需用顯微鏡觀察。2.顯微鏡(1)顯微鏡的結構。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顯微鏡最重要的部分。(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其操作步驟為:取鏡→________→________→放玻片→調焦距→________。觀察前,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注視物鏡,不讓它接觸玻片,否則會壓碎玻片,損壞物鏡(透鏡);觀察時,一定要慢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避免物像一晃而過,或根本沒有覺察。用高倍鏡觀察裝片時________粗準焦螺旋。(3)顯微鏡所成的像:顯微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_,因此玻片移動的方向與物像移動的方向________。當光線較暗時用________和________,當光線較強時用________和________。(4)計算所觀察物體的總放大率:所觀察物體的總放大率=________的放大倍數×________的放大倍數。(5)觀察生物時,無論其大小,必須先在低倍鏡下尋找,將觀察對象移到中央后,再換高倍鏡觀察。低倍鏡下視野亮,細胞數目________;高倍鏡下視野________,細胞數目________。二、生物的分類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有幾百萬種,它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生活習性。為了更好地認識和利用它們,有必要依據________對它們進行逐級分類。生物分類從高到低分為七個等級:________。________是最低等級,也是分類的基本單位。分類等級越高,同類生物的共同點____________;分類等級越低,同類生物的共同點____________。三、其他生物的代謝特點考點5 說出細菌、真菌、藻類、苔蘚類、蕨類的主要特點 1.細菌: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含有遺傳物質的________等部分構成,細胞膜外有細胞壁,有的細菌還有莢膜和鞭毛,為單細胞原核生物。根據形狀分為三類,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真菌:單細胞或多細胞異養_______微生物。主要有三類,即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3.藻類、苔蘚類、蕨類的主要特點植物類別形態結構生殖方式代表植物孢子植物藻類沒有根、莖、葉孢子海帶、紫菜苔蘚類有莖和葉,沒有根孢子地錢、葫蘆蘚蕨類有真正的根、莖、葉孢子腎蕨種子植物被子植物種子________,外面有________包被白菜裸子植物種子________,外面沒有包被松、柏、杉考點6 列舉有代表性的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主要特點 1.動物的分類2.脊椎動物的主要特點種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呼吸器官________幼體:鰓成體:肺和皮膚肺肺肺體溫不恒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恒定生殖卵生卵生卵生卵生________________3.無脊椎動物的主要特點形態結構代表動物原生動物單細胞動物草履蟲腔腸動物身體輻射對稱水螅扁形動物身體背腹扁平血吸蟲線形動物身體線形、不分節蛔蟲考點1 1.有無生命 2.新陳代謝考點2 2.(1)目鏡 物鏡 (2)安放 對光 觀察不能再用 (3)倒像 正好相反 大光圈 凹面鏡 小光圈 平面鏡 (4)目鏡 物鏡 (5)多 暗 少考點3 一定的特征考點4 界、門、綱、目、科、屬、種 種 越少 越多考點5 1.細胞膜 細胞質 核區 球菌 桿菌 螺旋菌 2.真核 3.不裸露 果皮 裸露 果皮考點6 2.鰓 不恒定 不恒定 恒定 胎生、哺乳【例題精析】例1.(2020?臺州)通過遺傳物質的檢驗與分析來判斷父母與子女是否親生關系稱為親子鑒定。人的毛發、口腔細胞等都可以用于親子鑒定。鑒定所需的遺傳物質主要取自于細胞的( )A.細胞壁B.細胞膜C.細胞質D.細胞核【解答】解: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中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它是由DNA和蛋白質兩部分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一條染色體上包含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包含有多個基因,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生物的各種性狀都是分別由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故選:D。例2.(2020?金華)據報道,21世紀10年代已有467個物種滅絕,2020年我國珍稀物種長江白鱘也滅絕了。長江白鱘是一種用鰓呼吸、靠鰭運動的動物,它在長江流域少有天敵。棲息地被破壞、過度捕撈、河流污染,是造成它滅絕的主要原因。長江白鱘在動物分類上屬于( )A.魚類B.兩棲類C.爬行類D.哺乳類【解答】解:魚類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魚體表大都覆蓋有鱗片,減少水的阻力,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靠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來不斷向前游動。因此長江白鱘屬于魚類。故選:A。例3.(2020?臺州)2020年5月,臺州市民撿到形似小貓的胎生動物,經鑒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如圖中飼養員正用奶粉喂養小豹貓。豹貓屬于( )A.哺乳類B.鳥類C.爬行類D.兩棲類【解答】解:豹貓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胎生哺乳,用肺呼吸,體內有膈,屬于哺乳動物。故選:A。例4.(2020?衢州)如圖是人體的消化系統漫畫概念圖。下列對圖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蛋食主義者”意為胃能消化蛋白質B.“我什么都能吃”意為食物中的大部分營養成分都能在小腸被消化和吸收C.“口腔和我合作無間”意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D.“肝膽相照好兄弟”體現了肝臟和膽囊之間相互配合的關系【解答】解:A、“蛋食主義者”說的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夠分泌胃液,胃液能夠初步消化蛋白質,A正確;B、“我什么都能吃”說的是小腸,在消化道內,小腸在消化道內最長,長約6米,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小腸的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特點有利于小腸的吸收;小腸內含有腸液、胰液、膽汁等多種消化液,可以對多種物質進行消化。所以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B正確;C、“口腔和我合作無間”說的是唾液,口腔中具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夠將淀粉初步消化為麥芽糖,C錯誤;D、“肝膽相照好兄弟”說的是肝臟和膽汁,肝臟,能夠分泌膽汁,膽汁流入小腸后,膽汁不含消化酶,對脂肪有乳化作用,D正確。故選:C。例5.(2020?金華)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過程中,對光時,肯定不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A.調節反光鏡B.調節光圈C.調節細準焦螺旋D.