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燃燒與滅火“火”引發的思考南京市高淳高級中學初中部 楊劍春燃燒的條件、現象及控制活動一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問題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你會操作嗎?比較幾組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有什么不同 問題1我們已學過哪些物質在氧氣中燃燒 問題3:為什么在剛才的實驗中會出現這樣不同的現象呢?活動一 回憶已學知識[思考1]為什么試管2中的白磷燃燒,而試管1中的紅磷不燃燒?[思考2]為什么試管2中的白磷燃燒,試管 3、4中的白磷不燃燒?[思考3]為什么試管3、4水里的白磷通了氧氣(或空氣)后就能燃燒?A活動二 探究神秘之“火”[思考4] 為什么試管 4中通了氧氣后,比試管 3 中通了空氣后燃燒更劇烈?紅磷白磷熱水空氣O21234可 燃 物氧氣(或空氣)溫度達到著火點由此可知,燃燒所需要的三項條件是缺一不可。燃燒的一般條件影響燃燒的劇烈程度的一些外部因素:氧氣的濃度(濃度越大,燃燒越劇烈。)幾種物質在氧氣中和在空氣中燃燒劇烈程度的對比:在空氣中燃燒 在氧氣中燃燒碳硫鐵絲紅熱劇烈燃燒,發白光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不能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活動二 探究神秘之“火”問題4燃燒的現象還可能與什么有關?活動三 我們一起再來想一想影響燃燒的劇烈程度一些因素:⑵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有關。⑴氧氣的濃度;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現象 活動三 我們一起再來想一想通過前面的探究,我們了解到接觸面積越大燃燒也就越劇烈。因此,在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和煤礦的礦井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在這樣的場合中,你有什么合理的建議呢?活動三 我們一起再來想一想問題4活動四 大家一起來滅火問題 5怎樣才能滅火呢?溫度達到著火點溫度未達著火點可 燃 物氧 氣隔絕空氣無 可 燃 物可 燃 物氧 氣溫度達著火點常用的滅火方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得到那些化學知識與方法?活動五 本 課 小 結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著火點影響劇烈程度的因素條 件燃 燒概 念滅火的一般方法一般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氧氣的濃度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隔離可燃物隔絕氧氣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活動五 本 課 小 結問題6二氧化碳能夠將所有物質燃燒產生的火都滅了嗎?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活動六 拓展與延伸活動七 布置作業查資料或上網了解有關燃燒更多的知識并了解一些滅火和防火的具體方法。為什么長期敞口放置的酒精燈會無法點燃 為什么敞口放置的酒精燈不會燃燒 在通常狀況下一些常見物質的著火點:物質 白磷 紅磷 木材 木炭 無煙煤著火點/℃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知 識 回 顧反應物 現 象 是否屬于氧化反應碳硫紅磷鐵可 燃 物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無色氣體。發出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發出黃色火焰,冒白煙,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你能說出鉆木取火的道理嗎?答:木材是可燃物,在空氣中當鉆頭跟木材反復摩擦時,由于摩擦發熱,溫度達到木材的著火點。燃燒的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木材就燃燒起來。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課題 “火”引發的思考——燃燒的條件、現象及控制活動一 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吧燃燒是大家在生活和前面的學習中都很熟悉的現象,并且在第二單元中,我們同學都親手做過許多的燃燒實驗。[問題1 ]:在第二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多種物質在氧氣中燃燒,你還記得嗎 活動二 探索神秘之“火”[討論1]由試管2中的白磷燃燒而試管1中的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了燃燒需要什么條件?[討論2]由試管2中的白磷燃燒而試管3、4中的白磷不 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討論3]由本來試管4中的白磷通了氧氣后比試管3中的白磷通了空氣后燃燒更劇烈,再次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同時說明燃燒的劇烈程度與什么有關呢?[討論4]綜合上述討論,可得出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并且燃燒的劇烈程度與什么因素有關?活動三 讓我們一起再來想一想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與火打交道,例如:外出野營時燒篝火,我們會將柴火架空;家中燒的煤,做成蜂窩形狀。[問題3]燃燒的劇烈程度還可能跟什么因素有關呢?[問題4]通過前面的探究,我們了解到接觸面積越大燃燒也就越劇烈,因此,在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和煤礦的礦井中存在很大的危險隱患,在這樣的場合中,你有什么合理的建議嗎?[問題5]可為了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我們需要讓燃燒充分進行,你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嗎?