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科學專題十六 物質間的循環和轉化 第一節 物質間的循環和轉化 中考試題精析 一、基礎考查題 1.(嘉興)固實驗室中有飽和食鹽水和蒸餾水各一瓶,為了區分它們,某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以下四種方案。你認為不能把兩者區分開來的是( )。 A.進行導電性試驗,能導電的是飽和食鹽水 B.用壓強計來測定同深度處的壓強,壓強較大的是飽和食鹽水 C.分別加入少量食鹽晶體,晶體不能繼續溶解的是飽和食鹽水 D,用普通顯微鏡觀察,能看到鈉離子的是飽和食鹽水 精析:能否將飽和食鹽水和蒸餾水區分開來,關鍵在于選項中的試劑或條件能否使兩者出現明顯不同的現象。因為飽和食鹽水能導電而蒸餾水不能導電,故A選項能將兩者區分開來;因為飽和食鹽水的密度比蒸餾水大,所以用壓強計來測定同深度處的壓強,飽和食鹽水較大;由于食鹽水是飽和的,所以它已經不能再繼續溶解食鹽,而蒸餾水則可以溶解食鹽;普通顯微鏡觀察不到物質的微觀世界,觀察不到兩者的區別,所以不能區分。其實,區分飽和食鹽水和蒸餾水的方法還有很多,例如:用蒸發的方法,有晶體析出的是食鹽水;將一木塊投入兩種液體中,浸入體積較大的為蒸餾水;放一新鮮的蔬菜菜梗,菜梗變萎蔫的是飽和食鹽水;取兩份體積相同的液體,放在天平的兩端,沉下去的一端放著的是飽和食鹽水;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的是飽和食鹽水等。 解答:D 2.(衢州)氧化物、酸、堿、鹽相互之間的關系是初中自然科學中重要學習內容之一。現有如下所示的轉換關系: 請寫出A物質的化學式__________, G物質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 精析:這是一道典型的推斷題,解答這一類題目的關鍵是能找到“突破口”——些富有“特色”的現象。在本題中,第一個突破口應為E,因為在初中階段,只有氫氧化銅為藍色沉淀,所以可以確定E即為氫氧化銅,由此還能得出C為一種銅鹽;本題的第二個突破口應為G,因為在初中階段,只有兩種沉淀不溶于酸,即為硫酸鋇和氯化銀,所以G應是以上兩種沉淀中的其中一種。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在D與BaCl2的反應中,C應得到BaCl2中的Cl-(因為如果得到Ba2+,則將使C中有兩種陽離子而發生矛盾),從以上分析可知,C即為CuCl2,而G即為BaS04;本題的第三個突破口應為Cu0,因為它是一種難溶于水的金屬氧化物,根據常見無機物之間的關系,它除了可以與還原性的物質反應之外,第二條性質便是與酸反應,因此C為CuCl2,則A即為HCl。 解答:HCl BaS04 二、遷移實踐題 3.(黃岡)食鹽、食醋、純堿等均為家庭廚房中常用的物質,利用這些物質你能做成的實驗是( ) ①檢驗自來水中是否含有氯離子 ②鑒別食鹽和純堿 ③檢驗雞蛋殼能否溶于酸 ④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常見物質(離子)的鑒別。溶液中氯離子的鑒定通常用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在食鹽和純堿中加入食醋,能產生氣體的是純堿;檢驗雞蛋殼能否溶于酸,我們只要在雞蛋殼中加入食醋即可;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可以用食醋將其除去。綜上所述,②③④三個實驗可以在廚房中完成。 解答:D 4.(麗水)有某混合氣體,含有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氣、氮氣這五種氣體,現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燒堿溶液、灼熱的氧化銅、濃硫酸,則最終得到的氣體是 。若將燒堿溶液放到灼熱的氧化銅以后,則最后得到的氣體是 。 精析:碰到這類問題時,必須想清楚每一步所加的試劑所起的作用:是單純吸收還是與混合氣體中的成分發生反應,若是反應,則必須要注意同時所產生的新的氣體。例如用氧化銅在除去一氧化碳時,要注意同時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這也就要求我們在除去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時,應先除去一氧化碳,將其轉化為二氧化碳后,再一次性除去所有的二氧化碳) 解答:氮氣、二氧化碳氮氣 三、探究創新題 5.(紹興)長途運輸魚苗時,人們常在水中加人少量過氧化鈣(Ca02)固體。甲、乙兩位同學發現往水中投入過氧化鈣時產生氣泡。 (1)提出問題:當把過氧化鈣投入足量水中時,最終會生成什么物質呢? (2)進行猜想:甲同學認為生成氧化鈣和氧氣;乙同學認為生成氫氧化鈣和氧氣。 你認為_________同學的猜想是錯誤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設計實驗方案: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驗證另一個同學的猜想是正確的,并填入下表空格中。 實驗步驟及操作方法 預期的實驗現象 結論 步驟l:取少量過氧化鈣放入試管中,加足量水, 有氧氣生成 步驟2: (4)拓展:運輸魚苗時,在水中加入少量過氧化鈣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本題是一題綜合探究題,其中涉及到質量守恒定律、常見無機物之間的關系、實驗設計與操作。在判斷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的產物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解答。