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戰2021 中考科學 精講精練 專題14 波(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戰2021 中考科學 精講精練 專題14 波(學案)

資源簡介

專題14 波
【知識點回顧】
一、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現象
1.光在________中是沿________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說明光的直線傳播。
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________米/秒。
光在不同物質里的傳播速度:c>v空氣>v水>v玻璃。
當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的現象叫光的反射。我們能夠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1.內容:如圖反射光線OB與入射光線AO、法線MN在________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BOM________入射角∠AOM。
2.注意點:要抓住一面、一點、兩角、三線,即鏡面,入射點,反射角和入射角,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
3.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1.鏡面反射
平行光線射到平面鏡或其他表面是光滑的物體上時,反射光線也是________的。
2.漫反射
平行光線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時,反射光線并不平行,而是向著各個方向反射。漫反射可以使人在各個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體。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________定律。
1.原理:________。
平面鏡成像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與物體________,像與物體關于鏡面________,即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垂直于鏡面。
3.平面鏡的應用
平面鏡可以成像;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如可用平面鏡制成潛望鏡。
光從一種透明介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時,在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的現象。
考點7 描述光的折射規律  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規律解釋簡單的現象 
折射光線OB與入射光線AO、法線在________上,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________。光由空氣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質時,折射角r小于入射角i。
光由水、玻璃等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r大于入射角i。
光垂直射到兩種介質的界面上時,傳播方向不發生改變,折射角等于0。
二、人眼球的作用
1.凸透鏡和凹透鏡
名稱
形狀
性質
特點
凸透鏡
中間厚
邊緣薄
對光起________
作用,有實焦點
能成實像
和虛像
凹透鏡
中間薄
邊緣厚
對光起________
作用,有虛焦點
只能成
虛像
2.眼球折光系統
眼球的折光系統其作用相當于凸透鏡,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視網膜相當于光屏。
考點9 認識凸透鏡成像規律,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釋人眼球的成像特點 
1.實驗裝置圖
2.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虛實
應用
u>2f
________
倒立
縮小
實像
照相機
u=2f
________
倒立
等大
實像
測焦距
f________
倒立
放大
實像
投影儀
幻燈機
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
測焦距
u
正立
放大
虛像
放大鏡
3.人眼球的成像特點
因為觀察的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考點10 描述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  樹立保護眼睛和用眼衛生的意識 
1.若折射后,成像于視網膜前,就是近視眼,近視眼應當用凹透鏡來矯正。
2.若折射后,成像于視網膜后,就是遠視眼,遠視眼應當用凸透鏡來矯正。
【例題精析】
例1.(2020?衢州)如圖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關實驗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圖甲中應選用光滑的硬紙板
B.圖甲中∠EOM是入射角
C.圖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圖丙、甲中現象說明光路是可逆的
例2.(2020?寧波)在“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鐵板制成。小科把“F”發光物置于離凸透鏡13cm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圖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狀和大小分別是( ?。?br/>A.、放大
B.、放大
C.、縮小
D.、縮小
例3.(2020?湖州)如圖是游客在公園觀賞金魚的場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魚是因為眼睛接收到了金魚反射出來的光。金魚反射出來的光進入人眼的路徑是(  )
A.B.
C.D.
例4.(2020?臺州)為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種眼鏡的鏡片可以改變(如圖甲),它的改變是通過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學液體來實現。圖乙是某人看遠處物體時的成像情況,此時該人的視力缺陷和矯正時應選擇的鏡片是(  )
A.近視眼,鏡片Ⅰ
B.近視眼,鏡片Ⅱ
C.遠視眼,鏡片I
D.遠視眼,鏡片Ⅱ
例5.(2020?杭州)照相機和放大鏡都是凸透鏡成像原理的具體應用。對應圖,下列關于照相機、放大鏡使用和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甲區域內,成倒立縮小實像
B.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乙區域內,成倒立縮小實像
C.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乙區域內,成正立放大虛像
D.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丙區域內,成正立放大實像
例6.(2020?南京)在圖甲、乙所示的虛線方框內各放置一個透鏡,發光點S發出的兩束光通過透鏡前后的方向如圖所示,則( ?。?br/>A.甲為凹透鏡,乙為凸透鏡
B.甲、乙都為凸透鏡
C.甲為凸透鏡、乙為凹透鏡
D.甲、乙都為凹透鏡
例7.(2019?杭州)關于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為近視眼,應佩戴凹透鏡矯正
B.乙為近視眼,應佩戴凸透鏡矯正
C.甲為遠視眼,應佩戴凸透鏡矯正
D.乙為遠視眼,應佩戴凹透鏡矯正
例8.(2019?蘇州)將一凸透鏡正對太陽,可在距凸透鏡15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現將該凸透鏡和蠟燭、光屏安裝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時可以在光屏上觀察到清晰縮小的像
B.僅在凸透鏡左側附近放一合適的凹透鏡,可模擬近視眼的矯正
C.將蠟燭移到30cm刻度處,移動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將蠟燭移到40cm刻度處,移動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例9.(2019?溫州)將一蠟燭放在裝有水的燒瓶前,調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該像的性質是( ?。?br/>A.縮小的虛像
B.放大的虛像
C.縮小的實像
D.放大的實像
例10.(2019?寧波)如圖所示,在“用‘凸透鏡’觀察周圍的景物”活動中,小科將印有綠色環保標志””的紙固定在墻上,再將一只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移到標志的正前方,然后改變破璃杯與標志之間的距離。小科站立時透過玻璃杯和水觀察。下列圖象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br/>A.
