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考向2 酶和ATP在代謝中的作用(5年3考)研磨真題·解高考密碼(2017·全國卷Ⅱ)下列關于生物體中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細胞中,核外沒有參與DNA合成的酶B.由活細胞產生的酶在生物體外沒有催化活性C.從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該酶可用鹽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應最適溫度和保存溫度是37℃C 本題主要考查酶的作用、特性及DNA復制。線粒體和葉綠體含有少量DNA,也可進行DNA復制,有合成DNA的酶,A項錯誤;只要給予適宜的溫度和pH等條件,活細胞產生的酶(如淀粉酶)在生物體外仍然有催化活性,B項錯誤;胃蛋白酶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利用鹽析的方法可使胃蛋白酶在提取液中沉淀析出,C項正確;唾液淀粉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是37℃,但該酶應在低溫環境中保存,D項錯誤。【命題背景】情境素材酶的分布、特性和保存條件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科學思維命題視角(1)DNA合成酶的作用與分布(2)酶發揮作用的場所(3)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與保存的最適溫度的關系【審答思維】1.審關鍵點:酶有關知識的正誤判斷。2.解題流程:【命題陷阱】陷阱1:酶活性降低≠酶的空間結構被破壞。低溫或鹽析能降低酶的活性,不會使酶失活,即酶的空間結構不會被破壞,條件適宜時酶活性可恢復。陷阱2:DNA分布的場所和主要分布場所不同。(1)分布的場所:細胞核(擬核)、線粒體、葉綠體和質粒。(2)主要場所:細胞核(擬核)。1.(ATP)ATP是細胞中的能量“通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TP由腺嘌呤、脫氧核糖和3個磷酸基團組成B.細胞中的吸能反應一般都與ATP的合成反應相聯系C.劇烈運動時肌細胞中ATP合成速率大于分解速率D.細胞內以ATP作為能量“通貨”是生物界的共性新題預測·技法演練場D ATP由1個腺嘌呤、1個核糖和3個磷酸基團組成,A錯誤;細胞中的吸能反應一般與ATP水解的反應相聯系,B錯誤;機體劇烈運動時ATP合成速率依然等于分解速率,只不過兩者的速度都加快,C錯誤;ATP是細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質,是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的表現,即細胞內以ATP作為能量“通貨”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確。2.(酶的特性)如圖是某種酶催化底物發生反應的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示反應過程還有水的產生B.該圖能體現酶催化作用的專一性C.底物與酶能否結合與酶的結構有關D.酶在催化過程中的形狀改變是不可逆的D 圖示為酶催化的氨基酸的脫水縮合的過程,產物是二肽和水,A正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專一性,B正確;底物與酶能否結合與酶的結構有關,C正確;酶在催化過程中的形狀改變是可逆的,D錯誤。3.(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欲測定某種酶的催化反應速率,人們設計了如下幾種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其他條件最適,改變溫度,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B.其他條件最適,改變反應時間,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C.其他條件最適,改變酶的濃度,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D.其他條件最適,改變反應物濃度,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B 其他條件最適,改變溫度,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這測定的是溫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故A錯誤;其他條件最適,改變反應時間,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這測定的是酶的催化反應速率,故B正確;其他條件最適,改變酶的濃度,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這測定的是酶的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故C錯誤;其他條件最適,改變反應物濃度,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這測定的是反應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故D錯誤。4.(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某興趣小組設計實驗探究蛋白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得到如圖所示的實驗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本實驗的自變量有兩個,即溫度和洗衣粉的種類B.