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科學專題十四 常見的化合物 第一節 常見的無機物 中考試題精析 一、基礎考查題 1.(衢州)學校初中自然科學實驗室所用的化學藥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的。在使用時,一定要嚴格遵照有關規定和操作規程,確保安全。現有下圖所示四種圖標,適合貼在存放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濃堿藥品櫥上的圖標是( )。 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濃堿的腐蝕性。 解答:D 2.(紹興)下圖表示的是身邊一些物質的近似pH。有關這些物質的比較和判斷正確的是( )。 A.醋的酸性比醬油弱B.西瓜汁顯中性 C.肥皂水的堿性最強D.蘋果汁顯堿性 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溶液的酸堿性,也考查了酸堿性強弱與pH之間的關系。當pH=7時,溶液呈中性;當pH<7時,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強;當pH>7時,溶液呈堿性。且pH越大,堿性越強。 解答:C 二、探究創新題 3.(湖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日標之一是讓農民飲用清潔的自來水。二氧化氯(Cl02)是一種新型的自來水消毒劑.下列關于二氧化氯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是一種氧化物 B.氯和氧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 C.氯元素的化合價為+4 D.相對分子質量為67.5 精析:二氧化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是氧化物;氯和氧兩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1:2;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35.5:3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氯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相對分子質量為:35.5+16×2=67.5。 解答:B 4.(臺州)市場上有“問題藕”出售。“問題藕”貌似白嫩,但切開有一股難聞的酸味。用pH試紙測試,“普通藕”pH是7,而“問題藕”pH在3~4之間,估計含有硫酸或鹽酸中的一種。究竟是什么酸呢? 市場管理人員榨取了“問題藕”的液汁,可以用來鑒別。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硫酸與鹽酸的區別方法。要區別兩種物質,加入的物質必須讓兩者產生明顯不同的現象。從硫酸和鹽酸的組成來看,兩者都含有氫離子,因此,我們必須要從它們的結構差異處著手:一個含有氯離子,一個含有硫酸根離子,所以,問題在于如何區別以上兩種陰離子,這涉及到這兩種離子的鑒別。如果我們用硝酸銀,一種物質將會出現沉淀,另一種物質中也將會生成微溶的物質,兩者差別不大,不利區分;但若加入氯化鋇或硝酸鋇,則出現沉淀的為硫酸,沒有現象的為鹽酸。 解答:BaCl2溶液 H2S04+BaCl2=BaS04↓+2HCl 三、探究創新題 5.(嘉興)利用實驗可以鑒別生活、生產中的一些物質。下表列舉了四組待鑒別的物質和對應的鑒別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 待鑒別的物質 鑒別方法 ① 蒸餾水、食鹽水 加入硝酸銀溶液,觀察有無沉淀產生 ② 氧氣、二氧化碳、空氣 用燃著的木條檢驗,觀察木條燃燒情況 ③ 羊毛纖維、棉花纖維 灼燒,聞燃燒產生的氣味,觀察燃燒后的灰燼 ④ 硫酸銨、氯化鉀 加水后,觀察是否溶于水 A.① 8.② C.③ D.④ 精析:本題考查物質的鑒別。要將物質鑒別開來,加入相應的試劑要有明顯的現象。將硝酸銀分別加入蒸餾水和食鹽水,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是食鹽水,沒有什么明顯變化的是蒸餾水。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氧氣、二氧化碳和空氣中,木條燃燒更旺的是氧氣、木條熄滅的是二氧化碳、沒有明顯變化的是空氣。羊毛纖維和棉花纖維燃燒的氣味不同,可以區分。硫酸銨和氯化鉀都易溶于水形成無色溶液,無法區別。 解答:D 6.(臺州)實驗室有4瓶失去標簽的白色固體,它們是碳酸鈣、硫酸銅、氯化鈉、硝酸鉀。為了給這4種物質重新貼上標簽,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下方案并進行實驗. 請回答: (1)A、C兩種物質的化學式:A是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 (2)B溶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在碳酸鈣、硫酸銅、氯化鈉、硝酸鉀四種物質中分別加入水,只有碳酸鈣不溶解,因此A是碳酸鈣;硫酸銅是藍色溶液,C是硫酸銅;B中加入硝酸銀會產生白色沉淀,則B是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NaCl+AgN03=AgCl++NaN03 解答:(1)CaC03 CuS04 (2)NaCI+AgN03=AgCl++NaN03 7.