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科學專題十三 空氣與水 第一節 空 氣 中考試題精析 一、基礎考查題 1.(金華)將足量的下列物質分別放在燃燒匙上點燃(或灼燒),分別放入四只圖示裝置的廣H瓶中,立即塞緊橡皮塞,反應結束待冷卻后,打開止水夾,導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種物質的裝置?( )。 A.鐵粉 B.磷 C.木炭 D.鎂 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氧氣的化學性質與生成物的特征。從反應物的角度來看,四種物質都能與氧氣反應,都要消耗瓶中的氧氣而使瓶內氣壓減小。但從生成物來看,四氧化三鐵、五氧化二磷、氧化鎂都是固體,沒有新的氣體生成,瓶內氣壓與大氣壓相比,減小了許多;而木炭顯然不同,它與氧氣反應生成的是一種氣體:二氧化碳。它填補了原先氧氣所占據的空間,故瓶內氣壓沒有顯著減小,水柱上升得得也很少 解答:C 二、遷移實踐題 2.(嘉興)雙氧水是過氧化氫(H202)的水溶液,常用于消毒、漂白等。實驗室也常用它來制取氧氣,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022H 20+0 2↑。用這種方法制得的氧氣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水氣。欲制得干燥的氧氣,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裝置(A中盛Mn02,B中盛有濃H 2S0 4,C中盛有無水CuS04)。 甲 乙 你認為____________(填“甲”或“乙”)裝置較為合理。裝置C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 精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與常見氣體的除雜方法。在做本題之前,首先必須明確每一種試劑在本實驗中的作用:Mn0。是催化劑,起到改變化學反應速率的作用;濃H。S0。具有強烈的吸水性,通常用來吸收混合氣體中的水蒸氣,起到干燥劑的作用;而無水CuS0。是一種專門檢驗水是否存在的試劑,本題中起到檢驗水蒸氣在B中是否已被除盡的作用。在經過A的制取、8中的干燥、c中確定水已被除盡的情況下,如果還用排水法收集,則將導致氧氣中又混入水蒸氣,所以乙裝置明顯不合理。 解答:甲 檢驗水蒸氣在B中是否已被除盡 3.(臺州)下列滅火措施中不恰當的是( )。 ①.炒菜時,鍋里的油起火應采取的最佳滅火措施是端下油鍋 ②.柴草著火,用水潑滅③酒精燈最好用嘴吹滅④電器著火,應先切斷電源,再用干粉滅火器滅火 ⑤.汽油著火,應立即用水澆滅 ⑥.撒在實驗桌上的酒精著火,應用抹布蓋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精析:滅火的方法有兩種:將可燃物與氧氣隔絕;將可燃物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兩者中的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具體用什么方法滅火,要根據可燃物的性質來選用。 菜鍋里的油起火,只要將鍋蓋蓋上,隔絕空氣,火便滅了。而端下油鍋,則可能引燃身邊的可燃物,因此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熄滅酒精燈的火焰應用燈帽蓋滅,用嘴吹滅易引起酒精燈內燃而發生危險。汽油著火,不能用水滅火,因為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汽油浮在水面,水起不到滅火作用。其他各項是正確的。 解答:A 三、探究創新題 4.(溫州)目前有些人熱衷于利用高壓氧艙、氧吧、氧氣袋等進行吸氧,以增加大腦供氧量,消除腦疲勞。醫生建議吸氧要適量,因為高濃度的氧往往會對人造成傷害,引起氧中毒。 (1)氧氣的化學性質活潑,具有____________性,能將人體內的有機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____________供生命活動所需。 (2)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制取氧氣,例如加熱高錳酸鉀,其化學方程式為: 2KMn04K2Mn04+Mn02+02↑ 該化學變化所屬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反應。 (3)小紅利用收集到的一瓶氧氣,按下圖中A、B、C、D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請寫出實驗步驟D中出現的現象 A夾取炭 B點燃炭 C炭在氧氣中燃燒 D.注人澄清石灰水 精析: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具有氧化性的氣體,能將人體內的有機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動所需。利用加熱使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屬于分解反應。將點燃的木炭放入氧氣中能繼續燃燒,并生成二氧化碳,注入澄清的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解答:(1)氧化能量 (2)分解 (3)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南通)年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右圖是火星大氣成分含量示意圖,與空氣的成分相比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火星大氣中N2的體積分數小于空氣中的N2體積分數 B.