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個人教學設計課題名稱:1-1-2學習使用顯微鏡年級學科七年級生物教材版本蘇科版一、教學內容分析本節教學內容是蘇科版七年級上冊第1單元“走進生命世界”第1章“生物學---研究生命的科學”第2節“生物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中的第2課時學習使用顯微鏡。本課屬于新課標十大主題中第二大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中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最基本的觀察工具,初步學會獨立使用顯微鏡是初中階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明確顯微鏡各部分的構造、名稱和功能;掌握使用顯微鏡的基本步驟,極大的促進了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二、教學目標依據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的規定,以及新的課程理念的要求,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1〉知識目標:熟悉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掌握使用顯微鏡的基本步驟。?〈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規范操作顯微鏡,并且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同顯微鏡的重要作用;愛護顯微鏡,樹立正確的實驗意識和科學意識。獨立操作使用顯微鏡是初中生必須具備的生物技能,因此教學重點為:說出顯微鏡的基本結構、作用和使用方法。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使用顯微鏡規范操作需要反復強化練習,才能夠被掌握,因此教學難點為:使用低倍鏡觀察到裝片上清晰的物像。?三、學習者特征分析這是一節實踐操作課,少許同學在此之前見過顯微鏡,但是大部分同學是初次接觸顯微鏡,所以對他們來說既感興趣又存在著挑戰,那么就要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了解顯微鏡的構造及其功能,并初步學會規范地使用顯微鏡。?在本節學習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注意嚴格要求學生規范地操作使用顯微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1、教法:?以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為主,教師演示與輔導為輔;還有多媒體演示法等。?2、學法:?運用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等方法。四、教學過程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和作用?顯微鏡各個結構的作用第三環節合作探究第四環節當堂檢測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創造情境,引入課題觀察下列圖片思考: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它們呢??學生思考,得出結論:對于肉眼無法觀察到的物體應該用顯微鏡觀察。?通過觀察幾幅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引入思考,我們應該使用顯微鏡來觀察。???二、自主學習1、指導閱讀教材完成學習任務2、交流學習成果?1、閱讀教材10-11頁內容、結合圖1-9完成學習任務2、學生白板展示自主學習一3、學生投影展示自主學習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獨立使用白板的能力三、合作探究1、播放視頻《學習使用顯微鏡》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學習如何使用顯微鏡。3、巡回指導4、組織交流5、強調注意事項?1、看視頻。2、對照課本P11頁內容閱讀使用顯微鏡的使用步驟3、組內合作討論完成導學案學習任務4、組間交流5、學生糾錯視頻清晰、直觀,使學生能夠了解到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步驟。四、當堂檢測1、白板設置倒計時計時2、自主完成后小組長由老師批閱,組員的由組長批閱,然后將不會的題目反映出來,大家共同解決。??1、學生自主完成,五道選擇一道填空2、組長督促組員獨立完成并批閱??設計倒計時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六、教學板書1-1-2學習使用顯微鏡一、了解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二、學習使用顯微鏡1、取鏡和安放2、對光3、觀察4、收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