B.
C.
D.
例11.(2019?湖州)生活中有許多常見的光學現象。下列現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br/>A.樹蔭下的圓形光斑
B.水中樹的倒影
C.夕陽下欄桿的影子
D.放大鏡放大的地圖
例12.(2020?紹興)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某次實驗過程中,小敏移動光屏直到出現清晰的像,蠟燭、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此時所成的是倒立 
 的實像。
(2)若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鏡應該移到 
 厘米刻度處。
(3)實驗一段時間后,原來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圖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離
②蠟燭下移一段距離
③透鏡下移一段距離
(4)研究好成像規律后,小敏模擬了近視和遠視的矯正。圖乙中,小敏給透鏡A戴上“眼鏡”(凸透鏡B),光屏上剛好出現清晰的像,摘下“眼鏡”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如圖丙所示。若要通過移動蠟燭使像再次清晰,應將蠟燭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
【習題鞏固】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停課不停,張同學拍照上傳的作業圖片總是一頭大一頭小,一側亮一側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成像性質角度:大的一頭是虛像,小的一頭是實像
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頭是放大的,小的一頭是縮小的
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頭離鏡頭近,小的一頭離得遠
D.拍攝技術角度:把拍照手機水平放到作業本的上方,拍出來就會一樣亮
2.黑板用久后變光滑的部分容易發生鏡面反射,使部分位置看不清字。當太陽光如圖中情形射入,最有可能看不清字的位置是( ?。?br/>A.甲同學
B.乙同學
C.丙同學
D.丁同學
3.如圖是我市南塘印象景區的夜景,圖中橋洞與水中的倒影組成了一個圓的形狀。若多日下雨造成水位上漲,則橋洞與其倒影大致形狀是( ?。?br/>A.
B.
C.
D.
4.光刻機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設備之一,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①縮圖透鏡是凸透鏡,晶圓相當于光屏;
②掩膜在晶圓上的像是正立縮小的虛像;
③要想晶圓上的像變小,需將掩膜和晶圓向上移動;
④將掩膜和晶圓向下移動相同距離,晶圓上還能成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如圖所示,筷子斜插入盛有水的碗中,我們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發生向上彎折的情況??曜赢a生偏折的主要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平面鏡成像
D.光的漫反射
6.一束激光在某透明界面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如圖所示。其中∠AOB=∠AOC,則OA、OB、OC三束光中能量(  )
A.OA最大
B.OB最大
C.OC最大
D.一樣大
7.如圖是李紅同學拍攝的婺江日出的照片,若江水深為5米,則關于水中的倒影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物體倒立的虛像
C.倒影比岸上實物大一些
D.倒影離水面一定為5米
8.小科同學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在紙面上得到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此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0cm。若凸透鏡遠離紙面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則該凸透鏡的焦距( ?。?br/>A.一定小于10cm
B.一定等于10cm
C.一定大于10cm
D.可能小于10cm,也可能大于10cm
9.如圖是一款人臉識別取款機,它通過攝像機的鏡頭成像,然后分析人臉的信息。人站在ATM機前,看一眼攝像頭,再輸入手機號、取款金額、密碼,自動吐鈔,拿走現金。下列與此攝像機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br/>A.穿衣鏡的成像
B.放大鏡的成像
C.電影機的成像
D.人眼的成像
10.如圖是某小組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的一個情景,此時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由此可知( ?。?br/>A.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
B.僅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無法呈現出清晰的像
C.將蠟燭遠離透鏡,要想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應將光屏靠近透鏡
D.隨著蠟燭越燒越短,呈現在光屏上的像也會上下移動
1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成了一個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生活中的照相機就是利用了圖中的成像規律
B.換上焦距小的凸透鏡,蠟燭不動,要將光屏靠近透鏡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C.如果使蠟燭向左移動,光屏需要向右移動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實驗中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燭焰的像向下移動
12.如圖所示為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的情景,圖中水球相當于凸透鏡,若水球的焦距為f,則此時王亞平到水球的距離u應滿足( ?。?br/>A.u>2f
B.f<u<2f
C.u=2f
D.u<f
13.如圖所示,有一圓柱體PQ放在凸透鏡前圖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狀應該是下列圖中的(  )
A.
B.
C.
D.