本實驗觀察指標可能是單位時間內的污漬殘留量C.溫度為t1℃時,洗衣粉中蛋白酶的催化能力最弱D.實驗結果說明使用蛋白酶洗衣粉時要注意控制溫度C 根據曲線圖可知,本實驗分別探究同一種洗衣粉在不同溫度下的洗滌效果以及相同溫度下不同洗衣粉的洗滌效果,故本實驗的自變量有兩個,即溫度和洗衣粉的種類,A正確;洗滌效果可以用單位時間內的污漬殘留量來體現,故本實驗觀察指標可能是單位時間內的污漬殘留量,B正確;圖中縱坐標應為單位時間內污漬的殘留量,故t1℃時污漬殘留量最少,洗衣粉中蛋白酶的催化能力最強,C錯誤;實驗結果說明,蛋白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與溫度有關,故用蛋白酶洗衣粉時要注意控制溫度,D正確。5.(酶特性實驗)某生物興趣小組研究甲、乙、丙三種微生物體內同一種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時,根據實驗結果繪制如下曲線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效率最高的是微生物甲中的酶B.在30℃條件下競爭能力最強的一定是微生物丙C.對溫度適應范圍最廣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D.若將溫度改為pH,則所得實驗結果曲線與圖示結果相同C 據題圖分析,不同的溫度條件下,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效率最高的酶的種類不同,A錯誤;在30℃條件下競爭能力最強的微生物應該是乙,B錯誤;對溫度適應范圍最廣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C正確;低溫的作用機理和強酸、強堿以及高溫不同,因此若將溫度改為pH,則所得實驗結果曲線與圖示結果不完全相同,D錯誤。【高分必備點】1.“四步法”分析酶促反應曲線:2.ATP的合成與水解:【規避失分點】1.探究酶的最適溫度時選材謹記兩“不能”:(1)不能用H2O2溶液:高溫條件下H2O2分解加快,因此實驗材料不能用H2O2溶液;(2)不能選斐林試劑進行檢測:以淀粉和淀粉酶作為實驗材料,由于使用斐林試劑檢測實驗結果需要加熱,會改變實驗的自變量。2.探究酶的最適pH時的操作提醒:(1)正確操作:必須先將酶置于不同pH條件下(加清水、加氫氧化鈉、加鹽酸),然后再加入反應物。(2)錯誤提醒:不能把酶加入反應物中后,再加入鹽酸或氫氧化鈉。3.ATP≠能量:ATP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鍵水解時能夠釋放出多達30.54kJ/mol的能量。【深挖增分點】區別不同化合物中“A”的含義ATP與DNA、RNA、核苷酸的結構中都有“A”,但在不同物質中表示的含義不同,如圖所示:考向2 酶和ATP在代謝中的作用(5年3考)(2017·全國卷Ⅱ)下列關于生物體中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細胞中,核外沒有參與DNA合成的酶B.由活細胞產生的酶在生物體外沒有催化活性C.從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該酶可用鹽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應最適溫度和保存溫度是37℃情境素材酶的分布、特性和保存條件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科學思維命題視角(1)DNA合成酶的作用與分布(2)酶發揮作用的場所(3)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與保存的最適溫度的關系1.審關鍵點:酶有關知識的正誤判斷。2.解題流程:陷阱1:酶活性降低≠酶的空間結構被破壞。低溫或鹽析能降低酶的活性,不會使酶失活,即酶的空間結構不會被破壞,條件適宜時酶活性可恢復。陷阱2:DNA分布的場所和主要分布場所不同。(1)分布的場所:細胞核(擬核)、線粒體、葉綠體和質粒。(2)主要場所:細胞核(擬核)。 1.(ATP)ATP是細胞中的能量“通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TP由腺嘌呤、脫氧核糖和3個磷酸基團組成B.細胞中的吸能反應一般都與ATP的合成反應相聯系C.劇烈運動時肌細胞中ATP合成速率大于分解速率D.細胞內以ATP作為能量“通貨”是生物界的共性2.(酶的特性)如圖是某種酶催化底物發生反應的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示反應過程還有水的產生B.該圖能體現酶催化作用的專一性C.底物與酶能否結合與酶的結構有關D.酶在催化過程中的形狀改變是不可逆的3.(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欲測定某種酶的催化反應速率,人們設計了如下幾種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其他條件最適,改變溫度,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B.其他條件最適,改變反應時間,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C.其他條件最適,改變酶的濃度,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D.其他條件最適,改變反應物濃度,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4.(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某興趣小組設計實驗探究蛋白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得到如圖所示的實驗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本實驗的自變量有兩個,即溫度和洗衣粉的種類B.