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時四十§1-2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復習目標】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中不同組成成分的作用(重點)由食物關系構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導學過程】【基礎檢測】試著做下列題,不會的,快速閱讀教材53—62頁,然后繼續完成下列問題: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內,與形成的統一整體。2.范圍: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它包括地球上的及其。3.生態系統的成分:組成成分作用非生物成分等因素為生物提供生物成分進行,為各種生物的生活提供直接或間接以為食分解者使生態系統中的4.食物鏈:(1)概念:在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之間由于而形成的一種聯系。(2)在生態系統中,動植物之間是借助相互聯系起來的。(3)生物富集:在生態系統中,一些有害物質可以通過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使其濃度隨著級別的升高而逐步。5.食物網:(1)概念:生態系統中各種彼此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復雜的食物網。(2)在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個體數量越,食物網就越。6.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沿著進行的。【鞏固提升】1.圖為小麥葉肉細胞內部分代謝過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過程分別在光下與黑暗條件下進行B.②過程決定了小麥屬于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C.生產上欲使小麥增產,需同時促進①②過程D.①②過程均參與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2020?陜西,9.1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A.陸地生態系統B.濕地生態系統C.海洋生態系統D.生物圈3.[2020?開封結業,16.1分]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到南極考察的科學工作者不僅要把塑料等難以降解的垃圾帶離南極,還要把糞便等生活垃圾帶走,這是因為當地的自然環境中()A.生產者過多B.缺少生產者C.沒有消費者D.分解者很少4.[2020?成都,17.2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請從生態學角度分析,在“落紅”化作“春泥”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A.生產者B.消費者C.分解者D.水分5.(2015湖北孝感中考)某同學在學校旁邊的農田生態系統中,發現了如圖所示的食物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該食物網共有4條食物鏈B.該食物網中,戊與丁既有捕食關系,也有競爭關系C.該食物網中,戊獲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D.5種動物中有2種肉食動物和3種植食動物6.從理論上講,生態系統中可以沒有的成分是()A.陽光B.細菌和真菌C.動物D.植物7.[2020?隨州市,1.2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水稻”和“青蛙”在農田生態系統中分別扮演什么角色()A.生產者、生產者B.消費者、生產者C.生產者、分解者D.生產者、消費者8.連接生命世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兩個重要環節是()A.生產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費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產者和消費者D.生產者和分解者9.下列能構成生態系統的是()A.森林里所有的動物和植物B.校園里的各種花卉C.麥田里所有的生物D.池塘及池塘里所有的生物10.下列各項中能正確表示食物鏈的是()A.草→兔→狐B.泥→小蝦→小魚→大魚C.蟬→螳螂→黃雀D.田鼠→貓頭鷹11.某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體內殘留的有機汞情況如下表所示,那么該生態系統中最可能的食物鏈構成是()生物體ABCDE有機汞濃度(ppm)0.0570.51680.39A.D→B→C→E→AB.D→+B→C.D.A→E→C→B→D12.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把草子吃掉,用網把實驗區罩上,可后來發現,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沒有加網罩的草地反而生長良好。造成這種生態平衡失調的原因是()A.缺水干旱B.食物鏈被破壞C.環境嚴重污染D.植被被破壞13.農藥可以殺滅害蟲,但某些農藥不易降解,容易在生物體內積累。農藥逐級富集主要是通過()A.水B.空氣C.食物鏈D.土壤14.某農田生態系統中的兩條食物鏈如圖所示。如果大量捕殺青蛙,造成的嚴重后果是()A.蛇的數量大大增加B.蟲害嚴重,水稻減產C.老鼠大量增加,危害糧食D.青蛙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平衡無影響15.對“水稻→蝗蟲→青蛙→蛇”這一食物鏈,錯誤的敘述是()A.蛇處于第四營養級B.捕殺青蛙會使水稻減產C.蛇全部遷走后,蝗蟲的個體數量會迅速下降為零D.青蛙全部遷出后,蝗蟲的個體數量會先增后減16.(2019·甘肅天水,10.1分]下列選項中,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樹木B.一片草地上的陽光、土壤和空氣等無機環境C.一塊農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D.一個池塘中的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17.[2020?