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高考政治主觀題答題模板 專題 公民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高考政治主觀題答題模板 專題 公民學案

資源簡介

?2021高考政治主觀題答題模板
專題
公民
專題
?
公民
01
答題要領——探究
命題角度1 公民做某件事的原因
設問方式
公民為什么要(能)做某件事
答題要點
必要性+重要性
[答題術語]
(1)必要性:
①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②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和監督權。
③我國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等。
(2)重要性:
①對公民:有利于增強主人翁意識,提高政治參與的熱情和能力,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權利。
②對其他:有利于促進黨和國家機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有利于監督和改進黨和國家機關的工作;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等。
命題角度2 公民如何進行有序的政治參與
設問方式
公民如何發揮在某件事中的作用
答題要點
途徑和方式+權利義務+原則+自身素養
[答題術語]
(1)遵循憲法、法律、規則和程序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2)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
(3)堅持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4)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遵循憲法和法律的規定。
(5)提高公民自身的政治素養。
02
解題示范——應用
[典例]1.(2020?山東卷)
治理高空拋物墜物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社區居民應如何參與社區的高空拋物墜物治理。(9分)
[應用流程·穩準答題]
第一步:分點審設問,確保答題方向不跑偏
主體限定
社區居民
設問方式
措施類
內容限定
社區居民應如何參與社區的高空拋物墜物治理
分值定點
本題9分,大約需要3個得分點
第二步:分層析材料,確保答題要點對且全
本題以治理高空拋物墜物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首先要注意設問范圍是政治生活,設問要求是“說明社區居民應如何參與社區的高空拋物墜物治理”。其次分析材料和設問,運用課本知識整合答案。根據“高空拋物墜物危及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的事件時有發生,社會公眾強烈呼吁各方徹底整治高空拋物墜物”,可知,作為公民應提高自身道德素養,拒絕高空拋物墜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關于對公民個人高空拋物的有關規定——“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可得作為公民應積極參與民法典學習宣傳,增強法治意識。
根據某智庫針對社區治理進行的一次網上“微調研”顯示情況,可知社區居民應主動參與社區治理,為社區治理建言獻策。
根據“物業企業等建筑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展”,可知作為社區居民應勇于監督,對違法行為、社區治理、執法工作進行監督。
第三步:采用術語+材料,確保答案條理又規范
[參考答案]
提高自身道德素養,拒絕高空拋物墜物;積極參與民法典學習宣傳,增強法治意識;主動參與社區治理,為社區治理建言獻策;勇于監督,對違法行為、社區治理、執法工作進行監督。
[典例]2.(2017?江蘇高考)社區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傳統社區是一種“熟人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血緣、地緣、感情為紐帶,身邊都是親人、熟人,人情交往密切。隨著社會變遷和生活節奏加快,社區已近乎一個“陌生人社會”,個人權利得到更多尊重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分明,居民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助和互動,甚至出現“對門不相識”的狀況。
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共享已逐漸成為時代潮流,這為建設新型“熟人社區”提供了新思路。社區通過建設“云平臺”,公示政府公共服務政策、社區業務辦理流程、活動通知等,實現信息共享。此外,還在“云平臺”上專設“鄰里互助”“鄰里商圈”等專欄,使玩具、圖書等閑置物品順利置換,實現物品共享;私人廚房、書房、車位臨時出借,實現空間共享。基層黨組織、居委會還通過“云平臺”與居民加強互動交流,實現共同治理……共享、共治使得“鄰里之間不再陌生”成為可能。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談談社區“共治”需要各方作出哪些努力。(6分)
[應用流程·穩準答題]
第一步:分點審設問,確保答題方向不跑偏
主體限定
沒有明確的主體限定
設問方式
措施類
內容限定
社區“共治”需要各方作出哪些努力
分值定點
本題6分,大約需要3個得分點
第二步:分層析材料,確保答題要點對且全
1.先將材料分層
第1層
“如今……實現信息共享”
第2層
“基層黨組織、居委會還通過‘云平臺’與居民加強互動交流,實現共同治理……”
2.再抓材料關鍵詞句對接知識
關鍵詞句
逐步推導·對接知識
第1層關鍵詞句:公示政府公共服務政策
由關鍵詞“?公示政府公共服務政策”→?政府應履行社會建設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社區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
第2層關鍵詞句:“基層黨組織、居委會還通過‘云平臺’與居民加強互動交流,實現共同治理……”
由關鍵詞“?基層黨組織、居委會”、“居民”→?基層黨組織、群眾性自治組織等要充分發揮作用,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維護居民合法權益。居民要不斷提高參與民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切實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利,履行相應責任。
第三步:采用術語+材料,確保答案條理又規范
[參考答案]
政府應履行社會建設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為社區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基層黨組織、群眾性自治組織等要充分發揮作用,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維護居民合法權益。居民要不斷提高參與民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切實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利,履行相應責任。
[典例]3.(2014·新課標全國卷Ⅱ·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不斷出現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與此同時,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為頻發,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2009年,我國將公民個人信息納入刑法保護。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2012年上半年,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機關抓獲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