火星大氣中C02的體積分數小于空氣中的C02體積分數 C.火星大氣中0:的體積分數大于空氣中的02體積分數 D.火星大氣中有稀有氣體,空氣中沒有稀有氣體 精析:本題與最新科研成果相聯系,主要考查空氣的組成及學生的識圖能力。要解決本題,須對空氣的成分非常了解。分析圖可知,火星上的大氣組成成分中,二氧化碳占了絕大多數,氮氣的體積分數占第二位,以氬氣為代表的稀有氣體含量相對較高,沒有氧氣等,這些都與空氣的組成成分有很大的差別,從這些差別人手,就不難找到正確的答案。 解答:A 6.(荊州)小明與小紅對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分袋包裝的蛋糕發生了興趣,因為蛋糕包裝在充滿氣體的小塑料袋內(如右下圖所示),袋內的氣體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個小枕頭。他們認為這種充氣包裝技術主要是為了使食品能夠較長時間地保鮮、保質。那么,這是什么氣體呢? 小紅猜想是氮氣,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請你幫助他們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來判斷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確,簡要寫出操作的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確,現象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認為食品充氣包裝,對所充氣體的要求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質、用途及其檢驗方法。其實,氦氣與二氧化碳都能作為保鮮劑。至于包裝袋內到底是哪一種氣體,這就涉及到兩種氣體的鑒別。在初中階段,我們常常用澄清石灰水(或用紫色石蕊試液)來鑒別二氧化碳氣體。本題中,我們可以用注射器抽取袋內的氣體,將其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或紫色石蕊試液中),觀察現象,若石灰水變渾濁(或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則袋內氣體為二氧化碳,反之,則為氮氣。作為一種保鮮劑,它必須滿足無毒、不與食物反應、抑制呼吸、價格低廉等特點。 模擬試題精練 一、基礎考查題 1.據CCTV報道,年5月22日上午,我國對珠穆朗瑪峰高度進行重新測量的測量隊員成功登上空氣稀薄的頂峰,豎起測量覘標。測量隊員所攜帶的貯氣瓶中,含有的氣體主要是( )。 A.氮氣 B.氫氣 C.氧氣 D.二氧化碳 2.右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兩種常見發生裝置: (1)圖中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___ (填“A”或“B”)。 (3)檢驗C02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下圖四個大小相同的裝置,同時置于陽光下,溫度不變,過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a與b液面(液體為水)高度差最大的是( )。 4.“非典”時期,各大酒店和商場等公共場所,大多用臭氧機消毒。而我們所學的臭氧層對地球上的生物具有保護作用是因為它能( )。 A.阻擋扣削弱過強的紫外線B.增強紫外線的殺菌能力C.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D.透過更多的紫 二、遷移實踐題 5.下表是某城市空氣質量每周公報的部分內容。對表中三個空氣質量指標不會產生影響的是( )。 主要污染物 空氣污染指數(API) 空氣質量級別 空氣質量狀況 總懸浮顆粒 52 Ⅱ 良 二氧化硫 7 二氧化氮 24 A.焚燒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C.汽車排放的尾氣D.用煤和石油產品作燃料 6.在地球上剛出現生命的時候,原始大氣中幾乎沒有氧氣,后來,氧氣的增多是由于( )。 A.紫外線輻射,由水分解而產生 B.地球上火山爆發產生的 C.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大量繁衍 D.電閃雷鳴的結果 三、探究創新題 7.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某校學生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在同樣條件下,你預測數天后植物生長最茂盛的是( )。 8.如下圖是小明同學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條件”而進行的實驗操作過程,通過這個實驗說明光合作用需要( )。 A.二氧化碳 B.葉綠體 C.光 D.水 9.圖書室、檔案室失火不能用水滅火,因水會損壞書和檔案資料,一般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這樣可使書和檔案資料完整地保存下來。二氧化碳能夠滅火的主要原因是( )。 A.