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的命題一、必備知識和答題要點1、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擴大對外開放,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擴大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1)我們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2)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3)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4)在新時代,我國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并且同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能,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⑸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積極主動地與各國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二、典型例題(模擬/高考真題)【2019年全國Ⅰ卷】當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貨物貿易進口國、第二大服務貿易進口國,貨物和服務年進口值均占全球1/10左右。2018年11月,中國進一步降低石材、陶瓷、機電等1585個稅目商品的最惠國稅率,關稅總水平由2017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達23%。同月,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來自170多個國家、地區的3600多家企業參展,現場展示了法國葡萄酒、阿根廷紅蝦、美國智能車載空氣凈化器……進博會吸引了40多萬名境內外采購商,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其中1/4以上為智能及高端設備。中國擴大進口“大蛋糕”的清單上,既包括數控機床、智能終端、精密醫療設備、新型汽車、先進民用飛機等高技術產品,也包括個人電子產品、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等日用消費品。結合材料并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中國進一步擴大進口對國內經濟的積極影響。降低關稅,增加進口,繁榮生產與消費市場;激發市場競爭,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豐富消費品市場供給,降低消費成本,更好滿足消費者美好生活需要;帶動技術引進,促進產品創新研發,推進經濟發展動能轉換。【2019年江蘇卷】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改革開放之初,很多外資企業對自己的權利能否受到保護心存疑慮。幾十年過去,國外申請人在華申請發明專利累計超過177萬件,年均增長11.24%。2001年中國對外支付知識產權使用費僅19億美元,2017年已達286億美元。2018年,我國全年境內外專利申請432.3萬件,比上年增長16.9%。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抄襲、盜版、制假等現象仍時有發生。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節點上,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列為擴大開放的四大舉措之一,我國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專利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這些充分展示了我國保護知識產權、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從《經濟生活》角度,闡述保護知識產權對促進開放發展的作用。①保護知識產權,尊重知識、尊重創造,有利于激發人們創新創造的熱情,為開放發展提供動力;②保護知識產權,尊重知識、尊重創造,有助于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推動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③保護知識產權,尊重知識、尊重創造,有利于內外聯動,形成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三、實戰演練(學以致用,提升能力)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著力通過關稅減讓和各種優惠措施,促進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大國。在當前全球化遭遇波折,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國內經濟亟待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我國吹響了“制度型開放”號角。2019年11月28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加快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制度型開放就是對標、對照國際先進規則與做法,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2013年以來,我國以自貿試驗區為重要平臺,試點和推廣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不斷放寬市場準入,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2019年新出臺的外商投資法,從制度層面對外商投資促進、保護和管理給予了法律規定和制度保障,全面落實透明度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堅持內外資一律平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統計顯示,2019年前9個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871家,實際使用外資6832億元。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知識,說明現階段我國更加注重推進制度型開放的重要意義。①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中國市場吸引力;②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③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增添動力;④營造有利于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的制度環境,以高水平開放帶動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2019年,RCEP15個成員國總人口達22.7億,國內生產總值達26萬億美元,均占全球總量約30%。RCEP的簽署將使成員國之間的貨物貿易最終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超過90%,服務貿易和投資總體開放水平顯著提高,意味著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形成一體化大市場。下面兩圖反映了2019年我國與其他RCEP成員國之間貨物貿易往來的情況。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0》(1)解讀圖中我國與其他RCEP成員國之間的經貿往來信息。2019年,我國與其他RCEP成員國中的絕大多數均有貨物貿易,我國對其他RCEP成員國貨物出口額總體小于我國對其他RCEP成員國貨物出口額,說明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努力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2)分析RCEP的簽署對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意義。①RCEP的簽署有利于中國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有力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同時,兼顧外部循環的重要性。②“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主要通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方式來促進國內循環、發揮內需潛力,同時保證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③為實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需求端應做到兼顧內外,在擴大內需規模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同時,堅持對外開放以加強國際貿易領域和金融領域的雙邊合作,兼顧外部循環的重要性,而RCEP便是中國兼顧外部循環所邁出的重要一步。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