轉動物鏡轉換器【解答】解:對光時有四轉:一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二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三轉動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四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轉動反光鏡,直到看到一個白亮的視野。綜上所述,選項ABD都需要進行操作,而細準焦螺旋能夠小幅度地升降鏡筒,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對光時不需要進行操作,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例6.(2020?衢州)在顯微鏡對光操作時,圖中不需要調節的結構是( )A.①反光鏡B.②遮光器C.③物鏡轉換器D.④細準焦螺旋【解答】解:對光時,轉動③轉換器,使低倍鏡正對通光孔,轉動②遮光器選擇合適的光圈,然后左眼對準目鏡注視,右眼睜開,用手翻轉①反光鏡,對向光源,這時從目鏡中可以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光就對好了。故D符合題意。故選:D。例7.(2020?紹興)扭葉松屬于裸子植物,它的樹皮薄,莖、葉中含有機物﹣﹣松脂,易燃燒。發生火災時,堅固而緊閉的松果將種子保護起來。火災過后,松果崩裂開來,種子撒播在滿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關扭葉松說法正確的是( )A.松脂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運輸B.種子外部起保護作用的是果皮C.對種子的保護是對環境的適應D.火災后的草木灰為種子萌發提供有機物【解答】解:A、莖中韌皮部的篩管將葉光合作用的有機物運輸給根,而木質部中的導管將根吸收的水及無機鹽運送給葉。松脂屬于葉光合作用的有機物,應該由韌皮部的篩管運輸,錯誤;B、扭葉松是裸子植物,種子是裸露的,外面沒有果皮包被,錯誤;C、堅固而緊閉的松果將種子保護起來,是對環境的適應。正確。D、火災后的草木灰(無機鹽)為種子萌發提供無機物,錯誤。故選:C。例8.(2020?溫州)小明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要將鏡筒從最低處開始上升,首先應調節( )A.粗準焦螺旋B.細準焦螺旋C.物鏡轉換器D.載玻片【解答】解:鏡臂上裝有兩種可以轉動的螺旋,能使鏡筒上升或下降,稱為準焦螺旋。大的螺旋轉動一圈。鏡筒升降10毫米,用于調節低倍鏡焦距,叫做粗準焦螺旋。小的螺旋圍動一圈,鏡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于調節高倍鏡焦距,叫做細準焦螺旋。要將鏡筒從最低處開始上升,首先應調節粗準焦螺旋。故選:A。例9.(2020?湖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類型的細胞。下列被稱為“蟲”的無脊椎動物中,不經歷細胞分化的是( )A.渦蟲B.草履蟲C.蛔蟲D.蝗蟲【解答】解:細胞在不斷分裂的過程中,分裂后的細胞不斷的生長,再不斷的分裂。而一部分生長后的細胞停止了分裂,在形態、結構、功能上發生了變化,即結構、功能、形態相似的聚集在一塊形成細胞群。渦蟲、蛔蟲、蝗蟲都屬于多細胞的動物,都要經歷細胞分化形成組織,而草履蟲身體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屬于單細胞生物,不經歷細胞分化。故選:B。例10.(2020?紹興)如圖所示為草履蟲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草履蟲屬于原核生物B.草履蟲需要從外界攝取有機物C.草履蟲通過神經系統對環境變化產生反應D.草履蟲屬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解答】解:A、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錯誤。B、草履蟲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需要從外界攝取有機物,正確。C、單細胞生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沒有神經系統,單細胞生物也具有應激性,草履蟲沒有神經系統,錯誤。D、草履蟲是單細胞的動物,低等生物,通過一個細胞可以完成各項生命活動,錯誤。故選:B。例11.(2020?杭州)用顯微鏡觀察經染色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與原因分析不吻合的一項是( )選項實驗現象可能的原因A視野中沒有細胞未在口腔內壁刮取細胞B視野中無光斑物鏡未對準通光孔C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細胞數量太多D視野中的細胞往左移動觀察者將裝片往右移動A.AB.BC.CD.D【解答】解:A、由于未在口腔內壁刮取細胞,視野中沒有細胞,正確;B、由于物鏡未對準通光孔,視野中無光斑,正確;C、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這些黑色圓圈是氣泡,造成此現象可能的原因是蓋玻片蓋的不當,錯誤;D、由于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倒像,觀察者將裝片往右移動,視野中的細胞往左移動,正確。故選:C。例12.(2020?紹興)下列表示細胞分裂的是( )A.B.C.D.【解答】解:A、只有細胞數目的增加,細胞的形態結構沒有發生變化,因此表示細胞分裂,A符合題意;B、表示細胞生長,數目沒有增多,只是體積增大了,B不符合題意;C、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了變化,因此C過程表示細胞分化,C不符合題意;D、表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D不符合題意。故選:A。【習題鞏固】一.選擇題(共15小題)1.與高等植物水稻相比,草履蟲是僅有一個細胞的“袖珍”生物,但也能進行獨立的生活。下列有關草履蟲的說法錯誤的是( )A.這體現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B.草履蟲可以自己制造有機物維持生存C.草履蟲既屬于細胞層次也屬于個體層次D.草履蟲可以吞噬細菌,凈化污水【解答】解:A、草履蟲僅有一個細胞的生物,也能進行獨立的生活,說明細胞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它們通過一個細胞就可以完成各種生命活動。A正確B、草履蟲屬于單細胞動物,沒有葉綠體,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維持生存。B錯誤C、草履蟲既屬于細胞層次也屬于個體層次。C正確D、草履蟲屬于動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動物。它喜歡生活在有機物含量較多的稻田、水溝或水不大流動的池塘中,以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據估計,一只草履蟲每小時大約能形成60個食物泡,每個食物泡中大約含有30個細菌,所以,一只草履蟲每天大約能吞食43200個細菌,它對污水有一定的凈化作用。D正確故選:B。2.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換為40×后,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 )A.2個B.4個C.8個D.16個【解答】解: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O×、物鏡為1O×時,此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0×10=100倍;當目鏡不變,物鏡變成40×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0×40=400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的范圍越小,觀察到的細胞的個體就越大,細胞的數目就越少。當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由100倍變為400倍時,長擴大4倍寬擴大4倍,整體應該擴大16倍,視野的范圍應變為原來的十六分之一,細胞的數目也應變為原來的十六分之一。