它能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且密度比空氣大 B.它能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且能降低該物質的著火點 C.通常狀況下,它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小 D.通常狀況下,它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 10.澄清的石灰水露置于空氣中會逐漸變渾濁,這說明空氣中含少量的____________;盛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溫下的空氣中外壁會潮濕,這說明空氣中含有____________;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長期放置會生銹,這是因為空氣中含有____________;紅磷燃燒所消耗的氣體是空氣中的____________。 11.某同學設計了如右圖的實驗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圖中燒杯中盛有80℃的熱水,燒杯上方是一左端封閉按體積均勻劃分刻度的玻璃管(已固定好),玻璃管內有一可左右滑動的活塞,活塞左側玻璃管內封閉有空氣,活塞右側的玻璃管口跟空氣相通,實驗開始前活塞處于刻度5處。 (1)實驗剛開始時,玻璃管內發生的現象是: ①白磷(足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塞向____________移動。(填“左”“右”或“不”) (2)恢復至室溫后,活塞應停留在刻度____________處。據此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實驗室中可以用下圖裝置來制取氧氣。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裝藥品前應首先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氧氣的方法還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實驗室中該裝置還可以用于制取的氣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圖裝置中錐形瓶可用下圖中的哪些儀器替代?(填序號)。 (4)某同學用了上圖中的a、d、g、h儀器組裝成氧氣發生裝置,請你推測該同學選用的化學藥品是____________。 (5)帶火星的木條在盛有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口不能復燃,而在加熱或加入二氧化錳后能復燃。請你歸納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你認為帶火星的木條能否復燃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 13.閱讀短文,然后回答問題。 臭氧的化學式是O3,在通常狀況下是淡藍色、有魚腥臭味的氣體。臭氧不穩定,一旦受熱極易轉化為02,并放出大量的熱。03的氧化能力比氧氣要強得多。 若將氧氣通過臭氧發生器,在無聲放電的情況下,從臭氧發生器內出來的02中含有約3%的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氣層中含量極少,在離地面約25 km處有一層厚度極薄的臭氧層。臭氧層能吸收太陽輻射中的大量紫外線,使地面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線的傷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護層。超音速飛機排出的廢氣中的C0、C02、N0等氣體、家用電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劑“氟利昂”等對臭氧層有很大的破壞作用,會使臭氧層形成空洞,從而使更多的紫外線照射地球表面,導致皮膚癌的發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將不堪設想。 (1)02和03性質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氣瓶中,可以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 (3)寫出在臭氧發生器中臭氧轉化為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應采用什么措施保護臭氧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S02遇03微熱即被迅速氧化成S03,S03跟水反應即生成硫酸,這是除去廢氣中的S02的理想方法。寫出S02和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倉庫,要求控制庫內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需要對倉庫內氣體取樣檢驗,現有可選用的實驗用品如下:橡皮管、集氣瓶、玻璃片、盛滿水的水槽、燒杯和漏斗,請用最簡單的方法,取出庫內氣體的樣品。 第二節水的性質 中考試題精析 一、基礎考查題 1.(臺州)下列因素:①溶質種類,②溶劑種類,③溶質質量,④溶劑質量,⑤溫度,⑥壓強,⑦攪拌、振蕩,與固體溶解度無關的是( )。 A.①②⑤ 8.④⑤⑥⑦C.③④⑥⑦ D.