14.如圖,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明同學發現在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如果此時小明取下凸透鏡,并將帶有小孔的遮光板換上去(小孔與凸透鏡光心位置重合),此時光屏上( ?。?br/>A.看不到像
B.呈現一個倒立、放大的像
C.呈現一個倒立、縮小的像
D.以上現象都有可能
1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依次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調節好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如圖所示,蠟燭在光屏上成一倒立縮小的實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蠟燭向左移動,光屏向右移動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B.用遮光板把透鏡上半部分擋住,光屏上的像不完整
C.該凸透鏡的焦距在8cm與10cm之間
D.向右移動凸透鏡的過程中,在光屏上能觀察到等大倒立的實像
二.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
16.某興趣小組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實驗開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裝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并進行調節,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為了 
 。
(2)實驗中,已經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現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 
??;若保持光屏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應在凸透鏡左側附近安裝一個焦距適當的 
 透鏡(選填“凸”或“凹”)。
17.實驗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三個元件移動到圖示位置時,光屏上出現比較清晰的像?;卮鹣铝袉栴}:
(1)此時光屏上所成的像性質為 
 。
(2)若將蠟燭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物距始終大于一倍焦距),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操作是 
 。
(3)科學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來表示凸透鏡的放大率,即m,請說明教室投影儀成像時放大率是大于1還是小于1?并解釋理由: 
 。
18.小明同學要探究光從空氣射入不同介質發生折射時的規律。她將光從空氣射入水、玻璃后發生折射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入射角
水中折射角
玻璃中折射角
光速



C為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V空氣=C
V水C
V玻C
10°
8.9°
6.7°
20°
17.4°
13.3°
30°
21.5°
19.6°
40°
26.3°
25.2°
50°
33.5°
30.7°
(1)比較數據中第一行,得出結論是: 
 ;
(2)比較第一、第二列或第一、第三列,可得出的結論是:光從空氣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 
 ,且隨著入射角的增加折射角 
?。?br/>(3)比較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當光以相同入射角斜射入不同介質時,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越大,折射角 
 。
19.小樂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當小樂將三個元件移動到圖示位置時,光屏中心出現了清晰的像,則光屏上像的性質為 
 。
(2)在(1)的基礎上,保持凸透鏡不動,將蠟燭移至20cm刻度處,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進行的操作是 
 。
(3)若實驗中用發綠光的F字形作光源,也恰好在圖示位置,光屏上有清晰的F字形的像,此時,將光源換成大小和形狀都相同、發紅光的F字形,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理論上應將光屏向 
?。ㄟx填“左”或“右”)移到合適位置,這是因為凸透鏡對紅光的偏折能力更 
?。ㄟx填“強”或“弱”)。
20.科學興趣小組探究顯微鏡成像原理,查閱資料發現:顯微鏡的鏡頭可以看作由一塊焦距較小的凸透鏡(物鏡,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塊焦距較大的凸透鏡(目鏡,其焦距用f目表示)組成。并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推測其原理圖如下:其中AB表示待觀測的物體標本,F1為物鏡的焦點,F2為目鏡的焦點,A2B2為最終觀測到的物像。
(1)隔離法是一種常見的分析研究方法,可分為整體隔離和局部隔離。請使用局部隔離的觀察方法找出圖中物體AB經過物鏡折射后所成的像的特點 
 。
(2)眼睛透過目鏡能看到A1B1成的像A2B2.下列與其成像原理是一致的是 
 。
A.放大鏡
B.照相機
C.幻燈機
(3)興趣小組同學繼續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通過改變兩塊凸透鏡之間的距離(相當于改變顯微鏡鏡筒長度),模擬顯微鏡成像放大倍數實驗,得到如下數據:
f物(厘米)
(1/厘米)
兩鏡之間距離(厘米)
f目(厘米)
(1/厘米)
像放大倍數
1.6
0.625
a
5
0.2
50倍
2
0.5
b
5
0.2
50倍
1.6
0.625
a
2.5
0.4
100倍
2
0.5
b
2.5
0.4
100倍
X
1/X
a
5
0.2
200倍
0.5
2
b
5
0.2
200倍
表中的X的數據為 
 。專題14 波
【知識點回顧】
一、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現象
1.光在________中是沿________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說明光的直線傳播。
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________米/秒。
光在不同物質里的傳播速度:c>v空氣>v水>v玻璃。
當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的現象叫光的反射。我們能夠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1.內容:如圖反射光線OB與入射光線AO、法線MN在________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BOM________入射角∠AOM。
2.注意點:要抓住一面、一點、兩角、三線,即鏡面,入射點,反射角和入射角,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
3.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1.鏡面反射
平行光線射到平面鏡或其他表面是光滑的物體上時,反射光線也是________的。
2.漫反射
平行光線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時,反射光線并不平行,而是向著各個方向反射。漫反射可以使人在各個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體。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________定律。
1.原理:________。
平面鏡成像
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與物體________,像與物體關于鏡面________,即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垂直于鏡面。
3.平面鏡的應用
平面鏡可以成像;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如可用平面鏡制成潛望鏡。
光從一種透明介質斜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時,在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傳播方向會發生改變的現象。
考點7 描述光的折射規律  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規律解釋簡單的現象 