700余名。201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其他部門制定的個人信息保護國家標準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個人信息管理者在處理個人信息時要遵循安全保障等原則,在收集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和指紋等個人敏感信息之前,要得到個人信息主體的明確授權。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闡明為什么要對公民個人信息進行保護。
[應用流程·穩準答題]
第一步:分點審設問,確保答題方向不跑偏
設問方式
原因類
內容限定
對公民個人信息進行保護
第二步:分層析材料,確保答題要點對且全
1.先將材料分層
第1層
從“2009年”到“納入刑法保護”
第2層
從“2012年”到“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
第3層
從“2012年上半年”到“犯罪嫌疑人1
700余名”
第4層
從“2013年”到最后
2.再抓材料關鍵詞句對接知識
關鍵詞句
逐步推導·對接知識
第1層關鍵詞句:公民個人信息納入刑法保護
由上述關鍵詞→用法律保護公民合法權益→公民個人信息屬于公民的合法權益,需要依法保護
第2層關鍵詞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
由上述關鍵詞→公民網絡信息屬于公民的合法權益
第3層關鍵詞句:公安機關抓獲大量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
由上述關鍵詞→存在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秩序
第4層關鍵詞句: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個人信息保護國家標準正式實施
由上述關鍵詞→政府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表明公民的個人信息屬于公民的合法權益
第三步:采用術語+材料,確保答案條理又規范
[參考答案]
公民個人信息屬于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法律的保護。侵害公民個人信息,不僅是對公民合法權益的侵害,也會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
03
對點訓練——鞏固
1.(2015?四川高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礎在基層。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社區居民自治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隨著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社區組織職責不清、居民參與不充分、部分干部群眾法治意識不強等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日益凸顯,社區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H市堅持與時俱進,大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法治思維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具體做法有:以社區黨建為抓手,以黨代表工作室為平臺,聽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動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市政府梳理相關法律法規,出臺《關于深化社區治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社區行政工作站、居委會、社區服務機構等7類治理主體,制定社區工作清單,讓社區機構的職責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選舉產生居委會、議事監督會等自治組織,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區事務;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進社區”活動,引導社區干部和群眾自覺守法、辦事依法。經過改革實踐,富有活力的基層協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H市是如何推進社區治理法治化的。
【答案】
①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社區治理。
②政府依法履職,明確社區治理主體及其工作職責,推動基層協同共治。
③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區群眾性自治組織,推動群眾有序參與。
④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增強群眾法治意識和干部依法辦事能力。
【解析】
本題易因沒有從多個主體的角度答題而失分。本題考查中同共產黨的領導,政府的職能,人民當家作主,民主管理。根據材料可知,本題考查政治生活中不同的主體是如何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的。“以社區黨建為抓手”體現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依法執政的執政方式;“市政府梳理相關法律法規”體現了政府依法履行職能;“支持居民依法選舉產生居委會”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民主管理,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引導社區干部和群眾自覺守法、辦事依法”體現了增強群眾法治意識和干部依法辦事能力。
2.(2015?重慶高考)材料 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參戰國。面對外敵入侵,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消滅并牽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僅保衛了國家,而且為二戰的最終勝利作出重大貢獻。
今天的中國,已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2014年,我國通過立法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并舉行隆重紀念活動,以此銘記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結合材料說明我國國家與公民之間的關系。
【答案】
①公民具有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面對外敵入侵,公民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為國家的繁榮強大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②國家具有保障公民權益的職責。國家維護公民生命、自由等權利,為公民生活與發展提供和平環境、增強公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③在我國,國家與公民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解析】