佛山順德結業,3.2分]如圖表示某農田生態系統幾種生物的關系圖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太陽能→水稻→蝗蟲→蛙”是一條食物鏈B.圖中所有生物可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C.圖中的蝗蟲和田鼠之間的關系是競爭關系D.生物難以分解的物質在蝗蟲體內積累最多18.[2019·湖南長沙,3.2分]小芳某天的生物作業是自制生態瓶,她準備了小魚、石頭、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應補充( )A.分解者B.生產者C.消費者D.非生物部分19.[2019·海南,17.2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描述了捕食關系,但不構成食物鏈,根本原因是( )A.無生產者B.無分解者C.無能量流動D.無物質循環20.[2020?連云港,2.1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一食物鏈可以準確地表示為( )A.蝦米→小魚→大魚B.大魚→小魚→蝦米C.陽光→蝦米→小魚→大魚D.植物→蝦米→小魚→大魚21.[2020·日照1,34.6分]在一個以種植玉米為主,兼養豬、家禽和魚的小型簡單農田生態系統中,生物間存在如甲圖所示的關系。請分析回答:(1)在此生態系統中,參與玉米光合作用的水、二氧化碳和陽光在生態系統成分中屬于 。(2)依照 的分類標準,可將圖中四種生物分成兩類。(3)諺語“有收無收在于水”,說明了水分對農作物的重要性。假設農作物長期被水淹,會導致爛根。甚至死亡。對此應采取的措施是 。(4)農田玉米中偶然出現了白化苗,這種現象是由 的改變引起的,白化玉米苗死亡的緣故是 。(5)農技人員進行了不同株距對某品種玉米單位面積產量阻礙的試驗,得到如圖乙所示的結果。請從光合作用的角度講明其緣故。 。。22.[2020?內蒙古赤峰,26.5分]圖一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間的關系圖;圖二表示圖一中某條食物鏈各種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相對含量。請據圖回答:(1)若圖一要表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需補充的成分是 。(2)與兔相比,草的結構層次中沒有 。(3)圖二中丙對應圖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與兔構成 關系。(4)與鷹用喙啄取食物不同的是,鼠和兔都用 切斷和咀嚼食物,既提高了攝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強了對食物的消化能力。【拓展延伸】23.下表為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研究“一個小型生態系統中動物數量和植物數量關系”的實驗數據。實驗中使用了以下實驗用具:有蓋玻璃瓶、小魚、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經紗布過濾的池水,把這五個生態瓶均放在實驗室窗臺上,并使它們所處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編號小魚{條)水草(棵)實驗結果生態瓶1號412小魚存活8天生態瓶2號48小魚存活6天半生態瓶3號44小魚存活3天半生態瓶4號42小魚第2天上午死亡2條,第2天下午死亡2條生態瓶5號4.O小魚于當天下午和晚上相繼死亡請分析數據并回答下列問題:(1)生態瓶1~4號均可以看作是一個小生態系統,在這些小生態系統中,屬于消費者的生物是,屬于生產者的生物是,池水、沙子中的是分解者。(2)比較生態瓶l號和2號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植物數量比較多時,動物存活的時間相對;由生態瓶5號的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沒有,動物很快就會死亡。(3)由生態瓶1~5號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通常情況下,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動物數量與植物數量的關系應是動物數量一般(填寫“大于”或“小于”)植物數量。(4)生態瓶1號的動物雖然存活時間最長,但最后還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該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不能達到一種真正的平衡,能力比較差的緣故。24.[2020?南允,16.10分]下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部分成分關系示意圖,其中甲、乙、丙為該生態系統中的三種生物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吃與被吃關系中的四種生物,①②③④代表某些生理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甲代表的成分是。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最終來源于。(2)圖中序號③代表的生理過程是__。(3)若該生態系統被難以分解的農藥污染,則圖中(填字母)代表的生物體內積累的農藥最多。(4)圖中丙代表的成分作用是__,由此促進物質循環。參考答案:【鞏固提升】1-5.DDDCB6-10.CDDDA11-15.CBCBC16-20.CCBAD21.(1)非生物成分(2)形態結構(3)及時排澇(4)遺傳物質白化苗的體內不含葉綠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機物(5)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間距和株距科學合理,使植物的葉片互不遮擋,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這片土地上的光能,來提高產量。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產量的措施。22.(1)非生物成分(2)系統(3)鷹捕食(4)牙齒【拓展延伸】23.(1)小魚水草細菌等微生物(2)比較長植物(3)小于(4)比較單一自我調節24.(1)生產者陽光(2)呼吸作用(3)D(4)分解有機物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