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單元《植物的一生》單元概要分析 一、單元整體解讀與學情分析 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對自然界中物質和能量的循環(huán)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動物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植物遍布我們的周圍,為我們提供食物、氧氣和美好的環(huán)境,研究植物是我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內容。對于兒童來說,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們知道植物的存在,卻很少有目的地去觀察和了解植物,對植物的構造和各部分的形態(tài)與功能缺乏研究與認識。 兒童對植物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年級下學期,學生認識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動物和人之間的關系。二年級下學期,學生栽小蔥,通過觀察并記錄小蔥每天的喝水情況,了解到水是小蔥生長的基本需求,也初步了解到盆栽植物的生長有不一樣的基本需求。 本單元要讓學生在低年段栽小蔥活動的基礎上,以種為載體,從觀察植物生命的某個階段延伸到觀察植物的一生,實現(xiàn)對植物生命歷程的認識。學生將通過親手種植番茄或黃瓜,觀察并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認識植物的構造和各部分的功能,為四年級學習植物的營養(yǎng)與繁殖,六年級學習生態(tài)平衡打下基礎。 本單元精選了番茄和黃瓜這兩種既常見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為種植和觀察對象,按照自然順序編排內容,從播種到收獲,按照兩種植物的生長過程依次展開對其根、莖、葉形態(tài)的觀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綠色開花植物生長過程的共同特征。 從學習目標上看,本單元既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觀察記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單元目標解讀與概念分析 (1)本單元通過種植、觀察、探究、歸納等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中年段的課程目標。科學知識: 初步了解植物體的主要組成部分。 科學探究: 在教師引導下,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shù)墓ぞ摺x器,觀察并描述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及現(xiàn)象。 在教師引導下,能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統(tǒng)計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陳述證據(jù)和結果。 在教師引導下,能依據(jù)證據(jù)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在教師引導下,能正確講述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論,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并與之交流。 在教師引導下,能對自己的探究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反思,作出自我評價與調整。 科學態(tài)度: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象和事件發(fā)生的條件、過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興趣。 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jù),不從眾,不輕易相信權威與書本;面對有說服力的證據(jù),能調整自己的觀點。 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協(xié)作,進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學習;樂于為完成探究活動,分享彼此的想法,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了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影響。 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可能造成對環(huán)境的破壞,具有參與環(huán)境保護活動的意識,愿意采取行動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 (2)本單元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生命科學領域”的中年段要求。 7.3?說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列舉當?shù)氐闹参镔Y源,尤其是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植物。 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這些部分具有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的相應功能。 8.2?說出植物通常會經歷由種子萌發(fā)成幼苗,再到開花、結出果實和種子的過程。 三、單元構成與邏輯分析 本單元分為四課,分別是《種子發(fā)芽了》《幼苗長大了》《植物開花了》《植物結果了》,按照植物自然生長的順序編排。從播種到收獲,從發(fā)芽到結果,依次展開對植物生長過程的觀察和記錄,對植物各部分的觀察和探究。 四、單元教學目標 (1)能通過種植、觀察、記錄與探究,認識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植物各部 分的形態(tài)與功能。 (2)能用圖畫、文字、數(shù)據(jù)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 (3)能抽象概括出植物生長過程的共同特征。 (4)?樂于探究植物的奧秘,堅持對植物進行照料、觀察、記錄與探究。 五、單元活動導圖 六、課時安排 序號 課題 課時 1 種子發(fā)芽了 2 2 幼苗長大了 2 3 植物開花了 2 4 植物結果了 2 總課時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