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5張PPT)考向2 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5年5考)研磨真題·解高考密碼(2020·浙江7月選考)下列與細胞生命活動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癌細胞表面粘連蛋白增加,使其容易在組織間自由轉移B.高等動物衰老細胞的線粒體體積隨年齡增大而減小,呼吸變慢C.高等植物胚胎發育過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過編程性細胞死亡實現的D.愈傷組織再分化形成多種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中mRNA的種類和數量相同 C 本題主要考查細胞的癌變、衰老、凋亡和分化。癌細胞表面粘連蛋白減少,使癌細胞間黏著性降低,容易在組織之間轉移,A項錯誤;衰老細胞中線粒體數量隨年齡增大而減少,體積隨年齡增大而變大,B項錯誤;植物胚胎發育過程中,胚柄的退化是由某種基因引發的,通過編程性死亡實現,C項正確;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不同的細胞中所含有的mRNA種類和數量不完全相同,D項錯誤。【命題背景】情境素材細胞癌變、細胞衰老、細胞凋亡、細胞分化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科學思維命題視角(1)癌細胞和衰老細胞的特征(2)細胞凋亡的概念(3)細胞分化的意義【審答思維】1.審關鍵點:細胞生命活動的特點和意義。2.解題流程:【命題陷阱】陷阱1:對兩種細胞的結構與功能觀理解不透:(1)癌細胞:細胞表面粘連蛋白減少,細胞間黏著性下降,易擴散和轉移。(2)衰老細胞:細胞中線粒體數量減少,體積增大,細胞代謝減慢。陷阱2:不同體細胞中核酸種類不完全相同:(1)核DNA相同:細胞核中的DNA是有絲分裂形成的,不同體細胞核DNA相同。(2)mRNA不完全相同:不同細胞表達的基因不完全相同,mRNA和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不完全相同。1.(細胞的衰老)《自然》雜志發表文章:年輕小鼠膠原蛋白COL17A1基因的表達水平較低的干細胞比表達水平高的干細胞容易被淘汰,這一“競爭”有利于維持皮膚年輕態。隨著年齡的增長,膠原蛋白COL17A1基因的表達水平較低的干細胞增多。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衰老皮膚中出現老年斑的原因是控制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B.衰老的皮膚細胞,細胞核體積增大,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C.COL17A1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以作為皮膚是否衰老的一個標志D.皮膚干細胞分化為表皮細胞的過程就是COL17A1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新題預測·技法演練場B 衰老皮膚中出現老年斑的原因是色素沉積,A錯誤;衰老的皮膚細胞,細胞核體積增大,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物質運輸能力降低,B正確;根據題干信息“隨著年齡的增長,膠原蛋白COL17A1基因的表達水平較低的干細胞增多”可知,COL17A1基因表達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以作為皮膚是否衰老的一個標志,C錯誤;皮膚干細胞分化為表皮細胞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該過程中COL17A1基因表達水平降低,D錯誤。2.(細胞的分化)如圖為人體某細胞所經歷的生長發育各個階段示意圖,圖中①~⑦為不同的細胞,a~c表示細胞所進行的生理過程。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與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強,分化能力減弱B.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細胞內的蛋白質種類和數量也相同C.②③④細胞的形成過程中發生了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D.進入c過程的細胞,多種酶活性降低,代謝減慢繼而出現凋亡D 根據圖解a是細胞增殖,b是細胞分化,隨著分裂的進行,細胞的分裂能力和分化能力都下降,故A錯誤;細胞在分裂分化過程中遺傳物質保持不變,但在分化過程中基因進行選擇性表達,因此不同種類的細胞中蛋白質種類和數量不同,故B錯誤;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只發生于減數分裂,而①通過有絲分裂形成②③④,故C錯誤;多種酶活性降低,代謝減慢是細胞衰老的特性,衰老后的細胞將逐漸形成凋亡小體而凋亡,故D正確。3.(細胞的癌變)研究發現,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都必須依靠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載體(GLUT)轉運葡萄糖。葡萄糖進入正常細胞后,可通過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進入癌細胞后,主要以無氧呼吸途徑分解,利用GLUT抑制劑阻斷葡萄糖轉運,讓癌細胞缺乏葡萄糖,以致餓死。分析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葡萄糖進入細胞的方式有協助擴散、主動運輸B.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可能消耗的葡萄糖多C.高濃度GLUT抑制劑能殺死癌細胞,也能殺死正常細胞D.癌細胞主要進行無氧呼吸,新陳代謝比正常細胞慢,細胞周期變長D 物質跨膜運輸方式包括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其中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協助,題中說明葡萄糖進入細胞需要載體的協助,由此可知葡萄糖進入細胞的方式有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故A正確;癌細胞分裂旺盛,需要大量的能量,而癌細胞主要通過無氧呼吸供能,而無氧呼吸產生的能量少,所以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消耗的葡萄糖多,故B正確;葡萄糖進入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都需要載體(GLUT)的協助,所以高濃度GLUT抑制劑能殺死癌細胞,也能殺死正常細胞,故C正確;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無限分裂,所以細胞周期變短,故D錯誤。4.(細胞的生命歷程)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高度分化的細胞執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B.癌變細胞內發生變異的基因都不再表達C.正常組織細胞在體外長時間培養,一般會走向衰老D.凋亡細胞內有活躍的基因表達,主動引導走向壞死C 高度分化的細胞能執行特定的功能,但也可能繼續分裂增殖,如性原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故A錯誤;癌變細胞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形成的,發生突變的基因仍能表達,故B錯誤;正常組織細胞在體外長時間培養,細胞分裂達到一定次數后一般都會走向衰老,故C正確;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不同,它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于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故D錯誤。【高分必備點】1.細胞分化的“變”與“不變”:2.細胞中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1)多種酶活性降低化學反應速率減慢新陳代謝速率減慢(2)水分減少,特別是自由水含量減少新陳代謝速率減慢(3)細胞器數量減少,如線粒體數量減少新陳代謝速率減慢3.細胞癌變:(1)癌變機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2)累積效應:癌癥的發生并不是單一基因突變的結果,而是多個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規避失分點】1.避免細胞分化的易錯點:(1)細胞分化不會改變遺傳物質。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不會導致遺傳物質改變。(2)已分化的細胞也可能繼續分裂。如淋巴細胞等,接受抗原刺激后仍可進行分裂。2.靶細胞的死亡不屬于細胞壞死:細胞免疫過程中,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結合,引起的靶細胞死亡是正常免疫過程,屬于細胞凋亡。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并不只存在于癌細胞。正常細胞中也存在與癌有關的基因。