本題易因沒有從公民和國家兩個角度組織答案而失分。本題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為載體,考查學生對公民與國家之間關系的認識。解答時要把題中問題,轉換為政治生活試題,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就是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由材料中的戰爭素材,聯系政治生活知識,可聯想到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政治義務,有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從國家角度看,國家有責任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的,為公民社會和發展提供和平的環境;最后得出結論,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是和諧統一的關系,我國國家與公民個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3.(2014?浙江高考)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2013年末以來,浙江全面展開“五水共治”。
材料一
表 2006~2012年浙江省生產總值(億元)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生產總值
15
718.47
18
753.73
21
462.69
22
990.35
27
722.31
32
318.85
34
665.33
材料二 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戰略決策后,各級政府按照“十百千萬治水大行動”的要求,投入人力物力展開了“五水共治”攻堅戰。企業家、學者、居民、志原者紛紛獻計獻策并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
面對浙江經濟和治水現狀,根據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基本原則的有關知識,闡述公民在“五水共治”中應有的態度和行為。
【答案】
“五水共治”是民生大事,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因此,每個公民都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的統一,積極行使知情、表達和監督等權利,自覺履行生態保護義務。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要把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結合起來。要以主人翁的姿態,像積極參與“五水共治”的企業家、學者、居民、志愿者那樣,積極獻計獻策,以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解析】
本題易因沒有從態度和行為兩個角度答題而失分。本題考查政治生活模塊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基本原則的有關知識,屬于措施類非選擇題。解答時從公民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相結合兩方面,寫出具體措施即可。
4.(2014?廣東高考)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某市自實施車牌拍賣政策以來,就一直未向社會公開收支信息。2013年7月,市民聯名向政府提出信息公開請求。年底,相關部門公布了2011~2012年車牌拍賣的大類收支情況,但沒有列出明細,市民不滿意。
材料二 由于文化傳統、社會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制約,公民行使權利的意愿和積極性受到了一定影響。另一方面,公民不當行使權利的案例卻時有發生,例如,劉某就政府工作人員陳某的疑似腐敗行為進行了實名舉報,紀檢部門經查證舉報不屬實并反饋了處理結果,但劉某繼續利用網絡散布陳某腐敗的謠言,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政治生活有關公民權利和政務公開的知識,分別分析“市民不滿意”、“劉某被拘”的原因。
【答案】
(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公民有權利要求政府公開信息。
(2)公民在行使權利的過程中要遵守法律,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有序參與政治生活。
(3)政府要堅持為人民服務和對人民負責的宗旨和原則,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
【解析】
本題易因審題不清而失分。回答時要注意材料中的事例,市民不滿意是因為政府沒有公開信息細節,原因可以從公民的權利、政府依法行政等方面作答;劉某利用網絡散播謠言的行為,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角度看,公民沒有遵循法律、沒有堅持權利與義務的統一。
5.(2014?安徽高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我國政府高度關注的工作。
材料 某地竹資源豐富,傳統竹產品加工業比較發達。該地村民外出旅游時,發現竹纖維產品市場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議政府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幫助企業引進先進技術深度開發竹資源。當地政府在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后,邀請專家進行論證,組織企業家實地考察,出臺了技術支持和資金補貼等扶持政策,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材料體現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答案】
公民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等參與民主決策。如村民向政府提出建議,專家論證等。政府審慎用權,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如政府聽取村民、專家意見、制定政策等。政府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如政府出臺政策,引導企業生產,促進經濟發展。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如政府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了一系列舉措。
【解析】
本題易因不能準確分析材料提取信息而失分。分析體現的政治生活道理,需要回答公民參與政治生活、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政府的職能、宗旨和原則等知識。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隨著4G網絡的普及,移動互聯網流量數據的消費量節節攀升,我國目前已全面步入“流量社會”,“流量社會”出現新生態。來自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2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235億GB,同比增長44.2%,在上年同期三位數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流量帶來的不僅是生活的便利,還催生出新業態甚至新產業,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生活,滿足了人們的不同需求,促進了市場競爭,提高了社會效率,激發了市場活力。直播、閃送、創客、網約車、共享單車……面對“流量社會”新生態,我國政府網站專門開通了“公民直通車”平臺,為廣大網民建言問政拓寬渠道,廣大網民熱情高漲,但與此同時出現了一些負面問題:有人利用網絡的便利,傳播不良信息,散播謠言,極大阻礙了社會主義文明健康發展。
結合材料,運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說明應怎樣建設健康文明的“流量社會”?
