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科學下冊 一講一練 第三章 第一講:機械運動 講一講 1、機械運動 物理學中把物體空間位置的變化,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參照物 定義: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要先選定某一物體作為標準。如果一個物體的位置相對于這個標準發(fā)生了變化,說它是運動的;如果沒有發(fā)生變化,就說它是靜止的。這個被選為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參照物的選擇: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但要根據(jù)需要和方便而定。 由于運動的描述與參照物有關,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3、機械運動的分類 22377401428752238375142240分類 勻速直線運動 182880018351593345031750直線運動 直線運動 57150031750 2245995120015571500130175運動 變速直線運動 91059014605曲線運動 曲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沿直線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了的路程相等,運動快慢保持不變,這種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變速直線運動:物體沿直線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不相等,運動快慢發(fā)生了變化,這種運動叫變速直線運動。 4、速度 定義:在物理學中,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速度,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49911006299200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物體運動得越快,速度越大;物體運動的越慢,速度越小。 公式:常用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用v表示速度,速度v=s/t。 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米每秒),交通運輸中是km/h(千米每小時)做單位。1m/s=3.6km/h。 5、速度公式的應用 速度公式及變形公式 變形公式:v=st推導公式s=vt,t=sv。 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時間三個量中的任意兩個,利用速度公式及其變形公式,可計算出第三個量。 注意事項 公示中速度、路程、時間三個量必須對應于同一物。 公式中的速度、路程、時間三個量的單位必須統(tǒng)一到國際單位制下。 先進行字母運算,再代入數(shù)值進行計算。 練一練 1、如圖,圖甲是小車甲運動的s-t圖像,圖乙是小車乙運動的v-t圖像,由圖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靜止開始運動????????????????????????????????????B.?甲、乙都以2m/s勻速運動 C.?甲、乙兩車經(jīng)過5s一定相遇????????????????????????????????D.?甲車速度越來越大,乙車速度不變 【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2、某同學步行的速度約為1.2米/秒,他從家步行到校門口所需的時間約10分鐘,則他家到校門口的路程約為(? ???) A.?12米??????????????????????????????????B.?72米??????????????????????????????????C.?720米??????????????????????????????????D.?1200米 【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3、空軍五項是軍運會的特色項目。在去年舉行的空軍五項(飛行)比賽中,中國八一空軍五項隊隊員廖偉華奪得冠軍。如圖,是廖偉華駕駛飛機正在起飛的場景,如果說廖偉華是靜止的,那么選擇的參照物是( ??) A.?坐在飛機后座的裁判員????????????B.?地面上的記錄員????????????C.?路旁的樹木????????????D.?地面上的攝影機 【考點】參照物及其選擇 4、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圖象分別描述了做直線運動的兩個物體A、B的運動情況,根據(jù)圖象得出的信息錯誤的是(?? ) A.?B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 B.?B物體運動1.5s通過的距離是3m C.?vA>vB D.?A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 【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5、甲、乙兩物體運動時,路程與時間關系的s-t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甲為曲線,乙為直線,則由圖像可知(??? ) A.?兩物體在t=5秒時一定相遇??????????????????????????????????B.?兩物體在5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體做曲線運動,乙物體做直線運動???????????????D.?甲物體做變速運動,乙物體做勻速運動 【考點】速度與物體運動 6、人們佩戴智能運動手環(huán),用來測量記錄人的運動情況。圖a中以佩戴者手腕為參照物,手環(huán)是________(選填“運動”或“靜止”)的。該佩戴者在操場上進行慢跑鍛煉,智能手表記錄情況如圖b所示,則慢跑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m/s。 【考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7、心電圖儀如下圖 1 所示,通過一系列的傳感手段,可將與人心跳對應的生物電流情況記錄在勻速運動的坐標紙上。醫(yī)生通過心電圖,可以了解到被檢查者心跳的情況,例如,測量相鄰兩波峰的時間間隔,便可以計算出 1min 內(nèi)心臟跳動的次數(shù)(即心率)。已知同一臺心電圖儀正常工作時測得待檢者甲、乙的心電圖分別如圖 2 甲、乙所示。若醫(yī)生測量時記下被檢者甲的心率為 60 次/min。則: (1)根據(jù)甲的心率為 60 次/min 可知,甲每兩次心跳時間間隔為________s。 (2)這臺心電圖儀輸出坐標紙的走紙速度大小為多少________mm/s。 (3)乙的心率為________次/min。 【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答案解析: 1、【解答】A.根據(jù)圖像可知,當時間為零時,甲的路程為零,即甲從靜止開始運動;當時間為零時,乙的速度為2m/s,因此乙不是從零開始的,故A錯誤; B.當甲運動5s時通過的路程為10m,那么甲的速度為:v甲=s甲t甲=10m5s=2m/s , 而乙的速度也是2m/s,故B正確; C.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如果方向相同,那么它們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不可能相遇;如果方向相反,那么它們的相遇時間由他們之間的距離決定,故C錯誤; D.甲和乙的速度都保持不變,做勻速運動,故D錯誤。 故選B。 2、【解答】該同學從他家到校門口的路程約為:s=vt=1.2m/s×600s=720m,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3、【解答】如果說廖偉華是靜止的,那么它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保持不變。 因為他相對坐在飛機后座的裁判員的位置保持不變,所以參照物為裁判員,故A正確; 他相對地面上的記錄員、路旁的樹木和地面上的攝影機的位置不斷改變,故B、C、D錯誤。 故選A。 4、【解答】A.根據(jù)圖乙可知,B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為一條傾斜的直線,那么二者成正比關系,即比值相同。而路程和時間的比值就是速度,因此B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根據(jù)圖乙可知,乙的速度v乙=s乙t乙=4m2s=2m/s , 那么1.5s內(nèi)B物體運動的距離s乙'=v乙t乙'=2m/s×1.5s=3m,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根據(jù)圖甲可知,A物體保持3m/s的速度不變做勻速直線運動,因此vA>vB , 故C正確不合題意; D.A物體的速度為3m/s,因此A處于運動狀態(tài),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5、【解答】s-t圖象中兩線在5s時相交表示兩物體在5s內(nèi)通過的路程相等,但題中沒有說明運動方向,則t=5s時不一定能相遇,故A、B錯誤; s-t圖象僅描述直線運動,甲物體的運動圖象是曲線,表示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 由圖象看出甲物體的圖象是一條曲線,表示甲物體做變速運動,乙物體的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斜線,表示乙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正確。 故選D。 6、【答案】 靜止;3.27或3.3 【解答】(1)圖a中,以佩戴者手腕為參照物,手環(huán)相對于手腕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是靜止的; (2)運動時間t=7min24s=444s; 那么慢跑的平均速度:v=st=1450m444s=3.27m/s。 7、【答案】 (1)1 (2)25 (3)75 【解答】(1)甲每次心跳的時間間隔為:60s60=1s; (2)根據(jù)甲圖可知,甲心跳一次走紙距離為25mm, 那么坐標紙的走紙速度v=s甲t甲=25mm1s=25mm/s; (3)根據(jù)乙圖可知,乙心跳一次坐標紙通過距離20mm, 那么乙心跳一次的時間:t乙=s乙v=20mm25mm/s=0.8s; 那么乙的心率為:60s0.8s/次=75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