所以視野中細胞的數目為64÷16=4(個)。故選:B。3.下列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A.生物多樣性就是基因多樣性B.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護C.自然災害頻發是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最主要原因D.許多中藥取自野生動、植物,這利用了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價值【解答】解:A、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A錯誤;B、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護,保護了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棲息環故,B正確;C、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喪失和破壞,C錯誤;D、直接使用價值指對人類的社會生活有直接影響和作用的價值,如:藥用價值、觀賞價值、食用價值和生產使用價值(野外收獲進入貿易市場)等,可見種植藥材利用的是生物多樣性中的直接價值;潛在價值是今天還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種在將來會有利用的價值;D錯誤。故選:B。4.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A.視野中看到的是“96”,實際上裝片上也是“96”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細胞的數量越多C.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鏡可以使鏡中的視野更明亮D.將低倍目鏡換為高倍目鏡時,需要轉動轉換器【解答】解:A、顯微鏡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顛倒,左右也顛倒。做此類題有個小訣竅,就是把這個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字母寫到一張小紙上,然后把這張紙旋轉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顛倒的圖象了。裝片上是“96”旋轉180度后,看到的仍然是“96”,A正確;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就越小,看到的細胞就越大,但數目最少,B錯誤;C、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如果光線較暗時,應轉動遮光器,調至大光圈,同時配合使用反光鏡的凹面鏡,視野才會變得明亮。C錯誤;D、將低倍物鏡換為高倍物鏡時,需要轉動轉換器,換用目鏡直接插拔即可,D錯誤。故選:A。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下列關于荷花和蜻蜓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它們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都是細胞B.它們的細胞最外面的結構都是細胞膜C.荷花是營養器官D.蜻蜓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生物體【解答】解:A、除病毒外,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荷花和蜻蜓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都是細胞,A正確;B、荷花是植物,植物細胞的最外面是細胞壁,蜻蜓是動物,動物細胞的最外面是細胞膜,B錯誤;C、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莖、葉,稱作營養器官。花、果實和種子,稱作生殖器官,“荷花”是生殖器官,C錯誤;D、蜻蜓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D錯誤。故選:A。6.下列關于綠色植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藻類植物具有根和葉的分化,葉能夠吸收水分和無機鹽B.苔蘚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但植株還非常矮小C.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根能夠吸收水分和無機鹽D.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而藻類植物不是【解答】解:A、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全身都能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故錯誤;B、苔蘚植物具有莖、葉的分化,沒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細的假根,植株非常矮小。故錯誤;C、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根能夠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故正確;D、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都能夠產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故錯誤。故選:C。7.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玻片標本,物像如圖。下列相關操作正確的是( )A.要將物像①變到物像②,應將玻片標本向左上方移動B.要將物像③變到物像④,應調節粗準焦螺旋,將鏡筒向下移動C.要將物像②變到物像③,應轉動轉換器,換用放大倍數大的物鏡D.要將物像②變到物像④,應轉動轉換器,換用放大倍數小的物鏡【解答】解:A、顯微鏡呈倒像,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要將物像①(位于視野右下方)變到物像②(視野中央),應將玻片標本向右下方移動,A錯誤;B、③→④視野變清晰,是調整細準焦螺旋,將鏡筒向上移動,B錯誤;C、②→③細胞體積變大,轉動轉換器,換用放大倍數大的物鏡,C正確;D、②→④,細胞體積變大,應轉動轉換器,換用放大倍數大的物鏡,D錯誤。故選:C。8.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因發現“細胞自噬”機制而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細胞自噬是指當細胞接收到誘導信號后。胞內的一些膜會把周圍的細胞質吞進去形成“自噬體“。隨后與溶酶體融合,經消化后,一些可利用的物質被送回細胞質循環利用。下列推論不合理的是( )A.細胞“自噬體”對細胞質成分的吞噬具有特異性B.當營養物質不足時,細胞的自噬作用會明顯加強C.胚胎發育過程中需要通過自噬作用來處理廢棄的細胞器D.自噬機制發生缺陷。會導致細胞內廢物和垃圾增多【解答】解:A、當細胞接收到誘導信號后,細胞內的一些膜會把周圍的細胞質吞進去形成“自噬體”,細胞“自噬體”對細胞質成分的吞噬沒有特異性,A錯誤;B、由于“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經消化后,一些可利用的物質被送回細胞質循環利用,可知當營養物質不足時,細胞的自噬作用會明顯加強,B正確;C、胚胎發育過程中需要通過自噬作用來水解廢棄的細胞器,C正確;D、自噬機制發生缺陷。會導致細胞內廢物和垃圾不能及時清理而增多,D正確。故選:A。9.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會不斷產生新細胞,如圖所示。該過程屬于細胞的( )A.分裂B.分化C.生長D.