【深挖增分點】細胞衰老在分子水平上的體現(1)DNA:總體上DNA復制與轉錄在細胞衰老時均受抑制,但個別基因可能會被異常激活。(2)RNA:mRNA和tRNA含量降低。(3)蛋白質:合成減弱。(4)酶分子:多數酶活性降低,甚至部分或完全失活。(5)脂質:細胞膜中磷脂雙分子的流動性降低,從而使膜的流動性降低,影響物質運輸速率。【高分必做題】1.下列關于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數量變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染色體復制完成后核DNA數量是之前的兩倍B.DNA的復制和數量加倍都發生在細胞分裂間期C.著絲點分裂將導致染色體和DNA數量成倍增加D.處于分裂中期和分裂末期的細胞染色體數量不同高考命題·猜押競技場C 染色體復制完成后核DNA數量是之前的兩倍,染色體數目不變,故A正確;在細胞分裂間期,DNA完成復制后其數目就加倍了,故B正確;著絲點分裂將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但DNA數目不變,故C錯誤;處于分裂中期和末期的細胞,染色體數量是不同的,中期染色體數目是末期的一半,故D正確。2.如圖表示某二倍體動物生殖器官內某細胞中部分染色體及基因組成(未發生染色體變異)。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細胞含2對同源染色體,7條染色單體B.該細胞可能在四分體時期發生了交叉互換C.該細胞最終產生2種類型的精細胞D.該細胞4條染色體中兩條來自父方,兩條來自母方D 該細胞中存在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但著絲點沒有分裂,所以細胞中含2對同源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故A錯誤;根據1號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上均有基因a可知,該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不可能在四分體時期發生了交叉互換,故B錯誤;該細胞由于發生過基因突變,所以該細胞減數分裂形成的精子有3種類型,故C錯誤;該細胞的4條染色體為2對同源染色體,所以兩條來自父方,兩條來自母方,故D正確。3.圖1為某動物細胞分裂某個時期的示意圖(僅表示部分染色體),圖2中細胞類型是依據該動物不同分裂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和核DNA分子數的數量關系而劃分的。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圖1細胞中能觀察到4個染色體組,它屬于圖2中類型a的細胞B.類型c的細胞只能出現在該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C.類型e的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若取自精巢,那么該細胞是精細胞D.在圖2的5種細胞類型中,存在染色單體的細胞有b、dB 圖1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能觀察到4個染色體組,它屬于圖2中類型a有絲分裂后期,故A正確;c既可以是體細胞,也可以是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細胞,故B錯誤;類型e的細胞為精細胞、卵細胞或極體,故e的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若取自精巢,那么該細胞是精細胞,故C正確;通過分析可知,在圖2的5種細胞類型中,存在染色單體的細胞有b、d,故D正確。4.如圖為某二倍體動物的減數分裂過程,其中⑤⑥表示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移動的時期,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中①②⑤⑥過程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細胞⑧也具有全能性B.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生于②,細胞⑧與精子結合的過程屬于基因重組C.正常情況下,③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⑦最后退化消失D.⑧細胞與基因型為ab的精子結合后,受精卵的基因型為AabbB 圖示為二倍體動物減數分裂過程,①是卵原細胞,由于⑤⑥表示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移動的時期,因此②是初級卵母細胞的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⑤⑥應為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以過程①②⑤⑥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細胞⑧是卵細胞,含有本物種生長、發育、遺傳、變異的全套遺傳信息,具有全能性,A正確;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生于②,即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細胞⑧與精子結合的過程是受精作用,不屬于基因重組,B錯誤;在正常情況下,③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⑦細胞是極體,最后退化消失,C正確;⑧細胞與基因型為ab的精子結合后,受精卵的基因型為Aabb,D正確。5.在觀察果蠅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時,發現一個正在分裂的細胞中,共有8條染色體,呈現4種不同的形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該細胞正處于分裂前期,則一定有同源染色體聯會B.若該細胞正處于分裂后期,其一定會發生基因重組C.若該細胞此時存在染色單體,則該果蠅有可能是雌性D.若該細胞此時沒有染色單體,則該細胞不可能取自精巢C 根據題干信息分析,正在分裂的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4種形態,說明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該細胞不可能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應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或有絲分裂前期,而有絲分裂前期沒有同源染色體聯會,A錯誤。若該細胞正處于分裂后期,可能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發生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屬于基因重組,但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沒有基因重組,B錯誤。若該細胞此時存在染色單體,說明此時不可能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處于有絲分裂前、中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由于細胞中染色體只有4種形態,而雄果蠅的染色體有5種形態,因此該果蠅不可能是雄果蠅,C正確。若該細胞此時沒有染色單體,說明該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則該細胞可能來自卵巢或精巢,D錯誤。6.二倍體動物某精原細胞形成精細胞的過程中,先后出現了甲、乙、丙、丁四種細胞,細胞中的核DNA和染色體相對含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乙細胞為初級精母細胞,丁細胞為精細胞B.甲→乙過程發生了DNA復制,但沒有發生著絲點分裂C.乙細胞中可能會出現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D.丙→丁過程中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D 由題圖可知,甲最先出現,細胞中含有的DNA和染色體均為2,而乙中染色體數為2,DNA數為4,丁中染色體數為1,DNA數為1,故乙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為初級精母細胞,丁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為精細胞,故A正確;甲→乙過程為間期到減數第一次分裂,發生了DNA復制,但沒有發生著絲點分裂,故B正確;乙細胞為初級精母細胞,前期可能會出現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故C正確;丙→丁是后期到末期,而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發生在后期,故D錯誤。7.現有A、B兩個精原細胞且均含有4對同源染色體,其中A細胞中僅有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DNA分子的兩條鏈被15N標記,B細胞中每對同源染色體中僅有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分子兩條鏈均被15N標記。將上述細胞均放入含14N的培養基中經過一次完整的減數分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A細胞中含15N標記的DNA分子有8個B.