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章 運動和力第1節 機械運動第一課時 參照物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運動的絕對性以及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2)理解參照物的概念,能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所選參照物,以及根據所選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3)了解機械運動的分類,知道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例概括出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培養學生的思維概括能力。(2)通過參照物的判斷及物體運動狀態的判斷,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讓學生接受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學重難點【重點】(1)參照物的判斷以及根據所選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2)機械運動的分類。【難點】根據所選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教學過程知識點一 參照物【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88~89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2.判斷一個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常選擇一個假定不動的物體作為標準,相對于這個標準,如果物體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就認為它是運動的;否則,就認為它是靜止的。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3.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如果選擇的參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時,結論也不一樣。比如地面上的人和電梯里的人對電梯是靜止還是運動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因為地面上的人和電梯里的人所選的參照物不同。【合作探究】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坐著的汽車正好與另一輛汽車并排停著,當你看著邊上的汽車時忽然感覺自己坐的車正在緩慢地運動,但當你向另一邊窗口看出去時,又發現自己坐的車根本沒有動。你能解釋這一現象嗎?答:事實上,你先后對自己坐的車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判斷都有道理。你認為自己坐的車是運動的,是以邊上那輛開動的車作為參照物,你坐的車相對于邊上的車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故認為自己坐的車是運動的。你又認為自己坐的車是靜止的,是以路旁的樹木或建筑物為參照物,自己坐的車相對于這些參照物的位置未變,故認為是靜止的。【教師點撥】1.參照物的選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將被研究的物體本身作為參照物。2.參照物一旦被選定,我們就假定該物體是靜止的。3.未作說明時,一般以地面或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4.判斷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從以下三點著手:(1)確定研究對象。(2)假定參照物不動。(3)分析研究對象相對于所選參照物是否發生位置變化。【跟進訓練】1.下列現象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D )A.麥浪滾滾B.河水奔流C.萬里飄雪D.燈光閃爍2.下列關于參照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參照物一定是靜止的B.參照物一定是運動的C.參照物是為了研究機械運動而被選作標準的物體D.參照物只能選擇相對地面靜止的物體3.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D )A.以太陽為參照物,地球是運動的B.月亮躲進云層,是以云層為參照物C.以車廂為參照物,坐在車廂里的乘客是靜止的D.以車站為參照物,開出車站的列車上的乘客是靜止的知識點二 機械運動的分類【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90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根據物體運動的路線,可以將物體的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2.物體沿直線運動時,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運動快慢保持不變,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運動快慢發生了變化,這種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教師點撥】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也是理想化的運動模式。【跟進訓練】1.下列運動中,屬于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D )A.足球離開腳后在草地上滾動B.跳水運動員從跳臺跳下C.汽車正在轉彎D.貨物在傳送帶上運動2.下列做直線運動的是( B )A.公園里的過山車B.樹上掉下來的蘋果C.跳高運動D.運動中的秋千3.一輛摩托車做直線運動,1s內走路10m,2s內走20m,3s內走30m……,則此車的運動是( C )A.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B.一定是變速直線運動C.可能是勻速直線運動D.以上答案都不正確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第二課時 速 度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會敘述速度的定義,以及了解速度的不同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運算。【過程與方法】在給定器材的條件下,能夠通過實驗活動,得出比較物體快慢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形成愿意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難點【重點】速度單位之間的換算,以及運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難點】靈活運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教學過程知識點一 速度【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91~92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1)比較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2)比較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2.速度: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3.計算公式:速度=,也可以表示為v=(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v表示速度)。4.速度單位:國際單位是米/秒,符號是m/s,讀作米每秒。常用單位還有千米/時,符號為km/h,讀作千米每時。換算關系:1米/秒=3.6千米/時。【合作探究】某運動員在100米賽跑中的成績是9秒63;城市馬路上汽車的速度約為30千米/時;非洲羚羊奔跑的速度為20米/秒。你能比較出這三者運動的快慢嗎?答:運動員百米賽跑的速度v人==≈10.4m/s,汽車的速度v汽=30km/h=≈8.3m/s,非洲羚羊奔跑的速度為20m/s。則上述三者運動的快慢:非洲羚羊奔跑的速度>運動員百米賽跑的速度>汽車的速度。【教師點撥】比較不同單位的速度大小時,一定要先將它們轉化為相同的單位后再比較大小。【跟進訓練】1.下列運動物體中,速度可能為20米/秒的是( D )A.正在進行比賽的短跑運動員B.在高空正常飛行的波音747客機C.正在快速爬行的螞蟻D.正在平直公路上正常行駛的汽車2.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由公式v=可知( C )A.時間不變,速度跟路程成反比B.路程不變,速度跟時間成正比C.速度不變,路程跟時間成正比D.以上說法都不對3.一輛轎車行駛的速度是100km/h,一輛自行車前進的速度是5m/s,這表明( D )A.轎車行駛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車多B.轎車一定始終在自行車前面C.自行車的運動時間一定比轎車長D.轎車的運動速度一定比自行車快知識點二 速度公式的應用【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92~94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根據速度公式v=,可變形為s=vt或t=。2.運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時的要求:(1)公式中,速度、路程、時間三個量的單位必須統一。(2)如果問題比較復雜,可以畫示意圖,明確運動過程以及量與量之間的關系。(3)先進行字母運算,再代入數字進行計算。【教師點撥】速度公式v=可變形成s=vt,即可以看成一個y=kx的一次函數,這里的v就相當于一個常數k。所以物體的勻速直線運動可用如下的s?t圖象來表示。由圖a、b可知運動相同路程甲車所用時間小于乙車,所以v甲>v乙,同樣可比較兩直線的斜率k,k甲>k乙,則v甲>v乙。也可以畫成如下v?t圖象:從上圖可直接看出v甲>v乙。【跟進訓練】1.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一輛汽車,30min通過了36km的路程,汽車的速度是( A )A.20m/sB.10m/sC.12km/hD.36km/h2.甲車的速度是乙車的2倍,乙車行駛的時間與甲車行駛的時間之比為3∶1,則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之比是( B )A.3∶2B.2∶3C.1∶6D.6∶13.甲、乙兩小車運動的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C )A.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B.甲車的速度為10m/s,乙車的速度為2m/sC.經過6s,甲、乙兩車相距2mD.經過5s,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均為10m4.王剛同學百米賽跑的成績是14s,他在前6s內的平均速度是7m/s,求王剛在賽跑過程中:(1)前6s內通過的路程。(2)后8s內的平均速度。答:(1)由v=可得,前6s內通過的路程s1=v1t1=7m/s×6s=42m。(2)后8s內通過的路程s2=s-s1=100m-42m=58m,后8s內的平均速度v2===7.25m/s。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章 第1節 機械運動 第1課時.doc 第3章 第1節 機械運動 第2課時.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