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浙教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2)----從巖石到土壤復習:土壤的組成成分有哪些?這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最初,地球外層的地殼是由巖石組成的,并沒有土壤。從巖石到土壤,其中經歷了復雜而漫長的時期。一、從巖石到石礫等礦物質小碎粒巖石的風化:風化作用是指巖石不斷碎裂的過程,風化使巖石逐漸變成石塊、石礫和砂粒等細碎的礦物質顆粒。風化作用是地殼表層巖石的一種破壞作用。引起巖石破壞的外界因素有風力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溫度的變化、冰的作用、生物作用等等。1、風力的作用:風將砂粒刮起來,碰撞著巖石。久而久之,巖石層就被慢慢地磨損。于是,巖石上出現了窟窿和裂隙并越來越大,最后破裂成了小碎塊。視頻:風力的作用2、流水的作用:水流動時,夾帶的小塊巖石與巖石摩擦,使巖石逐漸成了小石塊。視頻:流水的作用3、溫度的作用:如果火燒巖石,待巖石溫度升得很高時,再澆上冷水,巖石驟熱后因突然冷卻就爆裂了。炎熱的太陽也會使巖石變得很燙,此時若氣溫驟降,巖石也會爆裂。視頻:溫度對巖石的作用4、冰的作用:雨水積聚在巖石的縫隙里,如果氣溫降低到零度以下,水就會結冰,使它的體積增大,從而促使巖石的縫隙加寬,最終使巖石裂成小碎塊。視頻:冰對巖石的作用風化作用是巖石不斷碎裂的過程。除了上述所述的風、流水及溫度等因素外,還有一些化學物質的溶蝕作用、各種生物的作用等也能促進巖石的風化。各種生物的活動加速了有機物在地表的積累,最終促使了土壤的形成。5、生物等作用:視頻:巖石的生物風化二、土壤的形成風化作用后形成的細碎的礦物質顆粒,還要經歷漫長的演變才能形成各種各樣的土壤。巖石就是在長期的風吹雨打、冷熱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漸風化變成了石礫和砂粒等礦物質顆粒,最后經各種生物和氣候的長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土壤的形成過程十分漫長,但目前仍有許多人出于種種目的,肆意破壞土壤資源。請列舉你所知道的破壞土壤資源的事例,并討論應當如何有效地制止。土壤污染嚴重包括化肥農藥的污染,白色污染,還有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合理使用化肥農藥,亂不砍濫伐、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等。土壤的形成過程是十分緩慢的,直到今天,這個過程仍在不斷地繼續著。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況下大約需要100~400年,在極其寒冷的環境中,大約需要1000年。三、保護土壤土壤一旦被破壞,很難短時間內恢復。所以人類一定要珍惜和保護土壤。課堂小結1、巖石是在長期的風吹雨打、冷熱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漸風化變成了石礫和砂粒等礦物質顆粒,最后經各種生物和氣候的長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2、土壤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旦被破壞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所以人類一定要珍惜和保護土壤。視頻:土壤形成課堂小練1、下列有關土壤組成的說法,正確的是()A.組成土壤的物質有固體和氣體兩種形式B.土壤的物質組成既有無機物,又包含有機物C.礦物質是土壤中有機養分的主要來源D.在土壤孔隙貯存的水、空氣和有機質,具有很大的流動性B課堂小練2、關于土壤的形成過程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地球上一開始就有土壤B.風和流水.太陽共同作用使巖石變為土壤C.種類繁多的動植物也會使巖石變為土壤D.巖石的熱脹冷縮導致巖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A課堂小練3、關于土壤的敘述正確的是()A.土壤的形成只與生物因素有關B.土壤是陸地環境各要素綜合作用的產物C.土壤的本質屬性是含有礦物質成分D.農業生產不會造成土壤的破壞B課堂小練4、某地區植被退化或喪失、土壤物質和地表水流失、巖石溶蝕與侵蝕、基巖裸露、土地生物生產力退化,這一地表過程是()A.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溝壑地區的環境演化過程B.石灰巖地區受強烈風力侵蝕作用產生的自然演化過程C.石灰巖地區在自然和人類活動作用下的綜合演化過程D.黃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過度開采而造成的人為演化過程C課堂小練5、下列人類將自然土壤改造成為各種耕作土壤的措施,正確的有()???①人類通過耕耘改變土壤的結構、保水性、通氣性???②人類通過灌溉改變土壤的水分、溫度狀況???③人類通過農作物的收獲及時補充土壤有機質???④因地制宜地開墾荒地、圍湖造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A課堂小練6、巴西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具有巨大的環境效益,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調節全球氣候B.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C.導致全球變暖D.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C課堂小練7、“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下列做法符合這一基本國策的是( )A.在荒涼的陡坡上開墾耕地B.