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目標聚焦1.2.3.4.知道人類利用遺傳學知識,改善人類生活和促進人類生產。知道很多農作物也是變異的結果。感受科學家為研究遺傳和變異進行了艱苦不懈的探索。會查閱和收集資料并與他人交流合作。關鍵點擊??遺傳學之父?尋找遺傳和變異的秘密?雜交水稻之父(?)?當代人工變異培養的優良品種一、智能積累我會填。1.被譽為“遺傳學之父”的科學家是,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是。2.生物的變異不僅來自父母,生物體自身也可能產生。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遺傳物質發生,從而產生。3.生物的變異有些是的,有些是有害的,有些既無害也無益。二、實踐操作1.小麥產生的高產抗倒伏的這種變異來自親本(父母)。說明親本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是可以產生的。2.普通椒的種子經衛星搭載后,經過選擇培育成太空椒。這種變異屬于哪種類型?說明宇宙射線改變了普通椒的什么?三、拓展創新由于不同的奶牛產奶量不同,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選擇高產奶牛,進行繁育。這是由于。四、資料袋無籽西瓜是怎樣產生的普通西瓜為二倍體植物,即體內有2組染色體(2N=22),用秋水仙素處理其幼苗,令二倍體西瓜植株細胞染色體成為4倍體(4N=44),這種4倍體西瓜能正常開花結果,種子能正常萌發成長。然后用4倍體西瓜植株做母本(開花時去雄)、二倍體西瓜植株做父本(取其花粉授于4倍體雌蕊上)進行雜交,這樣在4倍體西瓜的植株上就能結出3倍體的植株,在開花時,其雌蕊要用正常二倍體西瓜的花粉授粉,以刺激其子房發育成果實。由于胚珠不能發育為種子,而果實則正常發育,所以這種西瓜無籽。目標聚焦1.通過觀察,了解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2.知道遺傳的特征,并能對那些遺傳現象作出合理解釋。3.會查閱和收集有關遺傳的資料。4.感受遺傳的神奇和美妙。關鍵點擊?人的遺傳現象?遺傳的普遍存在動物植物的遺傳現象生物的遺傳現象?(?)遺傳現象的有關諺語、俗語推測并判斷動物的遺傳規律一、智能積累1.我會填。(1)子女和父母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征,這種現象稱為。(2)“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說明生物界普遍存在著現象。2.把能反映遺傳現象的句子與遺傳現象用線連接。(遺傳現象)①虎父無犬子。②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③爹矮矮一人,娘矮矮一窩。④天下烏鴉一般黑。⑤桂實生桂,桐實生桐。⑥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⑦嫁漢要嫁俊漢,娶妻要娶俊妻。⑧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⑨一只雌貓一次產了三只小貓,這三只小貓毛色不完全相同。⑩玉米在肥沃土壤中結實多。二、實踐操作貓媽媽是黃色的,它生了5只小貓,其中2只是黑色的,2只是黃色的,1只是黑黃花紋的。根據所學的生物遺傳知識,推測一下貓爸爸的顏色。你推測的依據是什么?三、拓展創新1.下表為某家庭成員特征調查表,根據表格內容簡要回答下列問題:特征類型父親特征母親特征女兒特征眼瞼特征雙眼皮雙眼皮單眼皮耳垂特征有耳垂無耳垂無耳垂舌頭特征能卷舌能卷舌能卷舌女兒和父母之間的哪些特征能說明遺傳現象?2.下表是某班同學對人群中雙眼皮和單眼皮的遺傳情況進行的抽樣調查,得到的數據如下:組別婚配方式被調查家庭數目子女單眼皮雙眼皮1父母均為單眼皮516002父母均為雙眼皮8426743父母一方為單、一方為雙16456128推測:(1)某單眼皮的母親與單眼皮的父親結婚,生下的孩子為眼皮。你的依據是。(2)如果該單眼皮的媽媽做了雙眼皮后再與單眼皮的父親結婚,生下的孩子是眼皮。(3)你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四、資料袋生物的性狀(如:單眼皮、雙眼皮,有耳垂、無耳垂)是由基因來控制的,而基因總是成對的,它一半來自父親,另一半來自母親。所以孩子總是既像爸爸又像媽媽。在基因中有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只要有顯性基因存在,生物體常常會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隱性基因只有純合(即一對基因全是隱性的)才可以表現出它所控制的性狀。(14)目標聚焦1.2.3.4.知道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變異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變異有兩種: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通過比較同種生物外形上的差異,對變異現象形成一定的認識。感受生物變異的神奇和美妙。關鍵點擊(?)人??變異的普遍存在?動物??(??)生物的變異?分類???植物可遺傳的變異不可遺傳的變異一、智能積累1.我會填。(1)統計同班同學的下列特征。特征人數特征人數1有耳垂無耳垂2直發卷發3單眼皮雙眼皮4舌頭能卷舌頭不能卷5有指肚無指肚6下頜中央有溝下頜中央無溝我發現同學之間有很多特征上的,像這樣子代與父代之間、同一物種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特征,這種現象稱為。(2)變異可分為種形式。一種是發生變化而引起的變異,稱為變異,另一種是指在條件下產生的變異,其沒有發生變化,稱為變異。2.某人皮膚原本很白,后因長期從事野外勘測,皮膚變得很黑。他的這種變異是否可以遺傳給他的孩子?為什么?二、實踐操作給下圖的甲蟲分類,感受一下同樣是甲蟲差異卻很大。三、拓展創新閱讀下文,畫出說明生物變異的句子。2001年2月,在全國首屆科技表彰會上,江澤民同志給予袁隆平500萬元人民幣獎金,表彰他對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貢獻。袁隆平的工作是利用植物的雜種優勢,培育高產優質水稻。所謂雜種優勢就是:雜交植物的第一代種子在生活力、生長勢、適應性和經濟性等方面均超過雙親,有時還有雙親性狀的互補作用,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袁隆平雜交水稻的育成,使水稻產量提高了20%左右,而且米質較好,蛋白質、糖類含量較高。每年解決了500多萬人的吃飯問題,確保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科學家們利用生物的遺傳變異為人類造福。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一些例子嗎?四、資料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是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生,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被分配到偏遠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農校教書。1960年,罕見的災難降臨中國,大饑荒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袁隆平親眼目睹了這場遍布神州大地、來勢兇猛的災難。嚴酷而沉痛的現實使他感到深深不安。他開始了對水稻高產育種的研究。袁隆平與同行們歷經多年的艱難探索,走出了困境,取得了兩個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是培育成了適合長江流域的優質、高產雙季早稻組合?二是選育了超高產亞種間苗頭組合,這些苗頭組合達到了每公頃日產量100千克的超高產指標,比曾經轟動一時的國際水稻研究所制訂的超級稻育種計劃提前了6年達標。(1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六年級下冊科學素材-預習單:2.1生物的遺傳現象(無答案)蘇教版.docx 六年級下冊科學素材-預習單:2.2生物的變異現象(無答案)蘇教版.docx 六年級下冊科學素材-預習單:2.3尋找遺傳與變異的秘密(無答案)蘇教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