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六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及廢物的排出 考點1 血液循環 一、基礎知識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血液不僅具有運輸作用,而且還具有防御和保護作用。 ①血漿: 形態:淡黃色半透明液體。 組成: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 ②血細胞: 種類 形態 大小 有無細胞核 數量 功能 異常 紅細胞 (富含血紅蛋白) 兩面凹的圓 -762003111500 成熟后無 最多 運輸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少:貧血病 白細胞 通常呈圓球形 最大 有 最少 吞噬病菌,防御保護 增多:可能患有炎癥 血小板 形狀不規則 最小 無 -55880317500 止血和加速凝血 過少:傷口流血不止; 過多:易造成血栓 (2)實驗: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因為紅細胞數量多,所以很容易觀察到;而白細胞數量少,顏色淺,需要將視野調暗些才容易觀察到;血小板比紅細胞和白細胞小很多,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 2.血流的管道——血管 人體內的血管包括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 (1)三種血管的比較 動脈 靜脈 毛細血管 概念 把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 將血液從身體部分送回心臟的管 連通于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 管壁特點 較厚、彈性大 較薄、彈性小 非常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管腔大小 較大 大 極小,僅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血流速度 快 慢 最慢 功能 把血液從心臟送到全身各部分 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 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 分布情況 一般分布在身體較深的部位 一般分布在身體較淺的部位 分布廣泛,遍布全身器官 血流方向 由主干流向分支 由分支流向主干 從最小的動脈到最 小的靜脈 圖示 (2)毛細血管與組織細胞間的物質交換 (3)實驗: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 結果: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四個腔 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2)與四個腔相連的血管(室連動,房連靜) 左心房:連接肺靜脈,流動脈血 左心室(壁最厚):連接主動脈,流動脈血 右心房:連接上、下腔靜脈,流靜脈血 右心室:連接肺動脈,流靜脈血 (3)心臟內的瓣膜 ①類型: 房室瓣:心房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只能朝心室開。 動脈瓣:動脈和心室之間的瓣膜,只能朝動脈開。 注意:靜脈瓣(只向近心端開)位于血管中,動脈辯位于心臟中。 ②特點:只能朝一個方向開。 ③作用:防止血液倒流,保證血液只能朝一個方向流動,即心房→心室→動脈。 (4)心臟的工作示意圖 心房 心室 房室瓣 動脈瓣 血流 甲 收縮 舒張 開放 關閉 心房→心室 乙 舒張 收縮 關閉 開放 心室→動脈 丙 舒張 舒張 開放 關閉 靜脈→心房 4.血液循環的途徑 ①人體血液循環包括肺循環和體循環兩條途徑。 體循環 肺循環 起點 左心室 右心室 終點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類型變化及變化位置 肺部以外的組織細胞和毛細血管處,將動脈血變為靜脈血 肺部毛細血管和肺泡處,將靜脈血變為動脈血 意義 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時,發生氣體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人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與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結合。 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網時,發生物質交換,血液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通過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進入血液,由血液運走。 聯系 在心臟處匯合成一條完整的血液循環路線,承擔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功能 ②動脈血與靜脈血: 動脈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 靜脈血:含氧較少,顏色暗紅。 區分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標準是氧含量;區分動脈與靜脈的標準是血流方向。 ③血液循環的應用: a.肌肉或靜脈注射藥物,藥物最先到達心臟的腔是右心房,到達作用部位(除肺外)應至少經過心臟兩次,循環路線是體循環→肺循環→體循環。 b.氧氣含量最多的部位是肺泡,含量最多的血管是肺靜脈: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部位是組織細胞,含量最多的血管是肺動脈。 c.血液流經各器官結構的成分變化: 器官部位 血液成分變化 肺泡 氧氣增多,二氧化碳減少(靜脈血→動脈血) 小腸絨毛 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營養物質增加(動脈血→靜脈血) 腎小管 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減少(動脈血→靜脈血) 內分泌腺 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相應腺體分泌的激素增多(動脈血→靜脈血) 腎小球 血漿過濾,形成原尿,無機鹽和尿素減少(動脈血→動脈血) 肝臟 從小腸流入肝臟的是靜脈血,從肝臟流出的也是靜脈血 心臟 左側流人和流出的都是動脈血,右側流人和流出的都是靜脈血 5.輸血與血型 (1)血量:成年人體內的血量約占體重的7%~8% (2)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 (3)安全輸血 安全輸血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但在沒有同型血而又情況緊急時,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緩慢地輸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輸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緩慢地輸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 輸血關系: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輸給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O、A、B、AB (4)無償獻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健康。 