在宜林荒坡上植樹造林C.為了提高草場利用率,盡量增加牲畜的數量D.農戶建房時,盡量多占土地,以求住的舒適敞亮?B課堂小練8、下列關于土壤成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巖石的風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原因B.生物活動在土壤形成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C.巖石風化的產物逐步發展成土壤D.巖石熱脹冷縮等物理現象變化變成了土壤D課堂小練9、關于造成土壤污染的說法,正確的是()①土壤污染主要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②污染物一旦進入土壤后很難清除③土壤污染不僅直接影響植物,而且危及人類健康④我國廣大農村耕地污染十分嚴重,而城郊、工礦區周圍土壤污染較輕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③D課堂小練10、下列關于垃圾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傳統上用垃圾和糞便堆肥,再撒回土壤,使有機質回到土壤,且不會造成環境污染B.隨著科技發展,人類已大大提高了環境的自凈能力,難處理的垃圾種類與總量日益減少??C.垃圾占據了大量土地,并持續向水、大氣釋放有害物質,危及人體健康D.由于垃圾污染不斷嚴重,很多郊區農民已公開“拒絕垃圾”B11、在土壤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A.大氣B.水分C.巖石D.生物課堂小練D12、下列防治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中。你認為正確合理的是()①控制和消除工業“三廢的排放②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③科學合理地施用化學肥料④加強污水灌溉區的監測與管理⑤禁止使用農藥⑥禁止使用化學肥料A.①④⑤⑥B.①②④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D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ZJ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2)課后練習姓名1、土壤的形成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是()A.物理變化B.化學變化C.緩慢氧化D.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2、俗話說:“滴水穿石。”有關這個成語,在科學上的解釋正確的是()A.巖石在水力沖擊下可以變成小碎塊B.地殼表面的礦物質都是在水力作用下由巖石風化形成的C.土壤中的腐殖質是在水的沖擊下形成的D.土壤中的腐殖質是在水的沖擊下埋入礦物質中形成的3、小宇發現古人采金時,遇到堅硬的巖石常采用“火燒水澆法”,即先用大火將巖石燒紅,然后突然澆上冷水,這樣就能使巖石破裂,這是因為()A.水的比熱容較大B.巖石的密度較大C.巖石遇水容易溶解D.巖石熱脹冷縮不均勻4、生物遺體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是()A.涵養水源B.增加有機質的積累C.加速巖石風化D.增加空氣比例5、土壤中有蚯蚓和其他小動物,它們能使土壤中的無機物成分增加的原因是()A.蚯蚓通過呼吸作用排放無機物B.蚯蚓的排泄物進入土壤C.蚯蚓通過松土把地面的無機物帶到土壤中D.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6、下列不屬于生物影響的是()A.在沙地上種植物以改良土壤B.水稻適宜種植在陽光充足的地方C.地衣能使巖石不斷風化D.蚯蚓使土壤變得比較疏松7、在土壤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A.大氣B.水分C.巖石D.生物8、如圖是巖石風化與氣候關系示意圖,其中巖石風化最強烈的地區是()A.甲 B.乙 C.丙 D.丁INCLUDEPICTURE"F:\\2019下小樣文件\\教與學八年級科學下(浙教版)教師用書\\188KX-313.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F:\\2019下小樣文件\\教與學八年級科學下(浙教版)教師用書\\188KX-313.TIF"\MERGEFORMATINET(第8題圖)(第9題圖)9、圖是植物對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選擇下列適當的內容填入圖中。 ??①水分②土壤③腐殖質④礦物質 (2)在土壤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__________。(選擇填空) A.氣候B.水 C.成土母質D.綠色植物???(3)組成土壤的物質有礦物質、__________、水分和__________。 (4)土壤肥力的高低取決于土壤中水、__________、氣、__________四個因素之間的協調程度,以及能否滿足__________生長過程中的各種需要。參考答案1、D2、A3、D4、B5、D6、B7、D8、D9、?(1)A③,B④,C①,D②;??(2)D;??(3)有機質,空氣;??(4)肥,熱,植物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ZJ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2).pptx ZJ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2)課后小練.doc 冰對巖石的影響.mp4 土壤的形成.mp4 巖石的生物風化.mp4 流水對巖石的沖刷.mp4 溫度對巖石的影響.mp4 風力侵蝕.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