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B細胞中含15N標記的DNA分子有4個C.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A形成的細胞中含15N標記的染色體有2條D.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B形成的細胞中含15N標記的染色體為2條C A細胞有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DNA分子兩條鏈均被標記即2個DNA分子(4條DNA單鏈)被標記,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已完成DNA復制,因此最終有4個DNA被標記,故A錯誤。B細胞是有一半染色體上的DNA被標記,即有4個DNA被標記,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有8個DNA分子被標記,故B錯誤。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A形成的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已經分開,但因為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了2個含15N標記的染色體,故C正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B形成的細胞中含15N標記的染色體可能為0~4條,故D錯誤。8.細胞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細胞正常的生命歷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人體造血干細胞分化為各種血細胞的過程是不可逆的B.細胞分化會導致mRNA的種類和數量發生改變C.細胞凋亡的速率與其功能有關,白細胞凋亡的速率比紅細胞的慢D.基因的DNA序列受損可導致細胞衰老C 細胞分化過程一般是不可逆的,人體造血干細胞分化為各種血細胞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故A正確;細胞分化產生的不同細胞內的部分基因會選擇性表達,導致mRNA的種類和數量發生改變,故B正確;白細胞凋亡的速率比紅細胞快,是由于細胞凋亡的速率與其自身功能密切相關,故C錯誤;端粒學說認為基因的DNA序列丟失或受損可導致細胞衰老,故D正確。9.下表中人體不同細胞的壽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吞噬細胞(白細胞的一種)的壽命比紅細胞短,這與其吞噬病原體有關B.癌細胞的無限增殖是因為原癌基因突變為抑癌基因C.通常情況下,細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細胞分裂能力越弱D.小腸上皮細胞壽命最短,與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關細胞種類壽命能否分裂小腸上皮細胞1~2天能癌細胞無限增殖能紅細胞120天不能白細胞5~7天大多數不能B 細胞凋亡的速率與它們的功能有關系,白細胞能吞噬進入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以及代謝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異物”,吞噬后就死亡并被排出,所以其凋亡的速率很快,故A正確;癌細胞的無限增殖是由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突變引起的,故B錯誤;通常情況下,細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就越低,細胞分裂能力就越弱,故C正確;人體不同組織的細胞壽命不同,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與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關,故D正確。10.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將兩種RNA和其他轉錄因子加入培養液中,成功將取自健康成年人的皮膚細胞直接轉化成了運動神經元。運動神經元能夠驅動肌肉收縮,其損傷會導致脊肌萎縮癥等嚴重疾病,最終致人癱瘓甚至死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研究中皮膚細胞表現出了全能性B.RNA和其他轉錄因子使皮膚細胞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C.該轉化過程中蛋白質種類和數量未發生改變D.這種技術能幫助開發新型療法來治愈神經退行性疾病D 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而該研究中皮膚細胞轉化成運動神經元,只發生了細胞分化,未表現出全能性,A項錯誤;由題干信息可知,RNA和其他轉錄因子使皮膚細胞轉化成運動神經元,即發生了細胞分化,其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該過程沒有改變其遺傳物質,但細胞中的蛋白質種類和數量發生了改變,B、C兩項錯誤;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運動神經元功能喪失引起的,依據題干信息,RNA和其他轉錄因子可誘導皮膚細胞轉化成運動神經元,故該技術將有助于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D項正確。11.PTEN是一種抑癌基因,表達的PTEN蛋白可以提高生物體的抗癌能力,但泛素連接酶可導致PTEN蛋白被降解。西蘭花經消化生成的3-吲哚甲醇能與泛素連接酶結合,調節其功能,抑制腫瘤生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PTEN基因突變細胞就會癌變B.PTEN蛋白能控制細胞正常生長和分裂的進程C.3-吲哚甲醇對泛素連接酶的功能起促進作用D.3-吲哚甲醇可能改變了泛素連接酶的空間結構D 癌細胞的產生不是單一基因突變的結果,至少在一個細胞中發生5~6個相關的基因突變才會導致細胞癌變,A錯誤;控制細胞正常生長和分裂的進程是原癌基因的作用,PTEN是抑癌基因,主要作用是阻止細胞不正常增殖,B錯誤;3-吲哚甲醇與泛素連接酶結合后抑制腫瘤生長,而泛素連接酶會導致抑制細胞癌變的PTEN蛋白的降解,故3-吲哚甲醇應抑制泛素連接酶的功能,C錯誤;3-吲哚甲醇與泛素連接酶結合,可調節該蛋白質的功能,而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所以推測3-吲哚甲醇可能改變了泛素連接酶的空間結構,D正確。12.中國科學家成功誘導人成纖維細胞重編程為hiHep細胞,hiHep細胞具有肝細胞的許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積累糖原、代謝藥物等。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人成纖維細胞與hiHep細胞的核酸有所不同B.衰老的肝細胞中細胞核體積變小C.hiHep細胞通過主動運輸將血清白蛋白運出細胞D.該項成果可以說明動物細胞具有全能性A 同一個體的人成纖維細胞與hiHep細胞的核DNA完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兩種細胞內的RNA有所不同,A正確;衰老的肝細胞中細胞核體積變大,B錯誤;血清白蛋白為大分子物質,所以hiHep細胞通過胞吐方式將血清白蛋白運出細胞,C錯誤;人成纖維細胞重編程為hiHep細胞時并沒有形成完整的個體,因此并未體現細胞的全能性,D錯誤。13.研究人員將果蠅分兩組,一組每天12小時接受發光二極管產生的藍光照射,另一組則一直處于黑暗中或過濾掉藍光的光線環境下。結果表明,每天接受藍光照射的果蠅出現了視網膜細胞和腦神經細胞受損現象,運動能力也受到影響,并加速衰老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藍光可能損害腦細胞和視網膜,并加速衰老,使細胞內的水分__________,細胞核體積__________。?(2)人體中胰島A細胞和肝細胞的遺傳信息相同,但二者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上出現差異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體內衰老細胞的清除是通過____________完成的,其意義是___________。?(4)研究人員表示,未來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可以減少藍光對人體的不良影響。日常生活中,你認為怎么做,可以減少藍光對人體的危害?請提出合理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藍光可能損害腦細胞和視網膜,并加速衰老,使細胞內的水分減少,細胞核體積增大。(2)人體中胰島A細胞和肝細胞的遺傳信息相同,但二者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上出現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3)體內衰老細胞的清除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其意義是對于多細胞生物體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環境的穩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具有重要作用。