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年中考歷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專題一、我國古代四大傳統節日及習俗:1.春節:燃放鞭炮、相互拜年等。2.元宵節:掛彩燈、劃旱船等。3.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等。4.中秋節:祭月、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二、醫學成就:1.張仲景:簡介: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被后世稱為“醫圣”。寫成《傷寒雜病論》一書,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要辨證分析病情,然后對癥治療;還提出“治未病”理論。2.華佗:簡介:華佗,東漢末年名醫。擅長用針灸、湯藥為人治病,而且能實施外科手術;發明了“麻沸散”,用于各種手術;創編出了“五禽戲”,幫助人們強身健體。3.李時珍:簡介:明代杰出醫藥學家,編寫出《本草綱目》,全書共記載藥物1800多種,收錄藥方11000多個,還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偨Y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三、優秀科技成就:1.四大發明:(1)造紙術:西漢時期出現麻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紙的發明及應用,對社會歷史的記載和保存,對思想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科技文化乃至經濟社會的發展。(2)印刷術: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推動了世界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3)火藥:唐朝時已經發明了火藥,唐末開始用于軍事,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傳入歐洲后,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4)指南針:戰國時期制成了“司南”,宋代開始用人造磁鐵制成指南工具,北宋末年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傳入歐洲后,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2.數學:祖沖之的數學成就(1)圓周率: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2)《綴術》:祖沖之與其子合著的數學名著《綴術》,在唐朝時被朝廷規定為算學的主要課本,唐代數學考試多從中出題。后來傳到日本、朝鮮,也被用作學校的課本。3.農業:(1)工具的革新:①鐵農具和牛耕: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和耕地擴大,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②曲轅犁:耕作工具,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淺,回轉省力,大大提高耕作效率和質量。③筒車:灌溉工具,利用水流動力、循環提水,節省人力。④秧馬:拔秧工具,既可減輕彎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勞動效率。(2)農學成就:①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有關國計民生的農業科學巨著。四、古代建筑:1.長城:秦始皇為鞏固統一,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明王朝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修建了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在長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區,建立了許多農牧貿易場所,使長城同時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2.北京城:明朝的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宮城即紫禁城,今稱故宮,是北京城的核心。故宮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五、古代水利工程:1.都江堰:戰國時期,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建的水利工程,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2.靈渠:秦統一后,秦始皇派兵開鑿靈渠,溝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運河,至今仍具有運輸和灌溉功能。3.隋朝大運河:隋煬帝時開鑿,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六、古代思想文化:1.儒家:(1)孔子主要思想:①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愛人”等。②政治上: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認為統治者只有實行德政,使人民心悅誠服,社會才會穩定。③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2)孟子主要思想:①主張實行“仁政”。②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3)荀子主要思想: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2.道家:(1)老子主要思想:①政治思想:主張“無為而治”。②哲學思想: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世間萬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2)莊子主要思想:①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②認為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3.法家:韓非主要思想: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4.墨家:墨子主要思想:①主張“兼愛”(互愛互利)“非攻”(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②選賢任能。③提倡節儉等。5.兵家:孫臏主要思想:靈活多變的戰略戰術思想。七、優秀手工業(青銅工藝、瓷器等)1.青銅工藝成就:商周時期是我國青銅文明的鼎盛時期,青銅器制作技藝高超,代表作有司(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西周毛公鼎及銘文等。2.名窯瓷器:唐代越窯、邢窯、唐三彩;宋代定窯、汝窯、鈞窯、哥窯、官窯、瓷都景德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