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電路 教學備課用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電路 教學備課用書

資源簡介

電路
一、單元概述
在很久以前,人們就開始了對電的探索。1879 年愛迪生點亮了世界上第一盞電燈。從此,各種不同用途的電器就陸續出現了。電在人們生活中應用得越來越廣泛,是基于人類對電的不斷探究。
電燈會發光、收音機能播放動聽的樂曲、電視機會呈現五彩繽紛的畫面…… 這一切對我們來說似乎早就習以為常了。孩子們對電雖然也非常的好奇,但礙于用電安全的考慮,孩子們平時對電的研究是比較有限的。這一單元將借助導線、燈泡、電池等電器元件和許多有趣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電是可以在特定的物質中流動的,電是我們生活中重要能源的概念,促進他們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發展,并學會安全用電。
本單元的第 1 課“電與我們的生活”,學生將首先通過討論他們已知的電的知識和他們想知道的關于電的問題,來了解學生的原有認識,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然后,通過調查家中的用電器來認識不同的電源和電都能為我們做什么, 初步建立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的概念。
接下來在“點亮小燈泡”、“簡易電路”、“電路出故障了”和“里面是怎樣連接的”這四課中,學生將開展對電路的研究。用一根電線和一個電池使小燈泡發光。這一活動看似簡單,但四年級的學生仍會津津有味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將在活動中認識電、電路,想象電流是怎樣流動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燈泡亮起來的實驗中,他們會提出更具挑戰性的任務,并嘗試著用更多的連接方法使小燈泡亮起來。電池盒和小燈座的使用將使他們連接的電路更加穩定,并便于操作。在電路中,如果某個地方連接不好或者某個電器元件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燈泡不亮。“電路出故障了”一課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在尋找電路故障的過程中,將自制的“電路檢測器”作為重要的檢測工具。還要用“電路檢測器”去探究一個打不開的盒子里的電路是怎樣連接的,了解到電路不同的連接方法,進一步認識電路的概念,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將形成關于電的一些重要概念,如“電是一種能源,它能使物體發光、發熱”,“要使小燈泡發光,電必須流經包括電池在內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連接不同的電路”等。
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導體與絕緣體”,將使學生對身邊物質性質的認識
得到發展,同時對電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單元還在導體與絕緣體的認識基礎上,安排了“做個小開關”一課,旨在使學生把已形成的電路概念進一步發展為一個“可以控制的電路”,同時也深化對導體和絕緣體的認識。
單元的最后一課是“模擬安裝照明電路”通過設計并安裝一個房間的照明電路學習到的電路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并讓學生認識科學與技術的密切聯系。
整個單元的安排是一個嚴密的結構,課與課之間有著學生認識發展上的邏輯關系。學生從認識電路、電流、開關、電路檢測器、導體、絕緣體,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將最終指向對電的認識。
在本單元中,學生使用的是電池這樣一個安全的電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數用電器使用的是 220 伏的交流電。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知道 220 伏交流電的電源是很危險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學校里插座中的電做實驗。要把安全用電的教育貫穿單元教學的始終。
二、單元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電路是包括電源、導線、用電器在內的閉合回路,可以用開關來切斷和閉合電路來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斷。
知道有些材料是導體,容易導電;有些材料是絕緣體,極不容易導電。
●知道電是我們生產和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它可以驅動用電器做很多工作。
●知道電有時是非常有危險的,知道安全用電的知識。科學探究目標:
●組裝簡單的電路。
●在關于電的探究活動中,進行預測、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的結果。
●用簡單的電路圖表示電路的連接方式。
●制作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的故障。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導體和絕緣體。
●用電路檢測器探究接線盒里電路的連接情況。
●給房間設計簡易的照明電路。
科學態度目標:
●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激發探究電的興趣。
●發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三、分課時教學建議(背景和目標、教學準備、教科書說明、教學建議、評價建議)























第 1 課 電和我們的生活
(一)背景和目標
本課是《電》單元的起始課,首先用“頭腦風暴”的形式,了解學生們已經知道的電的知識,了解學生們對電的原有認識。接著讓學生們提出他們想知道的關于電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然后,通過調查家中的用電器來認識不同的電源和電都能為我們做什么,初步建立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的概念。
科學概念目標:
電是由電源提供的,電源分為交流電和直流電。
電是我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有,它能驅動用電器做很多工作。
初步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用電知識。科學探究目標:
用調查的方法了解家中常見的用電器,了解它們的用途和電源類別。科學態度目標:
●發展探究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感受到電給我們的方便,懂得節約用電。 (二)教學準備
為每組學生準備:一張“家用電器記錄”。
教師準備:一張“關于點的知識”班級記錄表和一張“家用電器記錄”班級記錄表,關于電源(電廠、電池)和安全用電的 PPT。
(三)教材解析
1362075334010第一部分:聚焦
用學生們熟悉的:通電后,電器就能工 作,為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方便, 來引出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 興趣。通過:你們對電有哪些了解?知道哪些電的知識?你們是怎樣知道這些知識的? 來聚焦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第二部分:探索
1357630130810
1110615124460活動 1:開展討論,來了解學生的原有認識。并通過問題: 關于電你還想知道什么? 并記錄在“關于點的知識”班級記錄單上,激發學生對進一步探索電的興趣。


活動 2:通過調查家用電器使用什么電源和用電器都能為我們做哪些不同的工作,知道電是由電源提供的,電源分為電廠提供的交流電和電池提供的直流電,電驅動用電器工作,所以電是重要的能源。



131000599695從不能觸碰交流電,更不能用交流電做實驗,要遠離高壓電器和裸露的電線那將是極其危險的。









第三部分:研討
1357630104775問題 1:電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談一談沒有電給自己生活帶來的不便,感受電的重要性,體會到應該節約用電。