二、方法探究 1.血管的區分方法 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區分: (1)一般情況下,血液的流動方向是:動脈→毛細血管→靜脈。 (2)血管是分支還是匯總:動脈血管逐漸分支;靜脈血管逐漸匯總;毛細血管連通最小的動脈和靜脈。 (3)毛細血管管徑最小,紅細胞單行通過。 2.毛細血管適于物質交換的特點簡化記憶法 壁薄、徑小、量大、速慢。 毛細血管適于物之交換的特點: 多:數量多,分布廣 細:內徑很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慢:血流速度極慢 薄:管壁極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3.口訣法記憶心臟的結構心臟的結構特點,可簡記為: 心臟如拳形似桃,上房下室有四竅。 心房連靜室連動,左右不通上下通。 4.口訣法記憶體循環和肺循環起點、終點 (1)體循環:左室到右房(即起點為左心室,終點為右心房)。 (2)肺循環:右室到左房(即起點為右心室,終點為左心房)。 5.口訣法記憶血液循環中動靜脈血的分布 心臟內部——左為動,右為靜; 體循環中——動中動,靜中靜; 肺循環中——動中靜,靜中動。 也可記為: 體同肺反:體循環中,動脈里面流動脈血,靜脈里面流靜脈血;肺循環中,動脈里面流靜脈血,靜脈里面流動脈血。 6.口訣法記憶輸血原則 人體輸血很重要,同型原則要記牢, 兩個萬能量要少,成分輸血是新潮。 三、經典例題 1.流動的組織——血液 關于血細胞的說法,錯誤的是(???) A.血細胞都有細胞核 B.如果體內的白細胞數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癥 C.血紅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 D.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答案】A 【解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血小板和白細胞. 2.血流的管道——血管 觀察下圖,“→”表示血流方向,其中能表示靜脈血管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時,判斷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依據是:從較粗的主干流向較細的分支的血管是動脈,由較細的分支匯集而成的較粗的血管是靜脈,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所以A是動脈,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送到全身各處的血管,所以B也是動脈,C是靜脈,D是毛細血管,故選C。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下圖是人體心臟結構示意圖,圖中a、d所示結構分別( ) A.左心房 左心室 B.右心房 右心室 C.右心房 左心室 D.左心房 右心室 【答案】D 【解析】A、B、C、D表示心臟的四個腔,分別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從豬心臟的左心房灌水,水將從哪個血管流出(?? ?) A.上下腔靜脈?????B.肺動脈?????C.主動脈?????D.肺靜脈 【答案】C 【解析】心臟的心房與心室是相通的,有能開閉的瓣膜,保證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從心室流向動脈,不能倒流。左心房與左心室相連,左心室與主動脈相連。向左心房灌水,水將從主動脈流出。 4.血液循環的途徑 關于體循環和肺循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先體循環后肺循環 B.體循環和肺循環在心臟處連通 C.體循環和肺循環是同時進行的 D.體循環和肺循環構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環 【答案】A 【解析】人體內的體循環和肺循環是同時進行的,在心臟處連通.構成完整的血液循環。 下圖是人體的血液循環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虛線表示體循環途徑,實線表示肺循環途徑 B.血液流經①時,血紅蛋白與氧分離 C.左心房中流的是動脈血,右心房中流的是靜脈血 D.血液流經②時,血液由暗紅色變成鮮紅色 【答案】C 【解析】題圖中虛線表示肺循環途徑,實線表示體循環途徑,A錯誤;血液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因此當血液流經①時,血液中的氧氣增多,血紅蛋白與氧結合而不是分離,B錯誤; 血液流經組織細胞處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氧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血液,血液由鮮紅色變成暗紅色,D錯誤。 5.輸血與血型 奉獻一份愛心,積極參加無償獻血是每一位健康公民應盡的義務.下列有關獻血和輸血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獻血200~300mL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B.輸血時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C.輸血時血型不符會造成血液凝固 D.獻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答案】C 【解析】A、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ml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且還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A正確; B、輸血時應該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異血型者之間輸血,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不得已才采用,B正確; C、輸血時血型不符紅細胞會發生凝集反應,不是血液凝固,C錯誤; D、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ml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且還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D正確。 考點2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一、基礎知識 1.排泄與排遺 (1)排泄:人體將二氧化、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排出器官主要是腎臟、皮膚和肺。 (2)排遺:將食物消化后的殘渣所形成的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排出器官為大腸、肛門。 (3)排泄的主要途徑: 排泄途徑 排泄器官 排出形式 排出廢物 排尿 腎臟 尿液 大量水、尿素和無機鹽 呼氣 肺 氣體 少量水、二氧化碳 排汗 皮膚 汗液 部分水、少量尿素和無機鹽 (4)皮膚: ①汗腺的分布:分布于全身的皮膚。 ②構成: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導管兩個部夯。分泌部位于真皮或皮下組織內,它的周圍有毛細血管。導管細長,開口于皮膚表面。 ③功能:形成汗液和調節體溫 2.