【答案】
①公民應遵循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在享受網絡自由權利的同時,要遵守法律,旅行義務。
②公民有序參與政治生活,不能傳播不良信息,阻礙社會的健康發展。
③公民可以通過專家咨詢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提高決策的民主性與科學性。
④公民可以通過信訪制度、輿論監督制度等參與民主決策,為加強網絡管理促進流量社會的健康發展出一份力。
【解析】
本題以建設健康文明的“流量社會”為背景材料,從政治生活角度設題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運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說明應怎樣建設健康文明的“流量社會”,知識范圍是“公民的政治生活”相關知識,屬于措施類試題。由本題的知識范圍出發,緊扣“公民”這一主體,聯系材料信息進行分析。“有人利用網絡的便利,傳播不良信息,散播謠言,極大阻礙了社會文明健康發展”因此公民應道循權利與義務相統的原則,在享受網絡自由權利的同時,要遵守法律,履行義務;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我國政府網站專門開通了公民直通車平臺,為廣大網友建言問政開拓渠道。廣大網民熱情高漲,積極參與網絡問政,平臺的流量也越來越大”說明公民可以通過專家咨詢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通過信訪制度、輿論監督制度參分與民主監督。
7.在抗擊新型冠疫情戰役中,有這么一群人,是他們的堅守和付出,筑起了一道守護人民的健康防護線,他們是最美“逆行者”。鐘南山、李蘭娟、王辰院士分別提出的“新冠病毒具有明顯的人傳人特點”“武漢封城”“建方倉醫院”建議被政府及時采納,事后被證明是最正確的決策;每天千千萬萬的志愿者、社區工作者為居家隔離的居民送去生活必需品,隨訪健康狀況,為居民提供引導就醫、轉診、咨詢等服務;甘如意,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醫生,“國家醫院病人需要,我必須趕回工作位崗,”輾轉300多公里,歷時四天三夜。
疫情是面鏡子,疫情期間,有人哄抬物價,有人在網絡散步謠言,有人不戴口罩,不聽勸阻,這些行為,都是很不應該的。
請運用“公民政治參與”的知識,對情境材料中公民的行為進行評析。
【答案】
一方面:公民要以逆行者為榜樣,依法積極有序參與到抗疫斗爭中去:
①公民可以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等途徑為抗疫建言獻策,提高政府抗疫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
②公民積極申請社區志愿者工作等形式參與社區疫情防控,打贏社區防控攻堅戰。
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哄抬物價、造謠傳謠的人是不對的。要堅持正確的行為,反對和打擊各種不當的做法:
①公民要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在抗擊疫情中,公民要堅持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如依法行使監督權、政治自由等權利,又要自覺履行義務如遵守國家防控法律規定,不哄抬物價,不造謠傳謠。
②公民要堅持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結合原則。要像甘醫生那樣把個人的利益和祖國的需要結合起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能為了自己的一己之欲,損害國家利益,破壞社會穩定。
【解析】
本題以“我國在抗擊新型冠疫情戰役中,不同的公民作出不同的行為選擇”為話題設置相關情境,從《政治生活》角度設置相關問題,考查考生對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等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獲取和解讀材料,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難度一般。
本題要求運用“公民政治參與”的知識,對情境材料中公民的行為進行評析。屬于評析類主觀題,中觀層面考查,知識范圍限定在政治生活的第一單元,關于公民如何參與政治生活的內容,包括公民的政治權利與義務,參與政治生活應該堅持的原則,參與政治生活的內容和方式等,通過分析材料可知,本題涉及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正面和反面兩種情況,要分開闡釋。
一方面:公民要以逆行者為榜樣,依法積極有序參與到抗疫斗爭中去:①根據材料“鐘南山、李蘭娟、王辰院士分別提出的‘新冠病毒具有明顯的人傳人特點’、‘武漢封城’、‘建方倉醫院’建議被政府及時采納,事后被證明是最正確的決策”,可知公民可以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等途徑為抗疫建言獻策,提高政府抗疫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②根據材料“每天千千萬萬的志愿者、社區工作者為居家隔離的居民送去生活必需品,隨訪健康狀況,為居民提供引導就醫、轉診、咨詢等服務”,可知公民積極申請社區志愿者工作等形式參與社區疫情防控,打贏社區防控攻堅戰。
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哄抬物價、造謠傳謠的人是不對的。要堅持正確的行為,反對和打擊各種不當的做法:①根據材料“疫情期間,有人哄抬物價,有人在網絡散步謠言,有人不戴口罩,不聽勸阻”,這嚴重干擾我國防控疫情工作,說明公民要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在抗擊疫情中,公民要堅持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如依法行使監督權、政治自由等權利,又要自覺履行義務如遵守國家防控法律規定,不哄抬物價,不造謠傳謠。②根據材料“甘如意,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醫生,‘國家醫院病人需要,我必須趕回工作位崗’,輾轉300多公里,歷時四天三夜”,說明公民要堅持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結合原則。要像甘醫生那樣把個人的利益和祖國的需要結合起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能為了自己的一己之欲,損害國家利益,破壞社會穩定。
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從黨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到2019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黨的社會治理理念不斷創新和豐富。專家指出,社會治理的重心在基層,構建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格局,既需要黨委、政府轉變理念,找到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還需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成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中重要的內容。在實踐中,各地積極創新,借鑒“楓橋經驗”,創建“鄉賢評議會”、“小板凳懇談會”、“湖濱晴雨”工作室等,利用現代科技,建設智網工程……為群眾更好參與基層治理創造條件。
