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食物與營養 1. 食物中的營養素:主要有水、無機鹽、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七大類。 2. 營養素的作用 (1)供能物質 ①糖類:人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大米、小麥中含量較高。 ②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細胞生長及組織修復的主要原料,瘦肉、蛋、奶中含量較高。 ③脂肪:生物體內貯藏能量的主要物質,動物在冬眠前需要大量積累的物質,在肥肉、大豆、花生中含量較高。 (2)非供能物質 ①水: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 ②無機鹽: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包括鈣、鐵、碘、鈉和磷等元素。 ③維生素:參與人體內許多重要的生理活動,水果、蔬菜中含量較高。 ④膳食纖維:既不能被消化,也不能被吸收。能促進腸道的蠕動,有利于及時排便,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病率;有助于減少腸道對脂肪的吸收,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在植物性食物中含量較高。 3. 平衡膳食 健康的飲食要求食物種類盡量多、數量適當、營養物質之間的比例合理,并且與身體消耗的營養物質保持相對平衡。 二、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1. 消化系統的結構 (1)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 (2)消化腺: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臟、胰腺;消化道壁:胃腺、腸腺。 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的類型 ①物理消化:主要通過牙齒的咀嚼和胃腸的蠕動。 ②化學消化:主要是利用消化液,使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通過化學變化變成可吸收的物質。 (2)食物中各種成分的消化 ①必須經過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質 ②參與消化的消化液 消化液 產生部位 作用部位 作用 唾液 唾液腺 口腔 內含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 胃液 胃腺 胃 內含胃蛋白酶,分解大分子蛋白質 膽汁 肝臟 小腸 內含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胰液 胰腺 小腸 內含多種消化酶,能分解多種營養素 腸液 腸腺 小腸 內含多種消化酶,能分解多種營養素 ③無須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質:水、無機鹽、維生素。 (3)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①小腸長約5~6米,是消化道最長的一段; ②小腸內表面有皺襞,上有許多小腸絨毛,極大地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③小腸絨毛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和運輸; ④小腸內包含多種消化液(胰液、腸液、膽汁)。 3、酶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1)酶 ①概念:由生物的體細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是一種生物催化劑。 ②特點:高效性、專一性、多樣性。 ③酶的活性易受到溫度、酸堿度等外界因素的影響,當人體體溫或酸堿度值過高或過低時,酶的活性會降低,從而影響人體正常代謝。 (2)人體的消化酶(最適溫度37℃左右) 三、人體的血液循環 1. 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血液、血管和心臟。 2. 血液 成分 功能 異常病 血漿 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和代謝產物等 ? 血細胞 紅細胞 運輸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數量偏少→貧血 白細胞 防御保護、抵抗病菌的侵入 數量偏多→炎癥 血小板 加速凝血和促進止血 數量過少→不易止血 【特別提醒】人體血常規化驗原理:利用人體血細胞數量變化指標反饋人體健康狀況。 (2)紅細胞中富含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運輸氧氣的主要物質,它在氧濃度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又容易與氧分離。 (3)血液的種類 ①動脈血:含氧氣多,顏色鮮紅的血。 ②靜脈血:含二氧化碳多,顏色暗紅的血。 (4)骨髓造血的功能:人體內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擔負著血細胞的再生任務。 3. 心臟 (1)心臟是血液流動的動力器官,主要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個腔構成。左心房與肺靜脈相連,左心室與主動脈相連,右心房與上、下腔靜脈相連,右心室與肺動脈相連。 (2)心臟內的瓣膜:瓣膜的作用是使血液只能向固定的方向流動,防止血液倒流,心房和心室之間有房室瓣,向心室開;心室與動脈之間有動脈瓣,向動脈開。因此,血液在心臟中的流動方向是:心房→心室→動脈。 (3)心臟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左心室比右心室輸送血液的距離遠,左心室需要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而右心室只需將血液輸送到肺部。 4. 血管 (1)血管的種類 種類 管壁特點 管腔特點 血流速度 主要功能 動脈 較厚,彈性大 較小 快 從心臟運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 靜脈 較薄,彈性小 較大 慢 從全身各器官運送血液回到心臟 毛細血管 極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最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最慢 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 5. 血液循環 (1)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組成的封閉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復始地流動。 (2)血液循環途徑 ①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血液成分的變化是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 ②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血液成分的變化是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 6. ABO血型系統與輸血 (1)血型是由紅細胞上的凝集原種類決定的。ABO血型分為A、B、AB、O型四種。 (2)安全輸血 ①輸血原則: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②輸血關系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輸給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在緊急情況下,O型血的人可以少量輸給其他任意血型,被稱為“萬能輸血者”;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少量其他任意血型,被稱為“萬能受血者”,不同血型之間的輸血要做到少而慢。 (3)倡導無償獻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400毫升是不會影響健康的。 7. 心率和血壓 (1)心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健康成年人心率為每分鐘75次。 (2)血壓: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強,健康成年人血壓范圍是12~18.7千帕。 四、泌尿系統 1. 泌尿系統的結構 (1)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 (2)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腎臟,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腎單位。 2. 尿液的形成 (1)原尿的形成:血液在流經腎小球時進行濾過作用,即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其他物質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2)尿液的形成:原尿經過腎小管時進行重吸收作用,即全部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大部分的水、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原尿中剩余的水、無機鹽、尿素和尿酸等形成尿液。 3. 尿液異常癥 (1)排出的尿液中,若發現有葡萄糖,則可能是腎單位中的腎小管發生了病變; (2)若含有血細胞或蛋白質,則發生病變的位置可能是腎小球; (3)若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并伴隨排尿量增加,排尿頻繁,則發生病變的部位是腎小管。 4. 尿液的排出過程: 尿(由腎單位產生)→集合管→腎盂→輸尿管→膀胱(暫時貯存)→尿道→排出體外 5. 排尿的意義 (1)排出體內代謝廢物。 (2)維持人體水鹽平衡:當體內水分過剩時,腎臟會產生很多的尿,將多余水分排出;相反,如果體內水分不足,腎臟就只產生少量的尿。 五、生命活動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 1. 同化作用 (1)概念:生物體會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合成新的自身組成物質,并貯存能量的過程。 (2)分類 ①自養: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直接制造成有機物并貯存能量。 ②異養:人和動物等需要通過攝取現成的有機物來獲得營養,不能直接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2. 異化作用 (1)概念:生物體不斷地氧化分解自身組成物質,釋放能量,并不斷排出代謝廢物的過程。 (2)主要過程包括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①有氧呼吸:在氧氣的參與下,有機物的分解較為徹底,并釋放出較多的能量。 ②無氧呼吸 a.人體在劇烈運動時,不能滿足肌肉組織對氧的需求,肌肉處于暫時相對缺氧的狀態。 b.高等植物在被水淹的情況下,也可進行短時間的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并產生少量的能量。 3. 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當一個人的能量獲得大于消耗時,能量就會被貯存起來,使體內有機物積累增加;反之,當能量獲得小于消耗時,則會分解體內原有的有機物,使體內有機物貯存減少。 例1.模型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為了更好地學習理解人類的ABO血型系統,如圖是某同學繪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圖。據此推測,O型血的模型圖是( ) 例2.如圖中,圖甲X表示人體某器官,①、②表示血管,箭頭表示血流方向,圖乙表示血管①、②中血液的氣體含量,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 A.?血管①為肺動脈 B.?血管②為體靜脈 ? C.?血管②內流動脈血 D.?X表示肺 例3.請根據血液循環示意圖回答: (1)血液循環流動是在由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封閉的管道中進行的,②③④⑤組成的路線叫__________; (2)圖中①與肺部毛細血管網之間發生的生理過程叫__________; (3)假若某人因肺部嚴重細菌感染,醫生在其右手靜脈注射青霉素,請問青霉素首先到達感染部位處至少應該經過心臟__________次。 例4.最近,一股“水果酵素”風潮席卷我國各地,它所宣傳的“減肥”“養顏”“排毒”等種種功效,讓它成為了愛美人士競相追捧的對象,酵素是酶在日本和臺灣地區的別稱,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質。小徐同學為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進行了以下操作:①取3支試管,編號并各注入稀淀粉溶液;②向各試管注入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試管滴碘液;④將3支試管分別放在37℃的熱水、沸水和冰塊中維持溫度5min;⑤觀察實驗現象。 請根據表格回答下列問題: (l)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實驗順序應是______。(某些操作可多選) (2)以正確的實驗順序進行實驗后,觀察到B試管內的溶液變藍色,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 (3)15min后,在A試管申,淀粉酶的質量______。