泌尿系統的組成 泌尿系統主要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組威,腎臟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 3.尿的形成和排出 (1)腎單位是腎的結構和功能的單位 ①腎小球:由入球小動脈分支形成的毛細血管球,終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②腎小囊:包著腎小球,下端連著腎小管 ③腎小管:細長彎曲,與腎盂相連 (2)尿的形成 ①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 腎單位的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起過濾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約有180升。 ②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就形成了尿液。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有1.5升。 ③血液、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比較 成分 血細胞 蛋白質 水 無機鹽 尿素 葡萄糖 血液 √ √ √ √ √ √ 血漿 √ √ √ √ √ 原尿 √(微量) √ √ √ √ 尿液 √ √(少量) √ a.血漿、原尿和尿液的共有成分:水、無機鹽、尿素。 b.區別:原尿與血漿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質;尿液與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質。 (3)尿的排出 腎臟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時(膀胱的儲尿量有一定限度),人就會產生尿意。排尿時,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 ①排出的途徑 腎臟形成的尿液→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②排尿的意義:不僅起到排出廢物的作用,而且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二、方法探究 1.人體內廢物排出途徑的區分方法 途徑主要有三條: (1)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絕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尿素等; (2)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3)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一部分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等。 三、經典例題 1.排泄與排遺 下列不屬于人體排泄途徑的是(???) A.呼吸系統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B.泌尿系統排出尿液 C.消化系統排出食物殘渣 D.皮膚排出汗液 【答案】B 【解析】人體細胞代謝活動產生的廢物,如二氧化碳、水、無機鹽、尿素等,它們屬于代謝終產物,它們排出體外過程稱為排泄,其途徑主要有三條: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通過呼吸系統由肺排出體外;大量的水、尿素和無機鹽主要通過腎臟形成尿液由泌尿系統排出體外;另外皮膚也具有一定的排泄功能,如排汗.消化系統排出食物殘渣叫做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叫排遺.故選:C。 2.泌尿系統的組成 如圖是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模式圖,在泌尿系統中形成尿液和暫時貯存尿液的器官分別是( ) lefttop00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③ 【答案】D 【解析】人體的泌尿系統主要由①腎臟、②輸尿管、③膀胱和④尿道等組成,尿液的排出途徑:腎臟(形成尿液)→輸尿管→膀胱(暫時儲存尿液) →尿道→體外,故選D。 人體的每個腎臟中大約包含100萬個腎單位,如圖為一個腎單位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腎單位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腎單位由3、4組成 B.3的兩端分別與小動脈、小靜脈相連 C.4中的液體稱為原尿 D.5具有重吸收功能 【答案】C 【解析】腎單位由3腎小球、4腎小囊和6腎小管組成;腎小球兩端分別與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相連;4是腎小囊,內流原尿;5是血管,不具有重吸收功能。 3.尿的形成和排出 下圖是尿液形成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腎單位中屬于循環系統的結構是4 B.1中流的液體與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較少 C.5中收集的液體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體是尿液 D.A、B過程分別表示腎小球和緊貼著它的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B 【解析】腎單位中屬于血液循環系統的結構是4(腎小球),A正確;1(入球小動脈)中流的液體與2(腎靜脈)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較多,B錯誤;5(腎小囊)中收集的液體是原尿,3(收 集管)中收集的液體是尿液,C正確;A、B過程分別表示腎小球和緊貼著它的腎小囊內壁的過滹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正確。 尿的形成是連續的,尿的排出卻是間歇的,其原因是( ) A.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腎臟的控制作用 C.膀胱的貯存作用 D.腎單位的泌尿作用 【答案】C 【解析】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組成了人體的泌尿系統。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過輸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內暫時貯存。膀胱內貯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會繃緊,產生尿意。在大腦的支配下,尿經尿道排出體外。所以尿的形成是連續的,但尿的排出卻是間歇的。 高頻考點專項練習 1.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包括( ) A.血液、血管、心臟 B.靜脈、動脈、毛細血管 C.血漿、紅細胞、白細胞 D.水、葡萄糖、血紅蛋白 2.在血液循環中,靜脈血變成動脈血的部位是( ) A.腦部的毛細血管 B.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 C.肺泡外的毛細血管 D.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 3.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的連通處是( ) A.動脈 B.靜脈 C.肺 D.心臟 4.