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錯誤操作引起的后果1、用酒精燈向另一只燃著的酒精燈上引燃;使酒精燈內的酒精燃燒引起失火2、過濾時沒用玻璃棒引流;使過濾的液體濺出或灑落3、加熱液體時液體過量;試管內的液體沸騰猛烈濺出,易引起事故4、試劑瓶塞正放;污染試劑或腐蝕桌面5、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底部沒事先注入一些水或鋪一些細沙;引起集氣瓶炸裂。6、滴加液體時滴管與試管內壁接觸;污染試劑7、把鼻子湊到瓶口直接聞氣體的氣味;可能被嗆或中毒。8、加熱固體時試管口向上傾斜;試管破裂。9、氫氧化鈉直接在天平上稱量;易腐蝕天平托盤10、制取氫氣和二氧化碳時長頸漏斗未伸入液面下;生成的氣體順著長頸漏斗逸出11、導管伸入試管太長;不利于氣體導出12、氫氣還原氧化銅時沒繼續通入一會氫氣;生成的銅高溫下重新被氧化13、加熱試管時,讓試管與燈芯接觸,;試管受熱不均勻而破裂14、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沒塞棉花團;有少量高錳酸鉀粉末隨氧氣進入導管,堵塞導管15、盛有氧氣的集氣瓶倒立在桌面上;有少量氧氣逸出,混入空氣16、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立即收集氧氣;使收集的氧氣不純17、過濾時液體的液面高于濾紙的邊沿;液體會順著濾紙和漏斗的間隙流下,使固體混入濾液18、過濾時漏斗下端管口沒有緊靠燒杯內壁;液體流下致使液體從燒杯中濺出19、試驗用剩的藥品,放回原試劑瓶;污染整瓶試劑20、蒸發濾液時沒用玻璃棒攪拌液體;液面局部溫度過高,致使液體飛濺出去21、點燃可燃性氣體(如:氫氣、甲烷、一氧化碳等)前沒有檢驗純度;易發生爆炸22、用濕手拿稱量的砝碼;已使砝碼銹蝕,增大砝碼質量。23、酒精燈不用時沒蓋燈帽;酒精會揮發掉這樣不僅浪費酒精且燈芯上留有水分致使下次不易點燃或燃燒不好24、試管夾從試管口套入;污物會從試管口進入,污染試劑25、用量筒稀釋濃硫酸;量筒破裂26、量筒讀數的誤差【1】測量某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偏小,俯視讀數偏大【2】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時仰視偏多,俯視偏少27、氯酸鉀制取氧氣時,混入可燃性固體雜質;加熱時劇烈燃燒,甚至爆炸28、加熱試管時沒預熱;試管破裂29、實驗室制取氧氣完畢時,先把導管從水槽取出;使試管受熱不均勻破裂30、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用濃鹽酸;生成的氣體中含有氯化氫氣體雜質31、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時,天平使用有誤,將物體和砝碼放反;配制的溶液質量分數偏小32、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集氣瓶沒裝滿水;氣體收集不純33、加熱玻璃儀器,外壁沒擦干; 試管受熱不均而破裂。34、傾倒液體時,試劑瓶的標簽沒向著手心,殘留在瓶口的殘液留下腐蝕標簽;35、膠頭滴管倒放;試劑倒流腐蝕膠帽。36、用試管夾夾持試管加熱時,拇指按在試管夾的短柄上,有可能使試管掉下打碎。37、加熱試管中的物質完畢之后,立即放入水中清洗,導致試管驟冷破裂。38、用嘴吹滅酒精燈;可能引起失火。39、濃硫酸稀釋時,把水倒入濃硫酸中;導致液滴濺出而傷人。40、把pH試紙浸入溶液中測其酸堿度;引起溶液變質,測得pH也不準。41、用手拿剛蒸發完畢的蒸發皿;手被燙傷。42、用手拿起塊狀的氫氧化鈉,觀察其顏色,皮膚被腐蝕。43、“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白磷或紅磷在空中的燃燒”沒在通風櫥中進行,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44、把用于吸收白磷表面水分的濾紙亂丟,可能引起火災。45、為加速過濾的速度,用玻璃棒在過濾器中不斷攪拌,可能引起濾得溶液仍處渾濁狀態。46、用100mL量筒量取10mL水,誤差大。47、實驗過程中,酸性廢液直接排入鋼鐵排水管;導致管道被腐蝕。48、雙氧水裝在無色玻璃瓶;容易變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