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11健康地生活【知識點回顧】一、人類的健康健康包括生理健康、________和社會關系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關系三者處于最佳狀態。亞健康:是指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臨界狀態。1.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是機體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異物的過程和能力。人體的免疫功能體現在________、自我穩定、________。2.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3.抗原和抗體(1)抗原:是指能夠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物質。(2)抗體:指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細胞所產生的、可與相應抗原發生反應的________。1.人工免疫(1)人工主動免疫:注射________或________物質,讓人體產生相應抗體。(2)人工被動免疫:把含特異性抗體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質注入人體,可使人體立即獲得免疫。2.計劃免疫:衛生防疫部門有計劃地對人體進行預防接種,使他們獲得免疫,從而達到控制和消滅某種傳染病的目的。1.人體需要的七大營養素:①蛋白質;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水;⑤無機鹽;⑥________;⑦膳食纖維。2.平衡膳食:針對各種營養成分的作用及人體的需要量,每天食用較多的谷類和蔬菜類,一定量的肉類和其他含蛋白質的食品,少量的脂肪類食物。考點5 通過了解吸煙、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 c1.健康的生活方式:沒有不良的嗜好,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和良好的心態等。2.吸煙:香煙中含有焦油、煙堿、一氧化碳等多種有害物質,損害人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使癌癥的發病率大大提高。3.吸毒:具有很強的成癮性;破壞身體各個系統,降低人體免疫力;價格昂貴,傾家蕩產,危害社會。4.酗酒: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過量飲酒會使人急性酒精中毒,嚴重損害人的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二、人類常見疾病考點6 知道引起冠心病、腫瘤、高血壓等常見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預防 a1.腫瘤:一種________疾病,由細胞不正常分裂產生,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即癌)的最大特點是腫瘤細胞能轉移并侵犯新組織。2.動脈硬化:由血液中的________物質(膽固醇)在動脈管壁沉積增厚,使管壁________下降,血流量減少導致。常見的疾病有冠心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腦血栓等。3.高血壓:收縮壓持續大于18.7千帕或舒張壓大于12.0千帕。4.糖尿病:血糖濃度高,腎臟無法將葡萄糖全部吸收,隨尿液排出。原因是________分泌不足。其治療辦法為注射胰島素制劑,控制和調節飲食,適當鍛煉等。三、傳染病1.傳染病:由________引起并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寄生蟲和微生物是兩大類病原體。2.傳染病的三個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1)________:能夠傳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包括病人、病原體攜帶者、受感染動物。(2)________:離開傳染源后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空氣、飲用水、食物、接觸等)。(3)________。(4)傳染源和病原體的區別:能引起人生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和寄生蟲等為病原體;傳染源是病原體攜帶者。2.預防傳染病流行的措施:(1)________:對傳染病人治療、隔離。(2)________:對生活用具進行消毒,消滅媒介動物等。(3)________:避免接觸,預防接種,鍛煉身體。切斷其中任一環節,傳染病的流行即可終止。傳染病類型病例途徑呼吸道傳染病肺結核、流感、腮腺炎、麻疹、百日咳、SARS等________、________等消化道傳染病肝炎、菌痢、傷寒、蛔蟲病等________、________等血液傳染病瘧疾、流行性乙腦、絲蟲病等吸血昆蟲等體表傳染病狂犬病、破傷風、沙眼、血吸蟲病等________、體表黏膜接觸等性傳播疾病艾滋病、梅毒、淋病等________等四、防護與急救1.環境毒物:環境中的某些物質經接觸或進入人體后,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病變,這些物質稱為環境毒物。2.中毒:由環境毒物引起的疾病稱為中毒。人體中毒后,必須根據不同的環境毒物類型,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綜合治療。首先要排除________。如觸電者要使其脫離電源;若呼吸微弱或心跳停止時,則需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若被毒蛇咬傷,應在傷口的近心端結扎,防止蛇毒擴散,并應及時送醫院搶救。考點1 心理健康考點2 1.抗感染 免疫監視 2.多種病原體 吞噬細胞 溶菌酶 某種抗原 B淋巴 T淋巴3.(2)免疫球蛋白考點3 1.(1)疫苗 抗原考點4 1.②糖類 ③脂肪 ⑥維生素考點6 1.細胞性 2.脂肪類 彈性 4.胰島素考點7 1.病原體 2.傳染性 流行性 免疫性考點8 1.(1)傳染源 (2)傳播途徑 (3)易感人群2.(1)控制傳染源 (2)切斷傳播途徑 (3)保護易感人群考點9 空氣 飛沫 飲水 食物 皮膚 性接觸考點11 致死因素【例題精析】例1.(2020?衢州)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下列有關認識或做法合理的是( )A.為了保持良好的體形,長期不吃早餐B.女孩出現月經、男孩出現遺精,屬于不正常的生理現象C.性意識的萌動、對異性產生好感,屬于不正常的心理現象D.對煙酒、不健康的書刊和網絡游戲的誘惑保持警惕,更要遠離毒品【解答】解:A、長期不吃早餐,會造成營養不良,危害人體健康,A錯誤;B、進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出現遺精,女孩出現月經,遺精和月經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B錯誤;C、伴隨著身體的發育,性意識開始萌動,如愿意與異性接近,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變化。C錯誤;D、注意篩選信息,學習積極、健康的知識。對煙酒、不健康的書刊和網絡游戲的誘惑,要保持警惕并遠離。D正確。故選:D。例2.(2020?寧波)“關愛生命,健康生活”。下列行為不利于健康的是( )A.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B.拒絕吸煙、酗酒、吸毒C.參加體育鍛煉D.沉湎網絡游戲【解答】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吃營養配餐;堅持體育鍛煉;按時作息;不吸煙、不喝酒;拒絕毒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經常玩手機、熬夜上網游戲,屬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符合題意。