材料二???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為切實維護網絡環境,穩定社會秩序,中共賀州市委網信辦、賀州市公安局聯合通告如下:
一、提高對網絡信息的甄別能力,相關信息以官方發布為準,對未經證實的消息以及地域不清、指向不明的信息不發布、不傳播、不評論,做到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
二、嚴禁編發失實信息,對已發布、轉發或評論的不實信息要迅速刪除處置,主動消除不良社會影響。
三、對通過網絡發布、傳播虛假信息,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網信、公安部門將依法依規處理,追究發布人、轉發人及相關互聯網平臺的法律責任。
四、全市各級各類網站和網絡平臺要嚴格遵守國家網絡管理法律法規,從嚴審核信息來源和內容。凡因審核把關不嚴、發布違法違規信息內容的,將依法從重處理。
五、鼓勵廣大網民積極發布正能量信息,宣傳疫情防治知識及有效防范措施,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疫情,合理做好自身防護工作。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請廣大網民和網絡平臺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共同維護網絡傳播秩序,共建清朗網絡空間。歡迎廣大網民舉報投訴網絡謠言、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10(賀州市公安局)
(1)結合材料一,并運用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說明公民應如何為基層社會治理盡責。
(2)結合材料二,運用公民參與政治的基本原則知識,說明公民應如何從自身做起共同維護網絡傳播秩序,共建清朗網絡空間。
【答案】
(1)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要增強主人翁意識,把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作為每個公民的責任。
②公民要珍惜自己的民主選舉權利,提高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積極參加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成員的選舉,選出自己滿意的當家人。
③公民要提高政治素養,提高參與決策的能力和水平,依法通過參加居民會議、村民會議、聽證會等渠道,或打電話、發電子郵件等方式,參與民主決策、民主協商,為優化基層治理建言獻策。
④公民要善于利用民主評議會、辦事公開制度、新聞媒體等,依法監督基層組織及其成員的行為,保證基層管理在法制的軌道上進行。
(2)①公民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原則,遵守憲法和網絡安全法,未經證實的消息以及地域不清、指向不明的信息不發布、不傳播、不評論,做到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
②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全市各級各類網站和網絡平臺要嚴格遵守國家網絡管理法律法規,從嚴審核信息來源和內容。凡因審核把關不嚴、發布違法違規信息內容的,將依法從重處理。
③公民要堅持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在維護國家網絡安全的同時,樹立維權意識,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嚴禁編發失實信息,對已發布、轉發或評論的不實信息要迅速刪除處置,主動消除不良社會影響。
【解析】
本題以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為背景,從《政治生活》的知識角度設置問題,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本題共設兩個小問進行考查。
(1)本題設問要求結合材料一,并運用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說明公民應如何為基層社會治理盡責。設問屬于措施類主觀題,知識范圍為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通過對設問的分析,考生可從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途徑角度進行思考。
?接著考生可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由材料可知,構建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格局“需要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成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中重要的內容”,因此考生可從增強主人翁意識、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協商等角度進行分析。從民主選舉方面,公民要珍惜自己的民主選舉權利,提高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積極參加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成員的選舉,選出自己滿意的當家人;從民主決策、民主協商方面,公民可通過居民會議、村民會議、聽證會等渠道,參與民主決策、民主協商;從民主監督方面,公民要善于利用民主評議會、辦事公開制度、新聞媒體等,依法監督基層組織及其成員的行為。而這些其實也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內容。考生對以上分析進行整合即可。
?(2)本題設問要求考生結合材料二,運用公民參與政治的基本原則知識,說明公民應如何從自身做起共同維護網絡傳播秩序,共建清朗網絡空間。設問屬于措施類主觀題,知識范圍為公民參與政治的基本原則知識。
考生可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進行分析。依據材料“提高對網絡信息的甄別能力,相關信息以官方發布為準,對未經證實的消息以及地域不清、指向不明的信息不發布、不傳播、不評論,做到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考生可從“公民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原則”方面進行分析。公民既要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的權利;又要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義務。
?依據材料“全市各級各類網站和網絡平臺要嚴格遵守國家網絡管理法律法規,從嚴審核信息來源和內容。凡因審核把關不嚴、發布違法違規信息內容的,將依法從重處理”,考生可從“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方面進行分析。我國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
