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實驗抽測評分標準(11個)第一單元微小世界實驗一實驗名稱:用放大鏡觀察晶體實驗目的:運用手執放大鏡觀察了解白糖、食鹽、味精等晶體的形狀,體會用放大鏡比用肉眼觀察更有利我們對身邊世界的了解。材料:放大鏡1只,白糖、食鹽、味精各少許,3只培養皿或相似容器。過程和方法:1、用肉眼觀察白糖、食鹽、味精,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樣的?2、用放大鏡觀察白糖、食鹽、味精,說說有什么驚人的發現?觀察方法1:人眼和觀察物體之間在距離保持不變,移動放大鏡直至圖像大而清楚;觀察方法2:把放大鏡移至眼前,移動物體,直至圖像大而清楚。現象與結論:白糖和食鹽的形狀是立方體的,味精的形狀是柱形的。結論:白糖、食鹽、味精的顆粒都是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這樣的固體物質叫晶體。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用放大鏡觀察晶體實驗器材:放大鏡1只,白糖、食鹽、味精各少許,3只培養皿或相似容器。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說出器材名稱0.5分。?2用肉眼觀察白糖、食鹽、味精,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樣的?3分說出各自的大致形狀即可,每種1分?3用放大鏡觀察白糖、食鹽、味精3分邊觀察邊敘述,觀察方法不正確每次扣0.5分,只做不說每種扣0.5分?4實驗現象及結論2分白糖、食鹽、味精都是晶體,不說結論不給分。5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實驗二實驗名稱:用放大鏡觀察昆蟲設計目的:通過實驗中能觀察到的現象知道昆蟲身體的細微結構,提升學生進一步觀察微小世界的興趣。材料:昆蟲活體或昆蟲器官標本、放大鏡。過程和方法:1.將昆蟲或昆蟲器官標本放在合適的地方,用肉眼進行觀察。2.用放大鏡觀察活體昆蟲的行為或昆蟲器官標本,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學生不會說時提問:這時我們有什么發現?3.把我們的發現用圖或文字記錄下來。4、描述實驗現象,說出實驗結論,整理實驗器材,將昆蟲放生。現象與結論:昆蟲的身體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胸部長有三對足,頭上有一對觸角,不同昆蟲的觸角形狀各不相同,有的昆蟲翅膀是透明的,昆蟲足上有勾……實驗結論:通過放大鏡能觀察到更多關于昆蟲細節。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用放大鏡觀察昆蟲實驗器材:昆蟲或昆蟲器官標本、放大鏡。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放置昆蟲或昆蟲器官標本,用肉眼進行觀察,說出所見,提出進一步觀察的方向。1分不說出所見扣0.5分。跳過該步扣1分?3將昆蟲活體放在較小透明容器內,放入必要的食物。1分沒有昆蟲活體扣0.5分。?4用放大鏡進行觀察,注意放大鏡的正確使用。3分觀察現象,邊敘述方法邊做,只做不說扣1分。放大鏡使用不當扣1-2分5用圖畫或文字的方法記錄觀察到的結果2分任意選擇一些角度,反映出觀察成果即可。?6實驗現象及結論1分說出昆蟲的細微之處,不說結論不給分。7整理實驗器材,將昆蟲放生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實驗三實驗名稱:觀察白糖的變化設計目的:通過實驗讓學生懂得白糖在加熱過程中伴隨著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通過分析、比較,體會兩種變化的區別。材料:白糖、長柄金屬湯匙、蠟燭、盤子、玻璃片、火柴等。過程與方法:1、點燃一支蠟燭。2、用金屬湯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蠟燭火焰上加熱。3、邊加熱邊觀察并說說白糖發生的變化。4、加熱1-2分鐘后熄滅蠟燭,把湯匙放到盤子里冷卻,觀察并說說白糖的變化。現象與結論:白糖在加熱過程中,先熔化為液體,然后顏色逐漸加深,變成了一種黑色的物質。結論:白糖加熱過程中同時發生著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注意事項:白糖加熱時,用蠟燭外焰加熱,加熱結束后,一定要把湯匙放在盤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觸,更不能用手直接去摸加熱的部分。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觀察白糖的變化實驗器材:白糖、長柄金屬湯匙、蠟燭、盤子、玻璃片、火柴等。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點燃一支蠟燭。1分蠟燭下不墊玻璃片扣0.5分,火柴梗亂丟扣0.5分。3用金屬湯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蠟燭火焰上加熱。2分不用外焰加熱扣0.5分,白糖量過多扣0.5分。4邊加熱邊觀察并說說白糖發生的變化。2分邊做邊敘述看到的變化,不說變化扣1分5加熱1-2分鐘后熄滅蠟燭,把湯匙放到盤子里冷卻,觀察并說說白糖的變化。2分不說變化扣1分,湯匙不放在盤子上扣0.5分。6實驗結論1分說出白糖在加熱中有物理變化也有化學變化,不說結論不給分。