故選:D。例3.(2020?臺州)聯合國把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倡導“愛生命,不吸毒”。以下有關毒品的認識錯誤的是( )A.毒品具有很強的成癮性B.吸毒會使免疫系統遭到損害C.每個公民都應參與禁毒活動D.為了興奮可以吸食少量毒品【解答】解:A、毒品具有很強的成癮性,一旦沾染,很難戒除,嚴重危害人體身心健康,危害社會。A正確;B、吸毒會使免疫系統遭到損害,B正確;C、我們都要杜絕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堅決遠離毒品,C正確;D、堅決杜絕“第一口”,吸毒往往是從第一口開始的,一旦開始,就會成癮。D錯誤。故選:D。例4.(2020?杭州)2020年初以來,世界多地先后暴發了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新冠肺炎”是一種高致病性的遺傳病B.勤洗手對“新冠肺炎”的傳染沒有預防效果C.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有效切斷傳播途徑D.對確診病例進行強制醫學隔離的目的是控制傳染源【解答】解:A、“新冠肺炎”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的傳染病,錯誤。B、勤洗手對“新冠肺炎”的傳染有預防效果,屬于切斷傳播途徑,錯誤。C、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保護易感人群,錯誤。D、對確診病例進行強制醫學隔離的目的是控制傳染源,正確。故選:D。例5.(2019?寧波)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它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曾嚴重危害兒童健康。寧波籍科學家顧方舟與同事研制了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使我國千百萬兒童遠離了小兒麻痹癥。因此,顧方舟被稱為“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兒麻痹癥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等特點B.脊髓灰質炎病毒是小兒麻痹癥的病原體C.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分析,給兒童服用“糖丸”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兒童服用“糖丸”后,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這屬于特異性免疫【解答】解:A、小兒麻痹癥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生物體之間傳播的一種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等特點,A正確;B、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痹癥,是一種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可入侵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肢體松弛性麻痹,甚至造成個別患者死亡,脊髓灰質炎病毒是小兒麻痹癥的病原體,B正確;C、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分析,給兒童服用“糖丸”屬于保護易感人群,C錯誤;D、兒童服用“糖丸”后,但能刺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的蛋白質,叫做抗體,則這種疫苗相當于抗原,其產生的抗體只對引起小兒麻痹癥的病原體起作用,對其他病原體無效,可見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針對性的,屬于特異性免疫,D正確。故選:C。例6.(2019?紹興)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它通過飛沫、空氣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B.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是病原體C.流行性感冒是一種遺傳性疾病D.接種流感疫苗可以保護易感人群【解答】解:A、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體。A錯誤B、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互相傳染的一種疾病,傳染病一般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其中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如流感患者等;B錯誤C、流行性感冒是一種傳染性疾病;C錯誤D、接種流感疫苗屬于特異性免疫,目的是保護易感人群,D正確故選:D.例7.(2020?金華)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國的抗疫斗爭上下同心,舉措得力,已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請回答:(1)疫情期間,為防止病毒感染,專家建議大家要科學佩戴口罩,據此判斷新冠肺炎屬于 呼吸道 (填“呼吸道”或“消化道”)傳染病;(2)對患者進行隔離、治療,該措施屬于預防傳染病中的 控制傳染源 。【解答】解:(1)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屬于呼吸道傳染病。(2)控制傳染病的措施有三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對患病者進行隔離治療,屬于控制傳染源,我們戴口罩、勤洗手、醫生護士穿隔離衣屬于切斷傳播途徑,合理飲食,加強體育鍛煉屬于保護易感人群。故答案為:(1)呼吸道(2)控制傳染源;例8.(2020?臺州)近期,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出現了新冠疫情,幾百萬人感染新冠肺炎。(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發,說明傳染病具有 傳染 性和流行性的特點。(2)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對教室進行消毒,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分析,這項措施屬于 切斷傳播途徑 。(3)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中含有抗體,可以用于治療某些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康復者體內產生抗體的免疫反應屬于 特異性 (選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解答】解:(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發,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說明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特點。(2)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者。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對教室進行消毒,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分析,這項措施屬于切斷傳播途徑。(3)治療新冠肺炎其中的一種治療手段是對重癥患者注射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的血清,因為康復者體內含有抗體。