(4)可以通過佩戴琥珀色鏡片等方法過濾掉手機或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屏幕發出的藍光;改進電子設備屏幕以減少藍光。答案:(1)減少 增大(2)基因的選擇性表達(3)細胞凋亡 對于多細胞生物體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環境的穩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具有重要作用(4)可以通過佩戴琥珀色鏡片等方法過濾掉手機或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屏幕發出的藍光;改進電子設備屏幕以減少藍光(合理即可)【學霸制勝題】1.“為什么癌細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卻不能高效產能?”該疑問被稱為“瓦博格效應”。有科學家提出“瓦博格效應”是由缺氧導致的。進一步研究發現,癌細胞線粒體上丙酮酸載體(MPC)受抑制或部分缺失,從而激活癌細胞無限增殖。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癌變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B.MPC受抑制或部分缺失將影響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C.細胞癌變過程中,有的癌細胞膜上會產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質D.如果癌細胞在氧氣充足條件下依然不能高效產能,說明“瓦博格效應”不是由缺氧導致的A 癌細胞的發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選擇性表達的結果,即癌細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的過度表達與抑癌基因的表達受到過度抑制的綜合結果,A錯誤;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進行的場所是線粒體,MPC受抑制或部分缺失,間接抑制丙酮酸進入線粒體,將影響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B正確;細胞癌變過程中,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是兩種糖蛋白,在某些特定的腫瘤細胞中表達出來,C正確;如果將癌細胞放入克服上述條件(氧充足)的情況下培養,發現癌細胞仍然大量消耗葡萄糖卻不能高效產能,說明“瓦博格效應”不是由缺氧導致的,D正確。2.圖1表示某動物處于不同分裂狀態的細胞圖像;圖2為該動物部分組織切片的顯微圖像;圖3為該動物細胞分裂相關的坐標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數字分別表示不同的生理過程,它們分別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A細胞有__________個染色體組,B細胞按圖1后續過程,最終分裂結束可形成__________種子細胞。?(2)從圖2可以判斷該動物的性別是______________,判斷依據____________。?(3)圖3中DE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重組在圖3中曲線的____________段。如果在圖3中的A點全部的核DNA被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而分裂過程中所用的原料不含放射性同位素,則EF段可檢測到放射性的脫氧核苷酸鏈占全部核脫氧核苷酸鏈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A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故①為有絲分裂,B細胞到C細胞發生了染色體數目減半,故為減數第一次分裂。A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數目加倍,染色體組也加倍,故有4個染色體組。一個B細胞完成減數分裂,會形成4個子細胞,兩兩相同,故2種。(2)從圖2中可以判斷出乙細胞是次級卵母細胞,故性別是雌性,判斷理由為細胞質不均等分配。(3)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個子染色體,染色體加倍;基因重組包括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均存在染色單體,染色體和核DNA比值為1/2,故為CD段。從A點開始到EF段,無論是有絲分裂還是減數分裂,DNA只復制一次,每個子代DNA一條鏈有放射性,一條沒有,所以放射性的鏈占全部鏈比例為1/2。答案:(1)有絲分裂 減數第一次分裂 4 2(2)雌性 乙細胞發生了細胞質的不均等分配(3)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個子染色體 CD 1/23.圖甲表示小鼠上皮細胞一個細胞周期的4個階段(間期包括G1、S和G2期。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質;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終止,合成RNA及蛋白質;分裂期即M期)。圖乙表示用流式細胞儀測定的細胞群體中處于不同時期的細胞數量和DNA的相對含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用圖甲中所示字母與箭頭表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_________________。?(2)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處于M期的細胞,可見由細胞兩極的____________發出星射線。在M期,染色單體的消失發生在__________期,染色體數與核DNA數之比為1∶2的時期是________________期。?(3)圖乙中細胞數量呈現兩個峰值,左側峰值表示圖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期細胞,右側峰值表示圖甲中的______________期細胞,兩個峰值之間(不含峰值)的細胞對應圖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期細胞。?(4)若向小鼠上皮細胞培養液中加入過量胸苷,處于S期的細胞立刻被抑制,而處于其他時期的細胞不受影響。現測得小鼠腸上皮細胞周期各階段時間如表所示:預計加入過量胸苷約____h后,細胞都將停留在S期。?分裂時期分裂間期分裂期合計G1SG2M時長/h3.47.92.21.815.3(5)下列是關于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內變化的敘述,能正確表示一個細胞周期內分裂過程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號表示)。?①兩個相同DNA分子完全分開②出現放射狀排列的細絲③中心體發生倍增④著絲點排列在一個平面上(6)如圖丙是某同學繪制的小鼠體細胞分裂模式圖,其中錯誤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數字序號)。【解析】(1)一個完整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質;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終止,合成RNA及蛋白質)及分裂期(M期),因此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為G1→S→G2→M。(2)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是由細胞兩極的中心粒發出星射線;在M期的后期,由于染色體著絲點分開,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與核DNA數之比為1∶2的時期是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含有姐妹染色單體。(3)圖乙左側峰值表示DNA含量為2c的細胞,表示圖甲中的G1期細胞;右側峰值表示DNA含量為4c的細胞,表示圖甲中的G2和M期細胞;兩個峰值之間(不含峰值)的細胞對應圖甲中的S期細胞。(4)加入過量胸苷,所有細胞都停留在S期,需要經歷的時間為2.2+1.8+3.4=7.4h。(5)①兩個相同DNA分子完全分開是有絲分裂后期,②出現放射狀排列的細絲是有絲分裂前期,③中心體發生倍增是在間期,④著絲點排列在一個平面上在有絲分裂中期,所以依次順序是③②④①。(6)①中心體在間期復制,①正確;②后期,紡錘絲牽引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②正確;③動物細胞分裂末期,不能形成細胞板,③錯誤;④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體排布于細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該圖像不會發生在體細胞的有絲分裂中,④錯誤;⑤分裂結束,形成2個子細胞,⑤正確。 答案:(1)G1→S→G2→M(2)中心粒 后 前、中 (3)G1 G2期和M S(4)7.4 (5)③②④①(6)③④考向2 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5年5考)(2020·浙江7月選考)下列與細胞生命活動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癌細胞表面粘連蛋白增加,使其容易在組織間自由轉移B.