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單元《打開工具箱》單元概要分析 一、單元整體解讀與學情分析 技術與工程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一個重點領域,而談到技術與工程,必定繞不開工具的使用,因為工具本身就是技術的物化形態。從工具的使用價值來說,它是人類勞動的一種手段上的幫助與延伸,是勞動者借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勞力的手段。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很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人會制造并使用工具。工具的使用在學生的周圍隨處可見,所以在小學階段認識并學會使用一些常見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本單元通過認識周圍常見的一些工具,并了解其功能,讓低年級學生學會使用工具,對材料進行簡單加工。學習的方式是將工具的使用與一些具體的工程任務結合在一起,如做小板凳、做小溫室,同時強調工程設計,進一步凸顯工程技術在整個小學科學學習中的重要地位。 打開工具箱就是打開一般家庭常用的工具箱,這些工具基本以五金工具為主。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親手釘一根釘子或擰一顆螺絲的機會比較少,所以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強化他們對工具的認識以及實際的使用,這也是培養克服困難的能力和堅韌意志的重要一課。 二、單元目標解讀與概念分析 (1)本單元通過一系列體驗、設計、制作活動,落實《課程標準》低年段的課程目標。 科學知識: 了解常見的工具,知道簡單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邊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簡單工具動手完成簡單的任務。 科學探究: 在教師指導下,具有對探究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反思、評價與改進的意識。 科學態度: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了解人類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改造自然,讓生活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2)本單元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技術與工程領域”的低年段要求。 17.3 工具是一種物化的技術。 認識常見工具,了解其功能。 使用工具對材料進行簡單加工。 三、單元構成與邏輯分析 本單元由《認識工具》《擰螺絲》《做個小溫室》三課組成,圍繞工具的認識和使用展開側重學生的體驗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滲透著工程設計的思想。本單元采用總—分—總的邏輯結構安排三課內容。第一課《認識工具》,總體認識工具箱里的各種工具及其功能,并指導學生用常用的尺子、羊角錘和鉗子來完成一些簡單的工作,體驗工具的使用,感受它們的作用。第二課《擰螺絲》, 具體介紹螺絲和螺絲刀,重在觀察螺絲并給螺絲分類,利用小板凳這個載體學習螺絲與螺絲刀的使用,完成利用現成的材料制作一個木制小板凳的任務。第三課 《做個小溫室》,在前面兩課的基礎上,進行多項工具使用技能的學習與練習。指導學生根據材料和工具自行設計,并按圖紙制作小溫室,它是第一課《認識工具》的再提升。 四、單元教學目標 (1)認識工具箱里的一些常用工具,如錘子、螺絲刀、老虎鉗等。 (2)學會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工具對材料進行簡單的加工。 (4)認識到工具的發明、制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五、單元活動導圖 六、課時安排 序號 課題 課時 1 認識工具 1 2 擰螺絲 1 3 做個小溫室 1 總課時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