因為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會改變的原則,反應物中有Ca、O、H三種元素,產物中也應含有三種元素,所以甲同學是錯誤的;另外,如果生成氧化鈣。氧化鈣也將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最終產物不可能是氧化鈣。檢驗氧氣一般用帶火星的木條,因為氧氣能使木條復燃;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 解答:(2)甲見上述分析 (3)步驟l:然后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 木條復燃或火星更明亮步驟 2:向反應后的溶液中通人二氧化碳氣體出現渾濁有氫氧化鈣(合理答案均可) (4)增大水中氧氣含量 6.(麗水)精鹽(NaCl)和純堿(Na2C03)是兩種常見之物。 (1)用化學方法區別這兩種固體,可以選擇下列哪一種物質? _____________。 A.白酒 B.米醋C.純凈水 D.醬油 (2)王軍同學不慎在精鹽中混入了少量純堿,他想重新得到精鹽,設計了以下兩個實驗方案: 方案一:固體混合物 固體 方案二:固體混合物 固體 你認為合理的實驗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設NaCl、Na2C03固體混合物有53g,加入足量的稀酸充分反應后,生成4.4g二氧化碳氣體,求該固體混合物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 精析:(1)小題主要考查了Cl-與C02-的鑒別,因為米醋中有醋酸,它能與Na2C03反應生成氣體,而NaCl與醋酸不會反應,現象有明顯區別。 (2)小題主要考查了除雜的原理。一般地,除雜應遵循三個原則:首先,應考慮盡可能將雜質轉化為所需物質(但雜質和所需物質必須具有相同的離子組成)。在解題中,我們應盡可能把除去雜質的問題轉化為除去雜質離子的問題,例如在本題中,要除去Na2C03,其實就是要除去CO2- 3并加入Cl-除去CO2- 3,可以讓其形成沉淀,也可以讓其變成氣體。但不管如何,在除雜的過程中,不論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混入新的雜質。本題中如果用稀硫酸,將會形成一種新雜質一一硫酸鈉,故方案一較合理。 解答:(1)B (2)方案一 會混入新的雜質(或生成硫酸鈉)(意思正確即可) (3)設原固體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 Na2C03+2HCl=2NaCl+H20+C02↑ 106 44 X 4.4g 106:44=X:4.4g X=106×4.4g/44=l0.6g 混合物中NaCl質量分數為(53g-10.6g)/53g×100%=80% 模擬試題精練 一、基礎考查題 1.“綠色化學”的目標是降低或除去化學產品設計、制造、應用中有害物質的使用與產生,使所設計的化學產品或過程對環境更加友好。它包括研究和尋找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和能源,減輕化工過程對人類健康環境的負面影響,降低化工過程整體成本等的方法、技術。下列化工生產中體現綠色化學內涵的措施是( )。 ①減少“三廢”排放量 ②設計可重復使用的催化劑 ③回收未反應的原料、副產物和非反應試劑④研究有關產品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⑤對廢棄物進行排放前的無害化處理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鑒別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三種氣體的方法是( )。 A.使氣體分別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B.用燃著的木條檢驗 C.使氣體分別通過澄清的石灰水 D.使氣體分別通過灼熱的銅網 3.有五瓶失去標簽的溶液,它們分別是:①Ba(N03)2、 ②NaCl、③KOH、④CuS0 4、⑤K2S04。如不用其他任何試劑,用最簡單的方法將它們一一鑒別開來。則下列順序合理的是( )。 A.④②③①⑤ B.④③⑤①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⑤④③② 4.除去銅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銅,其主要操作過程是 ( )。 A.在空氣中燃燒 B.加適量稀硫酸,微熱、過濾 C.加適量水,微熱、過濾 D.加適量稀硫酸,微熱、蒸發 5.在試管的內壁附著下列物質,用稀鹽酸浸泡而不能除去的是( )。 A.用足量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后留下的物質 B.用足量氫氣還原氧化銅后留下的紅色物質 C.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體 D.硫酸鐵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后留下的紅褐色固體 6.下列括號中的物質是除去雜質所用的試劑,其中錯誤的是( )。 A.CaO中有少量CaC03(鹽酸) B.H 2中有少量HCl(苛性鈉溶液) C.FeS04溶液中有少量CuS04(鐵粉) D.C02中有少量CO(灼熱的銅網) 7.在一定條件下,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一步實現的是 ( ). A.KMn04 → Mn02 B.C0 → H2C03 C.Cu(OH)2 → Cu0 D.S → S02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鐵會完全溶解在鹽酸里 B.