高等動物衰老細胞的線粒體體積隨年齡增大而減小,呼吸變慢C.高等植物胚胎發育過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過編程性細胞死亡實現的D.愈傷組織再分化形成多種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中mRNA的種類和數量相同情境素材細胞癌變、細胞衰老、細胞凋亡、細胞分化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科學思維命題視角(1)癌細胞和衰老細胞的特征(2)細胞凋亡的概念(3)細胞分化的意義1.審關鍵點:細胞生命活動的特點和意義。2.解題流程:陷阱1:對兩種細胞的結構與功能觀理解不透:(1)癌細胞:細胞表面粘連蛋白減少,細胞間黏著性下降,易擴散和轉移。(2)衰老細胞:細胞中線粒體數量減少,體積增大,細胞代謝減慢。陷阱2:不同體細胞中核酸種類不完全相同:(1)核DNA相同:細胞核中的DNA是有絲分裂形成的,不同體細胞核DNA相同。(2)mRNA不完全相同:不同細胞表達的基因不完全相同,mRNA和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不完全相同。1.(細胞的衰老)《自然》雜志發表文章:年輕小鼠膠原蛋白COL17A1基因的表達水平較低的干細胞比表達水平高的干細胞容易被淘汰,這一“競爭”有利于維持皮膚年輕態。隨著年齡的增長,膠原蛋白COL17A1基因的表達水平較低的干細胞增多。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衰老皮膚中出現老年斑的原因是控制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B.衰老的皮膚細胞,細胞核體積增大,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C.COL17A1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以作為皮膚是否衰老的一個標志D.皮膚干細胞分化為表皮細胞的過程就是COL17A1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2.(細胞的分化)如圖為人體某細胞所經歷的生長發育各個階段示意圖,圖中①~⑦為不同的細胞,a~c表示細胞所進行的生理過程。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與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強,分化能力減弱B.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細胞內的蛋白質種類和數量也相同C.②③④細胞的形成過程中發生了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D.進入c過程的細胞,多種酶活性降低,代謝減慢繼而出現凋亡3.(細胞的癌變)研究發現,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都必須依靠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載體(GLUT)轉運葡萄糖。葡萄糖進入正常細胞后,可通過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進入癌細胞后,主要以無氧呼吸途徑分解,利用GLUT抑制劑阻斷葡萄糖轉運,讓癌細胞缺乏葡萄糖,以致餓死。分析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葡萄糖進入細胞的方式有協助擴散、主動運輸B.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可能消耗的葡萄糖多C.高濃度GLUT抑制劑能殺死癌細胞,也能殺死正常細胞D.癌細胞主要進行無氧呼吸,新陳代謝比正常細胞慢,細胞周期變長4.(細胞的生命歷程)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高度分化的細胞執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B.癌變細胞內發生變異的基因都不再表達C.正常組織細胞在體外長時間培養,一般會走向衰老D.凋亡細胞內有活躍的基因表達,主動引導走向壞死1.細胞分化的“變”與“不變”:2.細胞中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1)多種酶活性降低化學反應速率減慢新陳代謝速率減慢(2)水分減少,特別是自由水含量減少新陳代謝速率減慢(3)細胞器數量減少,如線粒體數量減少新陳代謝速率減慢3.細胞癌變:(1)癌變機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2)累積效應:癌癥的發生并不是單一基因突變的結果,而是多個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1.避免細胞分化的易錯點:(1)細胞分化不會改變遺傳物質。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不會導致遺傳物質改變。(2)已分化的細胞也可能繼續分裂。如淋巴細胞等,接受抗原刺激后仍可進行分裂。2.靶細胞的死亡不屬于細胞壞死:細胞免疫過程中,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結合,引起的靶細胞死亡是正常免疫過程,屬于細胞凋亡。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并不只存在于癌細胞。正常細胞中也存在與癌有關的基因。細胞衰老在分子水平上的體現(1)DNA:總體上DNA復制與轉錄在細胞衰老時均受抑制,但個別基因可能會被異常激活。(2)RNA:mRNA和tRNA含量降低。(3)蛋白質:合成減弱。(4)酶分子:多數酶活性降低,甚至部分或完全失活。(5)脂質:細胞膜中磷脂雙分子的流動性降低,從而使膜的流動性降低,影響物質運輸速率。1.下列關于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數量變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染色體復制完成后核DNA數量是之前的兩倍B.DNA的復制和數量加倍都發生在細胞分裂間期C.著絲點分裂將導致染色體和DNA數量成倍增加D.處于分裂中期和分裂末期的細胞染色體數量不同2.如圖表示某二倍體動物生殖器官內某細胞中部分染色體及基因組成(未發生染色體變異)。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細胞含2對同源染色體,7條染色單體B.該細胞可能在四分體時期發生了交叉互換C.該細胞最終產生2種類型的精細胞D.該細胞4條染色體中兩條來自父方,兩條來自母方3.圖1為某動物細胞分裂某個時期的示意圖(僅表示部分染色體),圖2中細胞類型是依據該動物不同分裂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和核DNA分子數的數量關系而劃分的。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圖1細胞中能觀察到4個染色體組,它屬于圖2中類型a的細胞B.類型c的細胞只能出現在該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C.類型e的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若取自精巢,那么該細胞是精細胞D.在圖2的5種細胞類型中,存在染色單體的細胞有b、d4.如圖為某二倍體動物的減數分裂過程,其中⑤⑥表示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移動的時期,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中①②⑤⑥過程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細胞⑧也具有全能性B.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生于②,細胞⑧與精子結合的過程屬于基因重組C.正常情況下,③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⑦最后退化消失D.⑧細胞與基因型為ab的精子結合后,受精卵的基因型為Aabb5.在觀察果蠅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時,發現一個正在分裂的細胞中,共有8條染色體,呈現4種不同的形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該細胞正處于分裂前期,則一定有同源染色體聯會B.若該細胞正處于分裂后期,其一定會發生基因重組C.若該細胞此時存在染色單體,則該果蠅有可能是雌性D.若該細胞此時沒有染色單體,則該細胞不可能取自精巢6.二倍體動物某精原細胞形成精細胞的過程中,先后出現了甲、乙、丙、丁四種細胞,細胞中的核DNA和染色體相對含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乙細胞為初級精母細胞,丁細胞為精細胞B.甲→乙過程發生了DNA復制,但沒有發生著絲點分裂C.乙細胞中可能會出現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D.丙→丁過程中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7.現有A、B兩個精原細胞且均含有4對同源染色體,其中A細胞中僅有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DNA分子的兩條鏈被15N標記,B細胞中每對同源染色體中僅有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分子兩條鏈均被15N標記。