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考向3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5年6考)研磨真題·解高考密碼(2020·全國Ⅲ卷)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包括碳循環和氮循環等過程。下列有關碳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 )A.消費者沒有參與碳循環的過程B.生產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環的重要環節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環的重要環節D.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主要以CO2形式循環【命題背景】情境素材生態系統的各組分、碳循環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科學思維命題視角(1)物質循環的范圍:生物圈(2)碳在不同成分之間傳遞的主要形式(3)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的功能【審答思維】1.審題干:物質循環的范圍。2.解題流程:【命題陷阱】陷阱1:忽略分解者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生物成分:生產者和分解者。陷阱2:碳在生態系統各組分之間傳遞形式不同:(1)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主要以CO2形式循環。(2)在生物群落內部:主要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單向傳遞。 A 本題主要考查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循環。消費者可以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消費者通過呼吸作用可以將碳從生物群落釋放到無機環境,A項錯誤;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可以將無機環境中的碳固定到生物群落中,B項正確;土壤中微生物作為分解者可以通過呼吸作用將動植物遺體殘骸和枯枝敗葉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釋放到無機環境中,C項正確;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CO2形式循環,D項正確。1.(生態系統的結構)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食物網中最長的食物鏈存在五級消費者B.蛇在該食物網中分別占據了第三、四、五營養級C.就食物而言,蛇與食蟲鳥存在捕食和競爭關系D.若該生態系統受到鎘污染,則鷹受毒害最深新題預測·技法演練場1.C 該食物網中最長的食物鏈(植物→食草昆蟲→食蟲昆蟲→食蟲鳥/蛙→蛇→鷹)存在五級消費者,A正確;蛇在該食物網中分別占據了第三(植物→鼠→蛇→鷹)、四(植物→食草昆蟲→食蟲鳥→蛇→鷹)、五(植物→食草昆蟲→食蟲昆蟲→食蟲鳥/蛙→蛇→鷹)營養級,B正確;就食物而言,蛇與食蟲鳥只存在捕食關系,C錯誤;鷹是該生態系統中的最高級消費者,毒素沿著食物鏈逐級積累,若該生態系統受到鎘污染,則鷹受毒害最深,D正確。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茭白作為一種中藥成分在我國各地廣泛種植。在茭白田養鴨、養鱉,過去茭農用農藥滅福壽螺,容易導致茭白農藥超標,現在福壽螺也成為了鴨和鱉的食物。下列有關該生態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鴨、鱉和福壽螺B.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是養殖場污水中的化學能C.鴨、鱉的排泄物可為茭白提供能量,提高了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利用率D.該生態系統主要體現了物質循環再生原理2.D 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A錯誤;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污水中有機物的能量,B錯誤;鴨、鱉的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以為植物提供礦質元素,但不能為茭白提供能量,C錯誤;該生態系統主要體現了物質循環再生原理,D正確。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浮床是指將植物種植在浮于水面的床上,充分利用各種生物有效進行水體修復的技術。如圖為某生態浮床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浮床植物和水中的藻類之間構成了種間競爭關系B.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以及流入該生態系統的污水中的有機物儲存的能量C.生態浮床可以使群落豐富度增加,增強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D.污水流入后該水域仍能保持動態平衡,體現了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3.D 浮床植物和水中的藻類之間競爭光照和無機鹽,構成了種間競爭關系,A正確;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以及流入該生態系統的污水中的有機物儲存的能量,B正確;生態浮床可以為鳥類提供食物和棲息空間,使群落豐富度增加,增強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C正確;污水流入后該水域仍能保持動態平衡,體現了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同時也說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D錯誤。【高分必備點】1.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聯系:2.能量流動:(1)途徑:食物鏈和食物網。(2)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3.物質循環:(1)途徑①生物群落內部:食物鏈和食物網。②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2)特點:循環往復,具有全球性。【規避失分點】1.生態系統結構易錯提醒:(1)生態系統生物成分中的四個“不一定”。①植物不一定是生產者:如菟絲子營寄生生活,屬于消費者。②生產者不一定是綠色植物:如硝化細菌等自養微生物也是生產者。③動物不一定是消費者:以動植物殘體為食的腐食性動物屬于分解者,如禿鷲、蚯蚓、蜣螂等。④細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細菌是自養生物,屬于生產者;寄生細菌屬于消費者。(2)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兩個方面。①某一營養級的生物不代表個體,也不一定是種群,是該營養級的所有生物。②在食物網中,種間關系可出現多種,如既可有捕食也可能存在競爭。2.能量流動易錯點提醒:(1)同化量≠攝入量。同化量=攝入量-糞便中有機物的能量。(2)能量傳遞效率≠能量利用率。①能量傳遞效率:指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一般為10%~20%。②能量利用率:被利用的能量占生產者能量的比值。(3)流入一個營養級的能量:指被這個營養級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3.誤認為能量伴隨著物質循環而循環:物質循環流動,而能量是單向流動。【深挖增分點】生命系統中“信息傳遞”1.細胞內(大分子間):2.細胞間:(1)通過信息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傳遞信息。(2)通過兩細胞直接接觸(如精卵識別)傳遞信息。(3)通過細胞間通道(胞間連絲)傳遞信息。3.