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2總述及學習方法、學科素養概況 核心知識點一:課程總述 1. 教材的體例結構: 教材包括兩個單元,共四課內容,還包括兩個綜合探究。 本課程在每一課設置兩個框題,講述基本概念與原理,而且是通過典型情境設置讓同學們理解、掌握這些基本知識。知識的選擇強調“基礎性”,強調“少而精”,強調政治學科知識的整體邏輯性;通過設置綜合探究,強調學科知識運用的綜合性;強調學科語言表達的規范性;探究問題的設置高度注重學科思維方法的培養;通過設置探究與分享活動與綜合探究,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內容設置強調“應用性”和“創新性”。 2. 教材的邏輯結構和內容簡介 必修二教材是圍繞“社會主義國家的財富”這個主題分別引導學生思考社會主義國家物質財富的生產背景、交換、生產、分配問題,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核心問題。本教材立足于高中教育的特點做到既有重點,又有整體性或完整性,讓同學們了解社會主義國家的物質財富“生產什么?怎樣生產?為誰生產?”,圍繞著這三個基本問題展開,確保了教材內容的結構化與整體化。 第一單元:基本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 第二單元: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3. 教材框架和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 (1)深入貫徹和落實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根據本教材的性質特點和課標的要求,本教材主要貫徹和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方面的思想,教材一開始就全面地介紹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基本內容,在此基礎上著重介紹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思想,經濟發展新思想和經濟發展新理念以及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體制建設的思想。 (2)始終堅持和反映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針對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編寫者根據本教材的特點始終加以堅持和反映社會主義教育方針,堅持以德育為魂,以智育為基礎,堅持五育并舉。 尤其是特別注重結合教材特點發掘勞動教育的價值,教材在第一課和第四課、第二單元綜合探究均著重向學生強調了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勞動是個人獲取收入的基本途徑,幫助學生學習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樹立勞動最光榮、最偉大、最崇高、最美麗的信念,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 (3)充分落實和反映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的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八個相統一”,這本教材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例如講基本經濟制度時,編寫者講清了為什么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也講清了如何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編寫者堅持講清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編寫者堅持講清政府的經濟職能,改變了把一切政府職能都叫宏觀調控的傳統錯誤;編寫者不僅清晰闡述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和五大新發展理念,而且圍繞現代經濟體系建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主題具體討論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和五大新發展理念;在論述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時,不僅介紹個人收入獲取與社會保障的基本知識,更結合我國實際,討論如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 核心知識點二:學習方法 學習《經濟與社會》的要點不僅僅要把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和構建知識體系,還要去解決實際問題。這要求同學們要培養典型情境的參與能力、學科知識整合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我們大家在學習和實踐中,一是培養自己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從而實現由做題能力的培養向做事能力培養的轉變;二是培養自我的學科思維方法,即能夠通過問題的解決逐步掌握辯證思維、邏輯思維、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相結合的思維等。 1. 要注重基礎、主干知識,熟悉教材 對主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和關鍵。要緊跟老師教學節奏,做好預習、課堂筆記、復習等環節。 2. 建立知識結構體系 同學們要明確各基礎知識的內涵和層次,理解分析重難點,區分易混易錯點,把握各單元的中心建構。二個單元主干知識網張舉目,強化核心和主干知識系統化,就可以掌握經濟與社會的宏觀體系。 3. 要培養自我綜合能力 同學們要根據學校教學實踐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通過體驗式學習、開放式學習以及綜合探究三個方面,采取強而有效的措施,將自我綜合能力進行提升。老師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涉及探究性問題、創設學習氛圍和學生自主參與自主學習的活動形式,我們大家要積極參與,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從而也不斷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效率,提升了自我綜合能力,夯實日后學習的基礎。 4. 在生活中學習 學會用生活中的語言解釋經濟學術語,通俗易懂,同時也能激發學習興趣。嘗試用生活中的實例說明經濟理論,在感同身受中理解經濟理論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經濟現象。在生活中積極體驗經濟,提高參與經濟活動的熱情和能力。學會觀察,分析經濟現象,結合經濟現象之間的聯系,懂得宏觀經濟政策與中觀產業活動、微觀經濟活動的主體生產者,勞動者,消費者都要按經濟規律辦事。我們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及學校開展的活動中,不僅會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培養養成良好的經濟意識,而且還能夠在學習中學會挖掘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技巧和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保瑢W習是持久積累并感悟提升的過程,在同學們的日后學習生活中,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恒心,用真心,守初心,大家就一定會得到優秀的成績乃至高考要求和目標。 核心知識點三:學科素養 核心素養的要義有三條:一是對學科基本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二是對學科知識的內化,三是能夠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在真實的社會生活情境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接下來明確各課和綜合探究的政治核心素養要求: 1. 政治認同: (1)通過探究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自信。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2)認同我國建立現代市場體系,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認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政府科學的宏觀調控。 (3)認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同新發展理念,增強理論自信。明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原因,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4)認同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認同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2. 理性精神: (1)依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基本原理,提高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認識水平。依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基本原理,全面認識和理解堅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2)初步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科學分析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不足。正確把握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科學分析國家經濟政策方針。 (3)能運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看待與之有關的社會現象,并能進行科學分析。進一步提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水平。 (4)能運用相關原理分析社會生活中的財富分配現象。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3. 法治意識: (1)樹立不同市場主體地位平等和公平競爭意識。 (2)增強法治觀念,遵循市場法規,依法參與市場經濟活動。 (3)增強依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意識。 (4)增強通過合法途徑獲得收入,合法勞動致富的觀念。增強法治意識,依法維護自己的勞動權益。 4. 公共參與: (1)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公共參與的意識和能力。 (2)踐行綠色生活方式,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3)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公共參與的意識和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