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關于“勞動與就業”的命題一、必備知識和答題要點1.勞動光榮勞動是勞動者腦力和體力的支出,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活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源泉。我國勞動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貢獻,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2.就業的意義。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①對社會生產而言,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使得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②對勞動者而言,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的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有助于勞動者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3.解決我國就業問題的措施⑴根本措施:大力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就業。?⑵黨和政府: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破除妨礙勞動力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⑶企業:要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和就業環境,建立勞動者培訓機制和發展機制。⑷勞動者: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堅持自主擇業、競爭就業、樹立職業平等和多種方式就業觀。勞動者還應發揚創業精神,具備創新精神和自主創業能力。?二、典型例題(模擬/高考真題)【2020全國Ⅱ卷】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影響,2020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但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這表明我國復工復產成效逐步顯現,經濟復蘇步伐正在加快。但是,隨著海外疫情的擴散,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依然嚴峻,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明確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在穩定、保基層運轉“六保”任務,并把保居民就業置于“六保”任務之首。當前保居民就業對穩定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知識,說明這一作用的傳導過程。①就業是民生之本,保居民就業,居民能取得勞動收入;②居民有了收入,能增強消費信心、穩定消費支出,推動生活消費品生產的復工復產;③生活消費品生產的復工復產,能促進生產資料生產的復蘇;④生活消費品生產和生產資料生產的復蘇,能促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進而穩定和擴大需求、促進經濟發展。三、實戰演練(學以致用,提升能力)1、勞動創造財富,奮斗改變命運。鼓勵“勤勞致富”,是我們黨和國家一直奉行的價值準則,也是脫貧攻堅見實效,提高發展質量,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遵循。只有在全社會傳播勤勞致富的精神,讓勤奮做事、勤勞致富蔚然成風,勞動者才會體面,社會主義強國目標才能實現。然而,當炒房炒股比勤勞更容易致富,拼搏敵不過“拼爹”,多勞少酬與少勞多酬并存,“勤勞致富”面臨質疑。要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必須進一步強化勤勞致富的核心準則,規范或打擊不當獲利,破除導致分配不公的體制機制障礙,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鼓勵勤勞致富的原因,以及如何創造條件,使勤勞能夠致富?(14分)原因:①勞動是創造財富的源泉,鼓勵勤勞致富有利于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和保護勞動者的時代新風;②勞動是勞動者獲取報酬和生活來源的根本途徑,鼓勵勤勞致富是貫徹按勞分配和按勞動要素分配原則的要求;③鼓勵勤勞致富是脫貧攻堅、實現共同富裕、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要求。條件:①大力發展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積極創造就業崗位;②堅持按勞分配的根本原則,支持勞動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提高最低工資標準③規范分配秩序,取締非法收入,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④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提高勞動質量。2、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鼓勵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閱讀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分析重視人才的經濟學依據。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力量。重視人才,培養人才,推動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②勞動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重視人才,培養人才,有利于提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③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資源,重視人才有利于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④當今世界,國際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重視人才有利于實現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