7整理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實驗四實驗名稱:觀察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設計目的:通過實驗中的現象觀察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是否有新的物質產生,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材料:半杯硫酸銅溶液,一枚鐵釘,一把鑷子。過程和方法:1.用鑷子夾住潔凈的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觀察它們的反應,注意不能全部浸入溶液中,以便進行對比觀察。2.把鐵釘浸入溶液中約2分鐘后,拿出鐵釘,觀察鐵釘的變化,說出在變化中伴隨的現象。3.思考: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是否屬于化學變化?我們用什么證據來說明這個問題?現象與結論:浸入溶液的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這就是從硫酸銅溶液中被置換出來的單質銅,淺藍色的溶液顏色會逐漸變淺。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溶液逐漸變為紅褐色。有新的物質產生,所以屬于化學變化。實驗操評分標準實驗題目:觀察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實驗器材:半杯硫酸銅溶液,一枚鐵釘,一把鑷子。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用鑷子夾住潔凈的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3分不用鑷子夾住鐵釘的扣0.5分。全部浸入溶液中扣0.5分。?3把鐵釘浸入溶液中約2分鐘后,用鑷子拿出鐵釘。2分不用鑷子拿出鐵釘扣0.5分。?4實驗現象及結論3分說出硫酸銅溶液的顏色逐漸變淺得1分,說出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得1分。說出這個變化屬于化學變化得1分。5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實驗五實驗名稱:觀察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變化設計目的: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材料:小蘇打、白醋、1只玻璃杯、1個玻璃片、1個小勺。過程和方法: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小勺醋。2.再倒入一小勺小蘇打。(步驟1和2可以交換,產生的現象是一樣的。一份小蘇打和三份白醋大致能夠反應完,當然大致倒入一些也可以。)3.蓋上一塊玻璃片。(防止產生的氣體因操作不當而散失,因這些氣體下一個實驗要用到。)學生不會說時提問:為什么要蓋上一塊玻璃片?4.用手觸摸玻璃杯外壁,并解釋看到的現象。學生不會說時提問:有什么感覺,試著解釋我們看到的現象。現象與結論:小蘇打放入白醋的一剎那,會看到氣泡的產生和聽到嗤嗤聲,用手觸摸玻璃杯外壁,感覺比原來要涼一些。實驗結論: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有新的物質產生。實驗操評分標準實驗題目:觀察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變化實驗器材:小蘇打、白醋、1只玻璃杯、1個玻璃片、1個小勺。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小勺醋。1分太浪費扣0.5分。?3再倒入一小勺小蘇打。(步驟1和2可以交換,產生的現象是一樣的。一份小蘇打和三份白醋大致能夠反應完,當然大致倒入一些也可以。)1分太浪費扣0.5分。?4蓋上一塊玻璃片。(防止產生的氣體因操作不當而散失,因這些氣體下一個實驗要用到。)學生不會說時提問:為什么要蓋上一塊玻璃片?2分觀察現象,邊敘述方法邊做,只做不說扣0.5分。5用手觸摸玻璃杯外壁,并解釋看到的現象。學生不會說時提問:有什么感覺,試著解釋我們看到的現象。2分不用手觸摸玻璃杯外壁扣0.5分,觀察現象,邊敘述方法邊做,只做不說扣0.5分。?6實驗現象及結論2分說出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有新的物質產生,不說結論不給分。7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實驗六實驗名稱:尋找淀粉的蹤跡設計目的:利用淀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藍紫色物質的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材料:碘酒1瓶、滴管1個、5種食物、小刀1把、布1塊。過程和方法:1.預測每一種食物是否含有淀粉,作好記錄。2.依次切開每一種食物,滴上碘酒,觀察反應,作好記錄。現象與結論:滴上碘酒后,等待片刻,看到顏色變化的——有藍色或藍紫色,有深有淺,則表明該食物有淀粉,否則沒有淀粉。實驗結論:利用碘酒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尋找淀粉的蹤跡實驗器材:碘酒1瓶、滴管1個、5種食物、小刀1把、布1塊。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預測每一種食物是否含有淀粉,作好記錄2分不預測扣2分,不作記錄扣1分,漏一種扣0.5分。?3依次切開每一種食物,滴上碘酒,觀察反應,作好記錄5分每一種食物為1分,在檢測每一種食物時,判斷錯誤的扣0.5分,不做記錄扣0.5分。在每次切不同的食物時,不用布擦凈的扣0.5分。