活動五 大家一起來滅火了解了有關燃燒的這些知識,我們就可以預防火災的發生和控制火情。[問題4]你知道怎樣才能滅火嗎?滅火的一般方法:1、2、3、[討論]你能舉出一些生活中滅火的事例并說明所用的原理是什么嗎?[問題7]二氧化碳能將所有物質燃燒產生的火都滅了嗎?你從剛才的實驗中有什么感悟?活動六 總結總結得提高[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能得到那些化學知識與方法?并有些怎樣的體驗和感受呢?[結束語]學習化學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化學;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熱水O22空氣紅磷白磷白磷白磷1234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與滅火》課堂文字實錄南京市高淳縣德圣中學 楊劍春序幕:教學課件的火與人類的關系視頻播放。教師:火來到人間將愚昧化著文明,火在太空燃起給黑暗帶來光明。這神奇的“火”引發了科學家們不斷的探索與思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一小部分——燃燒是怎樣產生的?以及我們怎樣來控制火?近景:課題1 燃燒與滅火教師: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許多物質的燃燒,你能回憶起來嗎?近景:學生1:我們在前面的單元中,學習了碳、硫、磷、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學生2:還有氫氣、一氧化碳、酒精、蠟燭的燃燒。學生3:還有家里的液化石油氣的燃燒。教師:很好!大家都知道了一些燃燒的事例,那么你們能不能歸納出這些物質在燃燒時都有些什么共同的特征呢?首先,我們來回憶一下碳、硫、磷、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現象。近景:課件的特寫。教師:從中你發現了什么?近景:學生4:我們發現燃燒時都有發光和放熱的現象伴隨。學生5:這些物質燃燒時都是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氧化反應。學生6:我們一般把這些能燃燒的物質稱為可燃物。教師:我們一般所稱的燃燒就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近景:課件之燃燒的概念。教師:那么燃燒又是怎樣發生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近景:演示實驗:將四支試管固定在塑料板上,標上序號。分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紅磷和白磷,并且在3、4兩支試管中加入一些水,放入到熱水中。教師:思考1、為什么試管1中的紅磷不燃燒,試管2中的白磷燃燒?近景:學生7:可能是因為溫度的原因。教師:好,那么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有關資料。然后哪位同學來解釋一下?近景:課件中關于物質著火點的資料。學生8:因為熱水的溫度不可能達到紅磷的著火點,而能達到白磷的著火點,所以試管2中的白磷可以燃燒,試管1中的紅磷不能燃燒。教師:你回答的很好,那么也就是說燃燒時,溫度必須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上。那么,為什么試管3、4中的白磷不燃燒呢?近景:思考2:為什么試管3、4中的白磷不燃燒?學生9:因為試管3、4中的白磷沒有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教師:那如果往試管3、4中通入氧氣或空氣,白磷會在水底燃燒起來嗎?近景:演示實驗:向試管3、4中分別通入氧氣與空氣觀察現象。教師:通過這個實驗現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呢?近景:學生10:燃燒時必須同時具備這樣一些條件:可燃物的溫度要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還應該與氧氣(或空氣)充分接觸。教師:很好!我們把剛才這位同學的認識整理一下,這就是燃燒所需的三個必備條件:近景:課件:火三角。教師:這樣你能知道古人“鉆木取火”的原理了嗎?近景:課件:鉆木取火的道理。教師:其實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不僅得到燃燒時必備的條件,還發現試管3、試管4中分別通入空氣和氧氣現象也不盡相同。近景:學生11:我們發現試管4中通了氧氣后燃燒得比試管3中通了空氣要劇烈得多。教師:這是為什么呢?近景:學生12:因為燃燒的劇烈程度與氧氣的濃度有關,氧氣越濃,燃燒就越劇烈。教師:對!其實我們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接觸了很多這樣的例子。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近景:課件:碳、硫、鐵在氧氣中和在空氣中燃燒劇烈程度的比較。教師:燃燒的劇烈程度還可能與什么有關呢?近景:學生13:我認為可能與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有關。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將煤制成蜂窩狀就是利用為了增大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劇烈、更徹底。教師:你說的很有道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接觸面積增大,燃燒越劇烈。近景:演示粉塵爆炸實驗。教師: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爆炸的原因。近景:學生14:由于鼓入的空氣將面粉吹氣,使得面粉與空氣中的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大,又遇到燃著的蠟燭,所以發生了劇烈的燃燒,短時間內放出大量的熱使瓶內氣體迅速膨脹而將瓶蓋掀起,發生爆炸。教師:通過剛才的探究我們了解到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就會越劇烈,越充分,所以我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將燃料加工成粉末狀或燃氣,使燃燒更充分。但是這些可燃性的粉塵和氣體,也給人們的安全帶來威脅。近景:視頻哈爾濱粉塵爆炸事件。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應該采取一些什么安全措施?