抗體只能消滅特定的病原體,對其它病原體無效,因此屬于特異性免疫。故答案為:(1)傳染(2)切斷傳播途徑(3)特異性9.(2020?溫州)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季節性流感導致全球每年數億人患病。(1)20世紀40年代開始生產流感疫苗。很多時候流感疫苗的效力不足60%,可能是因為流感病毒在一段時間后發生了 變異 ,產生新的毒株。(2)流感主要通過飛沫、空氣傳播。按傳播途徑來分,流感屬于 呼吸道 傳染病。【解答】解:(1)流感病毒較易發生變異,導致后代的“外貌”發生改變,這樣疫苗的效力就有點不足。(2)流感病原體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等進行傳播,按傳播途徑區分該病屬于呼吸道傳染斌。故答案為:(1)變異(2)呼吸道10.(2020?湖州)吸毒會引發肺癌和重度貧血等多種疾病。毒品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是巨大的,而且具有很強的成癮性,所以每個公民都應遠離毒品。(1)惡性腫瘤細胞具有 不間斷分裂 ,并且能夠轉移,侵犯新的組織等特點。(2)重度貧血是指紅細胞計數和 血紅蛋白 的數值都遠低于正常范圍所引起的疾病。【解答】解:(1)癌細胞的特點是:無限制、無止境地增生,不間斷地進行分裂,使患者體內的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癌細胞釋放出多種毒素,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癥狀;癌細胞還可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欲不振、發熱以及嚴重的臟器功能受損等等。(2)人體紅細胞數量過少或血紅蛋白過少都會出現貧血現象。貧血因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品。紅細胞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故答案為:(1)不間斷分裂(2)血紅蛋白【習題鞏固】一.選擇題(共19小題)1.如圖表示某人在休息及運動時血液流經四種器官的相對速度大小。據圖分析,下列推斷中錯誤的是( )A.運動時人體血量增加B.不管休息還是運動時,腦的血流量基本不變C.飯后立即運動,消化器官血流量減少,不利于食物消化D.運動時骨骼肌產生熱量增加,皮膚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熱【解答】解:A、成年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7%~8%(人體的血液總量大約是4000毫升),人體運動時血量不會改變,血液速度會發生變化,A錯誤。B、由分析可知,休息及運動時,血液流經腦的速率基本不變,因此,腦的血流量基本不變,B正確。C、飯后立即劇烈運動,會使肌肉內的血流量增大,流經消化器官的血液減少,導致胃、腸蠕動減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減少,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C正確。D、運動時骨骼肌產熱量增加,皮膚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熱,D正確。故選:A。2.健康飲食能維持身體健康,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A.常吃高鹽食物有利于水鹽平衡B.不吃甜的食物就不會患糖尿病C.常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D.油炸、腌制食品口味好,可以多吃【解答】解:A、長期吃高鹽食物,可以形成水鈉潴留,加重腎臟負擔,A錯誤;B、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的,不是不吃甜的食物就不會患糖尿病,B錯誤;C、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所以常吃蔬菜水果可補充維生素,利于身體健康,C正確;D、常吃油炸、腌制食品,對人身體健康有害,D錯誤。故選:C。3.我國已于三月底啟動新冠病毒疫苗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給志愿者注射疫苗。其注射的疫苗和引起的免疫方式分別屬于( )A.抗體特異性免疫B.抗原特異性免疫C.抗體非特異性免疫D.抗原非特異性免疫【解答】解: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體制成的,只不過經過處理之后,其毒性減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體,進入人體后能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因此其注射的疫苗屬于抗原,不是抗體。給志愿者注射疫苗的目的是產生抗體,抗體具有特異性,接種疫苗產生的免疫只對特定的病原體有免疫作用,對其他病原體無效,因此注射的疫苗產生的免疫方式屬于特異性免疫。所以其注射的疫苗和產生的免疫方式分別屬于“抗原、特異性免疫”。故選:B。4.我國一啟動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一起臨床試驗,疫苗進入人體后( )A.作為抗體,引發人的特異性免疫反應B.B淋巴細胞產生淋巴因子,消滅病原體C.T淋巴細胞產生抗原,消滅病原體D.免疫細胞在消滅病原體的同時,產生免疫記憶【解答】解:A、疫苗是用失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能刺激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因此疫苗屬于抗原,錯誤;BC、疫苗進入人體后,會刺激B淋巴細胞產生抵抗這種病原體的特殊的蛋白質﹣﹣﹣﹣抗體,來消滅病原體,錯誤;D、疫苗進入人體后能刺激B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抵抗病原體,免疫細胞在消滅病原體的同時,會產生免疫記憶,一旦真正的病毒進入人體,B淋巴細胞產生大量的抗體來抵抗該病原體,從而消滅病毒,正確。故選:D。5.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查閱資料得知使用抗生素能夠抑制細胞壁合成,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新型冠狀病毒是該病的傳染源B.勤洗手從傳染病預防措施來看屬于切斷傳播途徑C.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療新冠肺炎D.某位患者在某一時段體溫維持在37.7℃,此時段他的產熱大于散熱【解答】解:A、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生物,從資料可知,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是新型冠狀病毒,A錯誤;B、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勤洗手從傳染病預防措施來看屬于切斷傳播途徑,B正確;C、抗生素可以治療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是新型冠狀病毒,所以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療新冠肺炎,C錯誤;D、某位患者在某一時段體溫維持在37.7℃,此時段他的產熱等于散熱,D錯誤。故選:B。6.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在病原體感染時,參與范圍廣,發揮作用快,是預防疾病的主力軍。下列不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的是( )A.胃液殺死入侵的病菌B.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病C.皮膚防止細菌侵入人體D.