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光》教學設計王麗云【教材分析】《認識光》是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四學制)四年級下冊《光》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引領,認識光源,接下來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認識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最后通過交流探討,感受光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活動準備,從思考光來自哪里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并提示學生準備直紙筒、彎曲的紙筒、蠟燭、手電筒、紙屏、3個帶孔的紙板等,為接下來的探究活動做好材料準備;第二部分活動過程,讓學生根據(jù)光源圖片及生活經(jīng)驗,交流探討,認識生活中自己可以發(fā)光的物體是光源。接下來,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光現(xiàn)象,對光的傳播方式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過探究實驗驗證猜想,獲得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的結論。最后通過交流探討,認識光對人們生活的多種作用;第三部分拓展活動,讓學生了解古人對光沿直線傳播的認識,并指導學生用蠟燭、有孔的紙板和紙屏做小孔成像實驗,引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的興趣。本課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首先從觀察生活現(xiàn)象入手認識光源,再研究光源發(fā)出的光是怎樣在空氣中傳播的,最后回歸生活,研究光在生活中的作用,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的理念。【學生分析】學生生活在光的世界里,許多學生對一些因光而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過無限的遐想。學生對身邊的光很熟悉,經(jīng)常見到陽光、各種燈光等,但是對什么是光源、光是怎么傳播的等問題還是比較陌生的,沒有進行進一步地觀察、質(zhì)疑、思考。同時,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觀察、猜想、探究實驗的能力及比較、分類、歸納、綜合等科學思維。【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認識光源,知道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科學探究目標:1.能對光的傳播方式做假設性解釋,并能制定比較完整的探究計劃。2.能夠利用實驗的方法探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方式,并能用科學語言表述探究結果。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能對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方式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2.尊重證據(jù),不迷信權威,愿意合作與交流。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1.了解光沿直線傳播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了解人類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動力。【器材準備】學生準備:直紙筒、彎曲的紙筒、蠟燭、手電筒、記錄單。教師準備:激光筆、紙屏、帶孔的紙板、課件。[PPT2出示]帶孔的紙板、紙屏、直紙筒、彎曲的紙筒、激光筆、手電筒、蠟燭圖片,及課前活動要求:思考光來自哪里。【教學過程】一、引入課題1.[PPT3出示]美麗的城市夜景圖片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感受光對生活的重要意義。2.學生談感受。3.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光與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光。板書課題:1.認識光。二、活動過程[PPT4出示]活動一:生活中有哪些能發(fā)光的物體?1.教師提出問題:光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會發(fā)光呢?2.學生交流。3.[PPT5出示]日光、螢火蟲光及燈光圖片。認識這些物體可以自己發(fā)光。4.[PPT9出示]月光圖片。學生交流月亮能否自己發(fā)光。5.[PPT10出示]師生總結光源的概念。我們看到的光,有的是物體自身發(fā)出的,如太陽光、燈光,發(fā)光的物體叫作光源;有的不是物體自身發(fā)出的,如月光。[PPT13出示]活動二:光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1.[PPT14出示]陽光穿過叢林的光束及夜晚直升機射出的光束圖片,引導學生猜想光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2.學生交流討論,做出假設。3.師生總結: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4.[PPT15出示]光在空氣中傳播的實驗活動場景圖片:用激光燈沿著桌面照射、用直紙筒和彎曲的紙筒分別觀察蠟燭發(fā)出的光及用手電筒、紙屏、三個帶孔的紙板探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方式,以及實驗提示:不要用激光筆照射別人的眼睛。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光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5.開展實驗,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6.[PPT17出示]學生分小組匯報研究結果。光照射在桌面上、紙筒中及通過紙板的小孔時的傳播路線示意圖。7.師生總結。[PPT18出示]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PPT20出示]活動三:利用光可以做什么?1.[PPT21出示]燈光照明、激光切割金屬、浴霸及太陽能發(fā)電圖片。2.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舉例說出光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3.[PPT23出示]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發(fā)電等,光具有能量。三、拓展活動——了解古人對光沿直線傳播的認識,并試著做一做小孔成像實驗。1.[PPT24出示]了解古人對光沿直線傳播的認識。墨子圖片及小孔成像實驗。2.[PPT25出示]我們也來做一做小孔成像實驗把!用蠟燭、有孔的紙板和紙屏做小孔成像實驗。【板書設計】光源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發(fā)電等,光具有能量。【記錄表】1.認識光沿直線傳播(共25張PPT)制作人:王麗云日期:2019年8月1.認識光青島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配套課件(五﹒四學制)活動準備思考:光來自哪里?活動過程導課活動過程活動一:生活中有哪些能發(fā)光的物體?活動過程生活中有哪些能發(fā)光的物體?活動過程活動過程活動過程活動過程月亮自己能發(fā)光嗎?活動過程總結光源的概念我們看到的光,有的是物體自身發(fā)出的,如太陽光、燈光,發(fā)光的物體叫作光源;有的不是物體自身發(fā)出的,如月光。活動過程光源: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自然光源:太陽、閃電、螢火、火山噴發(fā)時發(fā)出的光、恒星等。人造光源:燈光、蠟燭、焰火、篝火等。活動過程活動過程活動二:光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活動過程猜想光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活動過程探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活動過程實驗報告單實驗目的:實驗材料:我的猜想:我的方案:實驗現(xiàn)象:我的結論:活動過程我們的研究結果活動過程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我們的結論活動過程活動過程活動三:利用光可以做什么?活動過程利用光可以做什么?活動過程活動過程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發(fā)電等,光具有能量。利用光可以做什么?拓展活動了解古人對光沿直線傳播的認識。墨子(約前468-前376年)墨子在堂屋朝陽的墻上開了一個小孔,讓一個人對著小孔站在外,在陽光照射下,屋內(nèi)相對的墻上出現(xiàn)倒立的人影。拓展活動我們也來做一做小孔成像實驗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認識光》教學設計.doc 1.《認識光》教學課件.ppt 《認識光》視頻:光源.wmv 《認識光》視頻:光的直線傳播.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