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七年級下冊歷史第一單元第2課唐太宗說這段話(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得失),既是用來提醒自己與當朝為政的官員,也是為了警示后人。唐太宗時刻提醒自己以古為鏡、以人為鏡,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那么,他是怎樣以古為鏡和以人為鏡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新課導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段話是誰說的?是什么意思?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目錄壹貳叁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女皇帝武則天“開元盛世”學習目標1知道唐朝建立與李世民即位、唐太宗治國策略與革新措施(重點+難點)2知道武則天當政期間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對歷史發展所作的貢獻3知道唐玄宗登基以后實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重點)壹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一、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探索新知唐高祖長安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618年李淵1、建立:在隋末農民大起義中,原鎮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淵趁機起兵反隋。隋煬帝被殺后,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隨后消滅了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平定了全國。一、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探索新知2、貞觀之治: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號為“貞觀”,李世民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唐太宗。3、唐太宗的治國策略與革新措施(1)治國策略:以民為本;吸取隋亡的歷史教訓,虛心納諫,廣納賢才、知人善任;措施政治上①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②制定法律,減省刑罰;③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④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結果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2)革新措施相關史事唐朝疆域長安唐太宗曾問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魏征還經常勸誡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驕戒奢。唐太宗晚年倦怠政事,貪圖享樂,魏征又上書希望太宗能善始善終。一、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材料研讀唐太宗曾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他還常引用古人的話“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關系比喻成舟與水的關系?”作為一個君王,治理國家必須先愛護體恤百姓,如果通過損害百姓來奉養自身,就好比把大腿上的肉割下來充饑,肚子填飽了,人也就死了”。“君主猶如船,百姓猶如水。水能載船行走,也能將船掀翻。”答:唐太宗經歷過隋末農民戰爭,他認識到農民反抗是由賦役繁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鞏固統治。因此,他明確了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關系比喻成舟與水的關系。一、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問題思考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你認為從哪些方面能體現出來?政治上,明確中央和地方的職權范圍,提高行政效率,嚴格考察官吏;法律上,減省刑罰;經濟上,減輕農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一、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貳女皇帝武則天探索新知二、女皇帝武則天1、地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當政期間采取的一系列措施:(1)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2)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計基礎;(3)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3、武則天對歷史發展所作的貢獻:(1)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2)為”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二、女皇帝武則天相關史事武則天武則天愛惜人才。駱賓王寫得一手好文章,曾參加反抗武則天的隊伍,撰寫聲討武則天的檄文。武則天讀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說:“這么好地人才,沒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錯!”二、女皇帝武則天視頻資料二、女皇帝武則天問題思考觀看了與武則天相關的視頻資料,思考:我們應該怎樣正確評價女皇武則天?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武則天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對唐朝穩定持續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們對武則天的統治應予以肯定。叁“開元盛世”三、“開元盛世”探索新知改革措施:(1)整頓吏治,裁減冗員;(2)發展經濟,改革稅制;(3)注重文教,編修經籍。唐玄宗時武則天的孫子,不僅多才多藝,治理國家也很有能力。他即位后,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選能。開創的盛世局面: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國立空前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成為“開元盛世”。三、“開元盛世”視頻資料三、“開元盛世”相關史事唐玄宗非常注重對官吏的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罷免。有一年他親自主持對縣令的考試,結果有45個縣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職。課堂小結鞏固提高1、閱讀史料并回答問題。自貞觀以后,太宗勵精為理。至(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米斗四五錢,馬牛布野,外戶動輒數月不閉。至(貞觀)十五年,米每年值二錢。材料中所敘述的社會狀況是怎樣的?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答:(1)狀況:糧食連年豐收,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門幾個月不關閉,米價便宜。反應了當時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秩序安定的狀況。(2)原因:唐太宗精心治理國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減輕了人民負擔,鼓勵農業生產。鞏固提高2、詩歌賞析。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說一說:詩中描繪了開元時期什么樣的情景?“想當年開元盛世時,小城市就有了萬家人口,農業豐收,糧食儲備充足,儲藏米谷的倉庫也裝的滿滿的。”答:開元時期,人口眾多,糧食豐盈,國庫充實,百姓富足,整個社會欣欣向榮。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唐的第二個盛世-開元盛世.mp4 武則天改朝換代開天盛世.mp4 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