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課時主要內容: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運動與肺通氣。 據報道,由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死亡率在我國逐年上升。據我國1992年的死因調查結果,呼吸系統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農村則占首位。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和病情的加重與空氣污染密切相關。所以對學生滲透講究呼吸衛生和預防呼吸系統疾病方面的情感教育非常必要。 〖教學目標〗 1.知識: (1)描述呼吸系統的組成; (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對吸入空氣的處理作用; (3)理解肺部適于氣體交換的形態結構特點。 (4)描述呼吸運動和肺通氣的原理。 2.能力: 通過嘗試和觀察,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和交流,培養合作學習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呼吸道對吸入氣體的處理作用,倡導學生講究個人呼吸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健康,關注環境質量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概述呼吸系統的組成,解釋呼吸系統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2、描述呼吸運動和肺通氣的原理。 〖教學難點〗 舉例說明呼吸系統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教學準備〗 ◆ 教師準備 人體呼吸系統組成的掛圖,沒標明結構名稱的呼吸系統組成示意圖。 氣管、肺和肺泡的模型,胸廓的結構掛圖或模型。 正常人和吸煙者的肺的圖片。 多媒體課件(演示肺通氣、胸廓的動態變化) 演示肋間肌舒縮引起肋骨和胸骨運動的模型,膈引起胸廓容積改變的模型。 ◆ 學生準備 收集人類與呼吸系統相關疾病的資料。 嘗試制作膈運動引起胸廓容積改變的模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意圖及目的 創設情境: 俗話說,“魚兒離不開水,花兒離不開陽光。”那么人類要生存,離不開什么呢? 據測定,一個人不進食不飲水最多能活7天,不進食但飲水能活10天。那么不呼吸呢? 現在我們來嘗試一下。大家先深吸一口氣再屏住呼吸,試試能堅持多久。 再堅持一下,使勁堅持。 大家能得出什么結論? 復習舊知識: 上一節課我們了解了呼吸作用的意義。誰來說說? 導入新課:說得非常好。同學們認為呼吸是通過人體的哪一個系統來完成的呢? 請同學們接著思考。我們剛才深吸了一口氣,那么外界氣體都經過哪些器官才到達我們體內呢? 還有別的觀點嗎?請看大屏幕(投影展示呼吸系統的組成),并完成相關的題目。 呼吸系統 呼吸道:由_、_、_、_、組成__ 總結:通過剛才同學之間的交流,我們知道: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等部分組成的。 板書:?????????????????????? 呼吸系統:呼吸道,肺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 師:呼吸道和肺在呼吸過程中分別起怎樣的作用呢? 師:為什么這么說呢?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師:他說得好不好?非常棒!他很善于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前后聯系,也很善于推理。他所提到的這個實驗作為課下作業,本周活動課生物實驗室對大家開放,大家可以去做這個實驗,下節課交流。不過有一點他表達不是太完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不僅僅是肺內氣體交換的結果,還有其他原因,請同學們課下思考,我們下一節課解決。 師:下面我們再來做個嘗試。首先呼吸,接著吞咽,然后再試一試兩個動作能否同時進行? 師:有的同學在吃飯時喜歡大聲說笑,爸爸媽媽對此是什么態度?易發生什么狀況?你有過這方面的經歷嗎?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請看大屏幕(展示呼吸和吞咽時會厭軟骨的位置變化)。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請大家想一想,呼吸道僅僅是氣體的通道嗎?請同學們先閱讀教材52頁和53頁的“鼻”和“氣管”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1.呼吸道有什么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 2.在灰塵較多的地方停留久了,鼻腔前部的鼻毛及黏液中都粘有許多灰塵。這說明鼻腔對吸入的空氣有什么作用? 3.患重感冒時,往往要用嘴呼吸。在這種情況下,早上醒來時會覺得嗓子非常干,為什么平時用鼻呼吸時,沒有這種現象? 5.痰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不要隨地吐痰? 6.根據以上問題,你認為呼吸道除了保證氣流的暢通外,還有哪些作用? 師:我們現在來認識肺,請看大屏幕。(展示氣管、肺和肺泡)與學生共同分析:肺適于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并利用電教光碟進行總結概括 教師板書:肺的位置、結構和功能 外界的氣體怎樣進入肺?肺內的氣體怎樣排到體外呢?課件顯示:呼吸運動與肺通氣 剛才同學們看到的現象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呼吸,也叫肺通氣。 板書:肺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叫肺的通氣。 課件顯示:1.肺泡通氣:外界與肺泡之間的氣體交換。 問:肺泡外表面纏繞著什么? 有沒有肌肉呢? 既然沒有肌肉,肺泡能不能主動地擴大? 出示:一只未吹的氣球。 師:就像這個氣球一樣,氣球自己能不能從外面主動地吸入氣體,把自己吹大呢?請一學生來吹一下,吹大后,再把氣放掉。 請每位同學把雙手放在胸部的兩側,先深深吸氣,再深深呼氣,仔細體驗自己的胸廓的變化。 提問:吸氣時,胸廓擴大了還是縮小了?呼氣時,胸廓擴大了還是縮小了?吸氣、呼氣與胸廓變化有何關系? 師:我們就把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稱為呼吸運動。 演示實驗:呼吸運動與肋骨和膈運動的關系。 1、肋骨的運動 學生自己做這個演示實驗,并回答問題:(1)肋間外肌收縮時,肋骨和胸骨是向上還是向下移動? (2)胸腔的內徑有何變化? (3)胸腔內的體積有何變化? 那么胸腔內的氣壓有何變化? 氣體運動方向? 2、膈的運動;請學生觀察并總結:膈收縮,其頂部稍下降,胸廓的上下徑也增大,這樣也擴大胸廓的容積,肺也隨著擴張。人體吸氣。膈舒張時人體呼氣。請學生看課本第59頁圖IV-51和圖IV-52。 請同學們再用手按在腹部作一次深呼吸。