4實驗現象及結論1分說出可以利用碘酒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不說結論不給分。5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實驗抽測要求(學生用)1、說出實驗名稱。2、檢查實驗器材,并說出器材名稱。3、預測每一種食物是否含有淀粉,作好記錄。4、滴碘酒驗證,觀察反應,作好記錄。5、說出實驗結論。實驗記錄用表食物有①馬鈴薯②香蕉③胡蘿卜④西紅柿⑤菠菜在表中填入序號有淀粉的食物沒有淀粉的食物預測驗證實驗七實驗名稱:研究鐵生銹的快慢設計目的: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知識與生活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材料:兩只燒杯,兩只鐵釘,一勺鹽。過程和方法:1.兩只燒杯中各放入少部分的水,要求一只燒杯中的水的高度大于鐵釘的長度,另外一只燒杯中的水的高度大約是鐵釘長度的一半,這只燒杯中放入一勺鹽。2.把一枚鐵釘完全浸沒在水中,把另外一枚鐵釘一半浸在鹽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氣中。3.過5分鐘觀察,兩枚鐵釘有什么變化?哪一枚鐵釘生銹的速度要快?4.思考:鐵釘生銹和哪些條件有關?現象與結論:鐵釘在鹽水中生銹的速度最快,這是因為鹽水能幫助鐵釘更快的完成電化學腐蝕,導致生銹的速度加快。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研究鐵生銹的快慢實驗器材:兩只燒杯,兩只鐵釘,一勺鹽。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兩只燒杯中各放入少部分的水,要求一只燒杯中的水的高度大于鐵釘的長度,另外一只燒杯中的水的高度大約是鐵釘長度的一半,這只燒杯中放入一勺鹽。。2分兩只燒杯中放水不符合要求的扣0.5分。?3把一枚鐵釘完全浸沒在水中,把另外一枚鐵釘一半浸在鹽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氣中。2分鐵釘放的不符合要求的扣0.5分。?4過5分鐘觀察,兩枚鐵釘有什么變化?哪一枚鐵釘生銹的速度要快?2分觀察現象,邊敘述方法邊做,只做不說扣0.5分。6實驗現象及結論2分說出鐵釘在鹽水中生銹最快,不說結論不給分。7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第三單元宇宙實驗八實驗名稱:“環形山”成因模擬實驗設計目的:通過模擬試驗,對“環形山”的成因進行猜測,養成學生科學的思考問題的習慣材料:沙子、注射器(打氣筒)、膠管、皮球、大小鐵球若干、水等。過程和方法:1.將注射器連接膠管并把膠管插入沙子底部2.用力將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觀察現象并記錄3.用大小不同的鐵球砸向沙堆,觀察現象并記錄現象:注射器中的水會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狀;大小不同的鐵球砸向沙堆,沙堆會出現類似環形山的大小不同、深淺不同的凹坑。實驗結論:“環形山”可能是火山爆發形成的;可能是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形成的。注意事項:使用小鐵球時注意安全,要有順序的扔,避免砸傷。特別說明:可讓學生根據猜想自己設計實驗內容。(可以在沙坑內進行)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環形山”成因模擬實驗實驗器材:沙子、注射器(打氣筒)、膠管、皮球、小鐵球、水等。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將注射器連接膠管并把膠管插入沙子底部2分膠管連接不牢固,漏水的扣0.5分。?3用力將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觀察現象并記錄2分觀察現象,邊敘述方法邊做,只做不說扣0.5分。?4用大小不同的鐵球砸向沙堆1分不選擇大小不同的鐵球的扣0.5分。5觀察現象并記錄2分觀察現象,邊敘述方法邊做,只做不說扣0.5分。?6實驗現象及結論1分說出實驗現象及結論,不說結論不給分。7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實驗九實驗名稱:日食成因的模擬實驗設計目的: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通過分析太陽、月球、地球三個天體運動的位置關系,幫助學生認識日食的成因。材料:乒乓球、手電筒、玻璃球、記號筆。過程和方法:1.在乒乓球(代表地球)上用記號筆作上黑點(代表人),把乒乓球置于實驗臺的中間位置。2.打開手電筒(代表太陽)放置于乒乓球的一邊30厘米左右,使光線照亮乒乓球上的黑點。(代表太陽光直射地球,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太陽,表示白天。)3.手拿玻璃球(代表月球)處同一平面繞乒乓球一圈。(表示月球繞地球運動一圈)注意觀察:當月球運動到什么位置時,人處于月球的陰影里?試著解釋看到的現象。現象與結論: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日食成因的模擬實驗實驗器材:乒乓球、手電筒、玻璃球、記號筆。(斜體字為敘述內容)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分別模擬什么0.5分。?2在乒乓球(代表地球)上用記號筆作上黑點(代表人),把乒乓球置于實驗臺的中間位置。2分分別說出乒乓球和黑點模擬什么,每個一分。不說扣0.5分。最多扣1分。?3打開手電筒(代表太陽)放置于乒乓球的一邊30厘米左右,使光線照亮乒乓球上的黑點。