(荊州)小剛在化學實驗室發現,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現了白色粉末。小剛叫來小軍和小紅,共同探究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 他們依據所學的化學知識,對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可能是①NaOH;②Na2C03;③NaOH與Na2C03的混合物。 為了驗證猜想,他們分別做了下面的實驗。 (1)小剛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鹽酸,有氣體生成。由此小剛認為白色粉末是Na2C03。請判斷小剛所得結論是否正確,并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軍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溶液變為紅色。由此小軍認為白色粉末是NaOH。請判斷小剛所得結論是否正確,并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紅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試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由此判斷白色粉末中含有。為了驗證猜想③,小紅繼續向溶液中滴加BaCl2試液至不再產生沉淀,然后過濾。你認為她接下來還應進行的實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小紅所做的實驗中,若把BaCl2溶液換成Ba(OH) 2溶液是否可行?請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NaOH與Na2C03的性質與鑒定。加入稀鹽酸產生氣體,只能說明這種白色粉末含有Na2C03,但這并不能排除NaOH的存在,所以小剛所得結論是不正確的;使酚酞試液變為紅色的溶液呈堿性,但堿性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小軍沒有考慮到生成的Na2C03也呈堿性;本題的關鍵在于避免由于實驗現象的重疊而產生干擾,如果先加BaCl2溶液而產生沉淀,則可確定Na2C03的存在,因為Na0H不會與BaCl2反應,等把Na2C03反應完后過濾,在濾液中滴加酚酞(或石蕊)試液,由于Na2C03已被反應完,生成的氯化鈉也呈中性,所以如果原先存在NaOH,它將使酚酞(或石蕊)試液呈現相應的顏色。有一點要注意,如果我們需要確定某種物質(離子)是否存在時,在實驗過程中.我們不能加入該種物質(離子),否則就會對我們的判斷產生干擾.在本題中,我們不能把BaCI2溶液換成Ba(OH)2溶液,因為它與Na2C03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影響對氫氧化鈉的確定。 解答:見上述分析。 8.(南通)發現問題:研究性學習小組中的小張同學在學習中發現: 通常檢驗C02用飽和石灰水,吸收C02用濃NaOH溶液。 實驗探究:在體積相同盛滿C02的兩個集氣瓶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飽和石灰水和濃NaOH溶液。 實驗裝置和現象如下圖所示。請你一起參與。 現象結論:甲裝置中產生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檢驗C0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乙裝置中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吸收C02較多的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 。 計算驗證:另一位同學小李通過計算發現,等質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02的質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認為通常吸收C0:應該用飽和石灰水。 思考評價:請你對小李同學的結論進行評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本題首先考查了NaOH、Ca(OH) 2兩種堿的溶解性差異。Ca(OH) 2與C02的反應能生成白色沉淀,現象明顯,常用于Ca(OH)2與C03的互相鑒定,但Ca(OH)。的溶解性不大,所以一般不用澄清石灰水來吸收二氧化碳;而NaOH恰好相反,在與二氧化碳的反應中,由于沒有生成沉淀和氣體,所以現象不明顯,但由于它極易溶于水,所以它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氣體。其次,瓶內氣球的大小取決于瓶內外的壓強差,由于氣球內部與外界大氣相通,所以,當瓶內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得越多,瓶內氣壓越小,與大氣壓差距越大,氣球膨脹得就越大。 解答:現象結論C02+Ca(OH) 2=CaC03+H2O CO2與石灰水作用有明顯實驗現象,NaOH無明顯現象氣球體積增大,溶液不變渾濁乙 思考評價 不正確,因為Ca(OH)2的溶解度很小,所形成的飽和石灰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很小 模擬試題精練 一、基礎考查題 1.