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時三十七§1-2生命的起源、生物進化的證據【復習目標】1.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重、難點)2.觀察米勒的模擬實驗,預測產生的有機小分子類別。(重、難點)3.交流生命起源研究史上幾種重要學術或假說的主要觀點和證據。4.觀察化石圖片,推測每種化石生物可能的生活環(huán)境,并且對生物進化的趨勢進行推測。(重、難點)5.說出化石、同源器官等基本概念。【導學過程】【基礎檢測】試著做下列題,不會的,快速閱讀教材2—12頁,然后繼續(xù)完成下列問題:1.圖示:2.解讀:(1)原始大氣成分的特點:沒有。(2)條件:紫外線、。(3)場所:①A階段:中。②B、C、D階段:中。(4)過程:①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②有機小分子物質形成。③有機大分子物質形成。④獨立的體系演變成。(5)原始生命的特點:能實現和。3.實驗探索:(1)米勒實驗:支持階段。(2)結晶牛胰島素的合成:支持階段。4.最直接的證據:。(1)化石的概念: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或。(2)分布規(guī)律:越是古老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越是晚期地層中發(fā)掘的生物化石結構越。5.解剖學證據:。(1)同源器官的概念:在和上很不相同,但在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并且從這些器官的和可以看出,它們的相同。(2)意義:能反映生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說明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進化而來。6.分子生物學證據:(1)為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重要依據。(2)是生命活動的主要體現者,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質分子的;親緣關系越遠的生物,其蛋白質分子的。【鞏固提升】1.[2020·巴中,9.1分]“腐肉生蛆”“腐草化螢”這一自然現象反映的有關生命起源的觀點是( )A.生生論B.自然發(fā)生論C.化學進化論D.神創(chuàng)論2.[2019·四川巴中,2.2分]思想家老子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這句話最切合( )A.營養(yǎng)類型與生活習性B.生存環(huán)境和運動方式C.形態(tài)結構與生理功能D.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3.[2020·河北邢臺,10.2分]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學家是( )A.愛因斯坦B.米勒C.愛迪生D.牛頓4.[2020?晉中、陽泉,2.2分]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原始生命誕生于( )A.原始陸地B.原始大氣C.原始海洋D.其他星球5.[2020·河北邢臺,20.2分]若△、口、☆表示具有血緣關系三類生物,如圖示這三類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層中的出現情況,則三類生物的進化關系最可能是( )A.△→口→☆B.☆→口→△C.△→☆→口D.☆→△→口6.[2020?濱州,23.2分]下列關于生命起源的敘述正確的是()A.現代海洋還可以進化出原始生命B.原始大氣中有氫氣、氨氣、氧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C.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學說認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D.米勒實驗證明:有機小分子物質能合成有機大分子物質7.[2020·鐵嶺,18.2分]科學研究中經常用模擬實驗來解決不能或不使用直接實驗法解決的問題,便于提高效率、獲取證據。依據右圖所示對米勒模擬實驗的解釋錯誤的是()A.①內模擬了原始大氣及閃電B.②內模擬了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降雨的過程C.③內釋放的水蒸氣是形成雨水的重要條件D.④內收集到了多種大分子蛋白質8.[2020·鐵嶺,20.2分]化石之所以能夠成為生物進化的證據,主要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下來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B.化石在地層里的出現是有一定順序的C.化石是古生物學研究的對象D.化石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形成的9.右圖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的一個模擬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這一實驗裝置是美國青年學者設計的。(2)圖中B處的氣體模擬的是,該混合氣體中絕不會含有。在B處的兩個電極放電產生電火花,模擬的是原始地球條件下的,這主要是為該實驗提供。(3)經過一周后,對C裝置中的產物進行分析,發(fā)現有生成,此裝置是模擬原始地球條件下的。(4)D裝置是,這模擬了原始地球條件下的過程。(5)此實驗表明:在生命起源的過程中,由無機物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是完全可能的。10.如圖所示為蛙、龜、鴿、蝙蝠的前肢骨和人的上肢骨的比較。蛙、龜、鴿、蝙蝠的前肢骨和人的上肢骨都是由肱骨、橈骨、尺骨(蛙愈合成一塊)、腕骨、掌骨和指骨組成的。(1)圖中各器官從外形和上看很不相同,但卻基本一致。(2)這說明它們可能由進化而來,但是由于它們長期生活在里,前肢(或上肢)就演變成不同的形狀,適應。(3)這些器官稱為,是的證據。【拓展延伸】11.[2019·開封,24.4分]19世紀中葉,法國學者路易斯?巴斯德做了下面的實驗。巴斯德把澄清的肉湯倒入兩個鵝頸燒瓶中,把其中的一瓶肉湯A煮沸,而另一瓶肉湯B則不加熱煮沸。幾天后,未煮沸的肉湯B變得渾濁,而煮沸的肉湯A仍保持澄清。接著,巴斯德打破了盛有澄清肉湯A的鵝頸燒瓶的瓶頸。數日后,澄清的肉湯A變得渾濁。根據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1)將肉湯A煮沸是為了 。(2)肉湯B變渾濁,說明肉湯B中有 。(3)將A的瓶頸打破后,肉湯變渾濁,說明細菌來自 。(4)巴斯德實驗得出的結論稱為 。這一觀點否定了關于生命起源的 。參考答案:【鞏固提升】1-5.BDBCA6-8.CBD9.(1)米勒(2)原始大氣氧閃電能量(3)氨基酸原始海洋(4)冷凝器降雨(5)化學進化10.(1)功能解剖結構(2)共同的原始祖先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3)同源器官生物進化【拓展延伸】11.(1)殺滅細菌等微生物(2)細菌等微生物(3)空氣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4)生生論自然發(fā)生論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