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表章節名稱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第一課時)計劃學時1課堂改革設計理念改變課程中被動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獲取新知、分析和解決問題、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分析本節內容是學生學習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組織形成器官、再進一步形成生物體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結構,讓學生對細胞的結構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其次還要使用模型、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明確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學習者分析一般特征學生有一定的生物學實驗技能,能夠較規范的操作實驗儀器,對實驗課有較大的新鮮感,學習興趣較高。日常生活中由于網絡的普及,學生知識面廣,很多知識已經掌握。初始能力學生對生物由細胞構成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對于細胞的結構不清楚,同時各結構的功能也不理解,造成學生難以明白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教學目標課程標準通過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學生對于顯微鏡的使用和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有了更進一步的掌握,利用顯微鏡觀察到植物細胞,掌握細胞的主要結構,理解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功能單位。知識目標1、說出細胞的主要結構。2、掌握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方法。3、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能力目標1、通過分組實驗的方法,觀察植物細胞。2、加強學生對細胞結構的理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加強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促進同學之間情感的培養。2、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教學重點:掌握植物細胞的主要結構。解決措施: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利用顯微鏡觀察,結合植物細胞模式圖與實際觀察的區別,通過教師講授,掌握相關內容。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教學難點:1、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2、植物細胞的主要結構。解決措施: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利用顯微鏡觀察,結合植物細胞模式圖與實際觀察的區別,小組合作,實現難點突破。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操作,設計對照實驗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自行探索,獲得親身體驗,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好的效果。教學環境□DVD+TV■教師機+投影機(上網/不上網)□教師機+投影機+電子白板□教師機+投影機+應答分析器□電腦教室+投影機(上網)□電腦教室+電子教室控制其他:一體機資源與媒體應用分析知識點媒體內容與形式使用方式與時機使用目的資源與媒體來源1顯微鏡的使用學生實驗。強化重點、總結記憶課本2臨時玻片標本制作學生實驗。強化重點,總結記憶網絡3植物細胞的結構實驗解果實時展示、模式圖對照。難點分析、理解知識網絡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所用時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教學策略、方法復習舊知。復習鞏固所學知識。3課件出示練習題。回答問題通過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強化內容鞏固。導入新課。利用所學知識導入新課。1利用生物的生命現象導入。利用所學知識,引發學生思考,導入新課。科學史。細胞的發現。細胞學說的提出。21、出示列文·虎克觀察到的細胞。2、出示不同植物細胞。1、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2、根據圖片,對細胞的結構有初步認識。通過科學史的講解,一方面使學生對于細胞和細胞學說有初步理解,另一方面也引出細胞結構的學習。動手實驗。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151、出示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方法。2、帶領學生設計實驗。3、引導學生設置對照實驗。4、帶領并參與學生實驗。觀察不同情況下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1、掌握實驗目的和實驗方法。2、在教師帶領下設置對照實驗。3、動手實驗。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既掌握了顯微鏡的使用和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方法,又觀察到了不同位置、不同情況下的植物細胞,鍛煉了動手操作和合作能力。結果展示。展示實驗結果。41、利用數字顯微鏡展示實驗結果。1、展示實驗結果。展示實驗結果,使所有學生都能看到實驗現象,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分析總結。1、分析植物細胞的主要結構和特有結構。2、分析實物圖和模式圖的區別101、結合實驗結果,歸納總結植物細胞的特有結構和主要結構。2、引導學生掌握真實像和模式圖的區別和聯系。1、根據實驗現象,總結植物細胞的主要結構。2、結合實驗現象,分析植物細胞的特有結構。3、掌握真實像和模式圖的區別和聯系。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既使學生掌握細胞的主要結構,又明白植物細胞的特有結構,同時還掌握了實際觀察的結果和模式圖的區別,真正掌握細胞的只要結構,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歸納總結。歸納本節課學習內容。5帶領學生總結。回答問題,總結內容。通過歸納總結,由學生回答相應知識,教師指出不足,強化重點內容的記憶。教學評價學習目標練習與檢測通過設置選擇題、思考題,層層深入,既強化記憶,又進一步掌握顯微鏡的使用和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思考題,起到了學生合作探究的教學目的。課件展示:1、選擇題2、思考題教學反思本節課完成了臨時玻片標本制作和顯微鏡觀察的動手實驗,通過親自參與、教師示范、知識延伸,學生掌握了植物細胞的結構,為下節課學習植物細胞的功能奠定了基礎。在教學中,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的設置,通過學生動手參與實驗,設計對照實驗,分析觀察到的結果,實現了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學習,學生在實驗中表現出很高的興趣,達到了很好地教學效果。學生自覺的從問題走向新的問題,并從中獲得相關知識和技能,實現了重點理解、難點突破,師生互動、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對本節內容的掌握起到了很好地促進作用。課件的使用,再加大了教學容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興趣。學生的主動參與,動手動腦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生的主要素質。當然本節課實驗設計較少,活動不夠充足,教師講解過多是需要克服的問題。PAGE/NUMPAGE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