問題 2:提示并和學生們一齊討論安全用電,是本課和本單元的重要的學習內容,要經常提示,提示得再多都不過分。
(四)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聚焦
教師可以有意的引導學生關注到教室內的用電器,比如開關教室里的燈等, 當學生的注意力都關注老師時,教師適時引導:有了電,電器就能工作,為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方便。
第二部分:探索
活動 1:討論關于電的已有知識和想知道的問題
教師聚焦問題:同學們對電有哪些了解?知道哪些有關電的知識?你是怎樣知道這些知識的?引導學生開展“頭腦風暴”式的全班討論。教師在黑板上出示“關于電的知識”的班級記錄表,把學生的回答都記錄下來。可能有的學生的關于電的知識的描述不是特別準確的,如果其他同學有疑問,可以開展適當的討論, 如果沒有學生提出質疑,也不用急于糾正,在會面幾課的學習過程中去糾正學生們會更容易理解。
接下來教師繼續提問:同學們對電了解的還真不少,那么,關于電你還有哪些想知道的?或者關于電你還有哪些問題要問?教師將學生的問題簡潔地記錄在“關于電的知識”的班級記錄表右側欄中。
活動 2:家用電器調查
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生活中使用的電,像電燈、電視等是由發電廠的發電機供電;而手機、石英鐘等則是由電池來供電。這些為用電器提供電的裝置我們把它們叫做電源。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調查家中使用的用電器,看看這
些用電器的電都來自哪里?通電后能做什么?把你們小組的調查結果記錄在“家用電器記錄”這個表格中。
學生分組完成調查活動。此活動也可以布置每個學生課前完成。
等各個小組基本完成調查活動后,教師出示“家用電器記錄”的班級記錄單, 引導各組匯報他們的調查結果,教師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中。
等學生的提問基本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看一看這些用電器都使用了哪些不同的電源來為它們供電的?這些用電器都為我們做了哪些工作?
第三部分:研討
教師用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研討:我們的生活中用到很多電器,它們都需要電給它們提供能量。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電,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
教師在學生討論后提問:通過剛才的討論,你有什么感受?
電不但能發光、發熱,還能做很多事情,它是我們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的能源,應該節約用電。當學生感受到電的重要性和要節約用電后,教師鄭重引導學生:電是重要的能源之一,我們要節約用電,更要安全用電,你知道哪些安全用電的知識嗎?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各種防觸電要求:不靠近、觸碰高壓電器設備和裸露的電線等重要的安全用電知識,并結合 PPT 進行適當講解。


第 2 課 點亮小燈泡
(一)背景和目標
電燈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在這一課中,學生將通過使用簡單的電池、導線使小燈泡發光,并且探究使小燈泡發光的不同連接方式,激發探究電的興趣。
電流動的路徑叫做電路。為了建立一個電路,需要電池、導線以及用電器, 例如燈泡。電從電池的一個極,經過用電器和導線流向電池的另一個極,才能建成一個完整的電路。
電在電路中的流動是看不見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現象,如小燈泡的亮 與不亮來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通過。小燈泡亮了就說明有電流過小燈泡的燈絲, 電是怎樣流過燈絲的呢?學生對電路的探究就開始了。所以本課的教學目的不是 用多種方法點亮小燈泡,而是探索電在這個裝置中是怎樣流動的,也就是電流經 的路線,這就是電路,讓學生初步建立電路的概念,并在后面的幾課中不斷去鞏 固這一概念。電池或電源,是電路中電流的“推動力”。在這一單元中,學生將 使用干電池來完成各種有關電的研究。電池有兩個極,一端標著“+”(正極), 另一端標著“-”(負極)。正極的那一端有一個小的突出的金屬帽,負極的一端 是扁平的。
科學概念目標:
●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
●利用電來點亮一只小燈泡需要一個包括電池、導線在內的完整的閉合回路。
●一個完整的電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種方法建立起來。
●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科學探究目標:
用電源、導線和小燈泡連接簡單電路。
●觀察、描述和記錄點亮小燈泡的實驗現象。
●根據實驗現象對電流的流向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科學態度目標:
●體會對周圍事物進行有目的、細致地觀察的樂趣。
●敢于根據現象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激發進一步探究電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為每組學生準備:1 只小燈泡,1 節 1.5v 的干電池,1 根導線,《科學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小燈泡的剖面圖或剖開的大燈泡的實物,電池和小燈泡的圖片, 雙面膠。
(三)教科書說明
第一部分:聚焦
1052830114300電看不見,我們怎樣 去研究電呢?小燈泡亮了, 我們就知道有電從小燈 泡的燈絲流過了,也就等 于我們看到了電。小燈泡 燈絲的亮,使我們對看不 到的電的研究得以實現。手電筒學生們非常熟悉, 知道手電筒由電池、小燈 泡等組成。本課以“手電 筒是怎樣亮起來的?”這 一問題,來聚焦本課要研 究的核心問題。重點讓學
生明確:當打開手電筒的開關,手電筒里電池的電就能流過小燈泡的燈絲,小燈泡才會亮起來,也就是是電筒亮了,是手電筒里小燈泡的燈絲在發光。
手電筒里電池的電是怎樣流到小燈泡的燈絲的呢?學生觀察起來比較復雜。所有這個過程學生很難講清楚的。提示學生:如果給你導線和電池,你能讓電流過小燈泡的燈絲,讓小燈泡亮起來嗎?讓學生們把他們的想法用實物圖的方式先畫出來,再根據他們畫的示意圖,說一說想法。學生們的想法究竟對不對呢?在后面的活動中會發給學生電池、導線和小燈泡,他們將參照他們的示意圖親自試一試。
第二部分:探索
活動 1:小燈泡的構造
點亮小燈泡,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有 很多東西值得研究。 也許學生們拿到導線、電池很快就能使一個 小燈泡亮起來,但是, 他們并不一定了解電
路的真正意義。所以教科書首先引導學生對電路中的材料及其結構進行觀察和認識。其中,了解小燈泡的結構是觀察的重點。教科書的插圖中提供了小燈泡的解剖圖,幫助學生了解小燈泡的結構。
活動 2:讓小燈泡發光
1110615108585當了解了小燈泡的結構后,再提供給學生一根導線、一節電池、一個小燈泡。仔細觀察這些材料, 將有助于學生對電路的理解。提供給
學生的導線大約 10 厘米長,兩端分別除去外包皮約 1. 5 厘米(這是必須的,這樣才能連接到電路中去);干電池是 1.5V 的;小燈泡最好挑選電壓最低的那種, 連接在電路中比較亮,容易觀察。
當學生們對材料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后,鼓勵學生們嘗試使用這些材料來點亮小燈泡。在學生們嘗試用這些材料組裝簡單電路時,每個學生都應動手試一試,
讓自己連接的小燈泡亮起來。可能有些學生沒有成功,要鼓勵他們再試一試。在連接成功一種方法后,讓學生尋找更多的使小燈泡發光的連接方法,將各
種連接方法用實物圖的方式畫在《科學活動手冊》第 5 頁“小燈泡的連接方法(小組記錄)”記錄單中,把不能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法也畫出來。當學生們利用這些材料使小燈泡亮起來后,讓學生們觀察每種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法,猜猜電是怎樣流動的,試著用手指比畫出電流的路徑,并用紅筆在連接圖上畫出電流的路徑。
第三部分:研討
1129030110490問題 1:把能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式和不能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式分別用實物圖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
1129030233680
問題 2:幾種能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裝置中,電是怎樣流動的呢?這些連接有什么共同之處?讓學生明確:電從電池的一個極流出來,通過導線流到小燈
泡的一個連接點,再經過與連接點相連的金屬架流到燈絲,再從另一個金屬架流到另一個連接點,通過連接這個連接點流回到電池的另一極。電在這樣一個閉合的,往復的路徑里流動。電流過的路徑就是電路。
觀察四副連接圖,判斷哪種連接方法能點亮小燈泡,哪種不能?檢驗學生對電路的理解。
教科書提供了四種連接方式的圖(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
圖 1:導線連接小燈泡的錫粒與電池底部的鋅殼,電池銅帽與小燈泡螺紋接觸。小燈泡亮。
圖 2:導線連接電池銅帽和底部的鋅殼,小燈泡只有錫粒端接觸電池銅帽。
不亮。短路!
圖 3:導線連接電池銅帽和小燈泡螺紋,小燈泡的錫粒與電池鋅殼接觸。小燈泡亮。
圖 4:導線連接小燈泡螺紋與電池旁的外殼,小燈泡的錫粒端接觸電池銅帽。小燈泡不亮。斷路。
147193042545問題 3:總結本課的核心問題,初步建立電路的概念。
(四)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聚焦
教師出示一個手電筒,讓手電筒亮起來再關閉,重復幾次。提問學生:手電筒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你知道手電筒是怎樣亮起來的嗎?如果學生回答:打開開關就會亮起來。教師繼續追問:為什么打開開關就會亮起來?……通過不斷追問,引導學生認識到有電流流過小燈泡的燈絲,小燈泡才會亮起來。
手電筒電池里的電是怎樣流到燈絲的呢?如果給你一節電池和一個小燈泡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電池和小燈泡的實物圖),你用劃線的方法來代替導線,你能用圖來畫出你的想法嗎?學生分小組畫出示意圖后結合示意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探索
活動 1:了解小燈泡的結構
對于小燈泡,學生似乎是再熟悉不過了。而當讓學生描述小燈泡的結構時, 他們的頭腦中就不一定那么清晰了。可以先讓學生畫小燈泡,再現他們對小燈泡的原有認識。通過交流自己和同伴們所畫的小燈泡,學生們會意識到原來自己對小燈泡的認識是粗略的、不完整的,這也激發了他們進一步細致、認真觀察小燈泡的興趣。
(1)問:你們見過小燈泡嗎?請你們把自己腦子中的“小燈泡”畫出來。
(2)學生畫記憶中的小燈泡。
(3)交流所畫的小燈泡。
(4)發給每組一個小燈泡,讓學生仔細觀察小燈泡。此時,學生對小燈泡結
構的認識會更完整、更清晰。
(5)交流觀察結果。學生們會說小燈泡的結構,也會匯報觀察小燈泡的方法, 自然也會說一說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體會。教師可以穿插用課件演示小燈泡的內部結構,旨在讓學生看得更明白。
活動 2:點亮小燈泡
嘗試連接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教師再給每組提供一根導線和一節電池, 讓學生首先觀察導線和電池,說說導線和電池的結構。并讓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安全提示,防止學生在點亮小燈泡的過程中出現短路的現象。
10147301186180讓學生嘗試點亮小燈泡,并將發光小燈泡的連接方法用實物圖的方式畫出來。其實點亮小燈泡對小學生來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學生自以為比較簡單,往往到 了手里會變成難事,這也正是情感態度培養的好時機。鼓勵學生根據前面對小燈 泡、導線和電池的討論和觀察,再進行不斷的嘗試。
當學生們點亮小燈泡后,鼓勵學生嘗試其他的點亮小燈泡的方法,并把能點亮和不能點亮的方法用實物圖的方式畫在《科學活動手冊》第 5 頁“小燈泡的連接方法記錄表” 中。

