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12章 第二節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 耳與聽覺 做課人:何書青 【學習目標】 1.說出耳的結構和功能; 2.理解聽覺的形成過程; 3.知道耳的衛生保健常識, 自覺養成愛耳的良好習慣。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聾啞人是靠視覺來感受音樂的節奏,那么正常人是靠什么來感受音樂的節奏呢?今天我們就學習“耳與聽覺”。 【指導自學】 自學指導1: “跳讀”課文:84頁第一、二段;及后邊三段的第一句。 并認真對照課本插圖。3分鐘后回答下列問題: 1.耳是 器官,耳的結構主要表現出與________________ 相適應的特征。 2.耳的結構包括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3.外耳包括哪些結構? 4.中耳包括哪些結構? 5.內耳包括哪些結構? 自學指導2: “續讀”課文:84頁——85頁第一段。 5分鐘后回答: 耳各部分結構的功能分別是什么? 外耳 耳廓(收集聲波) 外耳道(傳送聲波) 耳的結構 鼓膜(接受刺激、產生振動) 及功能 中耳 鼓室(容納聽小骨) 聽小骨(將振動傳導到內耳) 耳蝸(接受刺激、產生沖動) 內耳 前庭(含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 ) 半規管(含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 自學指導3: “看視頻,理要點”:1.耳在聽覺形成中發揮的作用是什么? 外耳 中耳 內耳 2.簡述聽覺的形成過程: 自學指導4:(視頻擴展) “學以致用”:用耳衛生須知: 1.不要用尖銳的東西挖耳朵,以免戳傷 或鼓膜; 2.遇到巨大聲響時,迅速張開口,使 張開,或閉嘴、堵耳, 以保持 兩側大氣壓力平衡; 3.鼻咽部有炎癥時,要及時治療,避免引起中耳炎; 4.不讓污水進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當堂小結】: 外耳(收集并傳送聲波) 耳的結構 中耳(產生并傳導振動) 及功能 內耳(兼有聽覺和感受位置變動的雙重功能) 耳與 聽覺形成的過程: 聽覺 外耳→中耳→內耳→位聽神經→聽覺中樞(產生聽覺) 耳的衛生保健: 【當堂訓練】 附:堂清檢測題: 1.聽覺感受器存在的結構是( ) A.半規管 B.前庭 C.鼓膜 D.耳蝸 2. 用尖銳的東西挖耳屎容易導致耳聾,原因是( ) A.大腦皮層聽覺中樞受傷?????????? B.聽覺神經受損 C.耳蝸內聽覺感受器受傷???????????? D.鼓膜、外耳道受損 3.有些人在乘車或乘船中,感覺不舒服,這主要與下列哪種結構有關( ) A.鼓膜 B.鼓室 C.耳蝸 D.前庭和半規管 4.某人失聰(沒有聽覺能力)后,經檢查,醫生認為耳的結構沒有損傷,那么可能發病的部位是( ) A聽覺中樞 B.鼓膜 C.中耳 D.內耳 【布置作業】:基礎訓練第二節第二課時 附:【板書設計】 12.2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2) 耳與聽覺 一、耳的結構及功能 二、聽覺形成的過程 三、耳的衛生保健 教學反思: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