小亮用紫色石蕊試液測定某飲料的酸堿性,結果發現紫色石蕊試液變為紅色,則可判定該飲料為( )。 A.強堿性 B.弱堿性 C.中性 D.酸性 2.酸和堿的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氧元素 B.氫元素 C.氮元素 D.金屬元素 3.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這是因為酸液里含有( )。 A.氫原子 B.氫分子 C.氫離子 D.酸根離子 4.能一次性區別稀鹽酸與稀硫酸的試劑是( )。 A.氯化鋇溶液 8.硝酸銀溶液 C.紫色石蕊試液 D.無色酚酞試液 5.下列關于氫氧化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固體氫氧化鈉要密閉保存 B.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時沒有熱量變化 C.固體氫氧化鈉可作一些氣體的干燥劑 D.氫氧化鈉溶液對皮膚、紙張、織物有強腐蝕性 6.下列各物質暴露在空氣中,質量沒有明顯變化的是( )。 A.濃H 2S0 4 B.濃鹽酸 C.硝酸鉀 D.碳酸鈉晶體 7.關于物質的溶解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鹽酸鹽和硫酸鹽中極少數難溶于水 B.硝酸鹽大多數溶于水 C.碳酸鹽大多數不溶于水 D.堿類大多數難溶于水 二、探究創新題 8.下列各組物質,均屬于鹽類的是( )。 A.NaHS04、CuS04·5H20、Cu2(0H)2C03 B.H2S04、K2S04、KOH C.Al2(S04)3、AlCl3、Al203 D.NaN03、HCl、Ca(OH)2 9.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鹽酸,則胃液的pH可能為( )。 A.1.2 B.7.0 C.8.5 D.13.2 10.小紅同學為了區別氫氧化鈉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四組實驗方案,其中能達到目的的是( ). 11.分別混合下列各組溶液都有沉淀生成,再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后,沉淀只部分溶解的是( )。 A.NaCl和AgN03 B.CuS04和Ba(0H)2 C.Ca(0H)2和Na2C03 D.FeCl3和Na0H 12.下圖能正確表示向含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物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n(g)與加入氫氧化鈉溶液m(g)的關系的是( )。 13.只用一種試劑就能鑒別稀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三科溶液,這種試劑是( )。 A.紫色石蕊試液 B.KN03 溶液 C.BaCl2溶液 D.Na2C03溶液 14.完全中和某一強酸溶液,需用l0g溶質質量分數為5.6%的KOH溶液。如果改用10g溶質質量分數為5.6%的NaOH溶液,反應后,溶液的pH(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無法判斷 15.小明爸爸的白色衣服沾上了紅葡萄酒,用肥皂洗時,污漬處變成了藍色。小明想:肥皂是堿性的,如果用酸性的米醋來試驗,還會變色嗎?請問: (1)小明猜測紅葡萄酒里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小明的猜測是對的,紅葡萄酒遇到米醋會顯 ________________色。 16.為了證明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已經部分變質,請分別選用三種不同物質類別的試劑完成三種實驗方案的設計,并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方案 步驟一 步驟二 方案一 取樣2mL于試管中 方案二 取樣2mL于試管中 方案三 取樣2mL于試管中 17.某工廠排出的廢液主要含Zn(N03) 2和AgN03,為了從中回收金屬銀和Zn(N03)2,某校自然科學課外興趣活動組設計了以下方案: 試推斷: (1)X、Y分別代表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體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濾液B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濾液C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3)操作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創新題 18.某堿的化學式是M(OH)x(M代表金屬元素),它的相對分子質量是l71。用3.65%的鹽酸和l7.1%的M(OH)x溶液在下圖所示的井穴板中進行反應,每一井穴中都加入石蕊試液作指示劑。 (井穴板上每一井穴就是一個反應容器) 加入試劑的量(假設每滴試劑的質量相同)及顏色變化如下: 井穴編號(從左到右)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鹽酸/滴 O 2 4 8 10 12 M(OH)x溶液/滴 12 10 8 4 2 O 顏色變化 藍 藍 藍 紫 紅 紅 (1)在6個井穴中,HCl和M(OH)x恰好反應完全的是______________(填編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M(OH)x中x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 19.