將上述細胞均放入含14N的培養基中經過一次完整的減數分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A細胞中含15N標記的DNA分子有8個B.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B細胞中含15N標記的DNA分子有4個C.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A形成的細胞中含15N標記的染色體有2條D.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B形成的細胞中含15N標記的染色體為2條8.細胞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細胞正常的生命歷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人體造血干細胞分化為各種血細胞的過程是不可逆的B.細胞分化會導致mRNA的種類和數量發生改變C.細胞凋亡的速率與其功能有關,白細胞凋亡的速率比紅細胞的慢D.基因的DNA序列受損可導致細胞衰老9.下表中人體不同細胞的壽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細胞種類壽命能否分裂小腸上皮細胞1~2天能癌細胞無限增殖能紅細胞120天不能白細胞5~7天大多數不能A.吞噬細胞(白細胞的一種)的壽命比紅細胞短,這與其吞噬病原體有關B.癌細胞的無限增殖是因為原癌基因突變為抑癌基因C.通常情況下,細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細胞分裂能力越弱D.小腸上皮細胞壽命最短,與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關10.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將兩種RNA和其他轉錄因子加入培養液中,成功將取自健康成年人的皮膚細胞直接轉化成了運動神經元。運動神經元能夠驅動肌肉收縮,其損傷會導致脊肌萎縮癥等嚴重疾病,最終致人癱瘓甚至死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研究中皮膚細胞表現出了全能性B.RNA和其他轉錄因子使皮膚細胞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C.該轉化過程中蛋白質種類和數量未發生改變D.這種技術能幫助開發新型療法來治愈神經退行性疾病11.PTEN是一種抑癌基因,表達的PTEN蛋白可以提高生物體的抗癌能力,但泛素連接酶可導致PTEN蛋白被降解。西蘭花經消化生成的3-吲哚甲醇能與泛素連接酶結合,調節其功能,抑制腫瘤生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PTEN基因突變細胞就會癌變B.PTEN蛋白能控制細胞正常生長和分裂的進程C.3-吲哚甲醇對泛素連接酶的功能起促進作用D.3-吲哚甲醇可能改變了泛素連接酶的空間結構12.中國科學家成功誘導人成纖維細胞重編程為hiHep細胞,hiHep細胞具有肝細胞的許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積累糖原、代謝藥物等。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人成纖維細胞與hiHep細胞的核酸有所不同B.衰老的肝細胞中細胞核體積變小C.hiHep細胞通過主動運輸將血清白蛋白運出細胞D.該項成果可以說明動物細胞具有全能性13.研究人員將果蠅分兩組,一組每天12小時接受發光二極管產生的藍光照射,另一組則一直處于黑暗中或過濾掉藍光的光線環境下。結果表明,每天接受藍光照射的果蠅出現了視網膜細胞和腦神經細胞受損現象,運動能力也受到影響,并加速衰老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藍光可能損害腦細胞和視網膜,并加速衰老,使細胞內的水分__________,細胞核體積__________。?(2)人體中胰島A細胞和肝細胞的遺傳信息相同,但二者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上出現差異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體內衰老細胞的清除是通過____________完成的,其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人員表示,未來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可以減少藍光對人體的不良影響。日常生活中,你認為怎么做,可以減少藍光對人體的危害?請提出合理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為什么癌細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卻不能高效產能?”該疑問被稱為“瓦博格效應”。有科學家提出“瓦博格效應”是由缺氧導致的。進一步研究發現,癌細胞線粒體上丙酮酸載體(MPC)受抑制或部分缺失,從而激活癌細胞無限增殖。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癌變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B.MPC受抑制或部分缺失將影響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C.細胞癌變過程中,有的癌細胞膜上會產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質D.如果癌細胞在氧氣充足條件下依然不能高效產能,說明“瓦博格效應”不是由缺氧導致的2.圖1表示某動物處于不同分裂狀態的細胞圖像;圖2為該動物部分組織切片的顯微圖像;圖3為該動物細胞分裂相關的坐標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數字分別表示不同的生理過程,它們分別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A細胞有__________個染色體組,B細胞按圖1后續過程,最終分裂結束可形成__________種子細胞。?(2)從圖2可以判斷該動物的性別是______________,判斷依據____________。?(3)圖3中DE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重組在圖3中曲線的____________段。如果在圖3中的A點全部的核DNA被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而分裂過程中所用的原料不含放射性同位素,則EF段可檢測到放射性的脫氧核苷酸鏈占全部核脫氧核苷酸鏈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甲表示小鼠上皮細胞一個細胞周期的4個階段(間期包括G1、S和G2期。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質;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終止,合成RNA及蛋白質;分裂期即M期)。圖乙表示用流式細胞儀測定的細胞群體中處于不同時期的細胞數量和DNA的相對含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用圖甲中所示字母與箭頭表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_________________。?(2)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處于M期的細胞,可見由細胞兩極的____________發出星射線。在M期,染色單體的消失發生在__________期,染色體數與核DNA數之比為1∶2的時期是________________期。?(3)圖乙中細胞數量呈現兩個峰值,左側峰值表示圖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期細胞,右側峰值表示圖甲中的______________期細胞,兩個峰值之間(不含峰值)的細胞對應圖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期細胞。?(4)若向小鼠上皮細胞培養液中加入過量胸苷,處于S期的細胞立刻被抑制,而處于其他時期的細胞不受影響。現測得小鼠腸上皮細胞周期各階段時間如表所示:分裂時期分裂間期分裂期合計G1SG2M時長/h3.47.92.21.815.3預計加入過量胸苷約____h后,細胞都將停留在S期。?(5)下列是關于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內變化的敘述,能正確表示一個細胞周期內分裂過程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號表示)。?①兩個相同DNA分子完全分開②出現放射狀排列的細絲③中心體發生倍增④著絲點排列在一個平面上(6)如圖丙是某同學繪制的小鼠體細胞分裂模式圖,其中錯誤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數字序號)。?考向2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5年5考)///研磨真題·解高考密碼/// C 本題主要考查細胞的癌變、衰老、凋亡和分化。