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時 視 覺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清物體的。(2)知道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特點及其矯正方法。(3)樹立保護眼睛和衛生用眼的意識。【過程與方法】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創設思考、回答、交流和討論問題的機會和條件,培養學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樹立將科學規律、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2)通過小組活動,促進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培養團結協作和科學創新精神。教學重難點【重點】(1)了解眼睛的結構。(2)視覺的形成。教學過程知識點一 眼睛【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78~80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人的眼睛的結構和功能與照相機非常相似。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其中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了物體的像。瞳孔在虹膜的中央,根據環境中光的強弱,控制進入眼睛的光的多少;睫狀肌起到改變晶狀體的形狀,從而改變晶狀體的焦距的作用。2.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發出或反射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最后到達視網膜。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倒立、縮小的實像。視網膜上有很多感光細胞,這些細胞感受到光刺激后發出信息,信息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而形成視覺,我們就看到了物體。【合作探究】觀察同桌同學的虹膜和瞳孔。用手電照射右眼,右眼的瞳孔有什么變化?瞳孔有什么作用?答:用手電照射同桌同學的右眼時,觀察到該同學的瞳孔變小了。光亮的環境中瞳孔能讓較少的光進入眼睛,說明瞳孔的大小可以根據環境中光的強弱隨時進行調節。【教師點撥】1.眼球相當于一架照相機。眼球的折光系統通過睫狀肌來改變曲度,整體類似一個焦距可調的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即膠卷)。2.瞳孔就是通光孔,根據外界環境光線的強弱來改變進入光線的強弱。而進入的光線刺激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產生信息沿神經細胞傳遞到大腦形成視覺。【跟進訓練】1.眼睛調節光線強弱的結構是( B )A.視網膜B.瞳孔C.晶狀體D.玻璃體2.駕駛員在夜晚會車時應將遠光燈轉換為近光燈,因為強光照射會影響對面駕駛員觀察路況。在眼球結構中,感受光線刺激的是( D )A.角膜B.瞳孔C.晶狀體D.視網膜3.不論較近或較遠的物體,對于正常人來說,都能使物像落在視網膜上,這主要是因為( D )A.視網膜可以前后移動調節B.眼球的前后徑可以調節C.瞳孔可以縮小和放大D.晶狀體的曲度可以調節知識點二 人類視覺上的限制【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81~83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有關視覺的基本概念(1)近點:晶狀體最凸時,能看到的最近的點。(2)遠點:晶狀體最扁時,能看到的最遠的點。(3)盲點:視網膜上沒有任何感光細胞的地方。(4)色盲:失去正常人辨別顏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覺障礙,稱為色盲。色盲有紅色盲、綠色盲、紅綠色盲、黃藍色盲和全色盲之分。2.視力缺陷與矯正近視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來自遠處物體的光聚焦在視網膜前,使物像模糊不清。可以借助凹透鏡來矯正近視。遠視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使來自近處物體的光聚集在視網膜后面。要矯正遠視,可配戴凸透鏡。3.愛護眼睛保護視力的措施(1)在光線充足的地方看書寫字。(2)注意合理用眼。(3)坐姿要端正。(4)營養攝取應均衡,多攝入含維生素B類豐富的食物。【教師點撥】為了更好地愛護眼睛,保護視力,睡眠不可太少,作息要有規律,睡眠不足眼睛容易疲勞,易造成假性近視。【跟進訓練】1.為了預防近視,下列習慣不正確的是( A )A.看書時,眼與書本的距離隨光線亮暗進行調節B.經常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衛生C.看書時間不能太長,連續看書1小時左右要休息片刻D.躺、臥、走路、乘車時不要看書2.如圖是小明同學根據所學知識畫的近視成像情況及矯正方法圖,其中正確的是( A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第二課時 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會通過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2)知道凸透鏡成虛實、倒正、大小像所滿足的條件。(3)知道放大鏡和照相機的成像原理。【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所成像滿足的條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嘗試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樂于將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2)通過實際操作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教學重難點【重點】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難點】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教學過程知識點一 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76~77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在做探究實驗時,注意焰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這樣便于在光屏上得到像,且使像在光屏中央。2.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當u>2f時,物與像的位置關系是異側,像是縮小的、倒立的實像;當u=2f時,物與像的位置關系是異側,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實像;當2f>u>f時,像與位置的關系是異側,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實像;當u=f時,則不能成像;當u虛像。【教師點撥】虛像并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在虛像的位置上并沒有真實的光線,這就是它與實像的區別: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虛像是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而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跟進訓練】1.小明在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他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分別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各器件位置如圖所示,則所用的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B )A.9cmB.12cmC.15cmD.18cm2.如圖所示,凸透鏡焦距為f,燭焰在圖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現將蠟燭向左移動2f,移動蠟燭的同時移動光屏,使燭焰始終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則光屏上的像( A )A.一直變小B.先變大后變小C.一直變大D.先變小后變大3.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若將點燃的蠟燭依次放在a、b、c三處,其中蠟燭放在b處得到的實像最大,放在c處得到的實像最小。知識點二 放大鏡和照相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78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放大鏡是一種焦距較小的凸透鏡。它是利用u時,物體經過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原理制成的。2.數碼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數碼照相機就是利用將景物放在離凸透鏡2倍焦距之外時,能在影像傳感器上成一個清晰、倒立、縮小的實像原理制成的。【教師點撥】物體離鏡頭距離較遠,經鏡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體離鏡頭越遠,成的像越小,離鏡頭越近,成的像越大。【跟進訓練】1.使用手機攝像頭掃描二維碼時,成縮小的實像。下列儀器成像特點與其相同的是( B )A.放大鏡B.照相機C.投影儀D.顯微鏡2.監控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填“凸”或“凹”)透鏡,所成的像是縮小的實(填“實”或“虛”)像。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第6節 透鏡和視覺第一課時 透 鏡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凹透鏡,能描述透鏡的光心、主光軸、焦點和焦距。(2)知道凹透鏡和凸透鏡對光的作用,掌握相關的作圖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畫圖,讓學生知道透鏡的主光軸和光心;通過探究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增強學生的體驗,獲得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教學重難點【重點】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難點】凹透鏡和凸透鏡對光的作用和作圖方法。教學過程知識點 透鏡【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75~76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1)透鏡可分為凸透鏡和凹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做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做凹透鏡。(2)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于一點,這一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3)凸透鏡所成的像是實像。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叫做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叫做像距,用v表示。2.透鏡的三條重要光線(1)通過光心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不改變方向。(2)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通過焦點。對于凸透鏡來說是通過異側的焦點;對于凹透鏡來說,它的焦點是虛焦點,是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3)通過焦點的光線經過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出。對凹透鏡來說是入射光線的延長線過焦點。【合作探究】探討能否用冰和陽光來取火?答:可以把冰磨成凸透鏡,會聚陽光,在焦點(最小、最亮的光斑)處放上易燃物即可。【教師點撥】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但光不一定會聚到一點,而是入射光線通過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比原來的入射光線更靠近主光軸,使它的光束變窄;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光線經過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比原來的入射光線發散一些,使它的光束變寬。2.焦點是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兩倍焦距處是成放大實像和縮小實像的分界點。【跟進訓練】1.下列透鏡中,屬于凹透鏡的是( D ) 2.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光學原理是( A )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色散D.光的直線傳播3.下圖中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圖中未畫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鏡是( C )a bc dA.aB.b、dC.cD.a、c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章 第6節 第3課時.doc 第2章 第6節 透鏡和視覺 第1課時.doc 第2章 第6節 透鏡和視覺 第2課時.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