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地球的自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地球的自轉及其基本的運動規律。 (2)能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更替。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了解地球自轉的特征,知道地球的自轉方向。 (2)通過討論了解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現象的產生,知道晨昏線(圈)的含義和晝夜交替周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與小組互助合作,使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會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 (2)明確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原因。 【難點】 (1)建立地球運動空間概念。 (2)地球上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原因。 教學過程 知識點一 自轉現象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132~134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地球繞 地軸 的旋轉運動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周期約為 24小時 。 2.由于地球的自轉方向自 西 向 東 ,所以,我們總是從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在西方送走落日的余暉。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呈 逆時針 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呈 順時針 方向旋轉。 【合作探究】 有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繞地軸旋轉? 答:可證明地球在自轉的現象有晝夜交替,不同緯度的地方有時差,平靜的水池放水會產生漩渦等。 【教師點撥】 記憶地球自轉的手勢判斷法:如下圖右手手勢,拇指指向為北極方向,四指彎曲方向即為地球自轉方向。如果是在北極上空看,則轉動右手,把拇指朝內指向自己,四指彎曲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即在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如果是在南極上空看,則轉動右手,把拇指朝外,四指彎曲方向為順時針方向,即在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方向。 【跟進訓練】 1.地球自轉的旋轉中心是 ( C ) A.太陽 B.北極星 C.地軸 D.赤道 2.下列四圖中,正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是 ( D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知識點二 晝夜交替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134~135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地球是一個 不發光 ,也 不透明 的球體。在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這一半就是白晝,稱為 晝半球 ;而背著太陽的另一半則太陽照不到,是黑夜,稱為 夜半球 。 2.地球每自轉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時間約為 24 小時。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就不斷地更替,就產生了 晝夜交替 現象。 3.如圖所示,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 晨昏線(圈) 。 晨線 是太陽升起的地方, 昏線 是太陽落下的地方。 【合作探究】 行星晝夜交替的周期長短差異很大,金星是243天,地球是24小時。地球上晝夜交替的周期比較短,對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發展有什么有益的影響? 答:地球自轉周期為一天,地球上有一半的地方在陽光的照射下,且在不停地變化之中,導致地球表面不至于太冷或者太熱,從而使地球表面有適于生命形成和發展的溫度條件,并有利于地球生物的休養生息。 【教師點撥】 晝夜現象與晝夜交替現象是兩種不同的現象,如果沒有晝夜現象也就沒有晝夜交替現象,但沒有晝夜交替現象時可以有晝夜現象。當然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沒有了地球的自轉,實際上也有晝夜交替現象,因為地球還在公轉(繞太陽轉動),這時一晝夜就是一年,而不是一天。也正是因為地球自轉的周期比公轉周期短很多,所以在24小時內因公轉引起的晝夜變化可以忽略不計。 【跟進訓練】 1.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因而晝夜交替的方向是 ( A ) A.自西向東 B.自東向西 C.自北而南 D.自南而北 2.下列與地球上產生晝夜現象無關的是 ( D ) A.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 B.地球本身不發光 C.同一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D.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3.在我國處于同一緯度的A、B兩地,某時刻A剛好位于晨線上,B位于A的東側,則B地此時處于 ( A ) A.晝半球 B.夜半球 C.昏線 D.晨線 練習設計 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