分類【解答】解:在正常情況下,經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在遺傳物質的作用下,其形態、結構、功能隨著細胞的生長出現了差異,就是細胞的分化。圖示表示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故選:B。10.如圖為小金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部分操作與問題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A.顯微鏡對光時,應使用高倍物鏡B.圖乙中小金注視物鏡鏡頭的目的是防止物鏡下降過程中壓到玻片C.圖丙視野中出現黑色圓圈的原因是沒有滴生理鹽水D.欲將圖丁視野中細胞a移至中央,需向右移動裝片【解答】解:A、顯微鏡對光時,應使用低倍物鏡,A錯誤;B、圖乙中小金在下降鏡筒過程中,眼睛注視物鏡鏡頭,目的是防止鏡頭壓碎玻片標本,B正確;C、圖丙中黑色的圓圈實際上是氣泡,可能是由于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造成的,C錯誤;D、顯微鏡呈的像為倒像,物像移動的方向與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圖丁中細胞a偏向視野左方,應向左移動裝片,物像才向右側移動到視野中央,D錯誤。故選:B。11.喜旱蓮子草能清熱解毒,如圖所示,它的葉片呈矩圓形,花密生。從植物分類上看,它屬于( )A.苔蘚植物B.蕨類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解答】解:A.苔蘚植物,有莖葉,無根,靠孢子繁殖,A不符合;B.蕨類植物,有莖葉根,無種子,靠孢子繁殖,B不符合;C.裸子植物,無種子,靠孢子繁殖,C不符合;D.被子植物,有種子,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種類最多,分布最廣,D符合;故選:D。12.如圖①~④分別代表植物的個體、器官、組織和細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②中番茄的果肉屬于營養器官B.組成③的各個細胞形狀、結構和功能不同C.如果④是洋蔥內表皮細胞,則在顯微鏡下能看到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等D.圖示①~④按結構層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為④→③→②→①【解答】解:A、②是果實,番茄的果肉是營養組織,不是營養器官,錯誤;B、③是保護組織,組成③的細胞形狀、結構和功能是相同的,錯誤;C、洋蔥內表皮細胞無色透明,沒有葉綠體,錯誤D、圖示①﹣④按結構層次由微觀到宏觀的排列順序為④→③→②→①,正確;故選:D.13.如圖示細胞發生的一系列變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過程①中細胞中出現了染色體B.經過過程②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C.過程①是細胞分裂,過程②是細胞分化D.A、B、C代表細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組織【解答】解:A、過程①由一個細胞變成兩個細胞,是細胞分裂過程。分裂時,細胞中出現染色體,染色體位于細胞的中央、染色體平均分成兩等份,向細胞兩極移動、染色體分別進入兩個新的細胞核內,A正確;B、過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細胞群,是細胞分化的過程,細胞分化過程中,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B錯誤;C、過程①是細胞分裂,過程②是細胞分化,C正確;D、過程②形成了不同的細胞群,形態、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群稱之為組織,所以A、B、C代表細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組織,D正確。故選:B。14.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制作臨時裝片時先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B.若物像在視野的左上方,可將裝片向右下方移C.若視野較暗,可通過增大光圈來增加視野亮度D.若觀察到的物像模糊,可轉動物鏡轉換器換高倍物鏡進行觀察【解答】解:A、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先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細胞正常的形態,A錯誤;B、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所以若物像在視野的左上方,可將裝片向左上方移,B錯誤;C、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若視野較暗,可通過增大光圈來增加視野亮度,C正確;D、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外,還能調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若觀察到的物像模糊,可轉細準焦螺旋,D錯誤。故選:C。15.小明對野外考察采回的下列四種植物進行分類,如圖所示。則植物P為( )A.郁金香B.黑松C.胎生狗脊蕨D.葫蘆蘚【解答】解:A、郁金香屬于被子植物,是索引中的R,A不符合題意;B、黑松屬于裸子植物,是索引中的S.B不符合題意;C、胎生狗脊屬于蕨類植物,是索引中的P.C符合題意;D、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是索引中的3.D不符合題意;故選:C。二.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16.小楚在實驗室里進行“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根據實驗完成下列問題:(1)制作裝片可概括為以下步驟:①擦;②滴;③取;④涂;⑤蓋;⑥染。其中第⑤步“蓋”的具體操作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 讓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水滴 ,然后慢慢放平(小心氣泡產生),制成臨時裝片。(2)觀察裝片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對光;②放片;③調焦;④觀察。小楚在低倍鏡下調焦時找到物像卻模糊不清(如圖乙),接下來她應調節的是 ② (填圖甲中的結構序號)。【解答】解:(1)圖5示蓋片,正確的方法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2)在顯微鏡的部件中,可以調出更清晰的物像的是②細準焦螺旋。所以如果視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轉動細準焦螺旋使像清晰。故答案為:(1)讓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水滴;(2)②17.小科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請你一起完成以下問題。(1)實驗桌上擺放有以下四瓶試劑:①清水,②生理鹽水,③碘液,④亞甲基藍溶液。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時,小科需要用到的試劑有 ①③ (填序號)(2)小科按照正確的方法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后,接下來他想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圖1是使用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操作順序是 ③①②④ (填序號)(3)圖1中的操作②的理由是 防止物鏡壓碎玻片標本 (4)完成以上正確操作后,小科先后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圖2甲、乙兩個物像,從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體過程是 向右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物鏡,調節光圈,選擇大的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 【解答】解:(1)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滴加的液體是①清水,染色用③碘液。