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節 光和顏色第一課時 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明確什么是光源,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光源。(2)知道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能列舉出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的例子。(3)知道真空中的光速。【過程與方法】通過實例分析、比較、探究實驗,讓學生認識光源、光的直線傳播等概念與規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分析、比較、探究實驗,正確認識光源、光的直線傳播規律,以科學嚴謹的態度探索小孔成像的特征。教學重難點【重點】光源的判斷;光傳播的特征。【難點】光傳播與聲音傳播的區別。教學過程知識點一 光源【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61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自身會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如太陽、通電的電燈、螢火蟲等。光源還可以分為自然光源(如螢火蟲、水母等)、人造光源(如煤油燈、通電的電燈等)、熱光源(如燃燒的火把、煤油燈等)和冷光源(如螢火蟲、水母等)。【教師點撥】1.光源是自身會發光的物體。一些自身不發光,但由于能反射太陽光或其他光源發出的光而使自己發光的物體不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的行星。2.光源是指正在發光的物體,如通電的電燈是光源,未通電的電燈不是光源。【跟進訓練】1.下列物體中屬于光源的是( D )A.電影屏幕和電視機屏幕B.人眼和月亮C.螢火蟲和鏡子D.螢火蟲和正在發光的燈2.下列物體: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陽;④鉆石;⑤亮著的電燈;⑥螢火蟲;⑦交通路牌,其中一定是光源的有③⑤⑥,一定不是光源的有②④⑦,可能是光源的有①。知識點二 光的傳播【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61~63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1)光能在真空中傳播,還能在空氣、水、玻璃等物質中傳播。(2)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3)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傳播情況,我們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線和方向,這樣的線叫做光線。(4)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步槍瞄準、激光準直、日食和月食等都可以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2.(1)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的直線傳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可以成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2)小孔成像與孔的形狀無關,與物體的形狀有關。(3)小孔成像的大小取決于物體到小孔之間的距離與像到小孔之間的距離。【教師點撥】光沿直線傳播是有條件的: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在兩種不同介質的界面上,光線會發生彎折。即使在同一介質中,如果介質不均勻,光線也會發生彎曲。【跟進訓練】1.關于光的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光在所有的介質中都是沿直線傳播的B.光總是沿直線傳播的C.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D.光只在真空中才沿直線傳播2.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光沿直線傳播的是( D )A.日食B.小孔成像C.影子D.先看見閃電后聽見雷聲3.當太陽光垂直照在一個極小的三角形的孔上時,它在地面上產生的亮斑形狀是( C )A.三角形 B.倒三角形C.圓形 D.正方形知識點三 光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63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快,達3×105千米/秒;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為真空中的;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約為真空中的。2.光在一年時間里傳播的距離約等于9.46×1012千米,這個距離叫做1光年。光年是天文學上用來計量天體之間距離的單位。【教師點撥】打雷下雨時,雷聲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但是由于光的傳播速度比聲的傳播速度快得多,因此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跟進訓練】1.用激光器向月球發射激光信號,經過2.56s接收到從月球返回的激光信號,則用此方法測得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為( C )A.7.68×108km B.7.68×105kmC.3.84×105km D.3.84×108km2.如果聲音和光都從空氣傳入水中,那么( A )A.聲速變大,光速變小B.聲速變小,光速變大C.聲速、光速都變大D.聲速、光速都變小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第二課時 光的色散與物體的顏色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光的色散,知道白光是復色光。(2)確認紅外線、紫外線的存在,知道它們在生活中的常見應用。(3)了解物體的顏色是怎樣形成的。【過程與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問題進行有序探究,能對生活中的一些光的色散現象和物體的顏色做出解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主動探究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驗解決問題后的愉悅之情,逐漸養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和樂于動手實踐的科學品質。教學重難點【重點】(1)三棱鏡對白光的折射作用。(2)物體顏色的成因。【難點】理解白光的色散現象和規律。教學過程知識點一 光的色散【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63~64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單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如紅光、綠光、藍光等。復色光:由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如白光(太陽光也是一種白光)等。2.太陽光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這種現象叫做光的色散。【教師點撥】通過三棱鏡的光線都向底邊偏折。太陽光是七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復色光,七種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從小到大按照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排列。【跟進訓練】1.天地萬物五光十色,下列關于光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D )A.太陽光是由多種色光組成的B.通過三棱鏡可使太陽光發生色散C.光的色散的實質就是復色光被分解為單色光D.白光是單色光2.夏天雨后,天空會出現絢麗的彩虹,這是光的色散現象。弧形彩虹的外側是紅色,內側是紫色。知識點二 物體的顏色【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64~65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白色物體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體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2.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教師點撥】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而顏料的三原色是品紅、黃、青。【跟進訓練】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白紙上寫紅色的字,在紅色燈光下能輕松辨認B.白紙在綠光照射下,仍然是白色的C.彩色電視機的畫面是用紅、藍、綠三種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的D.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綠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光的三原色是紅、黃、藍B.將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會混合出黑色C.將顏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會混合出白色D.將顏料中的藍、黃顏料按適當比例混合在一起可得到綠顏料知識點三 看不見的光【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66~67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紅外線具有熱效應。太陽的熱主要是通過紅外線的形式傳達到地球上的。自然界的所有物體都在輻射紅外線,且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強。紅外線探測器、紅外線照相機、紅外線夜視儀等都是利用紅外線識別不同溫度的物體。2.紫外線有化學作用、生理作用,能使熒光物質發光,常用于殺菌消毒、鑒別紙幣的真偽等。適量的紫外線照射,有助于人體健康,但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會使人皮膚變黑,誘發皮膚癌。【教師點撥】大氣層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是地球的保護傘。【跟進訓練】1.下列關于紅外線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紅外線是一種可見光,能被肉眼看到B.一切物體都可以輻射紅外線,溫度較高的物體輻射的紅外線較強C.物體在常溫下不會輻射紅外線,只有溫度高到一定程度才輻射紅外線D.紅外線能使熒光粉感光,能用來鑒別鈔票真偽2.紅外線和紫外線都屬于不可見光,下列關于兩者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溫度越低的物體,產生的紅外線越強B.紫外線具有滅菌的作用,可殺滅細菌C.紅外線可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D.電視機的遙控器就是利用的紫外線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章 第4節 光和顏色 第2課時.doc 第2章 第4節 光和顏色 第1課時.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