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實驗抽測評分標準(10個)實驗一:實驗名稱:觀察冰的融化設計目的:能用溫度計測量并記錄冰塊及冰塊周圍空氣的溫度變化,并通過實驗中的現象知道當環境溫度高于0℃,冰的溫度升至0℃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塊周圍的空氣溫度會下降。在實驗觀察活動中認真、細致的態度。材料:溫度計4支、燒杯1只、冰塊半杯、冰塊溫度與冰融化時周圍空氣溫度記錄表各1份過程和方法:1.一學生將溫度計置于杯內冰塊中,持續測量杯中冰塊、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溫度,并定時記錄所測溫度。2.另三個學生分別測出燒杯內空氣的溫度、緊靠燒杯外壁的空氣溫度、遠離冰塊處的空氣溫度,并做好定時記錄。3.比較四處測得的溫度,得出結論。現象與結論:當環境溫度高于0℃,冰的溫度升至0℃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但緊靠冰塊的空氣溫度下降了(冰融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從周圍空氣中吸收熱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溫度還會繼續上升。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觀察冰的融化實驗器材:溫度計4支、燒杯1只、冰塊半杯、冰塊溫度與冰融化時周圍空氣溫度記錄表各1份 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把溫度計放入冰塊中,液泡充分接觸冰塊,手持溫度計的上端。2分有一處不標準扣0.5分。?3按照記錄時間需要,如1分鐘后視線與液柱頂端持平讀出讀數。2分每一項扣0.5分。?4做好記錄,接著依次間隔1分鐘重復做好上述觀察與記錄。3分只觀察現象,不記錄扣0.5分。發現錯誤操作扣0.5分。5實驗現象及結論1分說出冰的溫度升至0℃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直到完全化成水?6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實驗二:實驗名稱:水的蒸發設計目的:通過實驗知道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會慢慢變少,這是現象是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這種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材料:淺碟子1只、半碟清水、記號筆1支過程和方法:1.準備一個裝有半碟水的淺碟子,用筆在水面做好記號。2.將裝水的碟子不加蓋子放在陽光下。3.過一段時間,觀察碟子里的水量變化。現象與結論:說出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會慢慢變少,這是水的蒸發現象。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水的蒸發實驗器材:淺碟子1只、半碟清水、記號筆1支 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在一個裝有半碟水的淺碟子,用筆在水面做好記號。3分畫得有偏差扣0.5分。?3將裝水的碟子不加蓋子放在陽光下。1分?4過一段時間,觀察碟子里的水量變化。3分邊觀察邊說現象,不說扣0.5分。5實驗現象及結論1分說出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會慢慢變少,這是水的蒸發現象。?6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實驗三:實驗名稱:磁鐵有磁性設計目標:通過實驗,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制品的性質,即磁性。認同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實驗材料:磁鐵(條形),被測物品:回形針、鐵釘、紙夾、鋁片、銅(鐵)鑰匙、木片、塑片、一元、五角硬幣等數件、16K打印紙、塑料片數張。過程與方法: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用磁鐵識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制作的。3.根據材料設計實驗操作,磁鐵隔著一些物體能不能吸鐵。現象與結論:磁鐵能吸引鐵或鐵質材料做的物體(品)。磁鐵能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小學科學抽測實驗操作試題實驗題目:磁鐵有磁性實驗材料:磁鐵(條形),鐵、鐵制金屬物品、非鐵制金屬物品、16K打印紙(彩色封面紙)、塑料片(16K)。