唾液中溶菌酶殺死細菌【解答】解:ACD、“胃液殺死入侵的病菌”、“皮膚防止細菌侵入人體”、“唾液中溶菌酶殺死細菌”是生來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對多種病原體有免疫作用,因此屬于非特異性免疫。ACD不符合題意;B、“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病”,只能對特定的病原體有防御作用,屬于第三道防線,因此屬于特異性免疫。B符合題意。故選:B。7.宮頸癌疫苗,又稱為HPV疫苗,是一種預防宮頸癌發病的疫苗。宮頸癌主要由感染HPV病毒感染,進而有效預防了宮頸癌的發病,可防止人體感染疫苗所涵蓋的人乳頭狀瘤病毒亞型變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注射疫苗是屬于預防傳染病傳播的三個基本環節中的切斷傳播途徑B.注射疫苗后能夠抵抗所有的HPV感染C.接種疫苗后,接種者體內發生的是特異性免疫D.HPV的主要途徑是空氣傳播【解答】解:A、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注射疫苗是屬于保護易感人群,錯誤。B、HPV疫苗有二價、四價和九價HPV疫苗,其中九價疫苗可以防治九種HPV,男女均可接種,HPV疫苗后能夠抵抗HPV病毒,但不能夠抵抗所有的HPV感染,錯誤。C、接種疫苗后可以有效地預防、控制和消滅某一特定的傳染病,屬于特異性免疫,正確。D、HPV主要通過性或皮膚接觸傳播,錯誤。故選:C。8.今年上半年全球發生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據國家衛健委發布,至2020年4月30日,我國累計報告新冠病毒確診病例84373例,累計死亡4643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新冠病毒是本次傳染病的傳染源B.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屬于消化道傳染病C.為預防新冠病毒,出門應該戴口罩,這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人們在春節期間減少外出、不去人群聚集處,目的是控制傳染源【解答】解:A、病原體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統稱。新冠病毒是本次傳染病的病原體。A錯誤B、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進行傳播的屬于呼吸道道傳染病。B錯誤C、出門戴口罩屬于屬于切斷傳播途徑。C正確D、人們在春節期間減少外出、不去人群聚集處,目的是保護易感人群。D錯誤故選:C。9.如圖是2020年4月10日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拍攝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下列有關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對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進行減毒滅活處理可用來生產疫苗B.計劃免疫有利于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提高人口素質C.免疫對人體總是有益的,人體的免疫能力越強越好D.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痊愈后,其體內有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解答】解:A、對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進行減毒滅活處理可用來生產疫苗,正確;B、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有利于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提高人口素質,正確;C、免疫對人體不是總是有益的,當免疫防御功能過強時,人體會得過敏,因此人體的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錯誤;D、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痊愈后,其體內有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屬于特異性免疫,正確。故選:C。10.今年年初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突如其來,對我國人民的正常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同時病毒也在全球范圍內造成幾百萬人感染,是全人類面臨的又一場災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給健康的人注射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B.新型冠狀病毒有細胞結構,但無細胞核C.對確診病人進行隔離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醫務人員工作時帶好口罩,就可以控制傳染源【解答】解:A、給健康的人注射疫苗目的是使體內產生抗體避免傳染病的感染,因此屬于保護易感人群,正確;B、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錯誤;C、對確診病人進行隔離治療屬于控制傳染源,錯誤;D、醫務人員帶好口罩,屬于切斷傳播途徑而不是控制傳染源,錯誤;故選:A。11.新型冠狀病毒早期的癥狀是發熱,乏力,干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人傳人的疾病,應該注意預防,如果出現了這些癥狀,首先要進行隔離治療。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屬于( )A.消化道傳染病B.呼吸道傳染病C.血液傳染病D.體表傳染病【解答】解:傳染病按照傳播途徑的不同,傳染可分為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和體表傳染病。A、消化道傳染病:指病原體侵入消化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飲水和食物傳播。如:細菌性痢疾、甲型肝炎、蛔蟲病、脊髓灰質炎等。A不符合題意B、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傳染病,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如:流行性感冒、肺結核、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非典型肺炎(SARS)、麻疹、新型冠狀病毒等。B符合題意C、血液傳染病:是指病原體通過吸血的節肢動物進行傳播而引起的傳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乙型肝炎、艾滋病。C不符合題意D、體表傳染病:指病原體通過皮膚侵入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播。如:狂犬病、血吸蟲病破傷風、沙眼、癬。D不符合題意故選:B。12.下列有關免疫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特異性免疫一般只能對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B.計劃免疫有利于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提高人口素質C.免疫對人體總是有益的,人體的免疫能力越強越好D.新冠肺患者痊愈后,其體內有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解答】解:A、免疫分為兩種,一種是非特異性免疫,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包括人體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線,對多種病原體有防御作用,另一種是特異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漸建立起來的,主要指人體的第三道防線,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此選項說法正確。