鐵礦石用于煉鐵是因為鐵礦石中含有大量單質鐵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鐵 D.盛水的鐵桶最易生銹的部位是水面附近 9.向氧化銅和鐵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熱,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液中插入薄鐵片,有氣泡產生,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銅 B.濾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銅 C.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氧化銅 D.濾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鐵 二、遷移實踐題 10.在AgN03、KN03和Cu(N0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將濾渣放入鹽酸中有氣泡產生,則濾液中存在的陽離子可能是( )。 A.Cu2+ B.只有Fe3+ C.只有Fe2+ D.K+、Fe2+ 11.下列各物質中,能將MgS04溶液、Na2C03溶液、BaCl2溶液一次就鑒別開的是( )。 A.AgN03溶液 B.NaOH溶液 C.Ca(OH) 2溶液 D.H2S04溶液 12.區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組物質,所加試劑或操作方法完全正確的是( )。 需鑒別物質 方法1 方法2 A 硫酸銨和磷礦粉 加水溶解 加熟石灰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聞氣味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C 食鹽水和蒸餾水 測pH 蒸發結晶 D 真黃金和假黃金(銅鋅合金) 看顏色 灼燒 13.有一混合溶液由鹽酸、碳酸鈉、硫酸、氯化銅中的兩種混合而成,向該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 2溶液的體積與生成沉淀質量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則該溶液的組成成分為( )。 A.鹽酸、氯化銅 B.碳酸鈉、硫酸 C.硫酸、氯化銅 D.鹽酸、碳酸鈉 14.依據聯合國《京都議定書》公約,要求限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量,以控制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保護人類居住的地球。 (1)如果大氣中C02等氣體的含量過高,會引起全球氣候變暖,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應。 (2)為減少大氣中C02的含量,下列建議可行的有_____________(填序號)。 ①.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 ③.開發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 (3)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的難題,近年來科學家采取了許多措施,其中用到“組合轉化”技術:將C0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一種常見的氧化物,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02+6H2=C2H4+4_______。 15.請從提供的試劑中,選擇一種以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把試劑的序號填在相應的橫線上(試劑不能重復使用)。 供選用的試劑:①濃硫酸 ②水 ③稀硝酸 ④鹽酸 ⑤氫氧化鈉溶液 (1)Cu粉(Fe) _____________;(2)CaC03粉末(CaCl2) _____________;(3)CO(C02) _____________; (4)02(水蒸氣) _____________;(5)KN03溶液(K2C03) _____________。 三、探究創新題 16.已知在溶液中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現實驗室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鈉,也可能是氧化鈣或氫氧化鈣。為確定其組成,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進行探究,請你按要求幫助完成探究活動。 (1)提出假設:假設①白色粉末是碳酸鈉;假設②白色粉末是氧化鈣;假設③白色粉末是氫氧化鈣。 (2)設計實驗,通過實驗分析進行判斷并填空: 假設 設計的相關實驗操作 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 假設是否成立 ① 取一定量粉末加入稀鹽酸 沒有氣體產止 ②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 溶液渾濁且溫度升高 ③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靜置后取上層清液再通入二氧化碳 沒有沉淀產生 (3)實驗后思考:假定這包白色粉末是混有少量氧化鈣的碳酸鈉粉末,將混合物溶于水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若將反應后的混合物進行固液分離,分離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再將分離后的溶液蒸于,得到的固體物質是_____________ (填化學式)。 