本實驗觀察指標可能是單位時間內的污漬殘留量C.溫度為t1℃時,洗衣粉中蛋白酶的催化能力最弱D.實驗結果說明使用蛋白酶洗衣粉時要注意控制溫度5.(酶特性實驗)某生物興趣小組研究甲、乙、丙三種微生物體內同一種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時,根據實驗結果繪制如下曲線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效率最高的是微生物甲中的酶B.在30℃條件下競爭能力最強的一定是微生物丙C.對溫度適應范圍最廣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D.若將溫度改為pH,則所得實驗結果曲線與圖示結果相同1.“四步法”分析酶促反應曲線:2.ATP的合成與水解:1.探究酶的最適溫度時選材謹記兩“不能”:(1)不能用H2O2溶液:高溫條件下H2O2分解加快,因此實驗材料不能用H2O2溶液;(2)不能選斐林試劑進行檢測:以淀粉和淀粉酶作為實驗材料,由于使用斐林試劑檢測實驗結果需要加熱,會改變實驗的自變量。2.探究酶的最適pH時的操作提醒:(1)正確操作:必須先將酶置于不同pH條件下(加清水、加氫氧化鈉、加鹽酸),然后再加入反應物。(2)錯誤提醒:不能把酶加入反應物中后,再加入鹽酸或氫氧化鈉。3.ATP≠能量:ATP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鍵水解時能夠釋放出多達30.54kJ/mol的能量。區別不同化合物中“A”的含義ATP與DNA、RNA、核苷酸的結構中都有“A”,但在不同物質中表示的含義不同,如圖所示:考向2酶和ATP在代謝中的作用(5年3考)///研磨真題·解高考密碼/// C 本題主要考查酶的作用、特性及DNA復制。線粒體和葉綠體含有少量DNA,也可進行DNA復制,有合成DNA的酶,A項錯誤;只要給予適宜的溫度和pH等條件,活細胞產生的酶(如淀粉酶)在生物體外仍然有催化活性,B項錯誤;胃蛋白酶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利用鹽析的方法可使胃蛋白酶在提取液中沉淀析出,C項正確;唾液淀粉酶催化反應的最適溫度是37℃,但該酶應在低溫環境中保存,D項錯誤。///新題預測·技法演練場///1.D ATP由1個腺嘌呤、1個核糖和3個磷酸基團組成,A錯誤;細胞中的吸能反應一般與ATP水解的反應相聯系,B錯誤;機體劇烈運動時ATP合成速率依然等于分解速率,只不過兩者的速度都加快,C錯誤;ATP是細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質,是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的表現,即細胞內以ATP作為能量“通貨”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確。2.D 圖示為酶催化的氨基酸的脫水縮合的過程,產物是二肽和水,A正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專一性,B正確;底物與酶能否結合與酶的結構有關,C正確;酶在催化過程中的形狀改變是可逆的,D錯誤。3.B 其他條件最適,改變溫度,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這測定的是溫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故A錯誤;其他條件最適,改變反應時間,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這測定的是酶的催化反應速率,故B正確;其他條件最適,改變酶的濃度,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這測定的是酶的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故C錯誤;其他條件最適,改變反應物濃度,觀察反應生成物的量,這測定的是反應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故D錯誤。4.C 根據曲線圖可知,本實驗分別探究同一種洗衣粉在不同溫度下的洗滌效果以及相同溫度下不同洗衣粉的洗滌效果,故本實驗的自變量有兩個,即溫度和洗衣粉的種類,A正確;洗滌效果可以用單位時間內的污漬殘留量來體現,故本實驗觀察指標可能是單位時間內的污漬殘留量,B正確;圖中縱坐標應為單位時間內污漬的殘留量,故t1℃時污漬殘留量最少,洗衣粉中蛋白酶的催化能力最強,C錯誤;實驗結果說明,蛋白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與溫度有關,故用蛋白酶洗衣粉時要注意控制溫度,D正確。5.C 據題圖分析,不同的溫度條件下,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效率最高的酶的種類不同,A錯誤;在30℃條件下競爭能力最強的微生物應該是乙,B錯誤;對溫度適應范圍最廣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C正確;低溫的作用機理和強酸、強堿以及高溫不同,因此若將溫度改為pH,則所得實驗結果曲線與圖示結果不完全相同,D錯誤。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版高考生物二輪考前復習專題學案:第一篇 專題2 考向2 酶和ATP在代謝中的作用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版高考生物二輪考前復習專題課件:第一篇 專題2 考向2 酶和ATP在代謝中的作用.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