(一)實驗評價表(教師)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0.5分檢查(磁鐵/物品)2對所準備物品(材料)進行(猜測能不能吸引)分類1分不分類扣0.5分3操作有序,方法正確,過程清晰,操作后能將物品歸原整理。1分無序,方法不正確,無整理(意識)扣0.5分4方式、方法、過程得出實驗結果及結論6分a.4分b.2分僅說結果結論扣0.5分方法不對扣0.5分5實驗完畢,材料整理0.5分不整理扣0.5分(二)學生實驗用(A)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品)的實驗記錄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物體名稱共同特點物體名稱共同特點結果與結論:我的發現:(B)磁鐵隔著物體去吸引鐵的實驗記錄隔開磁鐵和鐵的物體觀察到的現象紙塑料片結果與結論實驗四:實驗名稱:觀察種子設計目的:充分利用各種感官或借助工具觀察不同植物種子,能描述它們的不同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并能預測植物種子內部結構。強調正確的觀察方法。實驗材料:大豆、花生、鳳仙花、小麥種子,放大鏡過程和方法:1.用看一看的方法,描述各種種子的顏色、大小和形狀。2.用摸一摸、捏一捏的方法,描述各種種子的軟硬和粗糙程度。3.用聞一聞的方法,描述各種種子是否有特殊的氣味。4.借助放大鏡觀察鳳仙花、小麥種子,描述種子表皮是什么樣的。5.猜測種子內部結構,試著掰開花生種子,簡單描述種子內部構造。現象與結論:大豆:較小、黃色、圓形、很硬、表皮光滑、沒什么氣味;花生:較大、紅色、橢圓形、較硬、表皮光滑、表皮可以剝落,里面是白色、聞起來有香味、掰開種子,分成兩瓣,其中一瓣上有芽。鳳仙花:較小、黑色、近似圓形、很硬、表皮光滑、沒什么氣味;小麥:較小、兩頭尖中間圓、很硬、表皮有點粗糙,上面有細毛;實驗結論: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顏色、大小、表皮都不一樣,內部構造也不一樣,在適宜條件下,種子都可以發芽,長成一棵植物。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名稱:觀察種子實驗材料:大豆、花生、鳳仙花、小麥種子,放大鏡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實驗材料0.5分。2用看一看的方法,描述各種種子的顏色、大小和形狀。1分說錯一個或描述不夠準確扣0.5分,邊觀察邊說。3用摸一摸、捏一捏的方法,描述各種種子的軟硬和粗糙程度。2分說錯一個或描述不夠準確扣0.5分,邊觀察邊說。4用聞一聞的方法,描述各種種子是否有特殊的氣味。1分說錯一個或描述不夠準確扣0.5分,邊觀察邊說。5借助放大鏡觀察鳳仙花、小麥種子,描述種子表皮是什么樣的。2分說錯一個或描述不夠準確扣0.5分,邊觀察邊說。6猜測種子內部結構,試著掰開花生種子,簡單描述種子內部構造。1分只要能操作正確,并簡單描述都不扣分。7實驗結論1分說出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顏色、大小、表皮都不一樣,內部構造也不一樣。不說結論不給分。8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給分。實驗五:實驗名稱:觀察蠶卵設計目的:充分利用各種感官或借助工具觀察蠶卵,能正確描述蠶卵的顏色、大小和形狀,明白蠶卵也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強調正確的觀察方法。實驗材料:蠶卵、放大鏡過程和方法:1.用看一看的方法,描述蠶卵的顏色、大小和形狀。2.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蠶卵外部的一些特征現象與結論:蠶卵近似圓形,像小米粒,紫黑色,用放大鏡看到蠶卵中心處凹下去。蠶卵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在適合條件下會孵出小蠶。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名稱:觀察蠶卵實驗材料:蠶卵、放大鏡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實驗材料0.5分。2用看一看的方法,描述蠶卵的顏色1分說錯扣1分,描述不夠準確扣0.5分,邊觀察邊說。3用看一看的方法,描述蠶卵的大小2分說錯扣2分,描述不夠準確扣0.5分,邊觀察邊說。4用看一看的方法,描述蠶卵形狀。1分說錯扣1分,描述不夠準確扣0.5分,邊觀察邊說。5借助放大鏡仔細觀察蠶卵外部的一些特征2分說錯扣1分,描述不夠準確扣0.5分,邊觀察邊說。6實驗結論2分說出蠶卵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在適合條件下會孵出小蠶。