根據自己體驗說說深呼吸時,除胸部肌肉參與活動以外,還有哪部分肌肉參與活動? 可見,呼吸有關的肌肉,不只是肋間肌和膈肌。不過,肋間肌和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 歸納總結:通過上述實驗和體驗,說明呼吸運動是由與呼吸有關的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呼吸運動的原理是: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使胸廓擴大和縮小,引起肺被動擴張和回縮,形成肺內氣壓與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才使氣體能夠進出肺泡。呼吸運動的結果,實現肺通氣。 課件展示: 呼吸運動原理 呼吸肌收縮和舒張胸廓擴大和縮小肺擴張和回縮吸氣和呼氣 (四)教學反饋與矯正、鞏固 分發:平和呼吸時呼吸運動過程表,看哪一個小組最先完成。 小組交流完成情況。課件顯示:表格的答案。(點擊空白處即出現) 生:食物、水、空氣等。 七嘴八舌。 吸氣屏息,很快就堅持不住了。在接近一分鐘的時候,絕大部分同學都堅持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松了一口氣。 生:人離不開呼吸,人無時無刻不在呼吸。 生:呼吸作用吸入氧氣,可將細胞內的有機物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呼吸系統。 生甲:鼻、喉、氣管。 生乙:還有咽、支氣管和肺。 生:(觀察、思考、完成思考題。) 生:呼吸道是外界氣體進入肺內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 生:在剛才的深吸氣中,外界氣體是經過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進入我們的肺內的,呼氣時肺內的氣體反向排出,所以說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在小學的自然中做過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使石灰水變渾濁的實驗,說明吸入的氣體在肺內進行了交換,所以說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生:嘗試吞咽和呼吸。(結論是兩個動作不能同時進行) 生:爸爸媽媽不讓大聲談笑,我有過類似的經歷,結果嗆著了,引起劇烈地咳嗽。 生:觀察、思考。回答相關問題。(略) 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呼吸系統的疾病,及如何注意呼吸系統的衛生 生:觀察,思考肺的位置、結構和肺部適于進行氣體交換的特點。 生: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沒有肌肉。 不能。 生:不能。 學生體驗 生:略。學生小結:吸氣時,胸廓擴大;呼氣時,胸廓縮小。這說明吸氣和呼氣與胸廓擴大和縮小的運動有關。 生:向上移動。 生:前后徑變大,左右徑同時變大。 生:明顯變大。 生:胸腔內的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 生:由氣壓較高處(外界氣體)進入氣壓較低處(肺泡內),這就是吸氣。反之,肋間肌舒張時人體呼氣。 觀察并跟老師一起總結。 學生邊觀察邊看課本第59頁圖IV-51和圖IV-52。 生:腹部肌肉。 通過觀察、討論,學生弄清楚了胸廓的擴大和縮小(即呼吸運動)是如何完成肺通氣的 完成分發的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緊密聯系生活中的實例,通過學生切身體會,自然引出“呼吸”。 在激發學生興趣基礎上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內容。為進一步學習新課“呼吸系統的組成和肺通氣”作好鋪墊。 組織學生看電教光碟,并能描述呼吸系統的組成 訓練口頭表達能力,回憶學過的知識。點明個別學生的回答還有待補充完整。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通過師生交流使學生明白:咽是食物和空氣進入體內的共同通道。呼吸時,會厭軟骨像抬起的蓋子,使空氣暢通無阻;吞咽時,又像蓋子一樣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所以我們在吃飯時不能大聲談笑(情感教育)。否則,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下,食物進入氣管,就會引起劇烈的咳嗽。 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呼吸道到底有些哪些作用。 通過師生交流,使學生明確:位置――肺位于胸腔內,左右各一個。結構――由細支氣管的樹狀分支和肺泡組成。肺部適于進行氣體交換的特點――肺泡數量多,總面積大;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僅由單層細胞組成。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通過直觀教具、自己親身體驗、新手制作,使學生知道吸氣、呼氣與胸廓擴大與縮小有關,知道吸氣是主動的,呼氣是被動的,并且理解呼吸運動的原理。 當堂檢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查漏補缺,同時便于改進以后的教學。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 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 1、呼吸道(由上→下):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 ?????? 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有清潔、溫暖和濕潤吸入的空氣等作用。 2、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A. 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個; B. 結構:由眾多肺泡構成,肺泡與樹枝狀的支氣的細小分支相通; C. 肺泡的結構特點: 數量多;面積大;壁極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彈性,肺泡壁外具彈性纖維;外包毛細血管網。 D. 功能:主要呼吸器官;肺泡的功能是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 二、呼吸運動與肺通氣 1、肺的通氣—肺部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 2、呼吸運動—指胸廓有節律地擴大與縮小。 呼吸運動原理: 呼吸肌收縮和舒張胸廓擴大和縮小肺擴張和回縮吸氣和呼氣 〖課堂練習〗完成呼吸運動過程的表格(見上面教學過程中) 〖課外作業〗 思考:為什么由人體肺部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是在細胞內怎么到達血液的?血液里二氧化碳怎么到達肺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