當學生們點亮了小燈泡,并把連接方法畫在記錄表中后,讓學生在連接圖上先用手比劃,再用箭頭標出在每種能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中,電是怎樣流動。
第三部分:研討
問題 1:學生們都成功地點亮了小燈泡,你能把你們組的連接方法展示到黑板上嗎?
學生分組匯報他們的連接方法,先用老師準備的教具在黑板上畫出實物圖, 再按照實物圖的方法實際來連接,確認這種方法的確能夠點亮小燈泡。將學生們的不同的方法都展示出來。
問題 2:小燈泡亮了,就說明有電在燈絲里流動。這些能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法中,電是怎樣流動?討論不同的想法,確認最合理的想法。
問題 3:通過研究,你認為小燈泡怎樣才能亮起來?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利用電池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包括電池、導線在內的完整的閉合回路;電從電池的一個極,經過小燈泡和導線流向電池的另一個極,才能建成一個完整的電路。
第四部分:拓展
1137920109220請學生們判斷《學生 的手冊》第 5 頁下面的拓展活動圖:觀察右面連接 圖,哪些能夠點亮小燈泡, 哪些不能?并說明理由。
引導學生用剛剛獲取的電路知識去說明。

第 3 課 簡易電路
(一)背景和目標
學生已經可以自己連接使小燈泡亮起來的簡單電路。在這一課中,學生們將學會使用新的裝置——小燈座和電池盒,用導線連接完整的電路,并能用開關來控制電路的通與斷。在使用這些裝置建立電路的過程中,學生將獲得更多的建立電路的經驗。
科學概念目標:
●電從能夠持續提供電能的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可以在電路中安裝開關來控制電路的通與斷。科學探究目標:
觀察電池盒、燈座和開關的結構,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將電池盒、燈座和開關連接到電路中,讓小燈泡亮起來。
●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能畫出簡易電路圖。科學精神目標:
科技在不斷的需求中去創新、發展。
●發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二)教學準備
每小組小燈座 1 個、電池盒 1 個、1 號電池 1 節、導線 3 根、小燈泡 1 個、
《科學活動手冊》。 (三)教科書說明第一部分:聚焦
1285875-1270對于電路,學生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經驗,先讓學生們分享一下他們在點亮小燈泡時獲得的經驗:小燈泡的一個連接點要直接或通過導線和電池的一個極相連接,而另一個連接點要直接或通過導線和電池的另一個極
相連接,這樣電才能從電池的一個極流過燈絲回到電池的另一個極,使小燈泡亮起來。通過再一次聚焦電路的連接方式,來引出對電路的進一步探索。
第二部分:探索
導線,把電池安裝在電池盒里。
活動 1:組裝一個電路
給每個小組一個小燈座、一個電池盒,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元件的構造。電池盒內的兩端分別裝有銅片, 并連接外面的兩個接頭,應讓學生注意觀察接頭的彈簧夾、小燈座的螺口, 以及旁邊的兩個接線頭,想想這些構造的用途。
了解了這些元件的構造后,能用這些元件使小燈泡亮起來嗎?教科書引導學生用三個步驟進行安裝。
在電池盒的兩端各連接好一根
用連接電池的兩根導線的另一端接觸小燈泡,確定能使小燈泡發光。
1186815111125把小燈泡安裝在小燈座上,再連接上導線,我們的小燈泡亮了!
這樣的安裝步驟,特別是第二步, 可以強化學生對前一課學到的知識的理解。
活動 2:在電路中安裝開關
觀察小開關的結構,想一想怎樣把它連接在電路中?嘗試著把它連接到電路中,使電路中的小燈泡亮起來,并嘗試用開關來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
活動 3:畫電路連接圖
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是科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將電池盒、燈座和開關連接到電路中,小燈泡亮了以后,要讓學生拿出《科學學習活動手冊》,把電路用簡單電路圖的形式,按提示要求畫在第 6 頁“我的電路連接圖”處。在畫的過程中, 學生們會覺得畫實物電路圖比較費時間,這時可以引入一種簡單的方法,即簡單電路圖。要指導學生認識一些簡單的符號,并說明它們分別表示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訴他們用線段連接的方法,并用小圓點標出連接點,用箭頭畫出電流方向。科學規定:電從電池的正極流出,回到負極。
第三部分:研討
1167130198755
(四)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聚焦
問題 1:探討電路圖中電的流動路徑,讓學生會用電路圖說明自己的電路連接方法。
問題 2:將用電器拓展到小電風扇、小電機, 拓展學生對電路的認識, 提升學生連接電路的能 力。
讓學生們回顧在上堂課點亮小燈泡的方法,來聚焦本課的探索內容。第二部分:探索
活動 1:組裝一個電路
發給每組 1 節干電池、2 根導線和 1 個小燈泡,請各小組把小燈泡點亮。根據上一節課的經驗,學生會很容易完成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我們這樣用手按著來點亮小燈泡,是不是有點兒不太方便啊?一松手小燈泡就不亮了。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可提醒學生觀察或回憶學校和家里的電燈是怎樣安裝的)
教師逐個出示小燈座、電池盒。先讓學生觀察電池盒和小燈座,并進行討論, 這兩個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樣使用?請一位學生到前面演示電池盒和小燈座
的安裝方法。當學生們會使用電池和小燈座后,再讓學生們按照教材上的步驟將電池和小燈座連接到電路中,使小燈泡亮起來。
活動 2:在電路中安裝開關
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在剛才連接的電路中,要想關閉小燈泡,就要把導線從連接頭處斷開,這樣很不方便。讓學生回憶手電筒是怎樣控制開和關的?
發給每組一個開關,讓學生們觀察開關的結構,嘗試著把它連接在電路中, 并使用開關來控制電路的通與斷。
活動 3:畫電路連接圖
我們已經能用導線、電池、小燈泡、小開關組成一個電路了,如果要把我們的連接方法記錄下來,用以前的實物的方法比較麻煩,我們可以用簡易的方法來
1110615167640畫電路連接圖。把每一個電器元件都用一個特定的符號表示, 用畫線來代替導線。小燈泡的符號是, 電池的符號是
5272405123825,開關用 來表示。請
徑是怎樣的。
第三部分:研討
學生們用簡易連接圖的方法, 把你們的電路連接方法畫在
《科學活動手冊》第 6 頁名為“我的電路連接圖”處。并用箭頭標出你認為的電流動的路
問題 1:教師直接提問:在電路中,電是持續流動的,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小燈泡在持續發光。在你畫的電路圖中電是怎樣流動的?請結合你在《科學活動手冊》上畫的簡易電路連接圖來說明。
問題 2:在學生完成匯報后,教師提問:我們已經發現電路是一個閉合的回路,在電路中,哪些電路元件是必要的?如果我們將小燈泡換成小風扇或小電機, 會有什么現象?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拿出小風扇或小電機,連接到電路中讓學生觀察。通過更換用電器,學生對電路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發展。
第 4 課 電路出故障了
