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9.《霧和云》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霧和云》是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四學制)四年級下冊《水循環》單元的第一課時。本節課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引領,認識霧和云,接下來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探究霧和云是怎樣形成的,最后通過交流探討,感受霧和云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教材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導入部分,通過出示“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從而引出問題:云和霧來自哪兒呢?由詩句入手,帶領學生進入情境。利用問題讓學生對云和霧產生好奇心,為后續的探究奠定基礎。第二部分活動過程,由二個環節組成,第一個環節:自然界中哪里有霧?哪里有云?在這個環節中先認識自然界中霧和云。通過教科書呈現的兩幅霧和云的圖片,引導學生從自然觀察開始,逐步深入認識自然界中的霧和云從而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再通過討論、交流,深入認識霧和云。第二個部分:霧和云是怎樣形成的?先利用實驗制造"霧",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發現霧和云形成的原因,然后通過視頻播放自然界霧和云形成的原因,幫助學生梳理,加深學生的認知,在學生整理、分析數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與交流,形成結論。第三部分拓展活動,查閱資料,了解了解霧和霾有什么區別?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霾的形成過程,知道霧和霾的區別,引導學生樹立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本課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首先從生活現象入手認識霧和云,再研究霧和云是怎樣形成的,最后回歸生活,研究霧和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充分體現了“科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的理念。【學生分析】霧和云在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正因為太常見了反而容易忽視它。教材將這一常見的自然現象當做研究對象,勢必會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本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通過搜集整理資料、進行模擬實驗的方法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必要的探究活動。【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通過觀察認識霧和云的天氣現象,知道霧和云是如何形成的,了解霧和云是自然界的水存在的一種形態。科學探究目標:能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霧的成因,會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推理出自然界霧和云的形成。科學態度目標:會整理分析搜集的信息,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培養實踐探究和推理能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能通過霧霾天氣現象,區別霧和霾,知道自然現象會影響人們的生活,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樹立環保意識。【重難點】根據現象進行思考并合理根據判斷進行科學實驗,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科學整理分析搜集到的信息得出科學的結論。【器材準備】學生準備:搜集整理關于霧與云的各種資料(包括圖文、視頻等)教師準備:課件、蒸汽熨斗、溫水、大口瓶、冰塊實驗器材。【教學過程】引入課題1.[PPT3出示]出示云和霧的圖片,提問云和霧來自哪兒呢?2.學生談自己的想法。3.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并出示蒸汽熨斗。師:你們見過這個東西嗎?生:是電熨斗。師:通電后按下開關,大家看看有什么現象?生:冒出“白汽”。師:生活中在哪見過類似的白汽現象?生:燒水。生:做飯。生:冬天在戶外呼氣。……師:這種現象與什么有關?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二、學習新課1.[PPT4出示]指導學生了解“白汽”形成的原因。師:為了弄清“白汽”究竟是什么,讓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拿出裝有溫水的大口瓶。)師:大口瓶內除了水之外,還有別的物體嗎?生:有水蒸氣。師:一會兒,我們用鑷子夾取一塊冰慢慢地接近瓶口,看看會發生什么現象?把冰塊移開,情況會怎樣?反復做幾次,結果又怎樣?下面我們分小組實驗,看看你們有什么發現?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PPT5出示]師:實驗有什么發現?說明了什么?生:冰塊周圍有“白汽”,“白汽”是在受冷的條件下形成的。師:“白汽”是什么物體受冷形成的呢?想一想,瓶內除了水以外還有什么?生:水蒸氣師:大口瓶內的溫水蒸發出看不見的水蒸氣,水蒸氣在瓶口遇到冰塊周圍的冷空氣時,會凝結成許許多多小水滴。這些小水滴聚集在一起,飄浮在空中,就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冒“白汽”。