甲、乙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下述實驗方案,并都認為如果觀察到的現象和自己的方案一致,即可確證溶液中含有S0i2 甲同學的方案:未知液 無沉淀 白色沉淀 乙同學的方案:未知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試評價甲、乙兩同學的方案是否嚴謹,并分別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現有甲、乙、丙、丁四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溶液,只知道它們是稀鹽酸、CaCl2溶液、Na2C03溶液、AgN03溶液,按下表中實驗順序兩兩混合進行實驗,現象如表所述。第5次實驗是把乙和丁混合,將出現的現象是( )。(提示:反應中生成的Ag2C03難溶于水) 實驗順序 溶液編號 實驗現象 1 甲+乙 有氣體產生 2 甲+丙 有沉淀生成 3 丙+丁 有沉淀生成 4 乙+丙 無明顯現象 5 乙+丁 A.有氣體產生 B.有沉淀生成C.無明顯現象 D.不能確定 21.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測定當地礦山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來了一些礦石,并取稀鹽酸200g,平均分為4份,進行實驗,結果見下表。 實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樣品質量(g) 5 10 15 20 生成C02質量(g) 1.76 3.52 4.4 m (1)哪幾次反應中礦石有剩余? __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m的數值是________________。 22.水是寶貴的資源,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某化工廠工業廢水中含有硫酸(質量分數為2%),小明同學認為可以采用邊排放邊中和至中性的方法處理該工廠的廢水。于是他為該工廠設計了如下處理方案: 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處理后的廢水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2)要使該工廠廢水達到排放要求,則NaOH溶液的流量應為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節 常見的有機物 中考試題精析 一、基礎考查題 1.(衢州)我市盛產茶葉,“開化龍頂”“江山綠社丹”等綠茶享譽全國。綠茶中的單寧酸具有抑制血壓上升、清熱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學式為C76H52046下列關于單寧酸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一個單寧酸分子中含有23個氧氣分子 B.一個單寧酸分子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原子f.碳、氫、氧原子個數比為38:26:23 D.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精析:一個單寧酸分子中含有76個碳原子、52個氫原子、46個氧原子,但不能說含有23個氧分子。單寧酸分子中含碳、氫、氧三種原子,它們的原子個數比76:52:46。從宏觀上說,單寧酸這種物質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解答:A 2.(紹興)下列四幅圖若按氧氣、干冰、熟石灰和純堿的用途排序,正確的是( )。 ①蒸饅頭 ②人工降雨 ③抹墻壁 ④急救病人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精析:本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主要考查了物質的用途。氧氣能供給呼吸,可用于潛水、登山和急救;于冰是固體二氧化碳,極易升華,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大量的熱量,使物體降溫,是一種良好的降溫劑,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同時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所以也可以用來滅火;熟石灰是一種廉價的堿,生產上可用來中和酸性土壤,同時,由于它能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種白色沉淀,所以生活中常用它來粉刷墻壁;純堿的成分是碳酸鈉,也叫蘇打,將它加入發酵面團中,既能使蒸出的饅頭疏松多孑L,又能除去面團中的酸。 解答:B 二、遷移實踐題 3.(衢州)石灰石是我市最豐富的礦藏之一,用途極為廣泛。除了可以用于生產生石灰和水泥外,工業上還常常用沉淀法生產碳酸鈣。