肺循環的起點、終點分別是( ) A.左心室右心房 B.右心房右心室 C.左心房左心室 D.右心室左心房 5.血液循環的動力主要來自(?? ) A.瓣膜 B.主動脈 C.心臟 D.肺動脈 6.人體中血液進行肺循環的意義是(?? ) A.把氧和營養物質運送到細胞 B.將組織細胞中的廢物運出 C.補充氧,運走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 D.把動脈血變為靜脈血 7.人體尿的形成是連續的,而尿的排出是間歇的。能夠暫時儲存尿液的器官是( ) A.腎臟 B.輸尿管 C.膀胱 D.尿道 8.尿的形成過程要經過( ) A.腎小管的過濾作用 B.腎小球的重吸收作用 C.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過濾作用 D.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9.人體排尿的意義在于( ) A.調節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含量 B.排除廢物 C.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D.包括以上三項 10.正常人的尿液與原尿相比,一般不含有葡萄糖,這是由于( ) A. 腎小球的過濾作用 B.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 膀胱的儲存 D. 輸尿管的輸送 11.我們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以保證體內環境的穩定。下列關于尿液形成和排出過程的描述,錯誤的是( ) A.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通過過濾作用形成原尿 B.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對人體有用的物質被全部吸收 C.重吸收后剩下的其他物質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D.腎形成的尿液,流入膀胱暫時貯存,達到一定量時,經尿道排出 12.看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A和B所含成分一樣 B.B和C所含成分一樣 C.A和C所含成分一樣 D.A所含成分中有B和C所含的成分 13.人體的每個腎臟中大約包含100萬個腎單位,如圖為一個腎單位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腎單位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腎單位由3、4組成 B.3的兩端分別與小動脈、小靜脈相連 C.4中的液體稱為原尿 D.5具有重吸收功能 14.下列生理活動中,不屬于排泄的是( ) A.排出尿液 B.排便 C.排汗 D.呼出氣體和水分 15.如圖,為人體血液循環途徑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靜脈血變為動脈血的場所是[___]_________的毛細血管。 (2)與左心房相連的血管是_________(填血管名稱),其內流_________(填“動脈血”或“靜脈血”)。 (3)與主動脈相連的心臟腔是_________(填腔室名稱)。 (4)在血液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主要發生于_________。 A.動脈 B.靜脈 C.毛細血管 D.心臟 (5)小李同學感冒咳嗽,服用感冒藥后,藥物到達心臟四腔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_(用圖中的數字表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血液循環系統由血液、血管和心臟組成。心血管系統是由心臟、動脈毛細血管及靜脈組成的一個封閉的運輸系統,血液在這個封閉的系統內循環流動,動力是心臟。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由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組成。故選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解析:A、瓣膜有動脈瓣、靜脈瓣和房室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錯誤。B、主動脈連接左心室,左心室的血液由主動脈經各級動脈流向全身,錯誤。C、心臟在跳動時,首先心房收縮,心室舒張;然后心室收縮,心房舒張;接著心房和心室同時舒張,心臟完成一次跳動。心臟就像一臺機器的發動機,人體內的血液在心臟和血管中循環流動的動力,就是來自于心臟的跳動,正確。D、肺動脈連接右心室,右心室的血液由肺動脈經各級動脈流向肺部,錯誤。 6.答案:C 7.答案:C 解析: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過腎盂流入輸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內暫時儲存。膀胱內儲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會繃緊,產生尿意。在大腦的支配下,尿經尿道排出體外。所以尿的排出是間歇的。因此形成尿液的過程是連續的,而尿液排出是間歇的這是因為膀胱能暫時儲存尿液。 8.答案:D 解析:尿液形成過程:首先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形成原尿,再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B 解析: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不是對人體有用的物質被全部吸收, 12.答案:D 解析:腎臟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分和無機鹽等,腎動脈內流動的是含廢物較多的動脈血,腎靜脈內流動的是含廢物較少的靜脈血液體C是尿液,是由腎動脈內的血液經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形成的,可以說A所含成分中有B和C所含成分。 13.答案:C 解析:腎單位由3腎小球、4腎小囊和6腎小管組成;腎小球兩端分別與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相連;4是腎小囊,內流原尿;5是血管,不具有重吸收功能。 14.答案:B 15.答案:(1)⑧;肺部 (2)肺靜脈;動脈血 (3)左心室 (4)C (5)④→⑤→⑩→? 解析:(1)血液流經⑧肺部的毛細血管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進入血液。這樣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因此靜脈血變為動脈血的場所是⑧肺部的毛細血管。 (2)與左心房相連的血管是肺靜脈,其內流動脈血。 (3)與主動脈相連的心臟腔是左心室。 (4)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是由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密閉循環系統,其中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血管是血液循環的管道,血管按血液流動的方向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動脈是把血液由心臟運往全身的血管;靜脈是把血液由全身運回心臟的血管,毛細血管是進行物質交換的主要場所。 (5)血液循環的途徑如圖所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