(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1. 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樣,將上述四人的血分別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結果只有丙、丁的紅細胞會發生凝集,又知在緊急情況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 丙和丁紅細胞上都有B凝集原 B. 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會發生凝集 C. 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會發生凝集 D. 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2.關于人體內的葡萄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進餐一段時間后,葡萄糖主要是通過①吸收進入血液 ? B.?人體內的葡萄糖除來自食物的消化吸收,還可來自②中的糖元分解 C.?被人體吸收的葡萄糖,經血液循環首先進入心臟四個腔中的⑨ ? D.?尿檢顯示含有葡萄糖,是因為④不能將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所致 3.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催化作用,某同學設計了右表所示的實驗。據此的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 ) A.?1號試管應該保持在0℃環境中進行恒溫處理 ? B.?恒溫處理時間太短,實驗現象不明顯 ? C.?2號試管應該保持在37℃環境中進行恒溫處理 ? D.?2號試管中2毫升新鮮唾液應改成等量蒸餾水 4.圖為甲、乙兩位同學血型檢驗示意圖,下列關于兩者血型判斷正確的是(?? ) A.?甲為A型、乙為O型 B.?甲為B型、乙為AB型 ? C.?甲為A型、乙為AB型 ? D.?甲為B型、乙為O型 5.小張得了腸炎,醫生將藥物與生理鹽水從他的前臂靜脈輸入,當藥物運于小腸時,經過的途徑依次是(?? ) ①肺動脈②肺靜脈③上、下腔靜脈④心臟⑤小腸毛細血管⑥肺部毛細血管⑦主動脈 A.?③→④→①→⑥→②→④→⑦→⑤ ? B.?③→④→②→⑥→①→④→⑦→⑤ ? C.?③→④→⑦→⑥→②→④→①→⑤ ? D.?③→④→①→②→⑥→④→⑦→⑤ 6.交通事故中某重傷患者搶救時急需大量 O型的血液,下表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鑒定結果, 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人體各個系統相互聯系、相互協調,以完成生命活動。如圖是王偉同學在參加體育中考時, 身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部分物質交換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為保證測試時充足的能量供應,王偉早晨吃了雞蛋、牛奶、面包等食物,這些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在__________(填圖中字母)系統中被消化吸收。 (2)C表示的是__________系統,①表示進入該系統的氣體,②表示排出該系統的氣體,那么①②相比較,①中所含的較多的氣體是__________。 (3)當營養物質隨血液流經一個腎單位時,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__________的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8.下圖中A、B、C、D、E代表不同的結構層次,①②③表示相關物質,a、b表示相關生理過程,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B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是通過__________運動實現的。 (2)圖甲中物質②進入血液后與紅細胞中的________結合,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人體各部位。 (3)食物中的淀粉進入A系統后,最終被分解為物質①,則①是__________。物質①通過吸收進入血液,到達組織細胞后,分解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利用。 (4)若圖乙曲線表示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時某種氣體含量的變化,則該氣體是圖甲中的_____(填標號)。若圖乙中C、D分別為肺動脈、肺部的毛細血管,則E內流_______血。 (5)若圖乙曲線表示腎單位某些部位尿素含量的變化,則D處是__________(填結構名稱)。 9.酶的催化效率不僅與溫度、酸堿度有關,還與離子種類有關,如氯離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銅離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鈉離子(Na+)對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無影響。為了進一步探究硫酸根離子(SO2?4)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 第1步:取2支潔凈的試管,按下表中從左到右的順序將藥品加入到相應的試管中。 第2步:在2支試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釋唾液,然后搖勻。 第3步:_______,觀察并記錄現象。 (1)請你幫小明補充完成實驗步驟中第3步。 (2)實驗過程中是通過觀察________來比較酶的催化效率的。 (3)教師評價小明的實驗還不能確定硫酸根離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請你幫小明分析不合理的原因:_______。 10.圖1表示“觀察魚尾鰭的血液流動”實驗材料的處理,圖2表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視野圖象(示意圖),請根據實驗的方法步驟和觀察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用濕紗布包裹在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干部,實驗觀察過程中,應時常往棉絮上滴加__________,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使用顯微鏡觀察尾鰭血管內血液流動情況如圖2所示。圖中標號【1】是小動脈血管,判斷的主要依據是__________,血液中紅細胞的功能是__________。 1.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分別為ABO血型系統中的一種。