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碳酸鈣是一種極細的粉末,在工業上又稱為輕質碳酸鈣,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某工廠利用下列工藝流程生產輕質碳酸鈣: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工廠每天用16t含碳酸鈣65%的石灰石作為原料,如果碳酸鈣在高溫下全部分解,可得到多少噸生石灰?(假設石灰石中的雜質在高溫下不發生化學反應,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2)氫氧化鈉是上述生產輕質碳酸鈣工藝流程中的副產品,工廠為了提高經濟效益,通常回收氫氧化鈉固體出售。現市場上氫氧化鈉固體的價格為每噸3400元,如果該工廠每天生產10t輕質碳酸鈣,試計算工廠每天可從出售氫氧化鈉固體中得到多少收入? (3)根據初中已學的知識,如果還是用石灰石作為原料,請你寫出另一種制取輕質碳酸鈣的方案。對照題給的生產輕質碳酸鈣工藝流程,議一議你設計的方案是否適宜工業上生產,有什么優缺點。 精析:本題結合生產實際,考查學生的計算能力、收集信息及分析數據的能力。我們在評析某個實驗方案時,需綜合考慮反應的可能性與可行性、化學反應的條件(操作是否簡單方便)、反應物(是否浪費材料、材料價格是否經濟)、生成物(是否產生污染環境的物質)等等。 解答: 解:(1)設可得到生石灰的質量為x CaC03 CaO+C02↑ 100 56 16t×65% x 100:56=(16t×65%):x 得 x=5.8t (2)設生產10t輕質碳酸鈣可得到氫氧化鈉的質量為y。 Ca(OH)2+Na2C03=2NaOH+CaC03↓ 80 100 y lOt 80:100=y:10t 得 y=8t 出售8t氫氧化鈉固體可得到收入:8t×3400元/t=27200元 (3)見上述分析 4.(200南通)課題式學習是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方式,其基本學習模式為:提出問題→確定研究方案→解決問題→總結和評價 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的學習中,設計了證明C0具有還原性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根據其研究過程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過程中,洗氣瓶A中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 (2)小余同學認為此裝置有待優化,如尾氣可先儲存在瓶內,然后再處理。如圖乙是他設計的貯氣瓶,尾氣應從(填“a”或“b”)口通入。 (3)小徐同學質疑:C0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進行設計:在C0通入Cu0之前先通過澄清石灰水(即在盛Cu0的硬質玻璃管的左端再接入一個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氣瓶),來確定C0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請判斷小徐的設計是否有必要,并說明理由。 精析:根據CO+Cu0 Cu+C02,可知有CO2生成,它與澄清石灰水反應有渾濁現象產生。乙是一個排水集氣裝置,欲將水排出貯氣瓶,應將氣體由a端通入,小徐的設計有必要,增加的裝置可以起到對照作用。 解答:見上述分析。 5.(遼寧)一氣體混合物中含有C02、C0、H2O和N2四種氣體。現將其分別通過如下試劑(均足量),請判斷所得氣體的組成情況(假設每步反應都進行完全)。 (1)依次通過NaOH溶液、濃H 2S04,最后得到的氣體有:_____________ (填化學式)。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次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濃H2S04,最后得到的氣體有:_____________ (填化學式)。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次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Na0H溶液、濃H 2S04,最后得到的氣體有:_____________ (填化學式)。 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濃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和氧化銅三種物質的性質與用途。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劑;氫氧化鈉溶液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常用作二氧化碳的吸收劑;氧化銅能與一氧化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NaOH溶液→濃H2S0 4,其中的二氧化碳將被吸收,氣體得以干燥,最后留下的氣體為C0和N 2;將混合氣體依次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濃H 2S04,C0將轉化為C02,H2O被吸收,留下的氣體為N2和CO2;若依次通過灼熱的氧化銅粉末→NaOH溶液→濃H2S04,則C0將轉化為C02,與原先存在的C02一起被NaOH溶液吸收,H20被濃硫酸吸收,最后剩下的為N2。 解答:(1)C0、N2 C02+2NaOH=Na2C03↓+H20 (2)C02、N2 CuO+C0 Cu+C02 (3)N2 三、探究創新題 6.