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知識點整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科版(2017秋)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知識點整理

資源簡介

2021新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整理
第三單元
巖石與土壤
1巖石與土壤的故事
1.巖石與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資源,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地球的表面被堅硬的巖石包裹著,不僅包括我們看到的陸地,還包括海洋的底部。陸地上的巖石有的被土壤覆蓋著,有的直接裸露出來。
3.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他們的形成有的需要幾百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在每一塊巖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跡。
4.下面四種物質分別為石灰石、鐵礦石、水晶、土壤。
..
5.巖石比較堅硬,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土壤是顆粒狀的,比較松軟。
6.巖石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來做建材,可以用來做裝飾品,可以提煉金屬,做顏料等等。
土壤的作用:土壤具有調節的功能,土壤是動物植物棲息的場所,土壤還具有作物生產功能。
7.有關巖石的故事
巖石的化學成分可以告訴我們它們的形成年代。地球的年齡約為45.6億年,就是用這種方法測出來的。
巖石中動植物的痕跡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
巖石中動植物的痕跡說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鸚鵡螺化石,說明幾億年前這里曾經是海洋。
8.有關巖石的故事(補充)
石頭上有雨痕,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石頭上有波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石頭上有礦物,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
石頭上有樹葉、貝殼、小魚的化石,說明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茂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這里又變成了高山。
9.土壤
土壤從上到下分為表層土、下層土、基巖碎屑、基巖4層。
土壤的形成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幾百到數萬年的時間。
10.關于巖石和土壤知識記錄表
我們知道的巖石
我們知道的土壤
巖石比較堅硬,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
地球上到處存在著巖石,地球的表面被堅硬的巖石包裹著,巖石有的被土壤覆蓋著,還
有的直接裸露出來。
巖石的形成經過了很長很長的時間。
巖石是地球的重要資源,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土壤的形成經過了很長很長的時間。
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資源,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土壤是顆粒狀的,比較松軟。
土壤從上到下分為表層土、下層土、基巖碎屑、基巖4層。
11.你認為巖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點?我們可以從哪里發現它們?
與土壤相比,巖石體積大,質地硬;土壤顆粒小。
我們可以在山上、小溪旁等地方找到巖石;在有植物生長的地方找到土壤。
12.我們可以從巖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
我們可以從巖石和土壤中知道很多東西,比如:
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鸚鵡螺化石,說明幾億年前這里是海洋。
巖石中動植物的痕跡表明過去有哪些生物存在過;可以通過巖石的化學成分形成的年代知道地球的年齡。
13.你知道巖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
巖石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提煉礦物、用來裝飾和制成藝術品等。
土壤是勱植物的棲息地,可以固定植物的根系,具有自然肥力,能夠促迚作物生長。
3.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1.觀察巖石常見的工具:放大鏡、小刀、手電筒、銅鑰匙等。
2.觀察下面三種常見巖石
(1)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
花崗巖:顏色為黑麻肉粉色(肉紅色至淺灰色不等),形狀不規則,表面較無光澤。
砂巖:顏色為土黃色,形狀不規則,表面無光澤。
大理巖:顏色為白色,形狀不規則,表面有光澤。
(2)更細致地觀察這三種巖石標本。
①仔細觀察這三種巖石標本是否有條紋、層次,是否有斑點、小孔。
花崗巖無紋理、分層,有斑點,無小孔;
砂巖無紋理、分層、斑點、小孔;
大理巖無紋理、分層、斑點、小孔。
②組成巖石的顆粒
花崗巖由顆粒組成,顆粒粗疏,可以看出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
砂巖由顆粒組成,顆粒細密,可以看出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
大理巖由顆粒組成,顆粒粗大,可以看出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
③用手分別觸摸這三種巖石標本的表面,感覺是粗糙的還是光滑的?