B、計劃免疫是指有計劃的進行預防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某種傳染病的目的。計劃免疫有利于保護少年兒童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質。故此選項說法正確。移入的器官對于病人來說是非己的成分,相當于抗原,人體會產生抗體對進入其體內的外來的“非己”組織器官進行摧毀和清除,導致移植的器官很難成活,不符合題意。C、免疫對人體有保護功能,但人體免疫功能異常時,對人體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過強,會導致過敏反應;防御功能過弱,會出現反復感染等。此選項說法不正確。D、新冠病毒侵入人體后,就會刺激人體內的淋巴細胞產生抵抗該病原體的抗體,以后再有新冠病毒侵入人體,該抗體就會與此病毒結合,使其失去致病力,人體就不會患病了。此選項說法是正確的。故選:C。13.據國家衛生儲康委消,截至2月6日13:35,收到國內各省累計報告新型肺炎確診病例28065例,疑似24702例,成功治愈1202例,死亡56例,再次引起了國家和民眾對于傳染病的高度重視,下列關于傳染病的說法正確的是( )A.新型肺炎只能通過飛沫傳播B.被動物咬傷后,需及時注射狂犬疫苗C.病原體進入人體后,T淋巴細胞會及時產生抗體D.部分疫苗需要多次注射,才能達到一定的免疫力水平【解答】解:A、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常見發熱、干咳、氣促、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春節期間,人員流動頻繁,密切接觸機會增多,傳播風險增加,做好預防刻不容緩,A錯誤;B、被動物咬傷后應盡早注射狂犬疫苗,越早越好。首次注射疫苗的最佳時間是被咬傷后的48小時內,注射疫苗是保護易感人群,但被有毒的動物如毒蛇咬傷后,注射疫苗已經來不及了,此時應該注射抗蛇毒血清,B錯誤;C、抗體是抗原刺激B細胞后,B細胞增殖分化成效應B細胞后分泌產生的,C錯誤;D、疫苗通常需要多次注射才能完全發揮作用,因為免疫系統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對疫苗發生響應。這常導致需要多針注射的疫苗無法按時接種,影響效果。D正確。故選:D。14.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習主席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群防群控,眾志成城。目前我國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下列關于新冠肺炎的說法錯誤的是( )A.新冠肺炎病毒是傳染源B.隔離新冠肺炎患者屬于控制傳染源C.每天對病房消毒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新冠肺炎病毒沒有細胞膜【解答】解:A、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新冠肺炎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體。A錯誤B、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如患新冠肺炎的病人等;隔離新冠肺炎患者屬于控制傳染源,B正確;C、每天對病房消毒目的是切斷傳播途徑,C正確;D、新冠肺炎病毒沒有細胞結構,D正確。故選:A。15.近日,臺州市爆發了流感,以下預防措施中屬于保護易感人群的是( )A.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毒B.對患者進行隔離治療C.加強鍛煉,增強抵抗力D.出門戴口罩【解答】解:A、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屬于切斷傳播途徑,錯誤。B、對患者進行隔離治療屬于控制傳染源,錯誤。C、加強鍛煉,增強抵抗力,屬于保護易感人群,正確。D、出門戴口罩,屬于切斷傳播途徑,錯誤。故選:C。16.“萬眾一心,阻抗新冠肺炎”,戰勝新型冠狀病毒等疾病必須依靠科學手段。以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的是( )A.喝高濃度的白酒有利于防治新冠肺炎等傳染性疾病B.常洗手、接種疫苗有利于防治新冠肺炎等傳染性疾病C.勤開窗通風有利于防治新冠肺炎等傳染性疾病D.使用殺菌消毒劑必須了解其性質和用法才能保證安全有效【解答】解:A、酗酒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麻痹神經系統,誘發多種疾病,A錯誤。B、防止傳染病發生的方法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常洗手能切斷傳播途徑,B正確。C、勤開窗通風有利于減少室內病毒的數量,可預防SARS等傳染性疾病,C正確。D、殺菌劑要正確使用,防止對人體或動物及財產造成危害,故使用殺菌消毒劑前必須了解其性質和用法,D正確。故選:A。17.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發季節,曾經感染過腮腺炎病毒的人,可對此病產生終生免疫。下列關于這個現象的敘述。錯誤的是( )A.這種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B.這種免疫是后天獲得的C.患過腮腺炎的人也不會感染乙肝D.腮腺炎病毒屬于抗原【解答】解:A、B、C特異性免疫是后天獲得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如腮腺炎痊愈后的學生將不再感染此病,但對其他傳染病不起作用。A、B正確,C錯誤。D、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稱為病原體,抗原是指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因此腮腺炎病毒屬于病原體和抗原,D正確。故選:C。18.武漢緊急啟動封城措施,限制人員進出武漢,對感染者進行隔離治療。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來說,這種措施屬于( )A.消滅病原體B.控制傳染源C.切斷傳播途徑D.保護易感人群【解答】解:傳染病要想流行起來,必須具備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據此可知,控制傳染病的措施有三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傳染病醫院隔離病人,感染者是傳染源,武漢緊急啟動封城措施,限制人員進出武漢,對感染者進行隔離治療,這種做法在預防傳染病的措施中屬于控制傳染源。故選:B。19.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主要通過接觸人體哪類細胞而發生感染?( )A.血細胞B.黏膜細胞C.皮膚細胞D.唾液腺細胞【解答】解:病毒傳播主要有三種傳播方式:一是飛沫傳播:通過咳嗽、打噴嚏、說話等產生的飛沫進入易感粘膜表面;二是接觸傳播:在接觸感染者接觸過的東西后觸碰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導致病毒傳播;三是空氣傳播:病原體能在長時間遠距離散播后仍具有傳染性。對于新型冠狀病毒,以上三種傳播途徑的隔離防護措施都要做好。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主要通過接觸人體的黏膜細胞而發生感染。故選:B。二.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20.有一種發生變異的小鼠,以某病原體進行感染實驗。實驗完成后,比較變異小鼠與正常小鼠的死亡情況,結果如甲圖。感染該病原體后,發現兩種小鼠體內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數量都明顯增加,且兩種小鼠間無明顯差異;但是感染前后的變異小鼠,血清中的抗體濃度都非常低。