折射光線OB與入射光線AO、法線在________上,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________。光由空氣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質時,折射角r小于入射角i。
光由水、玻璃等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r大于入射角i。
光垂直射到兩種介質的界面上時,傳播方向不發生改變,折射角等于0。
二、人眼球的作用
1.凸透鏡和凹透鏡
名稱
形狀
性質
特點
凸透鏡
中間厚
邊緣薄
對光起________
作用,有實焦點
能成實像
和虛像
凹透鏡
中間薄
邊緣厚
對光起________
作用,有虛焦點
只能成
虛像
2.眼球折光系統
眼球的折光系統其作用相當于凸透鏡,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視網膜相當于光屏。
考點9 認識凸透鏡成像規律,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釋人眼球的成像特點 
1.實驗裝置圖
2.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虛實
應用
u>2f
________
倒立
縮小
實像
照相機
u=2f
________
倒立
等大
實像
測焦距
f________
倒立
放大
實像
投影儀
幻燈機
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
測焦距
u
正立
放大
虛像
放大鏡
3.人眼球的成像特點
因為觀察的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視網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考點10 描述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  樹立保護眼睛和用眼衛生的意識 
1.若折射后,成像于視網膜前,就是近視眼,近視眼應當用凹透鏡來矯正。
2.若折射后,成像于視網膜后,就是遠視眼,遠視眼應當用凸透鏡來矯正。
考點1 1.同一種均勻物質 直線 2.3×108
考點3 1.同一平面 等于
考點4 1.平行 2.反射
考點5 1.光的反射 2.虛像 等大 對稱
考點7 同一平面 分居法線的兩側
考點8 1.會聚 發散 2.晶狀體
考點9 2.f<v<2f v=2f v>2f
11.(1)虛 (2)6 (3)下降 0.5
12.大于 縮小 大 凸
13.(1)③ (2)亮(大) (3)BC
【例題精析】
例1.(2020?衢州)如圖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關實驗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中應選用光滑的硬紙板
B.圖甲中∠EOM是入射角
C.圖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圖丙、甲中現象說明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
A、當光線照射到硬紙板上時,為了能看清光路,需要硬紙板發生漫反射,所以硬紙板的表面要粗糙一些,故A錯誤;
B、根據入射角的定義可知,圖甲中∠EON是入射角,∠EOM是入射光線與鏡面之間的夾角,故B錯誤;
C、紙板的右半部分向后折,此時看不到反射光線,但反射光線是存在的,故C錯誤;
D、由圖可知,當光線逆著反射光線射入時,會逆著入射光線射出,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確。
故選:D。
例2.(2020?寧波)在“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鐵板制成。小科把“F”發光物置于離凸透鏡13cm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圖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狀和大小分別是( ?。?br/>A.、放大
B.、放大
C.、縮小
D.、縮小
【解答】解:凸透鏡的焦距f=10cm,物距u=13cm,滿足2f>u>f條件,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由圖可知,光源“F”開口向里(即垂直于紙面向里),因凸透鏡成的實像是倒立的,即像與物體的左右、上下相反,所以,在光屏前面看到的字母“F”是開口向外的(或開口向右),即像的形狀應該是“”,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例3.(2020?湖州)如圖是游客在公園觀賞金魚的場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魚是因為眼睛接收到了金魚反射出來的光。金魚反射出來的光進入人眼的路徑是( ?。?br/>A.B.
C.D.
【解答】解:水中魚反射出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光線向遠離法線的方向偏折,故A正確。
故選:A。
例4.(2020?臺州)為滿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種眼鏡的鏡片可以改變(如圖甲),它的改變是通過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學液體來實現。圖乙是某人看遠處物體時的成像情況,此時該人的視力缺陷和矯正時應選擇的鏡片是( ?。?br/>A.近視眼,鏡片Ⅰ
B.近視眼,鏡片Ⅱ
C.遠視眼,鏡片I
D.遠視眼,鏡片Ⅱ
【解答】解:由圖可知,某人看遠處物體時,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方,所以是近視眼,需要佩戴凹透鏡矯正,由圖可知,鏡片Ⅰ是凹透鏡,故A正確。
故選:A。
例5.(2020?杭州)照相機和放大鏡都是凸透鏡成像原理的具體應用。對應圖,下列關于照相機、放大鏡使用和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甲區域內,成倒立縮小實像
B.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乙區域內,成倒立縮小實像
C.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乙區域內,成正立放大虛像
D.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丙區域內,成正立放大實像
【解答】解:AB、當物體在甲區域內時,u>2f,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為縮小的像,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故A正確,B錯誤;
C、當物體在乙區域內時,2f>u>f,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為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幻燈機和投影儀。故C錯誤;
D、當物體在丙區域內時,u<f,在凸透鏡的另一側會看到放大、正立的虛像,應用于放大鏡和老花鏡。故D錯誤。
故選:A。
例6.(2020?南京)在圖甲、乙所示的虛線方框內各放置一個透鏡,發光點S發出的兩束光通過透鏡前后的方向如圖所示,則( ?。?br/>A.甲為凹透鏡,乙為凸透鏡
B.甲、乙都為凸透鏡
C.甲為凸透鏡、乙為凹透鏡
D.甲、乙都為凹透鏡
【解答】解:發光點S發出的兩束光通過甲、乙透鏡后折射光線變得會聚了,因此兩圖都應是凸透鏡。
故選:B。
例7.(2019?杭州)關于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因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為近視眼,應佩戴凹透鏡矯正
B.乙為近視眼,應佩戴凸透鏡矯正
C.甲為遠視眼,應佩戴凸透鏡矯正
D.乙為遠視眼,應佩戴凹透鏡矯正
【解答】解:
圖甲中的光線在視網膜前會聚,表示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視眼,近視眼應該佩戴凹透鏡矯正;
圖乙中的光線在視網膜后方會聚,表示像成在視網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遠視眼,遠視眼應該佩戴凸透鏡進行矯正;
由此可知,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例8.(2019?蘇州)將一凸透鏡正對太陽,可在距凸透鏡15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F將該凸透鏡和蠟燭、光屏安裝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時可以在光屏上觀察到清晰縮小的像
B.僅在凸透鏡左側附近放一合適的凹透鏡,可模擬近視眼的矯正