⑤⑥ 精析:固體溶解度是指固體物質在一定溫度下,在1009溶劑里達到飽和時所溶解的最大質量限度,與溶質質量、溶劑質量多少無關;攪拌和振蕩只能加快溶解速度,不影響溶解度大小;由于構成固體顆粒之間的距離較小,所以固體溶解度與壓強無關;而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時,溶解度不同,不同物質在同種溶劑里溶解度不同.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里溶解度也不同。因此,與固體溶解度無關的是③④⑥⑦。 解答此類題只需抓住問題的關鍵: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一內因是溶質和溶劑的種類,外因是溫度,即可結合選擇題特點,直接找出答案。 解答:C 2.(廣東)如下圖是大自然中水循環現象的示意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層中的水不斷蒸發變成水蒸氣,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的溫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這就是云。在一定條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又變成小水滴,與原來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這就形成了雨。 (1)請依次寫出上文劃線處涉及到的物態變化的名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上面三種物態變化中,屬于吸熱的是____________。 (3)我國屬于缺水國家。節約用水應從我做起,請你寫出日常生活中的兩項節水措施。 精析:(1)掌握物態變化的關鍵是搞清楚物質的始態和終態。“水蒸氣的溫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是氣態變成液態,所以是液化,放熱;“凝成小冰晶”是氣態的水蒸氣直接變成了固態的小冰晶,所以是凝華,是放熱過程;“小冰晶又變成小水滴”是固態變成了液態,所以是熔化,是吸熱過程。 (2)我們只要仔細留意,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地方可以節約用水的。 解答:(1)液化凝華熔化 (2)熔化 (3)用洗過米的水澆花;用洗澡水沖廁所等。 二、遷移實踐題 3.(麗水)汽車水箱的散熱劑常采用水的主要原因是( )。 A.水不易導電 B.水無色無味C.水的比熱大 D.水不易分解 精析:本題考查的是水的性質。散熱劑常用水是因為水的比熱較大,即使吸收大量的熱,溫度變化也不快。 解答:C 4.(衢州)在一個大蘿卜上挖個孔,向其中注入飽和食鹽水,一段時間后將食鹽水倒出。在相同的溫度下,發現倒出的溶液還可溶解少量的食鹽,這說明倒出的溶液( )。 A.是飽和溶液 B.是不飽和溶液 C.氯化鈉溶解度升高 D.氯化鈉溶解度降低 精析:本題立意新穎,要求應用化學原理解答實際問題,難度不大。飽和食鹽水濃度大于蘿卜細胞液的濃度,蘿卜細胞滲透失水,原溶液中水的量增加,由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固體氯化鈉的溶解度只與溫度有關,溫度不變,則溶解度也不變。解答本題只需抓住關鍵信息:“倒出的溶液還可溶解少量食鹽”,即可說明倒出的溶液是不飽和的。 解答:B 三、探究創新題 5.(海淀)一種“即食即熱型快餐”適合外出旅行時使用,內層是用鋁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裝食品,外層有分別包裝的兩包化學物質,使用時拉動預留在外的拉線,可使外層兩包化學物質發生反應,此時便可對內層食品進行加熱。這兩包化學物質的最佳選擇是( )。 A.濃硫酸和水 B.生石灰和水C.石灰石和水 D.氯化鈉和水 精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于“對內層食品進行加熱”的理解 ----- 需要一個放熱的變化。石灰石在水中不會溶解,無熱量放出;氯化鈉盡管能溶于水,但不會有熱量的放出;濃硫酸溶于水會放出大量的熱,從表面上看,似乎符合了題意,但濃硫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與食品放在一起很不恰當,再加上題目中已經說明是隔著鋁箔對食物進行加熱,稀釋得到的稀硫酸會與鋁箔發生反應,從而進一步污染食品,不難得出濃硫酸不合題意;而氧化鈣溶于水的過程是一個放熱反應,它既提供了熱能,又不會腐蝕鋁箔。 解答:B 模擬試題精練 一、基礎考查題 1.《科學》雜志評出年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這一科技突破與下列關于水的說法聯系最密切的是( )。 A.生命的孕育和維系需要水 B.水有固體、液體、氣體三種狀態 C.水電解時生成氫氣和氧氣 D.水是化合物 2.人們常用模型來表示分子由原子構成。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氫原子,則“ ”表示____________分子。 3.下圖是水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分解的示意圖,從中獲得的信息不正確的是( )。 A.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分子數比為2:1 C.水分解過程中,分子的種類不變 D.水分解過程中,原子的數目不變 4.下圖中關于化學式H20的各種意義,其中描述錯誤的一幅是( )。 5.