因此,“白汽”實際是飄浮在空中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氣。2.指導學生認識霧和云的成因。師:在自然界中看到過像“白汽”這樣的現象嗎?生:深秋的早晨有時看到霧,在高山上能看到云海,海邊有時會出現平流霧,還有天上的白云。師:根據“白汽”的形成原因,推想這些現象是怎樣形成的?生: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形成的。生:天上的白云是水蒸氣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結在一起的小水滴。生:深秋晝夜溫差大,水蒸氣遇冷迅速凝結形成霧。……[PPT6出示]師播放課件介紹:空氣中含有從地球表面的土壤、江河、湖海、植物體內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如果受了冷,就會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飄浮在空中,形成“白汽”。夜里,由于沒有太陽照射,大地散熱很快,到了早晨,靠近地面的氣溫比較低。這時,如果空氣中水蒸氣較多,就會凝結成許多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飄浮在低空,這就是“霧”。(板書:霧)由于早晨地面上的氣溫較低,因此,霧多發生在早晨,日出后地面的氣溫逐漸上升,霧便會逐漸消散。[PPT7出示]師播放課件介紹:從地面到高空溫度逐漸降低,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5℃。我們已經知道熱空氣會上升,當上升至一定高度的時候,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凝結成許多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飄浮在高空,這就是我們常看到“云”。(板書:云)[PPT8出示]學生根據課件文字復述:①霧是怎樣形成的?②云是怎樣形成的?師:霧和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生:它們都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生:霧在地表形成,云在高空中形成。……(板書:水蒸氣遇冷凝結霧:生成于地表云:生成于高空)3.指導學生認識霧、云與人的關系。師:當你處在大霧中有什么感覺?生:看不清遠處的景物。生:感覺呼吸都不一樣。生:感覺涼涼的。……師:大霧會影響我們的眼睛看較遠地方的景物,甚至會使車輛前的燈光不能照射很遠,影響車輛行駛、輪船航行、飛機起降。大霧還影響地面的煙等廢氣的散發,加重空氣的污染。師:云與我們有什么關系?生:烏云密布就是要下雨了,提前做好預防。生:云能阻擋陽光照射。生:根據云的形狀能預知天氣。……[PPT9出示]教師播放課件介紹:云的種類很多,有時在晴朗的天空中飄浮著幾朵白云,有時一朵朵云塊就像魚鱗一般整齊地排列在天空中,有的像朵大蘑菇,有的云一會象奔馬一會兒又變成其他的形狀,有時則是烏云密布。我國勞動人民早就掌握了云的變化規律,并能根據天上云的情況準確地預報天氣的變化,總結出了許多觀云測天氣變化的諺語,[PPT10出示]如:“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一塊烏云在頭頂,再大風雨也不“驚”……現在,人們不僅用眼、儀器來觀測云的變化,還利用人造衛星在太空中觀察地球上空大范圍云的變化。我們每天都可以從電視氣象預報中看到衛星拍攝的云圖,它能幫助人們更好地掌握天氣變化的規律,為工農業生產服務。三、課堂小結與拓展1.我的收獲師: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生:我知道了霧和云是怎么生成的。生:我知道怎么根據云預知天氣。生:我知道了形成霧和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2.拓展延伸[PPT10出示]師:課后請同學們查閱資料,了解霧和霾有什么區別。【板書設計】19霧和云水蒸氣遇冷凝結霧:生成于地表云:生成于高空【記錄表】(共10張PPT)青島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配套課件(五﹒四學制)19.霧和云活動準備學生準備:搜集有關霧和云的文字或視頻資料,初步了解霧和云及其形成的過程。教師準備:蒸汽熨斗、溫水、大口瓶、冰塊、霧和云形成的視頻資料以及圖文資料。活動過程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云和霧來自哪兒呢?活動過程大家一起做個模擬實驗探究一下吧!活動要求:先做好實驗方案,根據小組分工,大家合作進行模擬實驗,根據實驗現象認真觀察、記錄,最后進行交流。活動過程交流使我們更加明理。活動過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活動過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活動過程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根據大家的交流,我們發現原來云和霧是這樣形成的……空氣中的水蒸氣,如果受了冷,就會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飄浮在空中,形成“白汽”。夜里,由于沒有太陽照射,大地散熱很快,到了早晨,靠近地面的氣溫比較低。這時,如果空氣中水蒸氣較多,就會凝結成許多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飄浮在低空,這就是“霧”。熱空氣會上升,當上升至一定高度的時候,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凝結成許多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飄浮在高空,這就是我們常看到“云”。活動過程天空中的云形態各異,有的還能告訴我們很多天氣異象呢。我叫卷云我叫地震云,看見我要小心啊還有哪些云?你知道嗎?烏云密布,說的就是我呀!拓展活動霧和霾一樣嗎?它們有什么區別?如何防止“霾”的出現呢?你有好的方法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9.霧和云.ppt 19.霧和云教學設計.doc 云的形成.avi 霧是怎樣形成的.avi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