C.將蠟燭移到30cm刻度處,移動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將蠟燭移到40cm刻度處,移動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解答】解:根據焦點和焦距的定義,當拿著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距透鏡中心15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該點到透鏡的距離,即焦距為15cm。
A、從圖上看出,物距u=50.0cm﹣10.0cm=40.0cm。v=85cm﹣50cm=35cm,凸透鏡u>2f,2f>v>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不會得到清晰的像,故A錯誤;
B、由A分析可知,像距較大要延遲光線會聚,應在凸透鏡左側附近放一合適的凹透鏡,可模擬近視眼的矯正,故B正確;
C、u=v=2f,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由圖可知,將蠟燭移到30cm刻度處,u=50cm﹣30cm=20cm≠2f,故移動光屏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故C錯誤;
D、將蠟燭移到40cm刻度處,u=50cm﹣40cm=10cm,物距滿足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錯誤。
故選:B。
例9.(2019?溫州)將一蠟燭放在裝有水的燒瓶前,調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該像的性質是( ?。?br/>A.縮小的虛像
B.放大的虛像
C.縮小的實像
D.放大的實像
【解答】解:裝有水的燒瓶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調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像,由圖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故選:D。
例10.(2019?寧波)如圖所示,在“用‘凸透鏡’觀察周圍的景物”活動中,小科將印有綠色環保標志””的紙固定在墻上,再將一只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移到標志的正前方,然后改變破璃杯與標志之間的距離。小科站立時透過玻璃杯和水觀察。下列圖象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br/>A.
B.
C.
D.
【解答】解:因為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凸透鏡,所以是左右顛倒;
當物距小于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即左右變大,上下不變,如圖A;
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即左右顛倒,如圖B;不可能出現C中的圖片;
當物體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可能出現D中的圖片;
故選:C。
例11.(2019?湖州)生活中有許多常見的光學現象。下列現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br/>A.樹蔭下的圓形光斑
B.水中樹的倒影
C.夕陽下欄桿的影子
D.放大鏡放大的地圖
【解答】解:
A、樹葉與樹葉之間會形成很多小的縫隙,太陽光從這些小縫隙中照射下來,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所以在地面上會形成太陽的像(即圓形光斑),且是倒立的實像,不符合題意;
B、水中樹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題意;
C、影子的形成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面就會呈現出陰影區域,就是影子,不符合題意。
D、用放大鏡看地圖時,地圖變大了,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題意。
故選:B。
例12.(2020?紹興)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某次實驗過程中,小敏移動光屏直到出現清晰的像,蠟燭、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圖所示,此時所成的是倒立 放大 的實像。
(2)若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鏡應該移到 45 厘米刻度處。
(3)實驗一段時間后,原來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圖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①③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離
②蠟燭下移一段距離
③透鏡下移一段距離
(4)研究好成像規律后,小敏模擬了近視和遠視的矯正。圖乙中,小敏給透鏡A戴上“眼鏡”(凸透鏡B),光屏上剛好出現清晰的像,摘下“眼鏡”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如圖丙所示。若要通過移動蠟燭使像再次清晰,應將蠟燭向 遠離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
【解答】解:(1)由圖片可知,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2)不改變蠟燭和光屏位置,要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移動后物距為原來的像距,即凸透鏡距光屏應為15cm,故應移動到45cm刻度處;
(3)如圖甲所示,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像移動到光屏的上方,要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將蠟燭向上移動、將光屏向上移動、將凸透鏡向下移動,正確的操作為①③;
(4)如圖乙,在蠟燭和凸透鏡A之間放置具有會聚作用的凸透鏡B,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移除凸透鏡B后,像距將變大,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增大物距,減小像距,故蠟燭應遠離凸透鏡。
故答案為:(1)放大;(2)45;(3)①③;(4)遠離。
【習題鞏固】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停課不停,張同學拍照上傳的作業圖片總是一頭大一頭小,一側亮一側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成像性質角度:大的一頭是虛像,小的一頭是實像
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頭是放大的,小的一頭是縮小的
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頭離鏡頭近,小的一頭離得遠
D.拍攝技術角度:把拍照手機水平放到作業本的上方,拍出來就會一樣亮
【解答】解:A、拍照上傳的作業圖片是實像,大的和小的都是實像,故A錯誤。
B、凸透鏡成實像時,U>2f時,成縮小的實像,作業本到鏡的距離在2f以外,所以拍照作業像都是縮小的,故B錯誤。
C、凸透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到鏡的距離有關,成實像時,物體到鏡的距離越小,像越大,所以大的一頭離鏡頭近,小的一頭離得遠,故C正確。
D、拍攝技術角度:把拍照手機水平放到作業本的上方,由于作業本上亮度不同,拍出來的拍照亮度也會不一樣亮,故D錯誤。
故選:C。
2.黑板用久后變光滑的部分容易發生鏡面反射,使部分位置看不清字。當太陽光如圖中情形射入,最有可能看不清字的位置是(  )
A.甲同學
B.乙同學
C.丙同學
D.丁同學
【解答】解: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表面上發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的緣故。黑板“反光”是因為黑板發生了鏡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線比粉筆字反射的光線強,使人無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根據圖象可知,當光線射入時,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線會向甲的方向射出,所以甲處看到的是明亮的光線,所以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乙、丙、丁看不到光滑處發生鏡面反射時的光線,故A符合題意。
故選:A。
3.如圖是我市南塘印象景區的夜景,圖中橋洞與水中的倒影組成了一個圓的形狀。若多日下雨造成水位上漲,則橋洞與其倒影大致形狀是( ?。?br/>A.