生態系統中信息類型: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考向3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5年6考)(2020·全國Ⅲ卷)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包括碳循環和氮循環等過程。下列有關碳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 )A.消費者沒有參與碳循環的過程B.生產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環的重要環節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環的重要環節D.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主要以CO2形式循環情境素材生態系統的各組分、碳循環核心素養生命觀念、科學思維命題視角(1)物質循環的范圍:生物圈(2)碳在不同成分之間傳遞的主要形式(3)生態系統各組成成分的功能1.審題干:物質循環的范圍。2.解題流程:陷阱1:忽略分解者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生物成分:生產者和分解者。陷阱2:碳在生態系統各組分之間傳遞形式不同:(1)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主要以CO2形式循環。(2)在生物群落內部:主要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單向傳遞。1.(生態系統的結構)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食物網中最長的食物鏈存在五級消費者B.蛇在該食物網中分別占據了第三、四、五營養級C.就食物而言,蛇與食蟲鳥存在捕食和競爭關系D.若該生態系統受到鎘污染,則鷹受毒害最深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茭白作為一種中藥成分在我國各地廣泛種植。在茭白田養鴨、養鱉,過去茭農用農藥滅福壽螺,容易導致茭白農藥超標,現在福壽螺也成為了鴨和鱉的食物。下列有關該生態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是鴨、鱉和福壽螺 B.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是養殖場污水中的化學能C.鴨、鱉的排泄物可為茭白提供能量,提高了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利用率D.該生態系統主要體現了物質循環再生原理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浮床是指將植物種植在浮于水面的床上,充分利用各種生物有效進行水體修復的技術。如圖為某生態浮床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浮床植物和水中的藻類之間構成了種間競爭關系B.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以及流入該生態系統的污水中的有機物儲存的能量C.生態浮床可以使群落豐富度增加,增強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D.污水流入后該水域仍能保持動態平衡,體現了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1.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聯系:2.能量流動:(1)途徑:食物鏈和食物網。(2)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3.物質循環:(1)途徑①生物群落內部:食物鏈和食物網。②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2)特點:循環往復,具有全球性。1.生態系統結構易錯提醒:(1)生態系統生物成分中的四個“不一定”。①植物不一定是生產者:如菟絲子營寄生生活,屬于消費者。②生產者不一定是綠色植物:如硝化細菌等自養微生物也是生產者。③動物不一定是消費者:以動植物殘體為食的腐食性動物屬于分解者,如禿鷲、蚯蚓、蜣螂等。④細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細菌是自養生物,屬于生產者;寄生細菌屬于消費者。(2)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兩個方面。①某一營養級的生物不代表個體,也不一定是種群,是該營養級的所有生物。②在食物網中,種間關系可出現多種,如既可有捕食也可能存在競爭。2.能量流動易錯點提醒:(1)同化量≠攝入量。同化量=攝入量-糞便中有機物的能量。(2)能量傳遞效率≠能量利用率。①能量傳遞效率:指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一般為10%~20%。②能量利用率:被利用的能量占生產者能量的比值。(3)流入一個營養級的能量:指被這個營養級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3.誤認為能量伴隨著物質循環而循環:物質循環流動,而能量是單向流動。生命系統中“信息傳遞”1.細胞內(大分子間):2.細胞間:(1)通過信息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傳遞信息。(2)通過兩細胞直接接觸(如精卵識別)傳遞信息。(3)通過細胞間通道(胞間連絲)傳遞信息。3.生態系統中信息類型: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考向3:///研磨真題·解高考密碼/// A 本題主要考查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循環。消費者可以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消費者通過呼吸作用可以將碳從生物群落釋放到無機環境,A項錯誤;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可以將無機環境中的碳固定到生物群落中,B項正確;土壤中微生物作為分解者可以通過呼吸作用將動植物遺體殘骸和枯枝敗葉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釋放到無機環境中,C項正確;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CO2形式循環,D項正確。///新題預測·技法演練場///1.C 該食物網中最長的食物鏈(植物→食草昆蟲→食蟲昆蟲→食蟲鳥/蛙→蛇→鷹)存在五級消費者,A正確;蛇在該食物網中分別占據了第三(植物→鼠→蛇→鷹)、四(植物→食草昆蟲→食蟲鳥→蛇→鷹)、五(植物→食草昆蟲→食蟲昆蟲→食蟲鳥/蛙→蛇→鷹)營養級,B正確;就食物而言,蛇與食蟲鳥只存在捕食關系,C錯誤;鷹是該生態系統中的最高級消費者,毒素沿著食物鏈逐級積累,若該生態系統受到鎘污染,則鷹受毒害最深,D正確。2.D 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A錯誤;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污水中有機物的能量,B錯誤;鴨、鱉的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以為植物提供礦質元素,但不能為茭白提供能量,C錯誤;該生態系統主要體現了物質循環再生原理,D正確。3.D 浮床植物和水中的藻類之間競爭光照和無機鹽,構成了種間競爭關系,A正確;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以及流入該生態系統的污水中的有機物儲存的能量,B正確;生態浮床可以為鳥類提供食物和棲息空間,使群落豐富度增加,增強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C正確;污水流入后該水域仍能保持動態平衡,體現了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同時也說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D錯誤。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版高考生物二輪考前復習專題學案:第一篇 專題9 考向3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版高考生物二輪考前復習專題課件:第一篇 專題9 考向3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