如果給變異小鼠注射針對該病原體的特異性抗體后,再進行感染實驗,同時設置對照組,變異小鼠活存的情況如圖乙。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圖甲,分別描述正常小鼠和變異小鼠在實驗期間,感染病原體后存活率隨時間的變化情況 正常小鼠在前60天內保持100%的存活率,60天以后存活率明顯下降,至85天全部死亡 和 變異小鼠在前20天內保持100%的存活率,20天后存活率急劇下降,至29天,全部死亡。 。(2)根據圖甲,正常小鼠和變異小鼠在實驗期間,存活率相同的時間段是 前20天 。從這個實驗可推知,這期間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工作狀態是 正常的 。(3)根據圖乙,注射抗體的變異小鼠能比未注射抗體變異小鼠存活 更長時間 ,說明變異小鼠體內不能 產生抗體 。(4)感染該病原體后,兩種小鼠體內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數量都明顯增加,且兩種小鼠間無明顯差異,綜合圖甲和圖乙的實驗結果,可以推知:變異小鼠體內的變異,沒有影響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對病原體的敏感性,能迅速增多,但影響了 B 淋巴細胞,使它無法 產生抗體 。【解答】解:(1)甲圖表示正常小鼠和變異小鼠感染病原體后的存活情況,從圖中可以發現正常小鼠在前60天內保持100%的存活率,60天以后存活率明顯下降,至85天全部死亡;變異小鼠在前20天內保持100%的存活率,20天后存活率急劇下降,至29天,全部死亡。(2)從甲圖可以看出在前20天時間中正常小鼠和變異小鼠的存活率都是100%,所以存活率相同的時間段為前20天,從這個實驗可推知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工作狀態是正常的。(3)從乙圖中可知,注射了抗體的變異小鼠比未注射抗體變異小鼠存活更長時間,未注射的存活時間短,說明變異小鼠體內不能產生抗體。(4)根據免疫應答的三個階段可知,兩種小鼠的感應階段和反應階段都是相同的,效應階段不一樣,正常小鼠有效應階段而變異小鼠沒有了效應階段,因T淋巴細胞有吞噬作用,B淋巴細胞能產生抗體,故變異小鼠的B淋巴細胞不能產生抗體。故答案為:(1)正常小鼠在前60天內保持100%的存活率,60天以后存活率明顯下降,至85天全部死亡;變異小鼠在前20天內保持100%的存活率,20天后存活率急劇下降,至29天,全部死亡(2)前20天;正常的(3)更長時間;產生抗體(4)B;產生抗體專題11健康地生活【知識點回顧】一、人類的健康健康包括生理健康、________和社會關系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關系三者處于最佳狀態。亞健康:是指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臨界狀態。1.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是機體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異物的過程和能力。人體的免疫功能體現在________、自我穩定、________。2.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3.抗原和抗體(1)抗原:是指能夠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物質。(2)抗體:指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細胞所產生的、可與相應抗原發生反應的________。1.人工免疫(1)人工主動免疫:注射________或________物質,讓人體產生相應抗體。(2)人工被動免疫:把含特異性抗體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質注入人體,可使人體立即獲得免疫。2.計劃免疫:衛生防疫部門有計劃地對人體進行預防接種,使他們獲得免疫,從而達到控制和消滅某種傳染病的目的。1.人體需要的七大營養素:①蛋白質;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水;⑤無機鹽;⑥________;⑦膳食纖維。2.平衡膳食:針對各種營養成分的作用及人體的需要量,每天食用較多的谷類和蔬菜類,一定量的肉類和其他含蛋白質的食品,少量的脂肪類食物。考點5 通過了解吸煙、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 c1.健康的生活方式:沒有不良的嗜好,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和良好的心態等。2.吸煙:香煙中含有焦油、煙堿、一氧化碳等多種有害物質,損害人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使癌癥的發病率大大提高。3.吸毒:具有很強的成癮性;破壞身體各個系統,降低人體免疫力;價格昂貴,傾家蕩產,危害社會。4.酗酒: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過量飲酒會使人急性酒精中毒,嚴重損害人的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二、人類常見疾病考點6 知道引起冠心病、腫瘤、高血壓等常見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預防 a1.腫瘤:一種________疾病,由細胞不正常分裂產生,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即癌)的最大特點是腫瘤細胞能轉移并侵犯新組織。2.動脈硬化:由血液中的________物質(膽固醇)在動脈管壁沉積增厚,使管壁________下降,血流量減少導致。常見的疾病有冠心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腦血栓等。3.高血壓:收縮壓持續大于18.7千帕或舒張壓大于12.0千帕。4.糖尿病:血糖濃度高,腎臟無法將葡萄糖全部吸收,隨尿液排出。原因是________分泌不足。其治療辦法為注射胰島素制劑,控制和調節飲食,適當鍛煉等。三、傳染病1.傳染病:由________引起并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寄生蟲和微生物是兩大類病原體。2.傳染病的三個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1)________:能夠傳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包括病人、病原體攜帶者、受感染動物。(2)________:離開傳染源后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空氣、飲用水、食物、接觸等)。(3)________。(4)傳染源和病原體的區別:能引起人生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和寄生蟲等為病原體;傳染源是病原體攜帶者。2.預防傳染病流行的措施:(1)________:對傳染病人治療、隔離。(2)________:對生活用具進行消毒,消滅媒介動物等。(3)________:避免接觸,預防接種,鍛煉身體。切斷其中任一環節,傳染病的流行即可終止。傳染病類型病例途徑呼吸道傳染病肺結核、流感、腮腺炎、麻疹、百日咳、SARS等________、________等消化道傳染病肝炎、菌痢、傷寒、蛔蟲病等________、________等血液傳染病瘧疾、流行性乙腦、絲蟲病等吸血昆蟲等體表傳染病狂犬病、破傷風、沙眼、血吸蟲病等________、體表黏膜接觸等性傳播疾病艾滋病、梅毒、淋病等________等四、防護與急救1.環境毒物:環境中的某些物質經接觸或進入人體后,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病變,這些物質稱為環境毒物。2.中毒:由環境毒物引起的疾病稱為中毒。人體中毒后,必須根據不同的環境毒物類型,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綜合治療。首先要排除________。