B.
C.
D.
【解答】解: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與物體是等大的、對稱的;當水面上升后,水面以上的橋拱不再是半圓形,所以成的像也不是半圓形,只是半圓的一部分,而且水上部分和水中的像是關于水面對稱的,因此,B圖是正確的。
故選:B。
4.光刻機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設備之一,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縮圖透鏡是凸透鏡,晶圓相當于光屏;
②掩膜在晶圓上的像是正立縮小的虛像;
③要想晶圓上的像變小,需將掩膜和晶圓向上移動;
④將掩膜和晶圓向下移動相同距離,晶圓上還能成清晰的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答】解:光刻機在工作時利用的是凸透鏡成像,縮圖透鏡是凸透鏡,晶圓相當于光屏,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①正確,②錯誤;
要想晶圓上的像變小,需要增大物距減小像距,即需將掩膜和晶圓向上移動,故③正確;
由于此時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將掩膜和晶圓向下移動相同距離,此時清晰的像不能成在晶圓上,故④錯誤。
故選:A.
5.如圖所示,筷子斜插入盛有水的碗中,我們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發生向上彎折的情況??曜赢a生偏折的主要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平面鏡成像
D.光的漫反射
【解答】解:筷子斜插入裝滿水的碗中,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偏離法線,我們可以觀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會向上偏折。故筷子產生偏折的主要原理是光的折射。
故選:B。
6.一束激光在某透明界面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如圖所示。其中∠AOB=∠AOC,則OA、OB、OC三束光中能量(  )
A.OA最大
B.OB最大
C.OC最大
D.一樣大
【解答】解:由圖可知,∠AOB=∠AOC,則O為折射點或反射點;若入射光線為BO或CO,OA為折射光線,則∠BOC的平分線即法線與OA是重合的,不符合光的折射定律;
所以只能是AO為入射光線,由于入射分成兩條路徑,所以AO的能量是最大的,故A正確。
故選:A。
7.如圖是李紅同學拍攝的婺江日出的照片,若江水深為5米,則關于水中的倒影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是物體倒立的虛像
C.倒影比岸上實物大一些
D.倒影離水面一定為5米
【解答】解:(1)橋在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平面鏡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倒影與岸上景物一樣大,故A正確、BC錯誤;
(2)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倒影到水面的距離等于橋離水面的距離,與水的深度無關,因不知橋離水面的距離,所以不能確定倒影離水面的距離,故D錯誤。
故選:A。
8.小科同學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在紙面上得到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此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0cm。若凸透鏡遠離紙面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則該凸透鏡的焦距(  )
A.一定小于10cm
B.一定等于10cm
C.一定大于10cm
D.可能小于10cm,也可能大于10cm
【解答】解:由于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0cm時,即像距為10cm時,紙上呈現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這個光斑可能是焦點之后的,也可能是焦點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10cm;若凸透鏡遠離紙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說明凸透鏡的焦點不在光斑之后,故焦點應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10cm。
故BCD錯誤,故A正確。
故選:A。
9.如圖是一款人臉識別取款機,它通過攝像機的鏡頭成像,然后分析人臉的信息。人站在ATM機前,看一眼攝像頭,再輸入手機號、取款金額、密碼,自動吐鈔,拿走現金。下列與此攝像機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穿衣鏡的成像
B.放大鏡的成像
C.電影機的成像
D.人眼的成像
【解答】解:攝像機主要的結構是攝像頭,攝像頭是一個凸透鏡,和照相機的原理相同,物距大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A、穿衣鏡是一個平面鏡,故A錯誤;
B、放大鏡是利用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B錯誤;
C、電影機和投影儀的原理相同,物距大于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C錯誤;
D、人眼的晶狀體是一個凸透鏡,物體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和攝像機的原理相同,故D正確。
故選:D。
10.如圖是某小組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的一個情景,此時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由此可知( ?。?br/>A.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
B.僅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無法呈現出清晰的像
C.將蠟燭遠離透鏡,要想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應將光屏靠近透鏡
D.隨著蠟燭越燒越短,呈現在光屏上的像也會上下移動
【解答】解:
A、由圖知此時物距小于像距,即說明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就是利用該原理制成的,故A錯誤;
B、根據光路可逆知若不移動凸透鏡,只將蠟燭和光屏位置互換,現在的物距等于原來的像距,現在的像距等于原來的物距,所以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故B錯誤;
C、將蠟燭遠離透鏡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要想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應將光屏靠近透鏡,故C正確;
D、由于此時成倒立的實像,隨著蠟燭越燒越短,則在光屏上的像會向上運動,故D錯誤。
故選:C。
1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成了一個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生活中的照相機就是利用了圖中的成像規律
B.換上焦距小的凸透鏡,蠟燭不動,要將光屏靠近透鏡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C.如果使蠟燭向左移動,光屏需要向右移動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實驗中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燭焰的像向下移動
【解答】解:A、由圖可知,此時的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實像,是投影儀的原理,故A錯誤;
B、當更換一個焦距小(即會聚能力強)的凸透鏡進行實驗時,此時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左側,要將光屏靠近透鏡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B正確。
C、將物體向左移動,物距增大,像距減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左移動,故C錯誤。
D、蠟燭變短后,燭焰的位置向下移動,根據光線過透鏡的光心不改變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動,故D錯誤。
故選:B。
12.如圖所示為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的情景,圖中水球相當于凸透鏡,若水球的焦距為f,則此時王亞平到水球的距離u應滿足( ?。?br/>A.u>2f
B.f<u<2f
C.u=2f
D.u<f
【解答】解:圖中所成的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水球具有中間厚,邊緣薄的特點,因此水球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此時王亞平到水球的距離與水球焦距的關系是大于2倍焦距。
故選:A。
13.如圖所示,有一圓柱體PQ放在凸透鏡前圖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狀應該是下列圖中的(  )
A.