(2)圖中①是放片、②是鏡筒下降、③對光、④上升鏡筒是找到物像。使用顯微鏡的正確順序:對光→放玻片標本→向下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用眼觀察目鏡使鏡筒上升找到物像。所以正確操作順序是③①②④。(3)圖1中的操作②,使鏡筒下降時,眼睛注視物鏡,防止物鏡鏡頭壓碎玻片標本。(4)我們在使用顯微鏡時要先用低倍鏡觀察后用高倍鏡觀察,在低倍鏡觀察到物像是如何換用高倍物鏡觀察呢,首先要移動玻片把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因為高倍鏡的視野窄,雖然在低倍鏡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離視野中央的話,換上高倍鏡,物像可能就不在視野中了。甲圖物像偏向視野右側,應該向右側移動玻片標本,使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低倍鏡換高倍鏡是通過轉動轉換器來完成的。當換上高倍鏡后,由于視野變窄,透光量少,視野就會變得很暗,需要調節光圈或反光鏡使視野變得亮一些。換上高倍物鏡后物像只是有點模糊,一般轉動細準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故答案為:(1)①③;(2)③①②④;(3)防止物鏡壓碎玻片標本;(4)向右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物鏡,調節光圈,選擇大的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18.在探究“植物細胞在什么情況下會失水和吸水?”的實驗中,實驗小組選擇了紫色的洋蔥鱗片葉、溶質質量分數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刀片、鑷子、滴管、載玻片、蓋玻片、吸水紙、顯微鏡等實驗器材。設計了以下實驗步驟:①制作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的臨時裝片。②用低倍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中紫色液泡的大小。③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幾次。④用低倍鏡觀察細胞。⑤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入清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幾次。⑥用低倍鏡觀察細胞。請回答以下問題:(1)在制作臨時裝片時,請從如圖1所示圖示中選擇必要的步驟,并按順序排列: ADBEC 。(2)實驗小組選擇了標有“10×”的目鏡及“4×”的物鏡,則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 40 倍。(3)從顯微鏡中觀察到滴加蔗糖溶液前,洋蔥外表皮細胞的結構如圖2A所示,滴加蔗糖溶液后,細胞結構如圖B所示,且紫色液泡的顏色變深,再次滴加清水后,細胞結構恢復且液泡變大顏色變淺。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失水。 。【解答】解:(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制作洋蔥內表皮臨時裝片的步驟圖1的順序應該為:A滴、D撕、B展、E蓋、C染。(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標有“10×”的目鏡及“4×”的物鏡,則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10×4=40(倍)。(3)洋蔥外表皮細胞的結構如圖2A所示,滴加蔗糖溶液后,細胞結構如圖B所示,且紫色液泡的顏色變深,說明植物細胞周圍水溶液濃度高時,植物細胞失水并發生了質壁分離現象。再次滴加清水后,細胞結構恢復且液泡變大顏色變淺。說明植物細胞周圍水溶液濃度變小時,植物細胞就會吸水。故答案為:(1)ADBEC;(2)40;(3)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低(小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高(大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失水。19.觀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顯微鏡是重要的觀察工具。請回答:(1)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時,經常發現視野中會有“污物”出現。該同學為了能正確快速判斷視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畫出了如圖1所示的思維導圖。請你在圖1方框中填入合適的文字,將該思維導圖補充完整。① 在裝片上 ,② 在目鏡上 。(2)該同學在用某光學顯微鏡觀察豬血涂片時,發現該光學顯微鏡的鏡盒里只有如圖2所示的4個鏡頭。為了能夠在視野中看到更多的細胞,宜選用圖2中的鏡頭A和鏡頭 D 進行觀察。(3)圖中①~④是該同學在觀察過程中看到的圖象,請根據圖象出現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序: ③④①② 。(4)如圖顯示的是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C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解答】解:(1)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載玻片,污點移動就在載玻片,不動就不在載玻片;如果不在目鏡和載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故①是在裝片上,②是在目鏡上;(2)AB一端無螺紋為目鏡,CD有螺紋為物鏡。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越小,鏡頭越短;目鏡倍數越小,鏡頭越長;所以要在視野內看到較多的細胞,宜選用圖2中的長的目鏡A和段的物鏡D;(3)圖中物像位于視野中央偏右下方③,先要把它移到視野中央,應該向右下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動移到視野中央。這樣可以看到模糊的物像④,然后再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鏡可以看到被放大了的物像①.此時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清晰②;故正確的順序是③④①②;(4)顯微鏡的操作使用包括:取鏡和安放、對光和觀察等步驟;圖中①為安放標本、②為鏡筒下降,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③為對光,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于以后觀察畫圖。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視野、④為鏡筒上升尋找物像,物象不清晰,再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正確的順序是:③→①→②→④,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在裝片上;在目鏡上;(2)D;(3)③④①②;(4)C。20.某同學在實驗室完成“制作和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時。