描述不夠準確扣1分7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給分。實驗六:實驗名稱:觀察溫度計及認讀寫活動目的:認識溫度計,了解溫度計的構造,并把刻度上的數字與冷熱的溫度聯系起來,正確地掌握攝氏溫度的讀和寫。材料:攝氏溫度計,筆和紙過程和方法:1.手拿溫度計的上端,首先確認這是一支攝氏溫度計嗎?1.說出溫度計的構造,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嗎?2、溫度計上的每一個刻度表示多少度?3、讀出它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是多少?4、視線與溫度計的液面持平,并讀出此刻溫度計的溫度并用正確的書寫方式把它記錄下來。現象與結論:這是一支攝氏溫度計,它的單位是攝氏度,溫度計上的每一小格表示1攝氏度,最高溫度100攝氏度,最低溫度零下10攝氏度.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觀察溫度計及認讀寫實驗器材:攝氏溫度計,筆和紙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說出溫度計的構造2分少說出一個扣0.5分。?3溫度計上的每一個刻度表示多少度,說出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1分沒有正確說出的扣0.5分。?4讀出它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是多少?2分沒有正確讀出的各扣0.5分。5手拿溫度計的上端,視線與溫度計的液面持平2分沒有持平的扣0.5分,?6讀出此刻的溫度,并記錄下來1分只記不讀的扣0.5分。7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實驗七:實驗名稱:測量水溫設計目的:通過實驗鍛煉學生觀測溫度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通過測量數據獲得對“涼、溫、熱、燙等詞匯的直接認識和理解。材料:2杯不同冷熱的水(自然水、熱水、)、水溫計、記錄紙和筆。過程和方法:1.準備2杯不同冷熱的水放在桌面上,手拿溫度計的上端,將溫度計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與壁。2.視線與溫度計的液面持平。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4.按上述的方法再測出第2杯水的溫度。5、說出測量結果。學生不會說時提問:這2杯水測量的結果有什么不同?用準確的詞匯進行描述。現象與結論:學生能正確地使用溫度計測出水的溫度,并能準確地用冷熱等詞匯來描述。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名稱:測量水溫實驗材料:2杯不同冷熱的水(自然水、熱水、)、水溫計、記錄紙和筆。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手拿溫度計的上端,將溫度計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與壁。2分方法不正確的各扣0.5分。?3視線與溫度計的液面持平。1分沒有持平的扣0.5分。?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并記錄2分沒有正確讀出的扣0.5分或只記不讀的扣0.5分。5按同樣的方法測出第2杯水的溫度2分錯誤的扣0.5分。?6說出測量結果并進行描述1分沒有結論的扣0.5分7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實驗八:實驗名稱:觀察冰的融化設計目的:能用溫度計測量并記錄冰塊及冰塊周圍空氣的溫度變化,并通過實驗中的現象知道當環境溫度高于0℃,冰的溫度升至0℃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塊周圍的空氣溫度會下降。在實驗觀察活動中認真、細致的態度。材料:溫度計4支、燒杯1只、冰塊半杯、冰塊溫度與冰融化時周圍空氣溫度記錄表各1份過程和方法:1.一學生將溫度計置于杯內冰塊中,持續測量杯中冰塊、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溫度,并定時記錄所測溫度。2.另三個學生分別測出燒杯內空氣的溫度、緊靠燒杯外壁的空氣溫度、遠離冰塊處的空氣溫度,并做好定時記錄。3.比較四處測得的溫度,得出結論。現象與結論:當環境溫度高于0℃,冰的溫度升至0℃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但緊靠冰塊的空氣溫度下降了(冰融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從周圍空氣中吸收熱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溫度還會繼續上升。