B.
C.
D.
【解答】解:當U>f時,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圓柱體的左邊在2f之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像距v在f與2f之間;圓柱體的右邊在2f以內,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距v>2f。符合要求的只有B圖。
故選:B。
14.如圖,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明同學發現在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如果此時小明取下凸透鏡,并將帶有小孔的遮光板換上去(小孔與凸透鏡光心位置重合),此時光屏上( ?。?br/>A.看不到像
B.呈現一個倒立、放大的像
C.呈現一個倒立、縮小的像
D.以上現象都有可能
【解答】解:由圖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知,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由于凸透鏡成像是光的折射,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而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所以,此時用一個帶有小孔的紙板替換凸透鏡,小孔的位置恰好為原來凸透鏡的光心處,像到小孔的距離大于物到小孔的距離,此時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故選:B。
1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中,依次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調節好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如圖所示,蠟燭在光屏上成一倒立縮小的實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蠟燭向左移動,光屏向右移動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B.用遮光板把透鏡上半部分擋住,光屏上的像不完整
C.該凸透鏡的焦距在8cm與10cm之間
D.向右移動凸透鏡的過程中,在光屏上能觀察到等大倒立的實像
【解答】解:
A、蠟燭向左移動,物距變大,像距減小,應使光屏向左移動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A錯誤;
B、凸透鏡成實像時,所有透過透鏡的光會聚到光屏上成像,當將透鏡的下半部分擋住后,整個物體發出的光雖有一部分被擋住,但總會有一部分光通過上半部分凸透鏡而會聚成像,因此,像與原來相同顯示像的全部;由于透鏡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線與原來相比減少了一半,故像會變暗,故B錯誤;
C、此時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則u=20cm>2f,2f>16cm>f,解得8cm<f<10cm,故C正確;
D、向右移動凸透鏡的過程中,物距變小,則像距變大,光屏應該向右移動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錯誤。
故選:C。
二.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
16.某興趣小組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實驗開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裝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并進行調節,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為了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
(2)實驗中,已經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現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向 右?。蝗舯3止馄梁屯雇哥R的位置不變,應在凸透鏡左側附近安裝一個焦距適當的 凸 透鏡(選填“凸”或“凹”)。
【解答】解:
(1)實驗開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裝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并進行調節,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處,是為了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實驗中,已經在光屏上呈清晰的像,說明此時成實像;
在圖所示情況下,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物距變小,像距應變大,此時成像于光屏后,所以應向右調節光屏;
若光屏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為了使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像,由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則應在凸透鏡左側附近安裝一個焦距適當的凸透鏡,使光線提前會聚,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為:(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右;凸。
17.實驗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三個元件移動到圖示位置時,光屏上出現比較清晰的像?;卮鹣铝袉栴}:
(1)此時光屏上所成的像性質為 倒立、縮小的實像 。
(2)若將蠟燭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物距始終大于一倍焦距),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操作是 向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 。
(3)科學中用像距和物距的比值來表示凸透鏡的放大率,即m,請說明教室投影儀成像時放大率是大于1還是小于1?并解釋理由: 大于1;投影儀成像時,像距大于物距,即v>u 。
【解答】解:(1)根據能在光屏上成像,得出一定是實像,再根據物距大于像距,可知,光屏上的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
(2)若將蠟燭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物距減小,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應增大像距,所以操作是:向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