在討論和交流中,其中某一科學興趣小組同學提出了以下一些問題。請結合實驗過程,幫他們回答。(1)顯微鏡是生命科學研究中使用的重要儀器,圖2顯微鏡結構示意圖中,已經看到細胞,需要看得更清晰,按下來需要轉動[ 12 ] 細準焦螺旋 。(提示:[]內填數字,_____填名稱)(2)圖1是顯微鏡的目鏡、物鏡及觀察到清晰物象時物鏡與玻片間的距離。使用上述物鏡和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時,為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 ①④ 。物鏡與載玻片間的距離是 ⑥ 。(3)圖3是甲兩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情形,這表明該同學在裝片制作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合要求的操作。請你指出:為什么會出現甲這種情形?(寫出操作不當處) 蓋蓋玻片不當 。(4)①②③④⑤是使用顯微鏡的幾個步驟,圖4為顯微鏡觀察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觀察對象,從視野(1)到視野(2)時,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 C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②轉動細準焦螺旋③調節光圈④轉動轉換器⑤移動玻片A、①②③④B.⑤③①②C.⑤④③②D.④⑤①②(5)在顯微鏡視野中觀察黑藻細胞質環流方向如圖5所示,則實際上細胞質環流的方向為 逆時針 。(6)圖6顯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兩個操作步驟,據圖回答問題。圖中甲往裝片上滴加的液體是 生理鹽水 :圖中乙往裝片上滴加的液體的目的是 碘液 。【解答】解:(1)用顯微鏡觀察到的物像不夠清晰時,應微調圖中的12細準焦螺旋;(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放大倍數小的目鏡和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短物鏡①和長目鏡④,在觀察的時,低倍物鏡距離玻片就遠,遠了視野就寬,看到的細胞數目就多,高倍鏡距離近,近視野就窄,但看到物像大。因此物鏡與玻片間的距離應該是⑥;(3)蓋蓋玻片的正確方法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避免成熟氣泡;所以該同學是在蓋蓋玻片不當引起的;(4)高倍顯微鏡的操作順序: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象,并將觀察目標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象清晰;所以從視野(1)到視野(2)時,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⑤移動玻片、④轉動轉換器、③調節光圈、②轉動細準焦螺旋,故C正確;(5)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顯微鏡下觀察到黑藻葉細胞中細胞質流動方向是逆時針方向轉動,旋轉180度后還是逆時針方向,因此細胞質的實際流動方向是逆時針;(6)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順序是:擦→滴→刮→涂→蓋→染。圖6中甲往裝片上滴加的液體是生理鹽水,目的是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原有形狀。圖中乙往裝片上滴加的液體,同時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說明是在染色,滴加的是稀碘液。故答案為:(1)12;細準焦螺旋(2)①④;⑥(3)蓋蓋玻片不當;(4)C;(5)逆時針;(6)生理鹽水;碘液。專題01多種多樣的生物【知識點回顧】一、觀察生物考點1 結合常見生物的形態與生活習性,識別常見的生物與非生物 1.生物與非生物的根本區別是________。2.生物的特征主要有能生長、有應激性、能繁殖、新陳代謝、生物既能適應環境又能影響環境等,其最基本的特征是能進行________。1.放大鏡放大鏡適用于觀察蝸牛等小動物的形態和結構,而更微小的生物和細胞則需用顯微鏡觀察。2.顯微鏡(1)顯微鏡的結構。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顯微鏡最重要的部分。(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其操作步驟為:取鏡→________→________→放玻片→調焦距→________。觀察前,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注視物鏡,不讓它接觸玻片,否則會壓碎玻片,損壞物鏡(透鏡);觀察時,一定要慢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避免物像一晃而過,或根本沒有覺察。用高倍鏡觀察裝片時________粗準焦螺旋。(3)顯微鏡所成的像:顯微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_,因此玻片移動的方向與物像移動的方向________。當光線較暗時用________和________,當光線較強時用________和________。(4)計算所觀察物體的總放大率:所觀察物體的總放大率=________的放大倍數×________的放大倍數。(5)觀察生物時,無論其大小,必須先在低倍鏡下尋找,將觀察對象移到中央后,再換高倍鏡觀察。低倍鏡下視野亮,細胞數目________;高倍鏡下視野________,細胞數目________。二、生物的分類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有幾百萬種,它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生活習性。為了更好地認識和利用它們,有必要依據________對它們進行逐級分類。生物分類從高到低分為七個等級:________。________是最低等級,也是分類的基本單位。分類等級越高,同類生物的共同點____________;分類等級越低,同類生物的共同點____________。三、其他生物的代謝特點考點5 說出細菌、真菌、藻類、苔蘚類、蕨類的主要特點 1.細菌: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含有遺傳物質的________等部分構成,細胞膜外有細胞壁,有的細菌還有莢膜和鞭毛,為單細胞原核生物。根據形狀分為三類,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真菌:單細胞或多細胞異養_______微生物。主要有三類,即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3.藻類、苔蘚類、蕨類的主要特點植物類別形態結構生殖方式代表植物孢子植物藻類沒有根、莖、葉孢子海帶、紫菜苔蘚類有莖和葉,沒有根孢子地錢、葫蘆蘚蕨類有真正的根、莖、葉孢子腎蕨種子植物被子植物種子________,外面有________包被白菜裸子植物種子________,外面沒有包被松、柏、杉考點6 列舉有代表性的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主要特點 1.動物的分類2.脊椎動物的主要特點種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呼吸器官________幼體:鰓成體:肺和皮膚肺肺肺體溫不恒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恒定生殖卵生卵生卵生卵生________________3.無脊椎動物的主要特點形態結構代表動物原生動物單細胞動物草履蟲腔腸動物身體輻射對稱水螅扁形動物身體背腹扁平血吸蟲線形動物身體線形、不分節蛔蟲【例題精析】例1.(2020?臺州)通過遺傳物質的檢驗與分析來判斷父母與子女是否親生關系稱為親子鑒定。人的毛發、口腔細胞等都可以用于親子鑒定。鑒定所需的遺傳物質主要取自于細胞的( )A.細胞壁B.細胞膜C.細胞質D.細胞核例2.(2020?