(麗水)年2月16日生效的《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趨嚴重的溫室效應。請回答下列問題: (1)綠色植物通過_____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科學家采用“組合轉化”技術將C0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x和H20,其化學方程式是:2C02+6H2=X+4H20,則X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 (3)為了減緩大氣中C02含量的增加,下列建議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 (填序號)。 A.開發太陽能、核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 C.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精析:(1)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個數保持不變可知,一個X分子中含有2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即C2H4, (3)為了減小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開發新能源,減小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不禁止煤、石油、天然氣的使用。另一方面可以植樹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 解答:(1)光合 (2)C2H4 (3)B 7.(麗水)世界衛生組織把鋁列為食品污染源之一,指出每人每日鋁的安全攝人量應控制在4mg以下。某飲食店用1000g面粉、4g明礬[化學式為KAl(S04)2·12H2O]、小蘇打、食鹽等輔料和適量水,烹炸得油條24根,平均每根50g。問: (1)明礬屬于_____________ (填“酸”“堿”或“鹽”)。 (2)已知明礬中鋁元素的質量分數為5.7%,求4g明礬中鋁元素的質量。 (3)若在烹炸油條過程中鋁元素不損失,某人一天吃一根油條,他攝人鋁的量是否超過安全攝人量? (4)請再舉一種日常生活中會導致鋁進入人體的途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1)明礬屬于鹽。 (2)4g明礬中含鋁的質量為:49×5.7%=0.228g; (3)一根油條中含鋁的質量為:0.2289/24=0.00959=9.5mg,所以一根油條中含鋁量遠遠超過了4mg。 解答:(1)鹽 (2)0.228g (3)一根油條中含鋁的質量為9.5mg,遠遠超過了4m9的安全攝入量。 (4)鋁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入人體:鋁制炊具、明礬凈水劑、含鋁的胃藥、鋁箔包裝袋等包裝袋等 模擬試題精練 一、基礎考查題 1.有關H2、C0、C三種物質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都是目前最理想的清潔燃料 B.與金屬氧化物發生的反應都屬于置換反應 C.在氧氣中燃燒,都產生淡藍色火焰 D.與金屬氧化物反應后,一定有化合物生成 2.貝殼(含CaC0 3)煅燒后得Ca0,Ca0加到海水(含有MgCl2)池中得Mg(OH)2沉淀,Mg(OH)2與鹽酸反應得MgCl2溶液。上述生產過程中沒有涉及到的反應類型是( )。 A.化合反應 B.置換反應 C.復分解反應 D.分解反應 3.若將燃氣熱水器安裝在浴室內,可能會因通風不暢產生有毒氣體,該氣體是( )。 A.C02 B.C0 C.H20 D.N2 4.下列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無明顯現象的是( )。 紫色石蕊試液 滑清石灰水 氧氧化鈉溶液 A B C D 5.某些食品包裝袋內常有一小包物質,用來吸收氧氣和水分,以防止食品腐敗,常稱“雙吸劑”。下列物質屬于“雙吸劑”的是( )。 A.炭粉 B.鐵粉 C.氯化鈣 D.生石灰 6.如圖,四位同學正在討論某一個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下列四個化學方程式中,同時符合這四位同學所描述的是( )。 A.S+02 S0 2 B.2C0+022C02 C.2H2+022H2O D.CH4+202C02+2H2O 7.下列物質中屬于有機物的是( )。 A.干冰 B.蒸餾水C.小蘇打 D.酒精 二、遷移實踐題 8.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 其中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依次為( )。 A.置換、化合、分解、復分解 B.置換、化合、復分解、分解 C.化合、置換、分解、復分解 D.化合、置換、復分解、分解 9.在下圖裝置中通入x氣體,并在管口P處點燃,實驗結果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X可以是( )。 A.H2 B.CO C.C02 D.02 10.按照一定的依據把物質進行分類,是我們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用途的便捷途徑。