(一)背景和目標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面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時問題的解決可能意味著創造出一些新的事物,但重要的是要掌握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思維方式。在這一課中,強調的就是問題的解決技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將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系列實踐活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概念目標:
●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閉合的電路。
●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科學探究目標:
●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
●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科學態度目標:
●培養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二)教學準備
每組 2 個到 3 個小燈泡、導線若干、電池、電池盒、小燈座、壞的小燈泡、沒有剝皮的導線、廢電池、形成斷路的電池盒、1 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
教師準備:一張題為:“電路故障檢測記錄”的班級記錄單。 (三)教科書說明
第一部分:聚焦
1186815112395學生們在連接電路的時候,經常 會遇到有時亮,有時又不亮的情況。 在學生已經初步建立了電路的概念后, 讓他們來討論如果遇到小燈泡不亮的 情況,電路的什么地方出故障了?用 什么方法去排除這個故障?
第二部分:探索
活動 1:記錄電路哪里出故障的想法
聚焦是發現問題,探索就是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整理 可能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各種原因, 把可能出現的故障都列舉出來。 然后逐個分析每個故障可能是那 個部件出問題了,出了什么問題; 如果某個部件出問題了,有什么 辦法去排除。
活動 2: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學生列舉了電路可能出現的各種故障。這些故障大致可以分為兩類:首先是連接的問題, 還有就是類就是某個部件出故障了,比如小燈泡的燈絲斷了。所以,他們可能首先想到的辦法是檢查電路:看看電池盒兩端彈簧夾上的導線有沒有夾緊?電池是否放好了?小燈泡擰緊了嗎?如果連接沒有問題,而小燈
泡仍然不亮,就會進一步考慮是某個元件除了問題。
這一課學生們將學習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檢測電路——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體驗科學的檢測手段將使我們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教科書中對做電路檢測器的方法做了具體的說明:把在上節課連接過的簡單電路中的開關拆除,就形成了一個電路檢測器。需要注意的是:做好電路檢測器后,一定要試試靈不靈:把兩個檢測頭(也就是原來連接開關兩邊的導線頭)接觸一下,看看小燈泡是否亮起來。
還要囑咐學生不能用我們的檢測器檢測家里的用電器的電路。
正確使用檢測器應該:把故障電路的某一部分電路或某一個元件連到電路檢測器的兩個導線頭之間,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部分電路或這個元件是暢通的、沒有故障的,否則就證明這部分電路或這個元件不暢通、有故障。教科書中的插圖給出了檢測電路和檢測電路中各部分(小燈泡、導線和電池)的方法。在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的故障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在檢測電路時,應先把故障電路中的電池從電池盒中取出。
檢測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是否有電,應采用取出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中的電池,將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放在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里,看看小燈泡會不會亮。
147193014605活動 3:實際去檢測一個有故障的電路,檢驗學生們使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能力。
第三部分:研討
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聚焦
電路故障你找到了嗎?怎樣解決的?在學生的交流和匯報中,提升學生們分析問題和解決
教師可以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光的簡易電路,讓學生畫出簡單的電路圖, 并說一說電流是怎樣流動的。強調小燈泡發光是因為在這個電路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回路。
然后教師可提供給每組學生一個出了故障的電路(教師可以準備多個好的和壞了的小燈泡,有電的和沒電的電池等材料),讓學生組裝,當發現小燈泡不亮時,提出問題:小燈泡為什么不亮了?一定是電路出故障了,怎樣找到和排除電路的故障呢?板書課題。
第二部分:探索
活動 1: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題為:“電路故障檢測記錄”的班級記錄單。然后提問:電路可能出現什么故障了?這個故障可能是電路中的哪個部件出來問題?怎么排除這個故障?各小組開始討論。
分組討論后,各組匯報他們的討論結果,教師將學生們的討論結果記錄在班級記錄單上。
活動 2:做個電路檢測器。
學生們列舉出來電路可能出現的故障后,首先組織學生討論,用什么辦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一般有下面幾種方法。
①檢查法:檢查電路中的連接是否完好。
②替換法:用另外的燈泡、電池、導線等來替換電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燈泡是否能亮。
教師 首先肯定這些方法,然后發給學生實驗材料,指導學生按教科書中的提示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并檢驗電路檢測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并按照教科書上的方法,練習用檢測器來檢測不同的電器元件。
活動 3: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
833120100965剛上課的時候發給每組的有故障的電路,你能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生的原因嗎?請每組先預測電路可能出現的故障,再檢測,并試著排除故障。請同學們一邊檢查, 一邊把檢查的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 6 頁下面的題為:“電路故障檢測記
錄表”中。
第三部分:研討
各個小組輪流到前面匯報檢驗過程:檢驗處那一部分出故障了?怎么知道的? 用什么辦法排除的?
最后,教師一定要強調: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 220V 的電路。

