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反思教師撰寫時間2021.1.5教學內容《我們來做“熱氣球”》教學反思《我們來做熱氣球》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6課的內容。通過前面五課學習,學生已經知道空氣具有質量、能占據空間,還可以被壓縮。本課從熱氣球的升降現象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并嘗試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有邏輯地解釋熱氣球的升降現象。聚焦板塊通過觀察熱氣球以及熱氣球加熱上升的圖片,思考熱氣球上升的原因并做出初步的解釋。探索板塊,主要通過指導學生制作和放飛“熱氣球”,讓學生對“熱空氣會上升”的現象形成感性認識,并通過研討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有邏輯地進行解釋。本課實驗現象所指向的物理概念是:空氣受熱膨脹,密度減小,導致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學生只需要通過簡單的熱氣球模擬實驗方法,對空氣的這種物理性質有一個感性直觀的認知,知道熱空氣會上升,空氣變冷后會下降就可以了,不需要對相關的物理原理進行深入學習。嘗試了一下熱氣球的實驗,我發現并沒有那么容易升上天空,應該是袋子的原因,用塑料袋和很薄的保鮮膜的袋子做實驗是有區別的,沒成功的實驗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普通塑料袋不能升上天空。1.只有很輕薄的保鮮膜袋子才可以做實驗,材料很關鍵。2.本來想剪一個塑料瓶,用于把蠟燭扣住,突然發現塑料瓶很容易燃燒,有毒的物質,所以還是用一個紙筒把蠟燭扣住,這樣就算燃燒也不會產生有害的物質。3.一定要選擇小朋友,把紙筒按住,這樣才不會讓紙筒燃燒,小組分工一個人按住紙筒,一個人拿袋子,袋子要有一定的高度,要不然容易燃燒。4.這個實驗一定要配備濕的帕子,如果紙筒燃燒,就趕快把它撲滅!(教學反思:三年內新教師要求一周一次高質量的教學反思,三年以上教師兩周一次高質量的教學反思,可以針對某一節課某一環節的教學反思,也可以針對某一單元的教學反思。字數要求500字以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