花崗巖粗糙,砂巖粗糙,大理巖粗糙。
④用手電筒照射這三種巖石,看一看它們有沒有光澤。
花崗巖、大理巖有光澤,砂巖無光澤。
⑤分別用指甲、銅鑰匙、小刀刻畫巖石,看一看它們的硬度。
花崗巖用指甲刻畫無痕跡,用銅鑰匙刻畫無痕跡,用小刀刻畫無痕跡。對照礦物硬度表,說明花崗巖很硬。
砂巖用指甲刻畫無痕跡,用銅鑰匙刻畫有痕跡,用小刀刻畫有痕跡。對照礦物硬度表,說明砂巖較軟。
大理巖用指甲刻畫無痕跡,用銅鑰匙刻畫有痕跡,用小刀刻畫有痕跡。對照礦物硬度表,說明花崗巖較軟。
3.巖石觀察記錄表。
4.礦物的硬度標準:
軟:能用指甲刻畫出痕跡。
較軟:不能用指甲刻畫出痕跡,但能用銅鑰匙刻畫出痕跡。
較硬:不能用銅鑰匙刻畫出痕跡,但能用小刀刻畫出痕跡。
硬:用銅鑰匙、小刀都不能刻畫出痕跡。
5.交流我們的觀察結果,花崗巖、砂巖、大理巖各有哪些特征?
花崗巖:花斑狀,有黑、白、肉紅等顏色或無色透明的顆粒組成,顆粒較粗,粗糙,很堅硬。
砂巖:有紅、土黃、灰等多種顏色,看起來像許多粗細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大理巖:純白色、黑色等,常有美麗的條紋,顆粒較粗,比較粗糙,晶瑩潤澤,緊密,較軟。
6.我們如何去觀察、描述一種未知的巖石?
我們可以用眼睛觀察,也可以借助工具觀察,可以用看、摸、照、刻畫等方法觀察,可以從顏色、軟硬、光滑、光澤、有無層理、氣孔、斑點、條紋等等方面對巖石進行描述。
3.3巖石的組成
1.所有的巖石都是由礦物組成的,有些巖石由多種礦物組成,有些僅由一種礦物組成。研究巖石的方法之一就是尋找巖石中的礦物。
2.花崗巖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巖石,通常有粉紅、半透明、黑三種粗細不同的顆粒緊密結合而成。這三種粗細不同的顆粒分別是云母、長石、石英,其中粉紅色顆粒是長石,半透明的顆粒是石英,黑色顆粒是云母。
云母有閃亮的薄片;長石有肉紅色顆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顆粒。
3.觀察云母、長石、石英三種礦物
①礦物外表的顏色和條痕。
礦物的顏色:石英為無色,長石是粉紅色,云母是黑色的。
條痕顏色:與礦物外表的顏色不一定相同,石英的條痕顏色為白色,長石的條痕顏色是白色或者淺灰色,云母的條痕顏色是無色的。
②礦物的透明度和光澤。
礦物的透明度:英為透明的,長石是不透明的,云母是透明的。
礦物的光澤:石英為玻璃光澤,長石是玻璃光澤,云母是絲綢光澤。
除了礦物的顏色和條痕、透明度和光澤之外,硬度、形狀也是觀察礦物的重要線索。
4.礦物觀察記錄表。
5.世界上已發現的礦物近4000種。我們身邊有許多礦物制成的物品,比如:
雄黃——中藥,還可以作顏料、玻璃等
硫黃——制造染料、農藥、火柴、橡膠等
石墨——最軟礦物,制作鉛筆芯、潤滑劑
方鉛礦——提煉金屬“鉛”“銀”。
石膏——點豆腐,使蛋白質凝聚、工業建筑材料、制作模型雕像
金——貴重金屬、做首飾和收藏投資
6.對于礦物,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觀察?組成花崗巖的三種礦物具有什么特征?
觀察礦物,可以用眼睛觀察顏色,借助工具觀察礦物的條痕、透明度、光澤等等。
云母:黑色顆粒:透明,絲綢光澤,條痕為銀白色
長石:乳白色或肉紅色的顆粒:半透明,玻璃或泥土光澤,條痕為白色。
石英:無色、透明的顆粒:透明,玻璃光澤,條痕為白色。
7.對于巖石和礦物,我們有哪些新的認識?