第 5 課 里面是怎么連接的
(一)背景和目標
很多的用電器其實就是一個“黑匣子”,我們只能看到它們外面的樣子,而難以看到它的內部結構。但不管多么復雜的用電器,都是由一些簡單電路通過不同的連接方式組合而成的。在本課,學生將用電路檢測器探究接線盒內部的電路是怎樣連接的,并探究不同電路連接方法的區別,觀察、描述、發現不同電路的特點。
科學概念目標:
●如果電能從一點流到另一點,這兩點之間一定構成一個電的通路,否則這兩點就是斷開的。
可以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電路。科學探究目標: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電路的連接情況。
運用思維、推理解決問題。科學態度目標:
●培養勇于挑戰、縝密推斷的態度。
●樂于交流自己的觀點。 (二)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1 個電路檢測器、兩個 4 個接線柱的盒子(其中一個只有一組通路,另一個有三組通路)、實驗記錄單;1 節電池(配電池盒)、1 個小燈泡(帶燈座)、導線幾根。
(三)教科書說明
第一部分:聚焦
1233805105410在前面幾課一直幫助學生建立電路的概念, 而閉合的通路概念的核心。本課將檢驗學生們對鏈路概念的理解,并是學生們對電路的概念得到深化。


第二部分:探索
這次學生們要 解決的問題:是一 個只能看到外面四 個接線柱的接線盒, 想辦法在不打開盒 子的情況下,知道 四個接線柱直接是 怎樣連接的?學生 們將再次用到電路 檢測器,如果檢測 器的兩個檢測頭同
時接觸兩個不同的接線柱時,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兩個接線柱之間是聯通的,不亮就說明它們之間不連通。
學生們首先要回憶電路檢測器的使用方法和要領,然后就要考察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按照怎樣的順序去檢測才能做到把四個接線柱之間所有可能的連接都檢測到。這里要用到思維的縝密性、有序性。這個思維的過程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去完成。
活動 1:正確地使用電路檢測器,按照思維順序進行檢驗并記錄檢驗結果。
活動 2:根據檢測結果,推測出接線盒內部是怎樣連接的。
第三部分:研討
135763099060問題 1:根據檢測結果,分析接下來內部的連接方法,可能不止一種連接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可能的情況都考慮到。


1357630-2540問題 2:拓展學生們的思維,在更加復雜的情況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聚焦
教師可以指著教室內的點燈和控制它的開關提問:我們一按開關,點燈就亮了,你能猜測這個電路是怎么連接的嗎?還有別的連接方法嗎?
然后教師指出:由于它的電路我們是看不到的,所以可能有不同的連接可能, 向這樣,一個看不到的電路是怎么連接的,我們這節課將通過一個打不開的盒子來研究。
第二部分:探索
發給每組 1 個接線盒,觀察接線盒外面的 4 個接線柱及對應的數字標號。教師說明:這四個接線柱在接線盒內部有的是連接的,有的不一定連接。不打開盒子,直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驗,能知道哪兩個接線柱之間是通路嗎?請各個小組討論一下:按照怎樣的順序去檢測才能做到把四個接線柱之間所有可能的連接都檢測到?
各組匯報他們的檢測順序,教師記錄,并梳理出最簡便的一種檢測順序。然后提示學生檢測要點:一是要確認電路檢測器能正常工作,而是要多次檢測。
114871520955活動 1:學生按照討論的檢測順序,開始 檢驗,并把檢驗結果記 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 冊》第 7 頁題為“接線柱通斷檢測記錄表”中。
活動 2:根據檢測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 7 頁的圖中表示出接線盒內部的
連接情況。
第三部分:研討
活動 3:對《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 7 頁下面的拓展活動,要求學生在不進行實際檢測的情況下,根據記錄判斷盒子內部的連接情況。


問題 1:各個小組逐個拿著他們的記錄單到前面匯報他們的檢測結果,并匯報根據檢測結果對接線盒內部連接情況做出的推測,其他同學進行質疑。
問題 2:對《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 7 頁下面的拓展活動,交流學生們的想法,并闡述他們判斷的理由。
問題 3:教師出示一個有 5 個,或更多接線頭的接線盒,全班討論檢測方法。