姜宇同學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學實驗室,他收集了許多物質,其中有:①純堿;③生石灰;③醋酸;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銅;⑦石墨;⑧氧化鐵;⑨蔗糖;⑩尿素。對上述物質的分類不正確的是( )。 A.屬于有機物的有③⑤⑨⑩ B.屬于單質的有⑥⑦ C.屬于堿的有①④ D.屬于氧化物的有②⑧ 11.要除去N:中混有的少量H2、C0、CO2,得到干燥的N2 (假設每步反應都是完全的),把混合氣先后通過下列試劑:①濃H2S04;②NaOH溶液;③灼熱的Cu0。正確的順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12.在稀硫酸、食鹽、熟石灰、于冰、甲烷五種物質中,可用食品調味劑的是_____________;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可用于清洗鋼鐵表面鐵銹的是____________;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屬于最簡單的有機物的是_____________。 13.回答下列問題: (1)在通風不良的教室內上課,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同學們常會感覺面紅耳赤,昏昏欲睡。怎樣用最簡單的方法收集一集氣瓶教室內的空氣,以便測定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在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或深井)前,必須先將燃著的油燈放入窖內或井下,原因是什么? 14.為了研究C02的性質,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氣體。以下是老師提供的一些實驗裝置。 (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02氣體,可采用 的裝置組合是_____________ (填字母)。 (2)實驗室制取C0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3)若在上述實驗中氣體無法收集滿,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創新題 15.下面的方框內是某食品包裝上的部分說明,請從其中標出的配料中選出一種符合條件的物質填在下列相應的空格中: (1) _____________中富含蛋白質。 (2) _____________中富含油脂。 (3) _____________屬于維生素。 (4) _____________屬于無機鹽。 16.我市常山縣芳村一帶有豐富的石煤資源,部分村民常用石煤作為燃料。為了防止石煤中的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氣,通常在石煤燃燒時加入一些生石灰(CaO),使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生石灰(CaO)發生化合反應生成一種固體產物,從而達到固硫的目的。則二氧化硫和生石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反應物S0 2中S元素的化合價是__________。(提示:S02的一些化學性質和Si02相似.可以和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如Si02和Ca0反應生成CaSi03) 17.右圖是某學生設計的一種有洗氣、檢驗、貯氣等用途的裝置。 (1)當除去氧氣中混有的水蒸氣時,混合氣體應從_____________ (填“A”或“B”)處導管進入,瓶中盛有的物質可以是_____________。 (2)當檢驗實驗室制取的氫氣中是否含有氯化氫時,瓶中盛有的試劑可以是____________。 (3)當用排水集氣法收集一氧化碳時,瓶內先裝滿水,氣體從_____________處導管通入。若要用水將瓶中一氧化碳排出使用,水應從_____________ 處導管進入。(填“A”或“B”) 18.如下圖所示:A、B、C、D、E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5種無色氣體,其中2種是單質,3種是化合物。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下: 請寫出你的推斷結果: A 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 19.化學就在你身邊,你知道煤爐中的化學奧妙嗎?煤爐是家庭常用的供熱器,燒水做飯用的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當充足的空氣從底部進入爐膛,爐火就會很旺。夜間需把煤爐“封住”,蓋上風口蓋,這時就容易造成“煤氣”中毒。試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產生“煤氣”的原因是什么?(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發生“煤氣”中毒,為什么不易被人察覺? (3)“煤氣”中毒后,應采取哪些可能的急救措施? 20.小明家購買了一瓶白醋,標簽上注明醋酸的質量分數≥5%。小明想:這瓶白醋中醋酸的含量是否與標簽上的標注相符呢? 請你與小明一起,用有關酸堿的知識,定量測定白醋中醋酸的含量。 