17.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生成的銅常常附著在試管壁上而難以用水洗去,為了將試管洗滌干凈,甲、乙兩位同學分別提出了自己的方法,甲同學認為可以用稀鹽酸或稀硫酸將試管洗滌干凈;乙同學認為可以用硝酸汞溶液將試管洗滌干凈,你覺得上述兩位同學_____________ (填“甲對”“乙對”“兩個都不對”或“兩個都對”)。如果是你,你會選擇用什么方法把試管洗干凈?簡述你的操作過程。 18.A、B、C、D、E、F、G為常見的物質,其中B、E、G屬于單質,反應②是煉鐵工業中的主要反應,下圖是它們之問的相互轉化關系。請回答: (1)A物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 (2)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物質固態時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該固體物質在實際生活中的一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反應③中生成紅色固體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圖轉化中產生無色氣體G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物質G和A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標準大氣壓下,將一株綠色植物置于密閉的容器中,經過一小時測得CO2和葡萄糖的變化量,結果如下表: 組別 A組 B組 C組 D組 有無光照 充分光照 充分光照 暗處 暗處 溫度 15℃ 25℃ 15℃ 25℃ C02變化量 減少44 mg 減少110mg 增加22 mg 增加44 mg 葡萄糖變化量 增加30 mg 增加75 mg 減少15 mg X 請回答: (1)如果要比較這株植物在有光和無光的條件下放出C02量的多少,應選擇________________兩組數據。 (2)25℃時,這株植物在黑暗處放置1h,要消耗葡萄糖(x)多少毫克? 呼吸作用化學反應式:C6H1206(葡萄糖)+6026C02+6H20+能量 通過分析表格,試解釋新疆吐魯番的西瓜比紹興的甜的原因。 第二節 材 料 中考試題精析 一、基礎考查題 1.(鄭州)下列標識中,屬于塑料包裝回收標志的是( )。 精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常見標志的識記。A為可回收垃圾的標志,B為有害垃圾的回收標志,c為易燃物的標志,D為節水標志。塑料包裝屬于可回收垃圾。 解答:A 二、遷移實踐題 2.(宜昌)區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組物質,所加試劑或操作方法完全正確的是( )。 選項 需區分的物質 操作方法或所加試劑 A 白酒與白醋 ①觀察顏色②聞氣味 B 食鹽和白糖 ①稀鹽酸②加水溶解 C 合成纖維和天然纖維 ①灼燒同時聞氣味②觀察色澤 D 廁所清潔劑與廚房清潔劑 ①測pH②石灰石 精析:根據物質的不同性質來區分物質,是中考必考知識點。本題要區分的物質都是生活中的常見物質。區分物質可用物理方法也可用化學方法,物理方法包括觀察顏色,聞其氣味,甚至可借助儀器測其密度或嘗其味道(實驗室中不準采用)等;化學方法主要是指通過化學反應以及在化學反應中產生的現象的不同來進行判斷。白酒和白醋都是無色液體,觀察顏色難以區分,但二者氣味不一樣,有酸味的是醋酸。食鹽和白糖都易溶于水,加入稀鹽酸也無明顯變化,這兩種方法都不能區分。合成纖維和天然纖維單從色澤上難以辨認,燃燒時氣味有所不同;廁所清潔劑和廚房清潔劑,廁所主要是除垢,廚房主要是用于去油,前者應該是酸,可與石灰石反應,后者應該是堿或其水溶液顯堿性的物質。所以測定它們的pH和加入石灰石均可將它們區分開來。 解答:D 三、探究創新題 3.(蘭州)超臨界C02流體是一種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強的溶劑,被譽為“綠色環保溶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超臨界C02流體性質特殊,因此,與干冰的化學組成不同 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它參與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環 ③超臨界C02流體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容易燃燒 ④超臨界C02流體可代替許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劑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精析:超臨界C02流體和干冰都是二氧化碳,因此它們的化學組成相同;作為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它參與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環;由題意可知,超臨界C0。流體能阻燃,所以不容易燃燒;作為一種“綠色環保溶劑”,它可代替許多有害、有毒的溶劑,由于本身的不可燃性,也就可以替代那些易燃的溶劑。 解答:B 模擬試題精練 一、基礎考查題 1.在生產服裝布料的過程中加入適量甲醛(化學式為CH。0)可使服裝達到防皺效果。