生活中常見的下列物質中,不屬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糖水 C.汽水 D.牛奶 二、遷移實踐題 6.假若有一瓶室溫下長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鈉稀溶液,請你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接近瓶口的溶液濃度較小 B.瓶底附近的溶液濃度較大 C.瓶內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 D.瓶底會析出少量氯化鈉 7.在粗鹽提純中,每步都需用的儀器是( )。 A.蒸發皿 B.燒杯 C.玻璃棒 D.漏斗 8.含氮、磷元素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入湖泊、水庫和近海海域,會出現水華、赤潮等水體污染問題。下列物質中,大量使用不會引發水華、赤潮的是( )。 A.CO(NH2) 2 8.Ca(H2P04)2 C.Na2C03 D.Na5P3010 9.按溶解、過濾、蒸發的操作順序,可將下列各組物質分離的一組是( )。 A.氧化銅和炭粉 B.食鹽和泥沙 C.水和酒精 D.氯化銀和硫酸鋇 1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海洋興亡,匹夫有責”。海洋是人類豐富的資源寶庫。下列措施不屬于保護海洋環境,也不屬于合理利用海洋資源的是( )。 A.禁止向大海排放污水B.海水曬鹽 C.海水淡化 D.船舶垃圾直接傾倒海中 三、探究創新題 11.下圖為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的示意圖,請判斷凈水過程中有化學變化發生的是( )。 A.從水庫取水 8.通過過濾池C.通過活性炭吸附池 D.投藥消毒 12.在搶救大出血的危重病人時,常需靜脈點滴0.9%的氯化鈉溶液(俗稱“生理鹽水”),這是由于人體血液的“礦化度”(即無機鹽的相對含量)為0.9%。另有研究表明,30億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礦化度即為0.9%。對此,下列猜測或評論中不足取的是( )。 A.人類祖先可能是從原始海洋中逐漸進化到陸地上的 B.人體血液和原始海水的礦化度均為0.9%純屬巧合 C.人體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間存在著某些尚未被認識的關系 D.人體血液仍然帶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 13.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離技術。如右圖所示,對淡化膜右側的海水加壓,水分子可以透過淡化膜進入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種溶質不能通過淡化膜,從而得到淡水。對加壓后右側海水成分進行分析,正確的是( )。 A.海水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 B.溶劑質量增多 C.海水質量不變 D.溶質質量增多 14.在下圖所示的裝置中,夾子處在關閉狀態。現將NaOH溶液滴入試管中,待充分反應后,打開夾子,試管中剛停止沸騰的水又重新沸騰了。對上述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 A.試管內的氣壓減小,沸點升高 B.試管內的氣壓增大,沸點升高 C.試管內的氣壓減小,沸點降低 D.試管內的氣壓增大,沸點降低 15.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______,水通電發 生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該實驗證明水是由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組成。并且證明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____________ 。 中考科學專題十三 空氣與水答案 第一節 空 氣 1.C 2.(1)試管 (2)A (3)把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如果火焰熄滅就證明收集滿了 3.D 4.A 5.B 6.C 7.A 8.C 9.D 10.二氧化碳 水蒸氣 氧氣和水蒸氣 氧氣 11.(1)燃燒,產生白煙并放出大量的熱 左 (2)4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 氮氣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12.(1) 2H2022H 20+0 2↑ 氣密性檢查 向上排空氣法 (2)二氧化碳 (3) b、d、e (4)高錳酸鉀 (5)溫度、催化劑 氧氣的體積分數(或濃度) 13.(1)02和03的分子結構不同 (2)木條復燃 (3)302203 (4)用無氟冰箱取代有氟冰箱(其他符合題意的答案均可) (5) 3S02+O23S03 14.取一集氣瓶裝滿水,蓋好玻璃片,拿進倉庫,在倉庫里將瓶中的水倒掉,再蓋上玻璃片,拿出庫外。(其他符合題意的答案均可) 第二節水的性質 1.A 2.水 3.C 4.B 5.D 6.C 7.C 8.C9.B 10.D 11.D 12.B 13.A 14.C 15.水分子 氫原子 氧原子 氫元素 氧元素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