第 6 課 導體與絕緣體
(一)背景和目標
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獲得了一些關于電、以及電是如何工作的知識。在這一課中,他們會發現將身邊的物體連接到電路中時,情況是不一樣的。導體是一種允許電流通過它們的物質,絕緣體是電流不容易通過的物質。導體和絕緣體在電路中是同樣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一課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科學概念目標:
●有的物質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做導體;有的物質不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做絕緣體。
●導電性是材料的基本屬性之一。科學探究目標:
●根據任務要求制訂一個小組的研究計劃,并完成設想的計劃。
●實施有關檢測的必要步驟,并整理實驗記錄。科學精神目標:
●學會與人合作。
●培養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
●認識到井然有序的實驗操作習慣和形成安全用電的意識是很重要的。 (二)教學準備
為每組學生準備:木片、塑料片、陶瓷、紙板、橡皮、布、絲綢、皮毛、鋼管、玻璃、鉛筆、銅絲、鉛絲、鋁絲(易拉罐)、鐵絲、卷筆刀、硬幣、導線、插座、20 種待檢測的物體,1 個電路檢測器,1 份科學檢測記錄表。
(三)教科書說明
第一部分:聚焦
1195705101600導體與絕緣體是組成電路的重要材料。導線外面包著塑料,導線里面是銅絲, 銅絲能讓電流通過,而塑料不能讓電流通過。在前面的
電路連接中學生們已經多次使用導線連接電路,在學生們的生活中他們也經常接觸到導線,導線外面為什么要包裹一層塑料皮?而在連接電路時,為什么要把導線兩端的塑料皮剝開?借助此問題來引導學生關注到有些物體容易讓電流通過, 而有的物體是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并用問題:“哪些物體容易讓電流通過,哪些物體不容易讓電流通過”?來聚焦本課要研究的內容,了解學生對導體和絕緣體已經有哪些認識。
第二部分:探索
來檢查檢測器能否正常工作。
借助電路檢測器來檢測身邊的物體是否導電,來探索我們身邊常見物體的導電性,從而對物體的導電性有進一步的認識。其活動過程如下:
步驟 1:組裝一個電路檢測器,并通過將兩個檢測頭接觸在一起看看小燈泡是否亮起來,
步驟 2:對要檢查的 20 種物體連接到電路中能否使小燈泡亮起來進行預測并記錄預測。
步驟 3:將 20 種物體分別連接到電路檢測器中,實際檢測是否能使小燈泡亮起來,記錄它們的實際導電情況,并與預測進行對比。檢驗的步驟應該是:先檢測驗電器是否正常工作,再把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接觸物體的兩端(兩個檢測頭不能碰到)看看能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同一個物體要檢測三遍,然后記錄檢測結果。
步驟 4:觀察能使小燈泡亮的物體和不能使小燈泡亮的物體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三部分:研討
(四)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聚焦
問題 1:通過對檢驗結果的整理和匯報,確定了我們身邊的物體有的容易導電,有的不容易導電這一認識。 問題 2:揭示導體和絕緣
1090930-1475105體的定義。認識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
問題 3:通過導體和絕緣體在不同的用電器中的使用,明確在需要導電的地方用導體,而不需要導電的地方用絕緣體,我們用電才能安全。
用安全提示來知道學生們要安全用電。

教師出示一個簡單電路,指著電路中的導線提問學生:在連接電路時,我們為什么要把導線兩端的塑料包皮剝開?當學生們說出各自的觀點后,教師分別用導線的金屬頭和塑料皮作為接觸點連接到電路中,來驗證學生的觀點。確定物質中的確是有的物質容易讓電流通過,而有的物體不容易讓電流通過。并讓學生們列舉出一些他們認為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和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來了解學生對導體和絕緣體的原有認識。
第二部分:探索
同學們列舉的物體到底能不能讓電流通過呢?我們可以用我們的電路檢測器來檢測物體的導電性。
怎樣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一個物體的導電性呢?請小組學生討論一下,制定出一個用電路檢測器檢測物體導電性的研究計劃。
各小組匯報自己的研究計劃,并進行相互的補充和完善。形成一個規范而又
完善的檢測計劃。
同。這是教材提供的研究方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取身邊的 20 種
物體,用來檢驗的 20 種物體可以教師準備一部分,再加上學生選取的身邊物體, 這樣使檢測的物體更有結構性。
在檢查了電路檢測器能正常工作后, 逐一檢測每件物體,先預測它的導電性, 并將預測結果記錄在《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 8 頁題為“物體導電性檢測記錄表”的預測欄中。再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它的導電 性,每一種物體要檢測 2 遍,并將檢測結果記錄在同一個記錄單的相應表格中,并 與預測進行對比,最后通過分類來觀察能導電的物體和不能導電的物體有什么異
學生在討論研究方案的時候,也可能會想出以下的研究方案:先對要檢驗的所有物體的導電性進行預測,并記錄預測結果,再進行檢驗,也可以。
按照規定的研究計劃進行規范操作,是這個活動的重點,還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和合作的意識。
第三部分:研討
問題 1:整理檢測結果。
讓學生分組匯報檢驗結果,對于同一種物體的檢測,不同小組的檢測結果是否相同?如果檢測結果不同,可以進行重復檢測。對物體導電性的預測和實際檢測的結果相同嗎?如果預測和實際檢測結果不同,讓學生說一說預測時是怎么想的,通過實際檢測后,你有什么新的認識。
問題 2:揭示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
通過檢測,學生知道了有的物體容易導電,有的物體不容易導電,這時教師將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告訴學生。那么,在檢測的問題中,哪些第導體?哪些是絕緣體?讓學生按照導體和絕緣體來給剛剛檢測的物體分類,讓學生將導體和絕
緣體的科學的概念進行初步的應用。并讓學生們去觀察導體和絕緣體,看看他們有什么發現,有認識到導體通常是金屬的,絕緣體通常是非金屬的。
問題 3:導體和絕緣體的應用。
把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簡單的電器,如電池盒、燈座、開關、插頭、插座、螺絲刀等,發給各個小組,每組發一樣。讓學生們觀察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使用導體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絕緣體材料制成的?為什么這樣選用材料?通過各個小組的匯報交流,讓學生們認識到我們通常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的地方,而用導體使電流流過。
第四部分:拓展
通過教師講解,拓展學生對導體和絕緣體的認識,知道導體混合絕緣體并不是絕對的,在不同的環境下,絕緣體也可能變成導體,提醒學生要好好保護電器設備上的絕緣體部分,注意安全用電。


第 7 課 電路中的開關
(一)背景和目標
開關是所有電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每天都在使用各種各樣的開關控制著電路。在這一課中,學生將首先觀察小開關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它們都起到什么作用,再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一個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在制作小開關的過程中,學生們將對導體和絕緣體有進一步的認識。
科學概念目標:
●開關可以用來連接或斷開電路,控制電路中電器元件的工作狀態。
●開關有的地方需要用導體來做,而有的地方必須用絕緣體來做。科學探究目標:
●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科學精神目標:
●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教學準備
為每個小組準備:軟木塊(橡皮)1 塊、圖釘兩個、曲別針若干個,小燈泡 1
個,小燈座 3 個、電池盒 1 個、電池 1 節,導線若干,紅燈、綠燈和黃燈各 1
個。
(三)教材解析
第一部分:聚焦
第二部分:探索
活動 1:觀察小開關
開關是學生們每天經常使用的, 它是怎樣來控制電路的通和斷的呢? 學生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思考,來聚 焦本課研究的內容。




14427202540011430003354070活動 2:觀察生活中我
們經常用到的開關,了解它們是怎樣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的。

活動 3:做個回形針開關
觀察了多個開關,也明白了它們是怎樣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的,為自己制造的電路設計一個開關來自由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是學生們感興趣的。
教科書上的文字和插圖介紹了制作小開關的過程。并把制作完的小開關連接到一個簡單電路中,檢驗他們制作的小開關能否控制小燈泡的亮與滅。
第三部分:研討
問題 1:通過展示和匯報自
己制作的小開關是怎樣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的,感受到學生成功的喜悅。

