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節 太陽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太陽系的組成。 (2)知道八大行星及其衛星。 (3)了解小行星、彗星和流星。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收集、分析資料認識太陽系的組成。 (2)通過多媒體教學直觀感受太陽系的組成,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收集、分析資料的過程認識到收集、分析資料并進行交流是科學學習的一種方式。 (2)通過對太陽系的學習,認識到太陽系中天體的運動是有規律的,是可以逐漸被人們認識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太陽系的組成。 教學過程 知識點一 太陽系的組成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148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太陽系由 太陽 、 八大行星 、 衛星 、 矮行星 、 小行星 、 彗星 和 流星體 等天體組成。 2.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 太陽 ,其質量占了太陽系總質量的 99.86% ,其他天體都繞太陽 公轉 。 3.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 水星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 4.小行星集中分布在 火星 和 木星 軌道之間。 【教師點撥】 八大行星的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自轉方向除金星(自東向西)外也都是自西向東。 【跟進訓練】 1.如果把太陽系當作一個“大家庭”,人類居住的地球只是其中的一員。下列不屬于這個家庭成員的是 ( C ) A.火星 B.土星 C.北極星 D.海王星 2.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天體,與該行星相鄰的是 ( C ) A.地球、火星 B.地球、木星 C.火星、土星 D.木星、金星 3.下列關于太陽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C ) A.太陽是宇宙中唯一能發光的天體 B.月球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行星 C.哈雷慧星是太陽系的成員之一 D.地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 知識點二 行星及其衛星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149~151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 行星 是一種體積和質量比太陽小得多,在橢圓軌道上環繞 太陽 運動的、近似球形的天體。衛星是圍繞 行星 運動的球狀天體。 2.八大行星中體積、質量最大的是 木星 ,其次是 土星 。體積、質量與地球相近的行星是 金星 。 3.水星和金星沒有 衛星 ,它們離太陽較近,表面溫度很 高 。 4.火星是和地球最相像的一顆行星,為固體星球,表面溫度很 低 。木星和土星有固體的核心和幾萬千米厚的氫、氦等構成的大氣。它們的體積大,衛星較多,并且有 光環 。土星的最大衛星“土衛六”是人類迄今為止在太陽系中發現的第 二 顆存在液體的星球。 【合作探究】 為什么人類把火星首選為移民外星球的第一站? 答: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水、一定厚度和適宜呼吸的大氣是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個條件。火星表層具有與地球最相近的環境,且離地球較近,所以人類把火星選為移居外星球的第一站。 【跟進訓練】 1.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用望遠鏡探索太空的是 ( C ) A.哥白尼 B.布魯諾 C.伽利略 D.牛頓 2.下列行星中沒有大氣的是 ( A ) A.水星 B.金星 C.木星 D.土星 3.火星是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十分稀薄,密度僅為地球大氣密度的1%,火星兩極皆有干冰組成的板冠,會周期性消長。根據以上信息,你認為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 ) A.火星上也有季節變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長1倍左右 C.汽油在火星上可以正常燃燒 D.火星表層上的成分與地球上土壤成分相似 知識點三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體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151~153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小行星的質量和體積比行星小得多,直徑在數米到數百千米不等。目前已發現有數十萬顆小行星繞日運行,其中大部分集中在 火星 和 木星 之間,稱為 小行星帶 。 2.彗星由 慧核 、 慧發 、 慧尾 三部分構成。慧核是由 巖石 的碎片、 固體微粒 和 水 結冰而成的“大冰球”。最著名的哈雷彗星,繞日公轉的周期是 76 年。上次出現是在1986年,下次出現將是 2061 年左右。 3.太陽系中的一些固體小塊(流星體)闖入地球大氣層時,與大氣摩擦燃燒發光而劃亮夜空的現象稱為 流星 現象。沒有燃盡的流星體落到地球表面,叫做 隕星 。主要由巖石構成的隕星叫 隕石 。 【跟進訓練】 有時在天空會看到一些拖著尾巴的星星,它們是由巖石的碎片、固體微粒和冰球組成的,它們是 ( B ) A.恒星 B.彗星 C.行星 D.衛星 練習設計 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