(代表太陽光直射地球,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太陽,表示正是白天。)2分觀察現象,邊敘述方法邊做,只做不說扣0.5分。最多扣1分。?4手拿玻璃球(代表月球)處同一平面繞乒乓球一圈。(表示月球繞地球運動一圈)2分不移動扣0.5分,觀察現象,邊敘述方法邊做,只做不說扣0.5分。5實驗現象及結論(當月球運動到太陽與地球之間時,如果三者正好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人處于月球的陰影里,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這就是日食)2分說出自己的解釋、結論。不說結論不給分。?6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實驗十實驗名稱:“垃圾填埋”模擬實驗設計目的: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得出,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的有害東西仍會浸濾出來污染地下水,讓學生感到簡單填埋垃圾不是好辦法。實驗材料:廣口瓶、洗凈的小石子、紙巾、墨水、清水、鑷子、塑料瓶(瓶蓋上打一些小孔)過程與方法:1、在廣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凈的細石子約3厘米厚;2、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剛好位于石子的一半;3、用鑷子往瓶中靠瓶壁處放入幾團浸過墨水的紙巾,用細石子埋?。?br/>4、再慢慢往上面噴水;5、觀察并描述瓶子底部水的顏色和清澈度的變化,試著解釋我們看到的現象說明了什么。現象與結論: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的有害東西仍會浸濾出來污染地下水,說明真正的垃圾填埋場會對環境造成危害,簡單地填埋垃圾不是好辦法。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垃圾填埋”模擬實驗實驗材料:廣口瓶、洗凈的小石子、紙巾、墨水、清水、鑷子、塑料瓶(瓶蓋上打一些小孔)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說出實驗名稱。1分檢查器材0.5分,說出器材名稱和實驗名稱0.5分。2在廣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凈的細石子約3厘米厚。2分邊做邊說,3厘米厚的細石子代表土層,只做不說扣0.5分。3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剛好位于石子的一半1分邊做邊說,清水代表地下水,只做不說扣0.5分。4用鑷子往瓶中靠瓶壁處放入幾團浸過墨水的紙巾,用細石子埋住。2分邊做邊說,浸過墨水的紙巾代表被填埋的垃圾。只做不說扣0.5分,細石子未完全埋住紙巾扣0.5分。5再慢慢往上面噴水。1分邊做邊說,噴水代表下雨。只做不說扣0.5分。6觀察描述實驗現象,得出結論。2分描述實驗現象1分;得出結論(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的有害東西仍會浸濾出來污染地下水)1分。不描述現象不得分,沒有結論不得分。7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實驗十一實驗名稱:觀察比較自來水和生活污水設計目的:做污水凈化實驗,通過比較自來水和生活污水的不同,比較凈化前后污水的不同,明白污水需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材料:簡易的過濾裝置(可樂瓶和細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可選擇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滌劑的)、自來水一杯。過程和方法:1、用肉眼等已經掌握的觀察方法比較觀察自來水和生活污水有什么不同,并說出發現。2把一杯污水用“沉淀”的方法分離污水,靜置桌上,約5分鐘,觀察并說明現象。3、用“過濾”的方法,開展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用自己課前制作的簡易過濾裝置做凈化污水的實驗。4、比較凈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區別?5、問:經過沉淀和過濾的污水,自來水廠還要怎樣處理才能喝?滅菌。現象與結論:污水中有雜質等臟東西,要經過處理才能成為能喝的自來水.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觀察比較自來水和生活污水實驗器材:簡易的過濾裝置(可樂瓶和細沙制作)、生活污水2杯、自來水1杯。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用肉眼等感官比較觀察自來水和生活污水有什么不同,并說出發現。1分說出1個方面不同,得0.5分。3組裝過濾裝置,將一杯污水輕輕倒入過濾器上面的瓶中,開始過濾。2分方法正確1分,操作正確1分.污水倒出扣0.5分。4過濾完后,與另一杯污水比較,有何變化?1分說出1種不同得0.5分。5用沉淀的方法分離污水,靜置桌上,約5分鐘,觀察并說明現象。2分方法正確得1分.說出1種不同得0.5分.6問:經過沉淀和過濾的污水,自來水廠還要經過怎樣處理?1分意思正確給分。7實驗現象及結論1分污水中有雜質等臟東西,要經過處理才能成為干凈的自來水。意思正確給分。8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