活動 2:觀察生活中我
們經常用到的開關,了解它們是怎樣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的。

活動 3:做個回形針開關
觀察了多個開關,也明白了它們是怎樣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的,為自己制造的電路設計一個開關來自由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是學生們感興趣的。
教科書上的文字和插圖介紹了制作小開關的過程。并把制作完的小開關連接到一個簡單電路中,檢驗他們制作的小開關能否控制小燈泡的亮與滅。
第三部分:研討
問題 1:通過展示和匯報自
己制作的小開關是怎樣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的,感受到學生成功的喜悅。

引導學生觀察他們在建立簡易電路 時用過的小開關,它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為什么選擇這些材料?并再次把小開關 連接到電路中,用它來控制電路的通與斷。




113792029845問題 2:拓展學生們的思維, 發展學生們的創新精神。
第四部分:拓展
1433830147320紅綠燈裝置不過是用一個開關來交叉控制兩個電燈而已。教科書首先讓學生嘗試組裝一組紅綠燈裝置,要求能用一個開關來控制紅綠燈的亮與滅。在裝好紅綠燈后,要啟發學生思考如果要在紅燈變綠燈、綠燈變紅燈的中間亮起一盞黃燈的話,應該怎么辦?這實際上
是要在一個開關控制兩個電路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電路,用一個開關控制三個電路。
(四)教學建議第一部分:聚焦
可以先讓學生回憶前面的課中,簡易電路的連接方法。然后用問題:連接在電路中的小開關是怎樣控制電流的通與斷的?這一問題來聚焦本課的學習內容。
第二部分:探索
活動 1:觀察小開關
發給每組小開關、導線、電池、電池盒、小燈泡和小燈座。讓學生們先觀察小開關,看看這個小開關的制作使用了哪些材料,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把想法在小組同學中進行交流。
再用這些材料連接一個簡易電路,并使用小開關來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 觀察小開關是怎樣工作的。
活動 2:觀察生活中經常使用的電器的開關
讓學生們觀察教室里電器的開關,如點燈、電扇的開關等,并實際操作一下, 然后想一想這些開關是怎樣控制電器中電流的通與斷的。有條件的可以讓學生拆解幾個不同的開關來觀察。
活動 3:做個回形針開關
發給每組學生一塊小木板、3 個回形針,2 個圖釘。讓學生每個小組按照教
科書上的步驟制作一個小開關,并把制作的回形針開關連接到電路中,看看它能不能控制小燈泡的亮與不亮。
第三部分:研討
問題 1:通過提問學生:回形針開關是怎樣控制電流的通與斷的呢?
學生分組,邊講解邊演示他們的回形針開關控制電路通與斷的方法。通過移動接觸和按壓回形針可以實現對電路的控制,這是常用的方法,看看學生們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問題 2:設計更多的開關
上面的制作過程給學生制作小開關積累了動手實踐經驗,在選擇材料和如何 實現控制電路的通與斷方面也有了很多啟發。接下來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用其 他的材料和方法,怎樣制作一個有特色的開關?和老師和學生們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四部分:拓展
利用每組準備好的材料,小組合作制作一個能交叉控制紅綠燈的電路。推測一下,什么時候紅燈亮,什么時候綠燈亮。實驗成功之后,再要求學生在控制紅綠燈裝置的電路中,增加一個連接有黃燈的電路,使紅燈變綠燈、綠燈變紅燈的中間亮起一盞黃燈。

第 8 課 模擬安裝照明電路
(一)背景和目標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們已經知道了怎樣連接一個電路和怎樣用開關來控制電路的通與斷。學生們在本課中,將小組合作,為一個房間設計照明電路,并把它安裝在一個小房子里。
科學概念目標:
●選擇不同的材料,可以連接出不同的電路。科學探究目標:
根據已經掌握的電路知識,按要求設計電路。
●根據設計,安裝電路到房間中。科學精神目標:
●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二)教學準備
為每個小組準備:1 個用來模擬房間的紙箱,導線、小燈泡、小燈座、電池、電池、小開關各若干,畫設計圖的打印紙,彩筆。
教師準備:教學 PPT (三)教材解析
第一部分:聚焦
1447165299085第二部分:探索
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對電路已經有了比較多的了解, 本課將讓學實際為一個房間設計電路,實現科學知識和實際應用的結合。
活動 1:小組合作,設計一個房間的照明電路
明確任務并運用科學知識和實際情況,來設計解決方案,一個科技小制作的活動就
開始了。

活動 2:交流設計方案
將設計方案與別人交流, 并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然后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
是工程師工作的重要內容。讓學生明白:任何一個產品的成功,都是不斷修改和完善的結果。
活動 3:模擬安裝照明電路
通過交流,各個小組首先改進和完善自己的設計圖。
1191260104140然后,按照改后的電路圖在紙箱 上開始安裝電路。教師要提示學生們:
注意安全,如果不是合作的需要,最好不要兩個以上的同學同事操作;
先確定一個“施工”的流程, 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給每個同學做好分工,讓每個學生都發揮作用;
最后,檢測電路,排除故障,適當完善。
1266190215265活動 4:每個小組逐個展示他們安裝后的房間內電路,分享各自的想法,并演示用開關如何控制房間內燈光的開和關,其他同學給予適當的評估。
(四)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聚焦
教師出示一個用紙箱,然后提問: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連接一個電路,并控制電路的通與斷。現在假設老師手里拿著的紙箱就是一個房間,
你能應用你學到的電路的知識,給它安裝一個照明電路嗎? 第二部分:探索
活動 1:小組合作,設計一個房間的照明電路
教師告訴學生們:想要出色地完成一項工作,必須明確這項工作的要求。PPT 出示模擬安裝照明電路要求,讓學生閱讀,然后讓全班共同學生分析這項工作都有哪些要求?
學生明確要求后開始分小組畫設計圖。教師提示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畫不同的電路。
活動 2:交流設計方案
各個小組逐個到前面講解他們的設計方案,提示其他學生要從:是否滿足了這項工作的要求和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兩個方面對別的組的設計提出意見和建議。交流要是相互的,不是別人提意見了就一定要改,應該是互相爭論、反駁、再爭論……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完善。
活動 3:模擬安裝照明電路
通過交流,各個小組首先改進和完善自己的設計圖。
然后,按照改后的電路圖在紙箱上開始安裝電路。教師要提示學生們: 1.注意安全,如果不是合作的需要,最好不要兩個以上的同學同事操作;
先確定一個“施工”的流程,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給每個同學做好分工,讓每個學生對發揮作用;
最后,檢測電路,排除故障,適當完善。
活動 4:每個小組逐個展示他們安裝后的房間內電路,分享各自的想法,并演示用開關如何控制房間內燈光的開和關,其他同學給予適當的評估。