實驗原理 (1)用已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醋酸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00H+NaOH=CH3COONa+H20 (2)在混合溶液中,當醋酸和氫氧化鈉完全中和時,再增加l滴氫氧化鈉溶液,溶液就呈堿性,而1滴氫氧化鈉溶液約為0.05 mL,對測定結果的影響很小,可忽略不計。 實驗步驟 ①.用___________量取l2.0mL白醋(密度近似為1.09/mL),倒人燒杯中,再加入20.0 mL蒸餾水稀釋。 ②.量取45.0 mL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密度近似為1.09/mL),用膠頭滴管取該氫氧化鈉溶液,逐滴地滴加到稀釋后的白醋中,同時不斷地攪拌燒杯中的溶液。滴至恰好完全反應,剩余氫氧化鈉溶液5.mL。 交流反思 (1)在實驗步驟①中,加適量水稀釋白醋,對實驗結果有無影響?為什么? (2)在實驗步驟②中,小明如何確定醋酸和氫氧化鈉已完全中和? 數據處理:根據實驗數據,通過計算判斷白醋中醋酸的含量是否與標簽的標注相符? 21.碳酸鈣在高溫下煅燒一段時間后,得到白色固體。兩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為了確定白色固體的成分,對其可能的組成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白色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Ⅰ組: 作出猜想:白色固體的成分可能是CaC0。和Ca0的混合物。 實驗驗證:(請你寫出實驗的步驟和現象): 實驗結論:白色固體的成分是CaC03和Ca0的混合物。 Ⅱ組: 作出猜想:白色固體可能全部是氧化鈣。 設計方案:取試樣于試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變渾濁。 Ⅱ組的方案正確嗎? 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組為了進一步研究碳酸鈣分解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稱取一定量白色固體,用足量鹽酸溶解,產生的氣體經除雜、_____________后,被已稱量好的足量的“吸收劑”吸收……“吸收劑”宜選用_____________,該方案中還需補充的步驟是_____________。 中考科學專題十四 常見的化合物答案 第一節常見的無機物 1.D 2.B 3.C 4.A 5.B 6.C 7.B 8.A 9.A 10.D 11.B 12.B 13.A 14.A 15.(1)紫色石蕊 (2)紅 16.方案一:加入過量的HCl(或H2S04、 HN03),有氣泡出現 方案二:加入Ca(OH)2 [或 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現 方案三:加入BaCl2[或 Ba(NO3)2、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現 17.(1)Zn 稀硫酸 (2)Ag、Zn Zn(N03)2 ZnS04 (3)蒸發 18.(1)④ 石蕊試液呈紫色,溶液為中性,說明HCl和 M(0H)x恰好反應完全 (2)2 19.乙的方案不嚴密,因為加BaCl2產生的白色沉淀可以是BaS04也可能是AgCl,故溶液中可能有S02- 4,也可能有Ag+。甲的方案嚴密,因為先加HCl無沉淀生成,證明原溶液中無Ag+,后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只能是BaSO4,可證明原溶液中有 SO2- 4。 20.B 21.(1)第三次、第四次 (2)4.4 22.(1)將液體流量閥門調大 (2)8.16 L/s 第二節常見的有機物 1.D 2.B 3.B 4.C 5.B 6.C 7.D 8.B 9.B 10.C 11.B 12.食鹽 干冰 稀硫酸 熟石灰 甲烷 13.(1)將一裝滿水的集氣瓶拿入教室,然后倒掉水,蓋上玻璃片。 (2)檢測菜窖或深井內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過高,避免人進入時發生危險。 14.(1)A、D、B (2)CaC03+2HCl=CaCl2+H20+C02↑ (3)藥品量不足或氣密性不好等 15.(1)雞全蛋粉(或全脂奶粉) (2)食用植物油 (3)維生素D (4)碳酸鈣、食用鹽、焦亞硫酸鈉 16.S02+CaOCaSO3 +4 17.(1)A 濃硫酸 (2)硝酸銀溶液(或石蕊試液、碳酸鈉溶液等) (3) B A 18.02 C02 C0 H2 CH4 19.(1)2C+022C0 (2)因為C0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所以不易被人察覺。 (3)①打開窗戶讓房間通風; ②讓病人呼吸新鮮空氣; ③進行人工呼吸; ④危重病人送醫院搶救強迫吸氧。 (其他合理的方法均可) 20.實驗步驟:①量筒 交流反思:(1)無影響,溶液稀釋過程中溶質的量不變。 (2)在白醋中先滴入幾滴酚酞,當滴加最后一滴氫氧化鈉溶液,溶液顏色由無色變為紅色時,說明完全中和。(或在白醋中先滴入幾滴石蕊試液,當滴加最后一滴氫氧化鈉溶液,溶液顏色由紅色變為藍色時,說明完全中和) 數據處理:白醋中醋酸的質量分數為5.O%,與標簽的標注相符。 21.I.取適量試樣于試管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 Ⅱ.不正確 因為生成的氫氧化鈣微溶于水,不通入C02也會有渾濁現象產生 干燥 濃Na0H溶液 稱量、計算 - 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