?依據材料“嚴禁編發失實信息,對已發布、轉發或評論的不實信息要迅速刪除處置,主動消除不良社會影響”,考生可從“公民要堅持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方面進行分析。公民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要把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結合起來。在維護國家網絡安全的同時,樹立維權意識,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垃圾分類一般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在垃圾分類問題上,政府責無旁貸。A市政府不斷拓寬民意反映渠道,聽取民意、群策群力,形成《A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并于2019年9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而公民不僅要勇于獻策,更要在以后的實際行動中理解和支持垃圾分類,與有關部門一起努力,打好垃圾分類這場攻堅戰。
結合材料,運用民主決策的知識,分析《A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意義。
【答案】
在垃圾分類中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有助于政府垃圾分類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有助于政府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垃圾分類決策的科學性;有助于促進公民對政府垃圾分類決策的理解,推動垃圾分類決策的實施;有助于提高公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解析】
本題以《A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為背景材料,考查民主決策的意義,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本題材料分層明確,難度不大,可運用民主決策的意義結合材料說明即可。
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民主決策的知識,分析《A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意義。
可結合材料中A市政府不斷拓寬民意反映渠道,聽取民意、群策群力,形成《A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并于2019年9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說明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有助于政府垃圾分類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有助于政府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垃圾分類決策的科學性;可結合材料中公民不僅要勇于獻策,更要在以后的實際行動中理解和支持垃圾分類,與有關部門一起努力,打好垃圾分類這場攻堅戰。說明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有助于促進公民對政府垃圾分類決策的理解,推動垃圾分類決策的實施。有助于提高公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20年3月12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上指出:義務植樹,也是適齡公民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定義務。雖然,我國總體植樹造林成果很大,但仍然是缺林少樹的國家,生態依然很脆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提升綠化水平。一方面,全民義務植樹能持續綠化祖國大地。另一方面,全民義務植樹能“綠化”人們的頭腦。通過持續宣傳、開展義務植樹,可以在人們頭腦中播下綠色的種子,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形成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識和合力。
最后,他號召:一年之計在于春。讓我們在春天里履行義務,多種樹、多播綠,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建設生態文明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說明公民應如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答案】
①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公民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也有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要樹立綠色生活的觀念。
②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公民應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環保工作,自覺主動地維護國家利益。
③積極參于民主決策,通過電話、信函、郵件等方式向有關部門提出改善生態環境的建議和意見,強化參與意識,提高參與能力。
④依法行使監督權。監督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依法推進改善環境,還要敢于同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作斗爭。
⑤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有序參與,積極參與到踐行“綠色”理念的行動中去。
【解析】
本題以義務植樹為背景材料,從政治生活角度設題,主要考查了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原則、方式等相關知識。
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說明公民應如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屬于措施類試題。考生在解答本題時,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本題要求回答的知識范圍為政治生活的知識,命題指向為說明公民應如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考生可以在仔細閱讀材料,提煉出有效信息的基礎上,結合所學知識,從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積極參于民主決策、依法行使監督權、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有序參與等方面來進行回答,在回答過程中需要注意結合材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金县| 新蔡县| 兴和县| 凌源市| 新河县| 嘉善县| 霍林郭勒市| 四平市| 望谟县| 昌黎县| 竹溪县| 马龙县| 长武县| 水富县| 揭东县| 南丹县| 溧水县| 高平市| 曲水县| 渭南市| 正阳县| 买车| 广东省| 苏尼特左旗| 房山区| 盐边县| 平陆县| 当涂县| 克什克腾旗| 乌苏市| 成安县| 五峰| 锦屏县| 内黄县| 柘荣县| 陵川县| 华容县| 务川| 林州市| 嘉黎县|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