已知丙的血型為圖示血型,丙的紅細胞會與甲的血清發生凝集反應,甲的紅細胞會與乙、丙的血清發生凝集反應。那么乙的血型是(?? ) 2.下列實驗無法達到其實驗目的的是(?? ) A.?往牛心的肺靜脈灌水,水可從肺動脈中流出 ? B.?在顯微鏡下觀察血涂片,可觀察到較多的紅細胞 ? C.?在低倍鏡下觀察小金魚尾鰭毛細血管,可觀察到紅細胞呈單行通過 ? D.?用食指和中指在手腕內側找到脈搏,中指指腹可感覺到脈搏跳動 3.如圖為尿液形成過程的示意圖,下列關于尿液形成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①的作用是重吸收 B.?②中的液體是原尿 ? C.?③的作用是濾過 ? D.?④中流的液體是尿液 4.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樣,將上述四人的血分別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結果只有丙、丁的紅細胞會發生凝集.又知在緊急情況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 A.?丙和丁紅細胞上都有B凝集原 ?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會發生凝集 ? 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會發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5.小科爺爺最近身體不適,在醫生建議下做了肺部及尿常規等檢查,經診斷患了糖尿病。請用圖中序號或字母完成下列問題: (1)圖1是檢查肺部時,爺爺在用力吸氣和用力呼氣后,分別被拍攝的兩張胸部X光片,其中白色虛線所圍的區域為肺的位置。吸氣后閉氣不動時所拍攝的X光片是_____。 (2)爺爺的尿檢結果顯示含有葡萄糖,是因為圖4中_____不能將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所致。 (3)爺爺在進餐一段時間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會上升。葡萄糖主要是通過圖2中____吸收進入血液。 (4)通過皮下注射到爺爺身體的胰島素經血液循環首先進入圖3中的_____。 6.如圖是人體呼吸、消化、循環、泌尿系統的功能聯系示意圖,①-⑥表示生理過程或物質, 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氣體①通過肺內的氣體交換后,最先進入心臟四腔中的__________。 (2)圖中③表示營養物質經消化系統消化后吸收進入循環系統,完成該過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 (3)圖中④和⑤表示的是物質交換的過程,該過程產生的廢物主要通過__________(填序號)和皮膚排出體外。 (4)腎炎病人經治療已恢復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質物質,這是因為__________已恢復正常。 A.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7.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如圖是小明同學研究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將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實驗時,首先將溶質質量分數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冷卻后作為實驗液待用。然后在潔凈的錐形瓶中裝滿已處理過的葡萄糖實驗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實驗過程中液體從細玻璃管口滴出,統計細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數。表中是該同學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進行實驗時所記錄的液滴數。 (1)該實驗是探究溫度對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_________的影響。 (2)實驗時,先將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該實驗運用了轉換法,即通過________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多少。 (4)55℃時,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較弱,原因_______________。 8.為了探究pH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某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 請根據實驗過程和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過程中,溫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第三支試管不變藍的原因分析,處理考慮“唾液淀粉酶與溶液pH的關系”??? 及“淀粉與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反應”這兩個因素外,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該同學說本實驗步驟②和③不能交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在方框中,繪制一個坐標圖,大致表示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與溶液pH的關系 參考答案 例1.A 例2.B 例3.(1)體循環;(2)氣體交換;(3)2 例4.①④②④③⑤;高溫使酶失去活性,未將淀粉消化分解;不變 1.D 2.C 3.A 4.A 5.A 6.D 7.(1) A (2) 呼吸 、 氧氣 (3)腎小球 8.(1)呼吸 (2) 血紅蛋白 (3)葡萄糖 (4)③;動脈(5)腎小管 9.(1)將兩只試管同時進行37攝氏度的水浴加熱? (2)碘液顏色變化的 快慢(3)帶入了氫離子。 10.清水;濕潤身體,保證小魚正常呼吸;【1】血管中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運輸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1.D 2.A 3.B 4.D 5.Ⅰ ② B 甲 6.(1)左心房(2)小腸(3)⑥(4)A 7.二氧化碳;(2)除去水中溶解氧和滅菌;(3)液滴數;(4)細胞內酶的催化作用受到影響。 8.(1)37℃接近人體溫度,酶的活性最強(2)碘液和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反應(3)先加淀粉溶液,酶會直接催化淀粉分解,3只試管最終均不變藍(4)如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