巖石是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者泥沙土壤覆蓋著。我們可以利用各種感官,借助各種工具觀察巖石的顏色、聲音、吸水性能、光滑程度、透明度和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礦物使巖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我們同樣可以利用各種工具來觀察礦物的顏色、形狀、光澤、透明度、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8.巖石和礦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礦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單獨存在,通常都是幾種混雜在一起組成巖石。
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戒幾種礦物組成的。
9.利用放大鏡辨別花崗巖中的顆粒哪些是石英,哪些是長石,哪些是云母的方法。
黑色發光的是云母顆粒,淺色的、粉紅色的是長石,而半透明、透明的就是石英。
10.采集巖石和礦物的提示
采集巖石和礦物,得到標本后,可先記下標本的名稱等相關信息,用軟紙或毛巾包好帶回來。
如果得到的是不知名的礦物和巖石,可以先記錄下它們的采集地、采集時間等相關信息,并給它們編上號。
我們可以根據前面學到的知識,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自己采集的標本,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專業人士。
3.4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
1.收集巖石和礦物,將它們做成標本,既能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還能增加生活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2.制作出巖石和礦物標本的步驟:
第1步,準備所需要的工具與材料
第2步,給采集到的巖石和礦物編號
第3步,觀察每一塊已編號的巖石,對照巖石和礦物的標本圖鑒,識別采集到的標本。
第4步,為巖石和礦物添加標簽。
第5步,將巖石和礦物按照編號順序放置在小盒子的方格內,標簽要對應放好。
3.制作標本所需的工具與材料:剪刀、膠水、筆、紙盒、卡紙、棉花等。
4.概括制作標本規范的步驟:采集——編號——圖鑒——添加標簽——存放——展示。
5.為標本添加標簽,在標簽上要寫好哪些信息?
(1)巖石編號、名稱
(2)采集時間、采集地點、采集人
(3)巖石的顏色、大小等特征
6.要想制作一盒精美的巖石和礦物標本,你認為應該怎么做?
首先我們要按照步驟制作精美的巖石礦物標本;
其次,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需要我們收集更多的巖石和礦物,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不斷充實我們的標本盒。
7.各種巖石的特點:
3.5巖石、沙和黏土
1.由于太陽、風、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沙和黏土。
2.我們可以在小區花壇、沙漠、工地等地方可以找到巖石、沙和黏土。
3.比較巖石、沙和黏土。
(1)討論比較的方法:
..
看一看
聞一聞
摸一摸
團一團
涂一涂
結論:眼看、鼻聞、手觸摸、團小球、涂痕……
(2)比較
①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
巖石是灰黑色的,形狀不規則,最大;沙是棕黃色的,里面有小石粒;黏土是淺黃色的。
②聞一聞
巖石無明顯氣味;沙無明顯氣味;黏土有明顯氣味。
③摸一摸
巖石顆粒最大,沙顆粒較小,黏土顆粒最細密。
④團一團
沙最先散落,黏土基本不散落,從而說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⑤涂一涂
沙掉下來了,沒有留在紙上,黏土牢牢粘在紙上,沒有掉落,再次證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4.觀察記錄表。
對巖石、沙和黏土的認識記錄表
巖石
沙子
黏土
看一看
是一塊一塊的
顆粒比較大
顆粒非常小
聞一聞
沒有味道
沒有味道
有泥土的氣息
摸一摸
比較堅硬、粗糙
很堅硬、粗糙
比較柔軟、細膩
握一握
沒有辦法團成小球
能團成小球,一會兒就平攤在紙上
能團成小球,要很長時間才能平攤在紙上
畫一畫
無法在白紙上涂痕
在白紙上有圖痕,顏色淡,長度短
在白紙上有涂痕,顏色深,長度長
捻一捻
無法捻
沒有變化,仍然是小顆粒
會碾成粉末
泡一泡
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會泡開,變成細膩的沉淀
5.經過觀察,你知道了巖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
巖石:顆粒大、感覺粗糙、不容易團成小球、無法涂痕、無氣味、
沙:顆粒小、感覺粗糙、不容易團成小球、涂痕不均勻、無氣味、
黏土:顆粒細小、感覺細膩、容易團成小球、涂痕均勻、有氣味、
6.通過觀察,你推測大自然中的巖石會如何變化?
