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3:復習目標生命觀念:1.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和產物;2.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作用。3.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和產物;科學思維: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實質;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意義;3.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科學探究:探究綠葉在光光下制造有機物社會責任:認識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復習重點1.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和產物;2.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作用。3.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和產物;復習難點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實質;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意義;3.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教學過程一次備課二次備課一、基礎知識梳理(以課件形式展現,主要知識點采用問答式)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使葉片中原來貯存的淀粉運走和消耗掉,保證實驗結果所檢測到的淀粉是在此實驗過程中形成的。2.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對照實驗。葉片的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了藍色,遇碘變藍是淀粉的特性,說明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是淀粉。3.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合作用的場所在葉綠體中4.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有機物和氧氣光合作用的實質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能量儲存在有機物里,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5.快要熄滅的衛生香,遇到金魚藻在光下釋放的氣體(氧氣),立刻復燃起來,這是氧氣有助燃的特性,光合作用的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主要是合理密植。二、重難點突破(老師講解)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淀粉)+氧氣實質: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葉綠體(儲存能量)呼吸作用: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1.呼吸作用的實質是:細胞利用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植物生命活動需要的過程。2.在臥室里擺放多盆綠色植物是不科學的,因為綠色植物除了能在有光的情況下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以外,在晚上睡覺沒光的時候,還會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3.種子(有淀粉,也就是有機物)在萌發的過程中,其中的有機物發生了變化,釋放出熱量,一部分用于種子的萌發,另一部分一熱能的形式散失。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5.呼吸作用的原理在農業生產上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增加植物的呼吸作用,如:播種前農田適時松土,遇到洪澇及時排水;另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如:貯藏糧食時,保持干燥和低溫,貯藏水果蔬菜時,降低溫度或氧氣的濃度。6.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能不斷消耗大氣中生物呼吸和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又能將氧氣排放到大氣中,起到了維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的作用。所以綠色植物能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7.在生物圈中,如果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會導致溫室效應的發生。三、本節要點及知識網絡(課件展示)下圖是“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請據圖回答: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把葉片內的淀粉轉運和消耗。(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是表示暗處理)。2)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是為了作對照。3)把葉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的作用是把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脫去葉綠素),之后葉片由綠色變成黃白色。4)在葉片上滴加碘液,結果,遮光部分遇碘呈黃白色,見光部分遇碘變藍色,說明光合作用制作的有機物是淀粉。5)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沒有產生淀粉,說明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必須有光。6)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是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還為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來源。2..把手伸進剛收獲的種子堆,會感覺熱乎乎的,原因是萌發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釋放熱量。3..澄清的石灰水遇到萌發種子釋放的氣體變渾濁,說明萌發種子進行呼吸作用釋放的氣體是二氧化碳。4..把燃燒的蠟燭放進裝有萌發種子的瓶子里,火焰立刻熄滅了,這是因為瓶子里缺少氧氣,氧氣被萌發種子的呼吸作用吸收了。5..快要熄滅的衛生香遇到金魚藻在光下釋放出的氣體,立刻燃燒起來,說明金魚藻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6..普利斯特利的實驗必須在光照下進行。1)他把燃燒的蠟燭和一只小白鼠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結果,蠟燭熄滅,小白鼠死亡,原因是玻璃罩內缺氧。2)他把一株綠色植物分別和燃燒的蠟燭、小白鼠放在玻璃罩內,結果,蠟燭繼續燃燒,小白鼠也活著,原因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產生氧氣。7..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當空氣中的含氧量下降到7%---8%時,人會昏迷、窒息,甚至死亡。)四、典例分析(學業水平考試說明書52-54的1-12題)五、達標案(學業水平考試說明書54-55頁的13-16題)六、課后提升案:試題研究22-25頁的相關內容。集備建議課后反思PAGE/NUMPAGE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