(3)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大于物距,即v>u,則有:1。
故答案為:(1)倒立、縮小的實像;(2)向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3)大于1;投影儀成像時,像距大于物距,即v>u。
18.小明同學要探究光從空氣射入不同介質發生折射時的規律。她將光從空氣射入水、玻璃后發生折射實驗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入射角
水中折射角
玻璃中折射角
光速



C為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V空氣=C
V水C
V玻C
10°
8.9°
6.7°
20°
17.4°
13.3°
30°
21.5°
19.6°
40°
26.3°
25.2°
50°
33.5°
30.7°
(1)比較數據中第一行,得出結論是: 垂直入射時,光不改變傳播方向??;
(2)比較第一、第二列或第一、第三列,可得出的結論是:光從空氣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 傳播方向一般發生改變 ,且隨著入射角的增加折射角 增加 ;
(3)比較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當光以相同入射角斜射入不同介質時,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越大,折射角 越大 。
【解答】解:由折射定律可得,光從空氣斜射入不同介質時,折射角是不同的;
(1)第一行中,光線垂直入射,結果發現光介質中的傳播方向沒有發生變化,即垂直入射光不改變方向;
(2)比較第一、第二列或第一、第三列,可得出的結論是,光從空氣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改變,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之發生變化,即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由表中數據可知,同樣的入射角入射時,光在光速較大的水中,折射角也大,故說明折射角的大小應與光速有關,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越大,則折射角越大;
故答案為:(1)垂直入射時,光不改變傳播方向;(2)傳播方向一般發生改變;增加;(3)越大。
19.小樂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當小樂將三個元件移動到圖示位置時,光屏中心出現了清晰的像,則光屏上像的性質為 倒立縮小的實像 。
(2)在(1)的基礎上,保持凸透鏡不動,將蠟燭移至20cm刻度處,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進行的操作是 將光屏向右移至合適位置,待光屏上有較清晰像后再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
(3)若實驗中用發綠光的F字形作光源,也恰好在圖示位置,光屏上有清晰的F字形的像,此時,將光源換成大小和形狀都相同、發紅光的F字形,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理論上應將光屏向 右?。ㄟx填“左”或“右”)移到合適位置,這是因為凸透鏡對紅光的偏折能力更 弱?。ㄟx填“強”或“弱”)。
【解答】解:(1)根據能在光屏上成像,得出一定是實像,再根據物距大于像距,可知,光屏上的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
(2)在(1)的基礎上,保持凸透鏡不動,將蠟燭移至20cm刻度處,根據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進行的操作是將光屏向右移至合適位置,待光屏上有較清晰像后再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3)若實驗中用發綠光的F字形作光源,也恰好在圖示位置,光屏上有清晰的F字形的像,此時,將光源換成大小和形狀都相同、發紅光的F字形,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紅光的偏折能力沒有綠光的偏折強,理論上應將光屏向右移到合適位置,這是因為凸透鏡對紅光的偏折能力更弱。
故答案為:(1)倒立縮小的實像;(2)將光屏向右移至合適位置,待光屏上有較清晰像后再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3)右;弱。
20.科學興趣小組探究顯微鏡成像原理,查閱資料發現:顯微鏡的鏡頭可以看作由一塊焦距較小的凸透鏡(物鏡,其焦距用f物表示)和一塊焦距較大的凸透鏡(目鏡,其焦距用f目表示)組成。并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推測其原理圖如下:其中AB表示待觀測的物體標本,F1為物鏡的焦點,F2為目鏡的焦點,A2B2為最終觀測到的物像。
(1)隔離法是一種常見的分析研究方法,可分為整體隔離和局部隔離。請使用局部隔離的觀察方法找出圖中物體AB經過物鏡折射后所成的像的特點 倒立放大的實像 。
(2)眼睛透過目鏡能看到A1B1成的像A2B2.下列與其成像原理是一致的是 A 。
A.放大鏡
B.照相機
C.幻燈機
(3)興趣小組同學繼續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通過改變兩塊凸透鏡之間的距離(相當于改變顯微鏡鏡筒長度),模擬顯微鏡成像放大倍數實驗,得到如下數據:
f物(厘米)
(1/厘米)
兩鏡之間距離(厘米)
f目(厘米)
(1/厘米)
像放大倍數
1.6
0.625
a
5
0.2
50倍
2
0.5
b
5
0.2
50倍
1.6
0.625
a
2.5
0.4
100倍
2
0.5
b
2.5
0.4
100倍
X
1/X
a
5
0.2
200倍
0.5
2
b
5
0.2
200倍
表中的X的數據為 0.4 。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變,故A1B1是AB的像,像的性質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2)睛透過目鏡能看到A1B1成的像A2B2是正立放大的虛像,其成像原理與放大鏡一致,故A正確;
(3)由表中1、3或2、4兩次實驗知,物鏡的焦距相同、兩鏡之間距離相同,目鏡的焦距變成或目鏡焦距的倒數變成2倍,放大倍數變成2倍,即放大倍數與目鏡焦距的倒數成正比;
由表中1、5兩次知兩鏡之間距離相同、目鏡的焦距或焦距的倒數相同,物距的焦距變成或焦距的倒數變成4倍,放大倍數變成4倍,即放大倍數與物鏡焦距的倒數成正比;
所以由2、6兩次實驗知,兩鏡之間距離相同、目鏡的焦距或焦距的倒數相同,放大倍數變成4倍,故物距的焦距變成或焦距的倒數變成4倍,即物距u由2變成了1.60.4,故x=0.4。
故答案為:(1)倒立放大的實像;(2)A;(3)0.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南区| 西充县| 屯留县| 方城县| 闸北区| 寿宁县| 安仁县| 泊头市| 监利县| 富平县| 崇礼县| 丹寨县| 通道| 北票市| 新津县| 荥经县| 淳化县| 嘉黎县| 罗平县| 凤冈县| 杂多县| 达拉特旗| 中方县| 卢氏县| 沈阳市| 平塘县| 中牟县| 陵川县| 云浮市| 安溪县| 德格县| 吴桥县| 邵武市| 平凉市| 富平县| 剑河县| 皋兰县| 华阴市| 开封市| 文成县| 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