指導學生根據上圖進行預測:巖石可能會向土壤進行轉化。
3.6觀察土壤
1.土壤中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2.土壤是沙礫,沙、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3.觀察土壤:
第一步,先用肉眼觀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鏡觀察,并用鼻子聞一聞土壤的氣味,再用手捻一捻。
借助放大鏡觀察,發現土壤是褐色的,摻雜著植物的根和葉子,還有蟲子和小石子等等。
用鼻子聞一聞,發現土壤有氣味。
用手捻一捻,發現土壤有些潮濕,土壤中有水分。
第二步,把土壤晾干、捻碎,用牙簽把土壤顆粒分開,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顆粒的大小
根據顆粒大小,可以對土壤的微粒進行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沙礫(小石子),其次是沙,接著是比沙還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第三步,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攪拌后靜置,觀察整個過程中出現的現象
...
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攪拌時,發現有氣泡冒出來,說明土壤里有空氣。
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發現沉積物最上面一層是黏土,其次是沙礫,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殘體。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后沉積。還發現水里有氣泡,說明沙和黏土更重。
4.死亡的小動物和植物的根葉子,統稱為動植物殘體,它們落到土壤里會不斷發生變化,并且腐爛,變成一種黑色物質,我們統稱為腐殖質。
5.根據顆粒大小,可以對土壤的微粒進行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沙礫(小石子),其次是沙,接著是比沙還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以上這些稱為巖石的微粒。沙礫直徑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沒有辦法看清楚。
6.在水倒入土壤的整個實驗過程中,有什么現象發生?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把水倒進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攪拌時,發現有氣泡冒出來,說明土壤里有空氣。
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發現沉積物最上面一層是黏土,其次是沙礫,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殘體。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后沉積。還發現水里有氣泡,說明沙和黏土更重。
可以得出結論:土壤是沙礫,沙、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7.根據觀察和實驗,你認為土壤是由什么組成的?
通過以上觀察和實驗,發現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顆粒,包括小石子、沙、黏土等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組成。
8.你對土壤有哪些新認識?
土壤不是一種單一的物質,而是由多種物質組合而成。
9.土壤對我們人類非常重要,我們吃的許多食物都來自于土壤中生長的植物。
10.土壤中的顆粒從大到小依次可分為4類,沙礫、沙、粉沙、黏土。
3.7比較不同的土壤
1.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
2.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
1號土壤為沙質土,2號土壤為黏質土,3號土壤為壤土。
顏色
氣味
顆粒
干濕
其它
沙質土
棕黃色
無氣味
顆粒較大
干的
摸起來比較硬
黏質土
淺黃色
有氣味
顆粒最小
濕的
摸起來非常滑膩
壤土
黑色
有氣味
大小不均
介于1號和2號土壤之間
介于1號和2號土壤之間
3.比較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種土壤的黏性
(1)方法一:團一團
用手分別團揉潮濕的這三種土壤,看哪一種能夠團成小球。
黏土最易成型,砂土也可成團,土壤不易成型。
(2)方法二:搓一搓
不同的土壤黏性有什么不同,搟或揉搓三種土壤,它們都能被搓成條嗎?
黏質土能夠搓成條狀,壤土有可能搓成條狀,沙質土則不能。
(3)結論:黏性從強到弱依次為黏質土、壤土、沙質土。
4.比較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種土壤的滲水性
(1)方法:
將三種土壤分別裝入漏斗(保證三種土壤所取量相同),確保達到同一高度。
分別把同樣多的水緩慢、均勻地倒入相同量的三種土壤中。
觀察當水流過三種土壤時發生的現象。(實驗初期觀察哪種滲水最快,中期觀察哪種土所需時間最短,后期觀察哪種土滲水最多)
(2)結論:滲水性從強到弱依次為沙質土、壤土、黏質土。
5.結合觀察實驗結果,說說三種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不同的影響。
土壤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種。不同的土壤各自的特征不同,沙質土滲水性強、透氣性較好;黏質土保水性、保肥性好,但是滲水性和透氣性差;壤土保水性、保肥性、滲水性,透氣性都比較好;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植物。
6.交流我們的觀察結果,沙質土、壤土、黏質土三種土壤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點?