近景:學生15:為了減少空間中的可燃性氣體或粉塵的濃度,我們認為應該加強通風;而且還要注意嚴禁煙火,避免一切可能產生火花的因素。教師:很好!通過學習我們可以解決生活的很多問題,而且我們可以體會到事物有它的兩面性,用好了可以為人類帶來幸福,用不好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火也是如此。近景:視頻火災。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我們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來滅火,那么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來滅火呢?近景:學生16:我覺得可以從燃燒的條件入手,因為燃燒需要三個必備的條件,所以我們只要破壞條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燃燒就一定會自動停止。教師:很有道理!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是不是真的是這樣。首先讓我們來破壞其中的一個條件——氧氣。近景:視頻隔絕氧氣滅火。教師:再試試破壞另一個條件——溫度近景:視頻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滅火。教師:這樣我們就得到了滅火的一般方法。近景:課件:滅火的一般方法。教師: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一些讓燃燒及時停止的案例,你都看到或者做過哪些?并且說說這種滅火的原理是什么?近景:學生16:我們用一只空燒杯將燃著的蠟燭罩住,蠟燭熄滅了,這是因為隔絕了氧氣。學生17:我們吹滅了蠟燭,這是因為冷空氣將蠟燭火焰的溫度降低到了著火點以下。學生18:熄滅酒精等時用燈帽,是隔絕氧氣滅火。學生19:關閉液化石油氣的閥門使燃燒停止,是將可燃物與燃燒的物質隔離滅火。學生20:居民房屋著火時我看到消防員使用泡沫滅火器滅火,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氣大,罩在火焰上,隔絕氧氣滅火。學生21:油鍋著火時,我看到媽媽用鍋蓋蓋住,這是隔絕氧氣滅火。學生22:我在電視上看到火災現場有的人身上著火了,他就地打滾,這是隔絕氧氣滅火。教師:你們回答的都很好!那么你們能把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小結一下嗎?近景:學生23:我們今天主要學習了關于燃燒的概念、條件和滅火的方法。以及影響燃燒現象的外部因素。近景:課件內容總結。教師:剛才我們的同學在熄滅蠟燭的實驗中,用到了二氧化碳滅火,那么二氧化碳能將所有物質燃燒產生的火都滅了嗎?近景:演示實驗:將燃著的鎂條放到二氧化碳中。教師:從中你能感悟到什么呢?近景:學生24: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但是并不能將所有物質燃燒所產生的火都滅了,所以我們在滅火的時候應該了解相關的知識,以免發生意外。教師:對!下課以后就請同學們通過查資料或上網等方法,了解更多關于燃燒的相關知識,以及滅火和防火自救的知識。近景:課件布置作業。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課題 “火”引發的思考——燃燒的條件、現象及控制南京市高淳縣德圣中學 楊劍春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⑴ 認識一般燃燒的條件⑵知道一些影響燃燒的外部因素⑶掌握一些常見的滅火的方法和原理過程與方法:⑴通過活動與探究,使學生掌握對獲得的事實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⑵通過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掌握利用化學知識解決日常問題的方法。情感與態度:⑴通過對燃燒條件的探究,了解內因和外因的辨證關系⑵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⑶通過解決日常生活的中的一些有關火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到化學使世界更加美好教學重點與難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以及影響燃燒條件的外部因素教學方法:基于問題式教學教學媒體及用具:投影、演示實驗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視頻導入]播放“火”與人類文明的關系。[板書]“火”引發的思考 —燃燒的條件、現象及控制 學生觀看、傾聽并思考 從人類與火的密切關系入手引發學生急于對火的相關知識了解的心情,將學生引入到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內容中來。[活動一]讓我們一起來回憶吧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學習許多物質的燃燒,你還記得嗎?他們的共同之處是什么?[板書]燃燒——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學生思考并歸納總結出燃燒的共同之處。 通過回憶舊知識歸納總結出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燃燒的概念,使學生將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緊密的聯系。[問題]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你會操作嗎?比較幾組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的不同點,并思考原因。 [演示]將兩根細鐵絲,一根很快伸入,一根待火柴將燃盡緩緩伸入,另將一根較粗的鐵絲伸入氧氣瓶。[設問]為什么會出現如不同的現象呢?燃燒到底和什么有關呢?等到你清楚了有關燃燒的一些知識,你就會很明白了! 學生認真觀察實驗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體驗,頭腦中作出一些猜想:與氧氣、與溫度、與物質本身的性質(可燃物)、與氧氣的濃度…… 試圖通過學生對已經做過的鐵絲燃燒實驗的再探究,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自己在實驗中的一些問題,和實驗成功的關鍵與燃燒的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在頭腦中形成疑問,激發他不斷探究的興趣。