金華)據報道,21世紀10年代已有467個物種滅絕,2020年我國珍稀物種長江白鱘也滅絕了。長江白鱘是一種用鰓呼吸、靠鰭運動的動物,它在長江流域少有天敵。棲息地被破壞、過度捕撈、河流污染,是造成它滅絕的主要原因。長江白鱘在動物分類上屬于( )A.魚類B.兩棲類C.爬行類D.哺乳類例3.(2020?臺州)2020年5月,臺州市民撿到形似小貓的胎生動物,經鑒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如圖中飼養員正用奶粉喂養小豹貓。豹貓屬于( )A.哺乳類B.鳥類C.爬行類D.兩棲類例4.(2020?衢州)如圖是人體的消化系統漫畫概念圖。下列對圖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蛋食主義者”意為胃能消化蛋白質B.“我什么都能吃”意為食物中的大部分營養成分都能在小腸被消化和吸收C.“口腔和我合作無間”意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D.“肝膽相照好兄弟”體現了肝臟和膽囊之間相互配合的關系例5.(2020?金華)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過程中,對光時,肯定不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A.調節反光鏡B.調節光圈C.調節細準焦螺旋D.轉動物鏡轉換器例6.(2020?衢州)在顯微鏡對光操作時,圖中不需要調節的結構是( )A.①反光鏡B.②遮光器C.③物鏡轉換器D.④細準焦螺旋例7.(2020?紹興)扭葉松屬于裸子植物,它的樹皮薄,莖、葉中含有機物﹣﹣松脂,易燃燒。發生火災時,堅固而緊閉的松果將種子保護起來。火災過后,松果崩裂開來,種子撒播在滿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關扭葉松說法正確的是( )A.松脂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運輸B.種子外部起保護作用的是果皮C.對種子的保護是對環境的適應D.火災后的草木灰為種子萌發提供有機物例8.(2020?溫州)小明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要將鏡筒從最低處開始上升,首先應調節( )A.粗準焦螺旋B.細準焦螺旋C.物鏡轉換器D.載玻片例9.(2020?湖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類型的細胞。下列被稱為“蟲”的無脊椎動物中,不經歷細胞分化的是( )A.渦蟲B.草履蟲C.蛔蟲D.蝗蟲例10.(2020?紹興)如圖所示為草履蟲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草履蟲屬于原核生物B.草履蟲需要從外界攝取有機物C.草履蟲通過神經系統對環境變化產生反應D.草履蟲屬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例11.(2020?杭州)用顯微鏡觀察經染色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與原因分析不吻合的一項是( )選項實驗現象可能的原因A視野中沒有細胞未在口腔內壁刮取細胞B視野中無光斑物鏡未對準通光孔C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細胞數量太多D視野中的細胞往左移動觀察者將裝片往右移動A.AB.BC.CD.D例12.(2020?紹興)下列表示細胞分裂的是( )A.B.C.D.【習題鞏固】一.選擇題(共15小題)1.與高等植物水稻相比,草履蟲是僅有一個細胞的“袖珍”生物,但也能進行獨立的生活。下列有關草履蟲的說法錯誤的是( )A.這體現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B.草履蟲可以自己制造有機物維持生存C.草履蟲既屬于細胞層次也屬于個體層次D.草履蟲可以吞噬細菌,凈化污水2.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換為40×后,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 )A.2個B.4個C.8個D.16個3.下列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A.生物多樣性就是基因多樣性B.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護C.自然災害頻發是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最主要原因D.許多中藥取自野生動、植物,這利用了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價值4.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A.視野中看到的是“96”,實際上裝片上也是“96”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細胞的數量越多C.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鏡可以使鏡中的視野更明亮D.將低倍目鏡換為高倍目鏡時,需要轉動轉換器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下列關于荷花和蜻蜓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它們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都是細胞B.它們的細胞最外面的結構都是細胞膜C.荷花是營養器官D.蜻蜓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生物體6.下列關于綠色植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藻類植物具有根和葉的分化,葉能夠吸收水分和無機鹽B.苔蘚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但植株還非常矮小C.蕨類植物具有根、莖、葉的分化,根能夠吸收水分和無機鹽D.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而藻類植物不是7.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玻片標本,物像如圖。下列相關操作正確的是( )A.要將物像①變到物像②,應將玻片標本向左上方移動B.要將物像③變到物像④,應調節粗準焦螺旋,將鏡筒向下移動C.要將物像②變到物像③,應轉動轉換器,換用放大倍數大的物鏡D.要將物像②變到物像④,應轉動轉換器,換用放大倍數小的物鏡8.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因發現“細胞自噬”機制而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細胞自噬是指當細胞接收到誘導信號后。胞內的一些膜會把周圍的細胞質吞進去形成“自噬體“。隨后與溶酶體融合,經消化后,一些可利用的物質被送回細胞質循環利用。下列推論不合理的是( )A.細胞“自噬體”對細胞質成分的吞噬具有特異性B.當營養物質不足時,細胞的自噬作用會明顯加強C.胚胎發育過程中需要通過自噬作用來處理廢棄的細胞器D.自噬機制發生缺陷。會導致細胞內廢物和垃圾增多9.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會不斷產生新細胞,如圖所示。該過程屬于細胞的( )A.分裂B.分化C.生長D.分類10.如圖為小金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部分操作與問題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A.顯微鏡對光時,應使用高倍物鏡B.圖乙中小金注視物鏡鏡頭的目的是防止物鏡下降過程中壓到玻片C.圖丙視野中出現黑色圓圈的原因是沒有滴生理鹽水D.欲將圖丁視野中細胞a移至中央,需向右移動裝片11.喜旱蓮子草能清熱解毒,如圖所示,它的葉片呈矩圓形,花密生。從植物分類上看,它屬于( )A.苔蘚植物B.蕨類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12.