7.查閱資料,舉例說說三種土壤分別適合哪些植物生長。
沙質土壤一般可安排種植花生、大豆、果樹、中藥材等。
壤土宜種各種作物,是理想的土壤質地。
黏質土適合種植稻米、荷花、蓮花、蘆葦、金銀花,當然也合適種植榕樹、楊樹、紫荊、紫薇、柳樹等高大,扎根深遠的樹木、花卉。
3.8巖石、土壤和我們
1.巖石、礦物和土壤是組成地球的重要資源,也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寶貴資源,我們必須要保護這些自然資源。
2.巖石是組成地球的外殼,而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
3.巖石、礦物和土壤關系圖
從這張圖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我知道了巖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
我知道了巖石在外力作用下變成了土壤。
我知道礦物是構成巖石的重要成分。
從這張圖上,我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沙礫、沙、黏土、腐殖質、水、空氣等等。
4.巖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用途很廣。
5.花崗巖質地堅硬,色澤美麗,是建筑雕刻的好材料。
6.巖石和礦物的作用
(1)一些礦物可供我們制作食物食用——石膏。
(2)巖石可以建造雕塑等藝術品。
(3)巖石可以鋪設道路。
(4)巖石可以建造房屋和橋梁。
(5)煤是重要的能源礦產。
(6)計算機里的許多芯片是由硅制成的,硅來自石英和其他礦物。
7.人類不但在土壤中獲取食物,還能獲取各種各樣的生產生活資源。
8.巖石和礦物是組成地球的重要資源,也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寶貴資源。人類開采這些資源以后,它們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我們要好好地保護、合理地利用巖石和礦物。
9.礦物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在世界范圍內,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均來自礦物資源。
10.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費。
11.怎樣保護土壤不被污染?
隨便傾倒垃圾會對土壤產生非常大的危害,因此,我們不能隨便傾倒垃圾。
合理使用農藥,積極發展高效低殘留農藥。
積極推廣生物防治病蟲害。例如,保護各種以蟲為食的益鳥;利用赤眼蜂、七星瓢蟲、蜘蛛等益蟲來防治各種糧食、棉花、蔬菜、油料作物以及林業病蟲害。利用生物方法防止農林病蟲害可以減少農藥的污染
提高公眾的土壤保護意識。讓大家充分了解當前嚴峻的土壤形勢,喚起人們的憂患感、緊迫感和歷史使命感。
1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對巖石和土壤有哪些新的認識?
我們知道了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它們的形成過程記錄了地球形成與演化的歷史。巖石是由多種礦物組成的。巖石碎裂后會形成沙、黏土。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
13.你知道巖石和土壤有哪些用途?
巖石可以建造雕塑、鋪設道路等等。土壤是動植物的棲息地,人類不但在土壤中獲取食物,還能獲取各種各樣的生產生活資源。
14.人們對巖石和土壤的利用與它們的特性有什么關系?請舉例說明。
利用巖石堅硬的特性,可以將巖石用作建筑材料。利用土壤,種植各種各樣的植物,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莲花县| 肃宁县| 庆云县| 焉耆| 德格县| 邵武市| 顺义区| 鹤山市| 天气| 宁化县| 甘孜县| 依兰县| 通城县| 英德市| 江永县| 辛集市| 耒阳市| 张北县| 鄢陵县| 永仁县| 河津市| 安福县| 安岳县| 博客| 藁城市| 当涂县| 安阳县| 拉萨市| 牡丹江市| 东兴市| 泸溪县| 荥阳市| 蒲江县| 怀集县| 汶上县| 建昌县| 都江堰市| 玉环县| 长沙市| 龙胜| 梨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