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學家的故事——施萊登、施旺與細胞學說》教學設計1、前端分析(1)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七年級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三節動物細胞內容后的知識拓展。在本節內容中,學生已經具備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能力,以及經過第二節和第三節內容的學習,已經了解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相關結構。能夠理解本節細胞學說的內容。而本節細胞學說的內容中,動物和植物均由細胞構成這一內容又為后面具體學習動物和植物的結構層次打下基礎,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2)學情分析本節內容針對的是七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初中生物不久,才接觸生物這一門學科,而在這時本節內容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施萊登和施旺兩位科學家以及他們的發現和成就,能夠使學生對生物的好奇心得以加強,以充滿對未來生物學習的期待。而且,經過之前的學習,再加上此時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對本節內容的了解和理解都得到一定的保障。2、教學目標設計(1)知識與技能1.了解施萊登和施旺兩位科學家的故事;2.了解細胞學說的發現過程及內容。(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發現歷程的探索,培養從材料信息中獲取知識的能力;2.對材料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明白科學發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滿了曲折;2.培養對科學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的保持。3、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重點:施萊登和施旺的科學故事;細胞學說的發現歷程和內容。教學難點:細胞學說的內容。4、教學策略分析(1)教學方法1.任務驅動法讓學生帶著具體的任務進行學習,通過對任務的完成而自主、能動的去完成教學任務,獲取知識。2.討論交流學習通過小組內部成員討論分享交流各自從材料中獲取的信息,以得到完整的信息,并對自己的所得進行檢查。(2)學法1.自主學習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自己主動學習的知識,才能掌握得更加牢靠。2.小組協作學習5、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多媒體播放視頻介紹施萊登的生平歷程觀察學生對視頻內容的反應觀看視頻,了解施萊登的生平以視頻形式,學生更感興趣2.小組討論施萊登提出了怎樣的發現,那些原因促使他能有這樣的發現。并發表本組看法聽取學生的討論以及討論結果,并作出補充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交流補充自己沒發現的知識3.視頻播放介紹施旺的生平歷程及其發現觀察學生對視頻內容的反應觀看視頻,了解施萊登的生平4.小組討論施旺提出了怎樣的發現,哪些原因促使他能有這樣的發現。并發表本組看法聽取學生的討論以及討論結果,并作出補充小組討論5.總結施萊登和施旺的發現,給出細胞學說這個名詞利用幻燈片講解細胞學說的內容聽教師的講解由教師總結學生的觀點,提出細胞學說的名字,學生具有獲得感6.補充其他科學家的發現觀察學生是否認真觀看幻燈片觀看幻燈片了解其他科學家在細胞學說上的發現使學生明白知識并不是永遠不變的,一直在更新,在完善6、教學反思本節內容多以故事的形式提出,以視頻或幻燈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更容易接受,也充滿好奇。但在關于細胞學說的內容上說明時,沒有考略一些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應在以后做出相應修正。PAGE/NUMPAGE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