五、參考資料愛迪生
愛迪生(1847~1931),美國發明家。他未受過正規教育,是一位自學成才的科學家,畢生從事電學實驗研究和發明工作。一生中有 2000 多項發明,被稱為發明大王。留聲機、電話、電燈都是他發明的。
雷電實驗
1752 年 7 月的一天,天空烏云密布,一場雷雨即將來臨。這時,美國科學家 B.富蘭克林正帶著他的兒子放風箏。風箏是用絲綢做的,頂端豎著一根細鐵絲,這根細鐵絲與細麻繩相連,繩的末端系了一把銅鑰匙。當電閃雷鳴時,富蘭克林感到手中一陣麻木,他立刻掏出絲綢手 i 泊裹住麻繩,另一只手靠近系在麻繩上的鑰匙,這時藍白色的火花又向他手上擊來。“天電”被引下來了!實驗的成功,使他萌發了用金屬吸引雷電的念頭,并因此發明了避雷針。
雷電
暴風雨時,空中的閃電是一種放電現象。閃電一般發生在云和陸地或兩塊云層之間這些閃電的溫度可高達 3 萬攝氏度,閃電會擊斃人畜,釀成火災。
避雷針
避雷針是截留閃電并將電流導入地下,以保護建筑物不被閃電擊毀的金屬棒。由于閃電往往擊打相鄰地區的最高物體,所以金屬棒應放置在建筑物的最高點, 并用低電阻電纜與地連接。避雷針提供的錐形保護區,其地面半徑相當于避雷針 距地面的高度。
電池的發明
1791 年的一天,意大利科學家伽伐尼發現,只要用銅絲和鐵絲將青蛀的腳與暴露的神經連起來,就能使死青蛀的腿抽動起來。科學家伏打繼續這項研究后發現,當兩種不同的金屬用各種鹽或酸溶液分隔時,就會產生電。他在實驗中, 把銅片和鋅片分別放在鹽水里,并把兩個金屬片用導線連接起來,在儀器上就顯示出有電流通過,這就是最早的電池。后來,電壓的單位被命名為伏特,用 V 表示。
燈泡為什么會發光
燈泡會發光是由于在燈泡內有一根由金屬鎢做成的細絲,稱作“鎢絲”。當
我們打開電源時,電流會通過燈絲,使燈絲產生熱而不斷提高溫度,由紅色轉成白色。燈絲被燒紅時所發出的強烈光線就是我們看到的“燈光”。
導體
容易導電的物質叫做導體。各種金屬材料都是導電的好材料,所有傳輸電的導線都是用金屬做的。金屬中以銀的導電性能最好,但是它比較貴重,用它來做導線成本太高,所以導線用銅來做。銅的導電性能也很好,而且礦藏量也比較大。金屬所以能導電,是因為金屬里有一些電子脫離了原子核的勢力范圍,它們可以在金屬里自由移動,叫自由電子。電就是靠自由電子的移動來傳導的。導體并不只有固體,液體也能導電,在水中加點鹽,導電性能就會好得多。干電池中糊狀的液體,蓄電池中的溶液都是很好的導體。液體導電靠的是液體中帶電的離子。同樣道理,平時不導電的空氣,如果比較潮濕,空氣中就會產生大量離子,這時它也能導電了。
絕緣體
絕緣體也叫“非導體”,是不導電的物質。像玻璃、塑料、橡膠、木頭、棉花、陶瓷等都是不容易導電的,因為它們里面的電子被原子核緊緊拉住不放,只能圍繞原子核轉動,不能在原子空隙間自由移動,它們里面又沒有其他可以自由行動的帶電粒子,所以不容易導電。為了安全用電,又避免電白白地漏掉,人們在導電的銅線外面包了一層不導電的塑料。
但是,絕緣體并不是絕對不導電。在某些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能變成導體。非常純凈的水,如蒸餾水,它是不能導電的,如果在水中放進了雜質,成了普通的水,就變成電的良導體了。干布是不導電的,但濕布就能夠導電。如果不懂這個道理,用濕抹布去擦電燈開關、燈頭、插座,就容易觸電。
短路
指將電路中電勢差比較大的兩點用一根很短的導線連起來。因為短導線的電阻小到接近零,根據歐姆定律,這兩點間的電流將一下子變得很大,結果會把電路中的用電器、電表、電線等燒壞。電路短路的危險性很大,一定要注意防止。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短路的作用又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高樓房頂上都有避雷針,它是金屬做成的,有金屬導線將它與地相連。當空氣中的雷電擊中它時, 它立即將電傳到地下,保護房屋不被雷電擊毀。因此,避雷針與地的通路一定要
暢通無阻,最好是短路。偶然發明的手電筒
康拉德·休伯特在 100 年前從俄國移民到美國,并發明了手電筒。一天,休伯特下班回家,一位朋友自豪地向他展示了一個閃光花盆。原來,他在花盆里裝了 1 節電池和 1 個小燈泡。電門一開,燈泡照亮了花朵,顯得光彩奪日。休伯特看得人了迷,這件事給他以啟示。他有時在黑暗中走路,高一腳低一腳很不方便; 就在不久前他還不得不提著笨重的油燈到漆黑的地下室找東西。他想,如果能用電燈隨身照明,不是實用方便嗎?于是,休伯特把電池和燈泡放在一根管子里, 結果第一個手電筒問世了。
觸電和觸電事故
當通過人體的電流強度較大時,就會發生觸電事故。1 毫安的電流通過人體時,會感覺發麻。當電流不超過 10 毫安時,觸電人自己可以擺脫電源,不致造成事故。電流在 20 毫安-25 毫安的時候,就會使人感到劇痛,甚至神經麻痹, 肌肉劇烈收縮,自己無法擺脫電源,有生命危險。如果電流達到 100 毫安時,很短時間就會使人窒息,造成死亡。
最常見的觸電事故是照明電路引起的。由于人體直接或間接跟照明電路的火線連通,較強的電流通過人體而造成傷害。
因接觸照明電路而觸電的事故有兩種。一種是人站在地上,一手接觸火線, 這時電流從火線通過人體流入大地;另一種是人的兩手分別接觸火線和地線,盡管人站在絕緣體上,照樣有很大的電流通過身體,會造成事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安市| 水城县| 开原市| 东明县| 宁南县| 佛山市| 呼伦贝尔市| 鹤庆县| 沾化县| 和硕县| 本溪市| 清水河县| 昌黎县| 丹阳市| 大埔县| 正安县| 清新县| 珲春市| 寻甸| 滕州市| 平罗县| 太康县| 临沧市| 卓尼县| 时尚| 涿州市| 卢龙县| 蒙城县| 静安区| 永春县| 建平县| 铜山县| 日照市| 浮梁县| 杭州市| 墨竹工卡县| 罗城| 紫金县| 朝阳县| 随州市|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