癌細胞表面粘連蛋白減少,使癌細胞間黏著性降低,容易在組織之間轉移,A項錯誤;衰老細胞中線粒體數量隨年齡增大而減少,體積隨年齡增大而變大,B項錯誤;植物胚胎發育過程中,胚柄的退化是由某種基因引發的,通過編程性死亡實現,C項正確;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不同的細胞中所含有的mRNA種類和數量不完全相同,D項錯誤。///新題預測·技法演練場///1.B 衰老皮膚中出現老年斑的原因是色素沉積,A錯誤;衰老的皮膚細胞,細胞核體積增大,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物質運輸能力降低,B正確;根據題干信息“隨著年齡的增長,膠原蛋白COL17A1基因的表達水平較低的干細胞增多”可知,COL17A1基因表達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以作為皮膚是否衰老的一個標志,C錯誤;皮膚干細胞分化為表皮細胞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該過程中COL17A1基因表達水平降低,D錯誤。2.D 根據圖解a是細胞增殖,b是細胞分化,隨著分裂的進行,細胞的分裂能力和分化能力都下降,故A錯誤;細胞在分裂分化過程中遺傳物質保持不變,但在分化過程中基因進行選擇性表達,因此不同種類的細胞中蛋白質種類和數量不同,故B錯誤;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只發生于減數分裂,而①通過有絲分裂形成②③④,故C錯誤;多種酶活性降低,代謝減慢是細胞衰老的特性,衰老后的細胞將逐漸形成凋亡小體而凋亡,故D正確。3.D 物質跨膜運輸方式包括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其中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協助,題中說明葡萄糖進入細胞需要載體的協助,由此可知葡萄糖進入細胞的方式有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故A正確;癌細胞分裂旺盛,需要大量的能量,而癌細胞主要通過無氧呼吸供能,而無氧呼吸產生的能量少,所以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消耗的葡萄糖多,故B正確;葡萄糖進入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都需要載體(GLUT)的協助,所以高濃度GLUT抑制劑能殺死癌細胞,也能殺死正常細胞,故C正確;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無限分裂,所以細胞周期變短,故D錯誤。4.C 高度分化的細胞能執行特定的功能,但也可能繼續分裂增殖,如性原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故A錯誤;癌變細胞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形成的,發生突變的基因仍能表達,故B錯誤;正常組織細胞在體外長時間培養,細胞分裂達到一定次數后一般都會走向衰老,故C正確;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不同,它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于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故D錯誤。///高考命題猜押競技場///【高分必做題】1.C 染色體復制完成后核DNA數量是之前的兩倍,染色體數目不變,故A正確;在細胞分裂間期,DNA完成復制后其數目就加倍了,故B正確;著絲點分裂將導致染色體數目加倍,但DNA數目不變,故C錯誤;處于分裂中期和末期的細胞,染色體數量是不同的,中期染色體數目是末期的一半,故D正確。2.D 該細胞中存在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但著絲點沒有分裂,所以細胞中含2對同源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故A錯誤;根據1號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上均有基因a可知,該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不可能在四分體時期發生了交叉互換,故B錯誤;該細胞由于發生過基因突變,所以該細胞減數分裂形成的精子有3種類型,故C錯誤;該細胞的4條染色體為2對同源染色體,所以兩條來自父方,兩條來自母方,故D正確。3.B 圖1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能觀察到4個染色體組,它屬于圖2中類型a有絲分裂后期,故A正確;c既可以是體細胞,也可以是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細胞,故B錯誤;類型e的細胞為精細胞、卵細胞或極體,故e的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若取自精巢,那么該細胞是精細胞,故C正確;通過分析可知,在圖2的5種細胞類型中,存在染色單體的細胞有b、d,故D正確。4.B 圖示為二倍體動物減數分裂過程,①是卵原細胞,由于⑤⑥表示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移動的時期,因此②是初級卵母細胞的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⑤⑥應為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所以過程①②⑤⑥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細胞⑧是卵細胞,含有本物種生長、發育、遺傳、變異的全套遺傳信息,具有全能性,A正確;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生于②,即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細胞⑧與精子結合的過程是受精作用,不屬于基因重組,B錯誤;在正常情況下,③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⑦細胞是極體,最后退化消失,C正確;⑧細胞與基因型為ab的精子結合后,受精卵的基因型為Aabb,D正確。5.C 根據題干信息分析,正在分裂的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4種形態,說明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該細胞不可能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應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或有絲分裂前期,而有絲分裂前期沒有同源染色體聯會,A錯誤。若該細胞正處于分裂后期,可能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發生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屬于基因重組,但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沒有基因重組,B錯誤。若該細胞此時存在染色單體,說明此時不可能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處于有絲分裂前、中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由于細胞中染色體只有4種形態,而雄果蠅的染色體有5種形態,因此該果蠅不可能是雄果蠅,C正確。若該細胞此時沒有染色單體,說明該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則該細胞可能來自卵巢或精巢,D錯誤。6.D 由題圖可知,甲最先出現,細胞中含有的DNA和染色體均為2,而乙中染色體數為2,DNA數為4,丁中染色體數為1,DNA數為1,故乙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為初級精母細胞,丁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為精細胞,故A正確;甲→乙過程為間期到減數第一次分裂,發生了DNA復制,但沒有發生著絲點分裂,故B正確;乙細胞為初級精母細胞,前期可能會出現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故C正確;丙→丁是后期到末期,而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發生在后期,故D錯誤。7.C A細胞有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DNA分子兩條鏈均被標記即2個DNA分子(4條DNA單鏈)被標記,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已完成DNA復制,因此最終有4個DNA被標記,故A錯誤。B細胞是有一半染色體上的DNA被標記,即有4個DNA被標記,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有8個DNA分子被標記,故B錯誤。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A形成的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已經分開,但因為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了2個含15N標記的染色體,故C正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B形成的細胞中含15N標記的染色體可能為0~4條,故D錯誤。