[演示實驗]為了了解燃燒到底與什么有關,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你能從這個實驗中得出一些怎樣的結論呢? [思考1]為什么試管2中的白磷燃燒而試管1中的紅磷不燃燒?[思考2]為什么試管2中的白磷燃燒而試管3、4中的白磷不燃燒?[思考3]為什么試管3、4通了氧氣或者空氣以后能燃燒起來?[思考4] 為什么試管4中的白磷通了氧氣后比試管3中的白磷通了空氣后燃燒更劇烈? 學生認真觀察實驗并予以思考,討論并得出答案。 通過改進的實驗設計使同學清楚的對比觀察到沒有氧氣不發生燃燒,通入氧氣比通入空氣燃燒的更劇烈等現象并通過4個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自己得出燃燒的條件并體會到燃燒條件缺一不可,及影響燃燒程度的因素之一:氧氣的濃度。[小結]燃燒的條件及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因素之一:將原先的板書完整。[引導]其實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看到過很多物質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加劇烈的事實。 學生積極參與歸納和總結的過程。學生歸納出第二單元中物質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現象的不同。 通過學生對實驗的歸納和總結使學生自主得到燃燒的條件和影響燃燒的劇烈程度的因素,體驗探究的樂趣。將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通過歸納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活動三]讓我們一起再來想一想[引導]燃燒的現象還可能與什么有關呢? [板書]2、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的接觸面積有關。 學生通過對生活中燒蜂窩煤以及燒篝火等的體驗猜想:可能與接觸面積有關。 通過學生的生活體驗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對燃燒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驗證實驗]粉塵的爆炸實驗 學生仔細觀察并思考 通過實驗的驗證進一步確認接觸面積對于燃燒的劇烈程度的影響。[討論]現在你清楚為什么在剛才燃燒鐵絲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現象了吧! 學生討論并作答 使同學們體會到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能幫助我們解決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問題]通過前面的探究,我們了解到接觸面積越大燃燒也就越劇烈,因此,正在油庫、面粉加工廠、紡織廠和煤礦的礦井中存在很大的危險隱患,在這樣的場合下你有怎樣的建議呢? 學生思考并作答 通過本題的解答培養學生的安全知識,并使學生能將學習的知識與生產和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體驗化學與生活的關系。[導入]燃燒能給人類帶來光和熱,可是不受控制的火蔓延起來可能給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帶來巨大的損失?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滅火的方法。[活動四]大家一起來滅火 [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一起來解決這樣一些問題:怎樣滅火?[板書]三、滅火的一般方法: 學生思考學生思考并作答 通過問題解決體驗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思想。通過對滅火問題的解答,歸納出滅火的方法,并使同學們體驗到學習化學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利用化學使人們的生活變的更加美好。[問題]你能結合生活中的一些體驗,和你的觀察,說說你遇到過的滅火的具體事例并試著說明所用的是什么滅火方法和原理 學生思考并作答 通過學生回答與交流,使學生更進一步的掌握滅火的一般方法,并感悟學習化學的用途。[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能得到那些化學知識與方法,并有些怎樣的體驗和感受呢? 學生歸納并作答。 試圖通過一個簡單的歸納使同學們達成一些共識:1、實驗可用于驗證猜想和科學探究2、學習化學是為了更好的利用化學[設問]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同學都已經知道,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你認為二氧化碳能將所有物質燃燒產生的火都滅了嗎?[演示]鎂條在二氧化碳內燃燒的實驗。[感悟]從這個實驗中你能體驗到什么呢?[布置作業] 查資料或上網了解有關燃燒更多的知識并了解一些滅火的具體方法。 學生思考并認真觀察實驗的現象。 通過二氧化碳不可以滅一些活潑金屬燃燒所產生的火的實驗體驗,使同學們意識到,滅火除了掌握以上的一般方法以外,還得掌握相關物質的性質。并通過實驗演示激發學生更多的思考,為今后的學習埋下伏筆。板書設計:課題:“火”引發的思考——燃燒的條件、現象及控制1、 燃燒的條件:1、 可燃物;1、 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1、 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上。1、 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一些因素:1、 氧氣的濃度1、 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的接觸面積1、 滅火的一般方法:1、 隔離可燃物;1、 隔絕氧氣;1、 降低溫度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1、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01.wmv 1.mpg 11.wav 6.mpg 7.mpg 《課題1燃燒與滅火》課堂文字實錄.doc 亞麻.wmv 冷卻法.mpg 失火.wmv 楊劍春.swf 窒息法.mpg 配套學案.doc 配套教學設計.doc 配套教學課件.ppt 隔離法.mpg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