甲醛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有毒。服裝中殘留的甲醛超標會危害人體健康。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甲醛屬于有機物 B.甲醛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混合物 C.若買回的服裝中有殘留甲醛,可用水洗去 D.若買回的服裝中甲醛含量較多,可聞到刺激性氣味 2.從人們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都離不開材料。下列屬于復合材料的是( )。 A.合成纖維 B.鋁合金 C.鋼筋混凝土 D.陶瓷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電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熱修補 B.滌綸、羊毛、絲綢都屬于天然纖維 C.合成橡膠具有高彈性、絕緣性等優良性能 D.合成材料給人類帶來了更多的污染,所以要禁止生產和使用 4.目前,下列化學制品在生活中不準使用的是( )。 A.含磷洗衣粉 8.可降解塑料袋 C.高效低毒蚊香 D.合成纖維衣服 二、遷移實踐題 5.下列化學新技術與其試圖解決的問題的連線不正確的是( )。 A.廈門三達膜技術公司開發的海水淡化膜——資源問題 B.海爾洗衣機廠開發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污染問題 C.應用于計算機領域的導電塑料——能源問題 D.中科院開發的納米玻璃用于國家大戲院——材料問題 6.有一幅彩圖,其內容是一只漂亮的金絲雀和水中的金魚“生活在一起”。制作這個鳥籠的高分子薄膜必須具備的性質是( )。 A.傳熱透氣 B.絕熱導電 C.隔水透氣 D.傳熱隔水 7.以下不屬于高分子材料的是( )。 A.塑料 B.合成纖維 C.合成橡膠 D.舍金 8.美國和日本的三位科學家以導電有機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榮獲了200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在其相關技術中,用碘來摻雜聚合物,使其導電能力增加l07倍,具有金屬般的導電能力。其中碘(I2)屬于( )。 A.非金屬單質 8.混合物 C.化合物 D.金屬單質 9.下列做法對人類的生存環境不會造成危害的是( )。 A.隨意丟棄廢舊的電池 B.生活污水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再排放 C.農業上隨意使用農藥和化肥 D.大量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10.解決”白色污染”問題,下列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A.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8.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回收廢棄塑料 D.焚燒廢棄塑料 11.三大合成材料是______________、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它們的應用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三、探究創新題 12.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和不斷更新,廢電腦中材料的回收利用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寫出電腦配件中兩種常用材料的類別(填“金屬材料”“礦物質材料”或“高分子材料”)。 材料 銅 塑料 類別 13.商場出售的服裝都掛有面料成分及洗滌說明的標簽。下圖為某服裝的標簽: (1)面料中的天然纖維是________,合成纖維是_______。 (2)檢驗其主要成分為絲的簡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科學專題十六 物質間的循環和轉化 第一節 物質問的循環和轉化 1.D 2.B 3.C 4.B 5.B 6.A 7.B 8.D 9.A 10.D 11.D 12.A 13.A 14.(1)溫室 (2)①③ (3)H2O 氯化鋇 (或氯化鈣) 15.(1)④ (2)② (3)⑤ (4)① (5)③ 16.(2)假設①不成立 假設②成立 假設③不成立 (3)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溫度升高 過濾 Na0H和CaC03 17.兩個都不對 先將試管在空氣中加強熱,待試管壁全部變黑后,先用稀鹽酸洗,后用清水沖洗。 18.(1)CuO (2)3C0+Fe2032Fe+3C02 干冰 致冷劑(或人工降雨) (3)Fe+CuCl2=FeCl2+Cu (4)反應①中加入過量鹽酸,鐵與鹽酸反應產生氫氣 Cu0+H2Cu+H2O 19.(1)A、C或 B、D (2)30mg (3)新疆吐魯番曲晝夜溫差比紹興的大,由圖表可知,在一定的溫度變化范圍內,白天氣溫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強,有機物(糖分)積累越多,而到了晚上,氣溫越低,呼吸作用弱,分解掉的有機物就越少。基于如上分析,可知吐魯番的西瓜比紹興的甜。 第二節 材 料 1.B 2.C 3.C 4.A 5.C 6.C 7.D 8.A 9.B 10.D 11.塑料 12.金屬材料 高分子材料 13.(1)絲 錦綸 (2)取面料少許灼燒,有頭發燒焦的氣味,手指輕壓灰燼即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