8.C 細胞分化過程一般是不可逆的,人體造血干細胞分化為各種血細胞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故A正確;細胞分化產生的不同細胞內的部分基因會選擇性表達,導致mRNA的種類和數量發生改變,故B正確;白細胞凋亡的速率比紅細胞快,是由于細胞凋亡的速率與其自身功能密切相關,故C錯誤;端粒學說認為基因的DNA序列丟失或受損可導致細胞衰老,故D正確。9.B 細胞凋亡的速率與它們的功能有關系,白細胞能吞噬進入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以及代謝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異物”,吞噬后就死亡并被排出,所以其凋亡的速率很快,故A正確;癌細胞的無限增殖是由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突變引起的,故B錯誤;通常情況下,細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就越低,細胞分裂能力就越弱,故C正確;人體不同組織的細胞壽命不同,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與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關,故D正確。10.D 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而該研究中皮膚細胞轉化成運動神經元,只發生了細胞分化,未表現出全能性,A項錯誤;由題干信息可知,RNA和其他轉錄因子使皮膚細胞轉化成運動神經元,即發生了細胞分化,其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該過程沒有改變其遺傳物質,但細胞中的蛋白質種類和數量發生了改變,B、C兩項錯誤;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運動神經元功能喪失引起的,依據題干信息,RNA和其他轉錄因子可誘導皮膚細胞轉化成運動神經元,故該技術將有助于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D項正確。11.D 癌細胞的產生不是單一基因突變的結果,至少在一個細胞中發生5~6個相關的基因突變才會導致細胞癌變,A錯誤;控制細胞正常生長和分裂的進程是原癌基因的作用,PTEN是抑癌基因,主要作用是阻止細胞不正常增殖,B錯誤;3-吲哚甲醇與泛素連接酶結合后抑制腫瘤生長,而泛素連接酶會導致抑制細胞癌變的PTEN蛋白的降解,故3-吲哚甲醇應抑制泛素連接酶的功能,C錯誤;3-吲哚甲醇與泛素連接酶結合,可調節該蛋白質的功能,而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所以推測3-吲哚甲醇可能改變了泛素連接酶的空間結構,D正確。12.A 同一個體的人成纖維細胞與hiHep細胞的核DNA完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兩種細胞內的RNA有所不同,A正確;衰老的肝細胞中細胞核體積變大,B錯誤;血清白蛋白為大分子物質,所以hiHep細胞通過胞吐方式將血清白蛋白運出細胞,C錯誤;人成纖維細胞重編程為hiHep細胞時并沒有形成完整的個體,因此并未體現細胞的全能性,D錯誤。13.【解析】(1)藍光可能損害腦細胞和視網膜,并加速衰老,使細胞內的水分減少,細胞核體積增大。(2)人體中胰島A細胞和肝細胞的遺傳信息相同,但二者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上出現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3)體內衰老細胞的清除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其意義是對于多細胞生物體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環境的穩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具有重要作用。(4)可以通過佩戴琥珀色鏡片等方法過濾掉手機或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屏幕發出的藍光;改進電子設備屏幕以減少藍光。答案:(1)減少 增大(2)基因的選擇性表達(3)細胞凋亡 對于多細胞生物體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環境的穩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具有重要作用(4)可以通過佩戴琥珀色鏡片等方法過濾掉手機或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屏幕發出的藍光;改進電子設備屏幕以減少藍光(合理即可)【學霸制勝題】1.A 癌細胞的發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選擇性表達的結果,即癌細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的過度表達與抑癌基因的表達受到過度抑制的綜合結果,A錯誤;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進行的場所是線粒體,MPC受抑制或部分缺失,間接抑制丙酮酸進入線粒體,將影響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B正確;細胞癌變過程中,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是兩種糖蛋白,在某些特定的腫瘤細胞中表達出來,C正確;如果將癌細胞放入克服上述條件(氧充足)的情況下培養,發現癌細胞仍然大量消耗葡萄糖卻不能高效產能,說明“瓦博格效應”不是由缺氧導致的,D正確。2.【解析】(1)A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故①為有絲分裂,B細胞到C細胞發生了染色體數目減半,故為減數第一次分裂。A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數目加倍,染色體組也加倍,故有4個染色體組。一個B細胞完成減數分裂,會形成4個子細胞,兩兩相同,故2種。(2)從圖2中可以判斷出乙細胞是次級卵母細胞,故性別是雌性,判斷理由為細胞質不均等分配。(3)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個子染色體,染色體加倍;基因重組包括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均存在染色單體,染色體和核DNA比值為1/2,故為CD段。從A點開始到EF段,無論是有絲分裂還是減數分裂,DNA只復制一次,每個子代DNA一條鏈有放射性,一條沒有,所以放射性的鏈占全部鏈比例為1/2。答案:(1)有絲分裂 減數第一次分裂 4 2(2)雌性 乙細胞發生了細胞質的不均等分配(3)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個子染色體 CD 1/23.【解析】(1)一個完整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質;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終止,合成RNA及蛋白質)及分裂期(M期),因此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為G1→S→G2→M。(2)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是由細胞兩極的中心粒發出星射線;在M期的后期,由于染色體著絲點分開,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與核DNA數之比為1∶2的時期是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含有姐妹染色單體。(3)圖乙左側峰值表示DNA含量為2c的細胞,表示圖甲中的G1期細胞;右側峰值表示DNA含量為4c的細胞,表示圖甲中的G2和M期細胞;兩個峰值之間(不含峰值)的細胞對應圖甲中的S期細胞。(4)加入過量胸苷,所有細胞都停留在S期,需要經歷的時間為2.2+1.8+3.4=7.4h。(5)①兩個相同DNA分子完全分開是有絲分裂后期,②出現放射狀排列的細絲是有絲分裂前期,③中心體發生倍增是在間期,④著絲點排列在一個平面上在有絲分裂中期,所以依次順序是③②④①。(6)①中心體在間期復制,①正確;②后期,紡錘絲牽引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②正確;③動物細胞分裂末期,不能形成細胞板,③錯誤;④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體排布于細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該圖像不會發生在體細胞的有絲分裂中,④錯誤;⑤分裂結束,形成2個子細胞,⑤正確。 答案:(1)G1→S→G2→M(2)中心粒 后 前、中 (3)G1 G2期和M S(4)7.4 (5)③②④①(6)③④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版高考生物二輪考前復習專題學案:第一篇 專題3 考向2 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版高考生物二輪考前復習專題課件:第一篇 專題3 考向2 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