如圖①~④分別代表植物的個體、器官、組織和細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②中番茄的果肉屬于營養器官B.組成③的各個細胞形狀、結構和功能不同C.如果④是洋蔥內表皮細胞,則在顯微鏡下能看到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等D.圖示①~④按結構層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為④→③→②→①13.如圖示細胞發生的一系列變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過程①中細胞中出現了染色體B.經過過程②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C.過程①是細胞分裂,過程②是細胞分化D.A、B、C代表細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組織14.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中,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制作臨時裝片時先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B.若物像在視野的左上方,可將裝片向右下方移C.若視野較暗,可通過增大光圈來增加視野亮度D.若觀察到的物像模糊,可轉動物鏡轉換器換高倍物鏡進行觀察15.小明對野外考察采回的下列四種植物進行分類,如圖所示。則植物P為( )A.郁金香B.黑松C.胎生狗脊蕨D.葫蘆蘚二.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16.小楚在實驗室里進行“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根據實驗完成下列問題:(1)制作裝片可概括為以下步驟:①擦;②滴;③取;④涂;⑤蓋;⑥染。其中第⑤步“蓋”的具體操作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 ,然后慢慢放平(小心氣泡產生),制成臨時裝片。(2)觀察裝片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對光;②放片;③調焦;④觀察。小楚在低倍鏡下調焦時找到物像卻模糊不清(如圖乙),接下來她應調節的是 (填圖甲中的結構序號)。17.小科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請你一起完成以下問題。(1)實驗桌上擺放有以下四瓶試劑:①清水,②生理鹽水,③碘液,④亞甲基藍溶液。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時,小科需要用到的試劑有 (填序號)(2)小科按照正確的方法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后,接下來他想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圖1是使用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3)圖1中的操作②的理由是 (4)完成以上正確操作后,小科先后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圖2甲、乙兩個物像,從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體過程是 18.在探究“植物細胞在什么情況下會失水和吸水?”的實驗中,實驗小組選擇了紫色的洋蔥鱗片葉、溶質質量分數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刀片、鑷子、滴管、載玻片、蓋玻片、吸水紙、顯微鏡等實驗器材。設計了以下實驗步驟:①制作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的臨時裝片。②用低倍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中紫色液泡的大小。③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幾次。④用低倍鏡觀察細胞。⑤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入清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幾次。⑥用低倍鏡觀察細胞。請回答以下問題:(1)在制作臨時裝片時,請從如圖1所示圖示中選擇必要的步驟,并按順序排列: 。(2)實驗小組選擇了標有“10×”的目鏡及“4×”的物鏡,則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 倍。(3)從顯微鏡中觀察到滴加蔗糖溶液前,洋蔥外表皮細胞的結構如圖2A所示,滴加蔗糖溶液后,細胞結構如圖B所示,且紫色液泡的顏色變深,再次滴加清水后,細胞結構恢復且液泡變大顏色變淺。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19.觀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顯微鏡是重要的觀察工具。請回答:(1)某同學在使用顯微鏡時,經常發現視野中會有“污物”出現。該同學為了能正確快速判斷視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畫出了如圖1所示的思維導圖。請你在圖1方框中填入合適的文字,將該思維導圖補充完整。① ,② 。(2)該同學在用某光學顯微鏡觀察豬血涂片時,發現該光學顯微鏡的鏡盒里只有如圖2所示的4個鏡頭。為了能夠在視野中看到更多的細胞,宜選用圖2中的鏡頭A和鏡頭 進行觀察。(3)圖中①~④是該同學在觀察過程中看到的圖象,請根據圖象出現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序: 。(4)如圖顯示的是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20.某同學在實驗室完成“制作和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時。在討論和交流中,其中某一科學興趣小組同學提出了以下一些問題。請結合實驗過程,幫他們回答。(1)顯微鏡是生命科學研究中使用的重要儀器,圖2顯微鏡結構示意圖中,已經看到細胞,需要看得更清晰,按下來需要轉動[ ] 。(提示:[]內填數字,_____填名稱)(2)圖1是顯微鏡的目鏡、物鏡及觀察到清晰物象時物鏡與玻片間的距離。使用上述物鏡和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時,為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 。物鏡與載玻片間的距離是 。(3)圖3是甲兩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情形,這表明該同學在裝片制作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合要求的操作。請你指出:為什么會出現甲這種情形?(寫出操作不當處) 。(4)①②③④⑤是使用顯微鏡的幾個步驟,圖4為顯微鏡觀察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觀察對象,從視野(1)到視野(2)時,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②轉動細準焦螺旋③調節光圈④轉動轉換器⑤移動玻片A、①②③④B.⑤③①②C.⑤④③②D.④⑤①②(5)在顯微鏡視野中觀察黑藻細胞質環流方向如圖5所示,則實際上細胞質環流的方向為 。(6)圖6顯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兩個操作步驟,據圖回答問題。圖中甲往裝片上滴加的液體是 :圖中乙往裝片上滴加的液體的目的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戰2021 中考科學 精講精練 專題01 多種多樣的生物(學生版) .docx 備戰2021 中考科學 精講精練 專題01 多種多樣的生物(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