如觸電者要使其脫離電源;若呼吸微弱或心跳停止時,則需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若被毒蛇咬傷,應在傷口的近心端結扎,防止蛇毒擴散,并應及時送醫院搶救。【例題精析】例1.(2020?衢州)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下列有關認識或做法合理的是( )A.為了保持良好的體形,長期不吃早餐B.女孩出現月經、男孩出現遺精,屬于不正常的生理現象C.性意識的萌動、對異性產生好感,屬于不正常的心理現象D.對煙酒、不健康的書刊和網絡游戲的誘惑保持警惕,更要遠離毒品例2.(2020?寧波)“關愛生命,健康生活”。下列行為不利于健康的是( )A.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B.拒絕吸煙、酗酒、吸毒C.參加體育鍛煉D.沉湎網絡游戲例3.(2020?臺州)聯合國把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倡導“愛生命,不吸毒”。以下有關毒品的認識錯誤的是( )A.毒品具有很強的成癮性B.吸毒會使免疫系統遭到損害C.每個公民都應參與禁毒活動D.為了興奮可以吸食少量毒品例4.(2020?杭州)2020年初以來,世界多地先后暴發了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新冠肺炎”是一種高致病性的遺傳病B.勤洗手對“新冠肺炎”的傳染沒有預防效果C.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有效切斷傳播途徑D.對確診病例進行強制醫學隔離的目的是控制傳染源例5.(2019?寧波)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它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曾嚴重危害兒童健康。寧波籍科學家顧方舟與同事研制了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使我國千百萬兒童遠離了小兒麻痹癥。因此,顧方舟被稱為“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兒麻痹癥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等特點B.脊髓灰質炎病毒是小兒麻痹癥的病原體C.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分析,給兒童服用“糖丸”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兒童服用“糖丸”后,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這屬于特異性免疫例6.(2019?紹興)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它通過飛沫、空氣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B.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是病原體C.流行性感冒是一種遺傳性疾病D.接種流感疫苗可以保護易感人群例7.(2020?金華)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國的抗疫斗爭上下同心,舉措得力,已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請回答:(1)疫情期間,為防止病毒感染,專家建議大家要科學佩戴口罩,據此判斷新冠肺炎屬于 (填“呼吸道”或“消化道”)傳染病;(2)對患者進行隔離、治療,該措施屬于預防傳染病中的 。例8.(2020?臺州)近期,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出現了新冠疫情,幾百萬人感染新冠肺炎。(1)新冠肺炎的全球爆發,說明傳染病具有 性和流行性的特點。(2)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對教室進行消毒,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分析,這項措施屬于 。(3)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中含有抗體,可以用于治療某些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康復者體內產生抗體的免疫反應屬于 (選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例9.(2020?溫州)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季節性流感導致全球每年數億人患病。(1)20世紀40年代開始生產流感疫苗。很多時候流感疫苗的效力不足60%,可能是因為流感病毒在一段時間后發生了 ,產生新的毒株。(2)流感主要通過飛沫、空氣傳播。按傳播途徑來分,流感屬于 傳染病。例10.(2020?湖州)吸毒會引發肺癌和重度貧血等多種疾病。毒品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是巨大的,而且具有很強的成癮性,所以每個公民都應遠離毒品。(1)惡性腫瘤細胞具有 ,并且能夠轉移,侵犯新的組織等特點。(2)重度貧血是指紅細胞計數和 的數值都遠低于正常范圍所引起的疾病。【習題鞏固】一.選擇題(共19小題)1.如圖表示某人在休息及運動時血液流經四種器官的相對速度大小。據圖分析,下列推斷中錯誤的是( )A.運動時人體血量增加B.不管休息還是運動時,腦的血流量基本不變C.飯后立即運動,消化器官血流量減少,不利于食物消化D.運動時骨骼肌產生熱量增加,皮膚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熱2.健康飲食能維持身體健康,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A.常吃高鹽食物有利于水鹽平衡B.不吃甜的食物就不會患糖尿病C.常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D.油炸、腌制食品口味好,可以多吃3.我國已于三月底啟動新冠病毒疫苗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給志愿者注射疫苗。其注射的疫苗和引起的免疫方式分別屬于( )A.抗體特異性免疫B.抗原特異性免疫C.抗體非特異性免疫D.抗原非特異性免疫4.我國一啟動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一起臨床試驗,疫苗進入人體后( )A.作為抗體,引發人的特異性免疫反應B.B淋巴細胞產生淋巴因子,消滅病原體C.T淋巴細胞產生抗原,消滅病原體D.免疫細胞在消滅病原體的同時,產生免疫記憶5.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查閱資料得知使用抗生素能夠抑制細胞壁合成,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新型冠狀病毒是該病的傳染源B.勤洗手從傳染病預防措施來看屬于切斷傳播途徑C.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療新冠肺炎D.某位患者在某一時段體溫維持在37.7℃,此時段他的產熱大于散熱6.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在病原體感染時,參與范圍廣,發揮作用快,是預防疾病的主力軍。下列不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的是( )A.胃液殺死入侵的病菌B.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病C.皮膚防止細菌侵入人體D.唾液中溶菌酶殺死細菌7.宮頸癌疫苗,又稱為HPV疫苗,是一種預防宮頸癌發病的疫苗。宮頸癌主要由感染HPV病毒感染,進而有效預防了宮頸癌的發病,可防止人體感染疫苗所涵蓋的人乳頭狀瘤病毒亞型變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注射疫苗是屬于預防傳染病傳播的三個基本環節中的切斷傳播途徑B.