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觀察冰的融化實驗器材:溫度計4支、燒杯1只、冰塊半杯、冰塊溫度與冰融化時周圍空氣溫度記錄表各1份 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把溫度計放入冰塊中,液泡充分接觸冰塊,手持溫度計的上端。2分有一處不標準扣0.5分。?3按照記錄時間需要,如1分鐘后視線與液柱頂端持平讀出讀數。2分每一項扣0.5分。?4做好記錄,接著依次間隔1分鐘重復做好上述觀察與記錄。3分只觀察現象,不記錄扣0.5分。發現錯誤操作扣0.5分。5實驗現象及結論1分說出冰的溫度升至0℃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直到完全化成水?6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實驗九:實驗名稱:水的蒸發設計目的:通過實驗知道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會慢慢變少,這是現象是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這種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材料:淺碟子1只、半碟清水、記號筆1支過程和方法:1.準備一個裝有半碟水的淺碟子,用筆在水面做好記號。2.將裝水的碟子不加蓋子放在陽光下。3.過一段時間,觀察碟子里的水量變化。現象與結論:實驗操作評分標準實驗題目:水的蒸發實驗器材:淺碟子1只、半碟清水、記號筆1支 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在一個裝有半碟水的淺碟子,用筆在水面做好記號。3分畫得有偏差扣0.5分。?3將裝水的碟子不加蓋子放在陽光下。1分?4過一段時間,觀察碟子里的水量變化。3分邊觀察邊說現象,不說扣0.5分。5實驗現象及結論1分說出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會慢慢變少,這是水的蒸發現象。?6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實驗十實驗名稱:觀察研究磁性的強弱。設計目的:通過實驗讓學生知道磁鐵上兩端磁力最強,從而引導總結得出概念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強調科學探究中嚴謹的科學態度。實驗材料:大條形磁鐵、回形針制作小鉤、回形針若干個、鐵架臺、鐵環、線、寫有ABCDE小紙片五張,記錄表。過程和方法:1.教師做好在鐵架臺上方夾住一個鐵環,讓學生用線拴住條形磁鐵兩旁懸掛在鐵環上,讓磁鐵保持水平。2.將條形磁鐵均分為四部分,準備測量磁鐵五個位置點上的磁力,(也可多可少)并在上述五個位置點上貼上A、B、C、D、E小紙片作標記。3.在條形磁鐵A點位置先吸住一個用回形針制作的小鉤,再在小鉤上輕輕懸掛一個個回形針,直到要掉下為止,減去一個計算回形針的數量,并記錄在表格上。4.用上述同樣方法,繼續在磁鐵上貼有B點、C點、D點、E點處測出能吸回形針數量,并統計在表格上,根據表格記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現象與結論:現象:條形磁鐵兩端能吸住回形針個數最多,越往中間吸住回形針個數越少。實驗結論:磁鐵兩端磁力最強。磁鐵上磁力最強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注意事項:同樣方法吸回形針,回形針一定要輕輕地放上去,小心一些。為了避免干擾,在磁鐵一個位置一個位置地測量和和記錄。實驗記錄表:磁鐵部位ABCDE()()()()()吸引回形針的個數單位(個)分析數據,我們發現:實驗操試題實驗題目:觀察研究磁性的強弱實驗器材:大條形磁鐵、回形針制作小鉤、回形針若干個、鐵架臺、鐵環、線、寫有ABCDE小紙片五張、記錄表。順序操作內容滿分評分標準得分1檢查實驗器材1分檢查0.5分,說出器材名稱0.5分。?2在鐵架臺上方夾住一個鐵環,讓學生用線拴住條形磁鐵兩旁懸掛在鐵環上,讓磁鐵保持水平。1分不會拴磁鐵扣0.5分。?3將條形磁鐵均分為四部分,準備測量磁鐵五個位置點的磁力,并在上述五個位置點貼上A、B、C、D、E小紙片作標記。1分邊做邊敘述,不分幾部分扣0.5分?4在條形磁鐵A點位置先吸住一個用回形針制作的小鉤,再在小鉤上輕輕懸掛一個個回形針,直到要掉下為止,減去一個計算回形針的數量,并記錄在表格上。2分邊做邊記錄,只做不記錄扣0.5分。5用上述同樣方法,繼續在磁鐵B點、C點、D點、E點處測出能吸回形針數量,并統計在表格上。根據表格記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說明現象。3分只做不說明現象扣0.5分?6實驗現象及結論1分不說結論不給分。7整理實驗器材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