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節 壓 強第一課時 壓力與壓強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解壓力、壓強的概念。(2)掌握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并會運用壓強公式。(4)了解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2)了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生活和物理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精神。教學重難點【重點】(1)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2)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教學過程知識點一 壓力及其作用效果【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117~119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2.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3.壓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決定的。4.壓強:物體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定義式:壓強=。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壓強公式可寫為p=。5.在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為帕斯卡,簡稱帕,符號為Pa,1帕=1牛/米2。【教師點撥】1.公式p=中,F與S對應于同一個研究對象,這個公式適用于固體、液體、氣體的壓強計算。2.壓力F和受力面積S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但壓強p和F、S之間卻有密切關系。3.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積,不是物體的表面積。4.利用壓強公式進行計算時,務必注意單位統一。【跟進訓練】1.下列關于壓強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壓力越大,則壓強越大B.受力面積越大,則壓強越小C.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越大,則壓強越大D.重力越大,則它產生的壓強越大2.初一學生小明在水平路面上騎行共享單車,經測量,每只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面積為50cm2,該共享單車的質量為15kg,試估測小明騎行時對地面的壓強為( A )A.6.5×104PaB.1.3×105PaC.3×103PaD.0.3Pa3.兩個人并肩走過沙灘,留下一深一淺的腳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踩成深腳印的人體重較大B.踩成淺腳印的人鞋底面積較大C.踩成深腳印的人對沙灘的壓強較大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4.水平桌面上放著底面積相同,質量相等的銅、鐵、鋁三個長方體,它們對桌面壓強的大小是( D )A.銅塊最大B.鐵塊最大C.鋁塊最大D.一樣大知識點二 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119~120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增大壓強的方法:(1)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2)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3)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同時增大壓力和減小受力面積。2.減小壓強的方法:(1)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2)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3)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同時減小壓力和增大受力面積。【合作探究】除教材上的例子,請同學們再各舉兩個生活中減小和增大壓強的例子。答:減小壓強:書包背帶做得較寬;滑雪板的面積較大。增大壓強:盲道上突起的圓點;冰鞋上裝有冰刀。【跟進訓練】1.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壓強的是( C )A.書包背帶做得較寬B.圖釘帽做得面積較大C.石磨磨盤做得很重D.大型平板車裝有很多車輪2.下列措施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C )A.刀刃磨得薄一些B.石斧打磨成尖形C.滑雪板的面積較大D.針尖做得尖一些3.一同學在結冰的湖面上行走時,突然發現腳下的冰即將破裂,他應采取的措施是( D )A.趕緊向岸邊跑去B.站住不動C.立即改成單腳站立D.就地趴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邊挪動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第二課時 液體的壓強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液體內部存在壓強,以及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2)掌握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3)會運用液體壓強公式。【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水內部壓強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研究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教學重難點【重點】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難點】探究水內部壓強的特點。教學過程知識點 液體的壓強【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120~122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液體不但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會產生壓強,液體的內部也存在壓強。液體的深度越大,壓強越大。2.壓強計是比較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儀器。當壓強計金屬盒上蒙的橡皮膜受到壓強時,U形玻璃管左右兩管內的液面就會出現高度差,壓強越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3.液體壓強的特點:(1)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3)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密度越大,壓強越大。【教師點撥】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液體受重力作用且液體具有流動性。2.在比較固體對固體產生的壓力和壓強的大小時,先比較壓力F的大小,再根據公式p=比較壓強;在比較液體對固體產生的壓力和壓強的大小時,通常先根據公式p=ρgh比較壓強,再根據F=pS比較壓力。3.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某點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重量、體積及容器的大小、形狀無關。4.深度是液面到液體內部某處的垂直距離;高度是液體底部到液體內部某處的垂直距離。【跟進訓練】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A.液體壓強的大小跟深度和液體密度有關,跟容器的形狀和底面積的大小也有關B.液體受到的重力越大,則液體的壓強也一定越大C.同種液體由于重力而產生的壓強只跟深度成正比D.以上說法都不對2.如圖所示,小明將壓強計的探頭放入水中某一深度處,記下U形管中兩液面的高度差h,下列操作能夠使高度差h增大的是( A )A.將探頭向下移動一段距離B.將探頭水平向左移動一段距離C.將探頭放在酒精中的同樣深度處D.將探頭在原深度處向其他方向任意轉動一個角度3.如圖所示為一只浸沒在水中的球,球上a、b、c、d四點中,受到水的壓強最大的是( C )A.a點B.b點和c點C.d點D.一樣大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章 第7節壓強 第1課時.doc 第3章 第7節壓強 第2課時.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