注射疫苗后能夠抵抗所有的HPV感染C.接種疫苗后,接種者體內發生的是特異性免疫D.HPV的主要途徑是空氣傳播8.今年上半年全球發生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據國家衛健委發布,至2020年4月30日,我國累計報告新冠病毒確診病例84373例,累計死亡4643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新冠病毒是本次傳染病的傳染源B.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屬于消化道傳染病C.為預防新冠病毒,出門應該戴口罩,這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人們在春節期間減少外出、不去人群聚集處,目的是控制傳染源9.如圖是2020年4月10日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拍攝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下列有關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對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進行減毒滅活處理可用來生產疫苗B.計劃免疫有利于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提高人口素質C.免疫對人體總是有益的,人體的免疫能力越強越好D.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痊愈后,其體內有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10.今年年初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突如其來,對我國人民的正常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同時病毒也在全球范圍內造成幾百萬人感染,是全人類面臨的又一場災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給健康的人注射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B.新型冠狀病毒有細胞結構,但無細胞核C.對確診病人進行隔離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醫務人員工作時帶好口罩,就可以控制傳染源11.新型冠狀病毒早期的癥狀是發熱,乏力,干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人傳人的疾病,應該注意預防,如果出現了這些癥狀,首先要進行隔離治療。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屬于( )A.消化道傳染病B.呼吸道傳染病C.血液傳染病D.體表傳染病12.下列有關免疫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特異性免疫一般只能對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B.計劃免疫有利于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提高人口素質C.免疫對人體總是有益的,人體的免疫能力越強越好D.新冠肺患者痊愈后,其體內有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13.據國家衛生儲康委消,截至2月6日13:35,收到國內各省累計報告新型肺炎確診病例28065例,疑似24702例,成功治愈1202例,死亡56例,再次引起了國家和民眾對于傳染病的高度重視,下列關于傳染病的說法正確的是( )A.新型肺炎只能通過飛沫傳播B.被動物咬傷后,需及時注射狂犬疫苗C.病原體進入人體后,T淋巴細胞會及時產生抗體D.部分疫苗需要多次注射,才能達到一定的免疫力水平14.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習主席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群防群控,眾志成城。目前我國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下列關于新冠肺炎的說法錯誤的是( )A.新冠肺炎病毒是傳染源B.隔離新冠肺炎患者屬于控制傳染源C.每天對病房消毒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新冠肺炎病毒沒有細胞膜15.近日,臺州市爆發了流感,以下預防措施中屬于保護易感人群的是( )A.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毒B.對患者進行隔離治療C.加強鍛煉,增強抵抗力D.出門戴口罩16.“萬眾一心,阻抗新冠肺炎”,戰勝新型冠狀病毒等疾病必須依靠科學手段。以下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的是( )A.喝高濃度的白酒有利于防治新冠肺炎等傳染性疾病B.常洗手、接種疫苗有利于防治新冠肺炎等傳染性疾病C.勤開窗通風有利于防治新冠肺炎等傳染性疾病D.使用殺菌消毒劑必須了解其性質和用法才能保證安全有效17.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發季節,曾經感染過腮腺炎病毒的人,可對此病產生終生免疫。下列關于這個現象的敘述。錯誤的是( )A.這種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B.這種免疫是后天獲得的C.患過腮腺炎的人也不會感染乙肝D.腮腺炎病毒屬于抗原18.武漢緊急啟動封城措施,限制人員進出武漢,對感染者進行隔離治療。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來說,這種措施屬于( )A.消滅病原體B.控制傳染源C.切斷傳播途徑D.保護易感人群19.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主要通過接觸人體哪類細胞而發生感染?( )A.血細胞B.黏膜細胞C.皮膚細胞D.唾液腺細胞二.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20.有一種發生變異的小鼠,以某病原體進行感染實驗。實驗完成后,比較變異小鼠與正常小鼠的死亡情況,結果如甲圖。感染該病原體后,發現兩種小鼠體內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數量都明顯增加,且兩種小鼠間無明顯差異;但是感染前后的變異小鼠,血清中的抗體濃度都非常低。如果給變異小鼠注射針對該病原體的特異性抗體后,再進行感染實驗,同時設置對照組,變異小鼠活存的情況如圖乙。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圖甲,分別描述正常小鼠和變異小鼠在實驗期間,感染病原體后存活率隨時間的變化情況 和 。(2)根據圖甲,正常小鼠和變異小鼠在實驗期間,存活率相同的時間段是 。從這個實驗可推知,這期間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工作狀態是 。(3)根據圖乙,注射抗體的變異小鼠能比未注射抗體變異小鼠存活 ,說明變異小鼠體內不能 。(4)感染該病原體后,兩種小鼠體內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數量都明顯增加,且兩種小鼠間無明顯差異,綜合圖甲和圖乙的實驗結果,可以推知:變異小鼠體內的變異,沒有影響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對病原體的敏感性,能迅速增多,但影響了 淋巴細胞,使它無法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戰2021 中考科學 精講精練 專題11 健康地生活(學生版) .docx 備戰2021 中考科學 精講精練 專題11 健康地生活(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