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2021學年 ? 四年級科學學科教學計劃概況 任教教師:( ) 全冊教學目的要求 教改設想 教學措施 備注 一、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教科書有三個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電路”“巖石與土壤”。每個單元有8課,一共24課。三個單元練習?,一課綜合練習 ,共28課。? 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植物單元與一年級的《植物》、《動物》單元以及三年級的《動物一生》單元形成學習進階。內容的選擇旨在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關于生命世界的認識, 共同承載課程標準中生命科學領域的相關課程內容,即“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條件,如營養物質、適宜的溫度、水和空氣等,在此基礎上,生物個體能夠生長、發育和繁殖后代,從而使得這些生物類群得以延續。植物能夠制造營養物質, 可供自身利用。” 第二單元“電路”孩子們平時對電的研究是比較有限的。這一單元將借助導線、燈泡、電池等電器元件和許多有趣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電是可以在特定的物質中流動的,電是我們生活中重要能源的概念,促進他們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發展,并學會安全用電。整個單元的安排是一個嚴密的結構,課與課之間有著學生認識發展上的邏輯關系。學生從認識電路、電流、開關、電路檢測器、導體、絕緣體,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將最終指向對電的認識。 ? 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巖石和土壤的特性反映了它產生的環境和條件,所以它們還 是研究地球運動變化歷史的重要客觀依據,通過研究巖石和土壤,我們能夠知道 地球演變的許多“故事”。為此,本單元的設計不只是引導學生觀察并初步建構 巖石與土壤在特征、組成、類別等方面的科學概念,更重要的是將巖石和土壤放 在一個更加廣闊和深層次的視野下來展開學習,即巖石和土壤本身的意義與價值。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探究的意愿。 ?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把握學習能力較弱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7、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8、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9、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制作、小發明等活動。 1、課前教師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課上培養學生觀察、發現和記錄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活動能力。 4、養成搜集資料的習慣。 ? ? ? ? 教學計劃進度表 學科 執教者 周次 日期起止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課時 教學重點 教學措施 備注 1 2.28-3.6 ? 1.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1植物種子多種多樣,大小、形狀等外部形態各不相同。 2種子都有種皮和胚,有些植物種子中有胚乳。 3胚是新植物的幼體,新的植物是由的胚發育來的。 4大部分綠色開花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 1 通過觀察不同植物的種子,認識種子的外部特征和內部結構。 實驗,講解相結合 ? 1.2種植鳳仙花 1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 2會用播種的方法栽培植物。 3能利用種植杯觀察記錄種子萌發的過程。 4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觀察計劃,能用表格、圖片、測量紙等記錄鳳仙花的生長變化。 1 學習掌握種植的技能,并確定觀察、記錄的內容和方法。 實驗,講解相結合 ? 2 3.7-3.13 2.1電和我們的生活 1.電是由電源提供的,電源分為交流電和直流電。 2電是我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有,它能驅動用電器做很多工作。 初步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用電知識。 1 獲取學生初始想法,意識到電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 實驗,講解相結合 ? 2.2點亮小燈泡 1、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 2、利用電來點亮一只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 3、一個完整的電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用不止一種方法建立起來。 4、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 1 認識小燈泡的結構,正確連接小燈泡。 實驗,講解相結合 ? 3 3.14-3.20 ? 1.3種子長出了根 1. 植物的根總是向下生長的。 2.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能將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3.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態特征不同,在維持植物生存中發揮的作用也不同。 1 能用實驗的方法證實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實驗,講解相結合 ? 2.3簡易電路 1.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電池。 2.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1 了解電路的組成部分,并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 ? 4 3.21-3.27 ? 2.4電路出故障了 1、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通道)。 2、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 1 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體驗科學的檢測手段將使我們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 實驗,講解相結合 ? 2.5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1、如果電能從一點流到另一點,兩點之間一定有導體連接,這兩點之間就構成一個電的通路,否則就是斷路。 2、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的電路。 1 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電路的連接情況 實驗,講解相結合 ? 5 3.28-4.3 ? 1.4莖和葉 1. 植物的葉在莖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陽光。 2. 植物的莖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3. 植物的葉有吸收陽光和蒸騰水分的作用。 1 能用實驗的方法證實植物的根有運輸水分的作用,認識到植物的葉有吸收陽光和蒸騰水分的作用。 實驗,講解相結合 ? 2.6導體與絕緣體 1、有的物質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做導體;有的物質不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做絕緣體 2、導電性是材料的基本屬性之一。 1 ? 實驗,講解相結合 ? 6 4.4-4.10 ? 1.5鳳仙花開花了? 1. 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2. 根據花的結構,可以把花分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時有雄蕊和雌蕊,有些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3. 在花的各部分結構中,雄蕊和雌蕊與形成果實和種子有關。 1 認識花的結構以及雄蕊和雌蕊的作用。 ? 實驗,講解相結合 ? 1.6果實和種子 1. 植物的果實是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的。 2. 不同植物的果實形狀、顏色、大小各不相同。 1 認識果實是由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的。 實驗,講解相結合 ? 7 4.11-4.17 ? 1.7種子的傳播 1.植物傳播種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為了能將種子散布得更廣,有利于繁殖后代。 2.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是有聯系的。 1 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的聯系 ? ? 1.8鳳仙花的一生 1.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鳳仙花一生中會經歷種子發芽期、幼苗期、營養生長旺盛期和開花結果期。 2. 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植物不斷發生變化,會發育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 3. 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1 通過對鳳仙花一生的生長變化的整理,認識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植物不斷發生變化,會發育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 ? ? 8 4.18-4.24 復習 對植物生長變化單元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復習 1 ? 練習+講解 ? 對植物單元的單元練習進行講解 ? ? ? ? 9 4.25-5.1 2.7做個小開關 1開關可以用來連接或斷開電路,控制電路中電器元件的工作狀態。 2開關有的地方需要用導體來做,而有的地方必須用絕緣體來做。 1 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制作一個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實驗,講解相結合 ? 2.8模擬安裝照明電路 選擇不同的材料,可以連接出不同的電路。 1 1根據已經掌握的電路知識,按要求設計電路。 2根據設計,安裝電路到房間中。 ? ? 10 5.2-5.8 放假 ? ? ? ? ? 11 5.9-5.15 復習 對電路單元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復習,完成綜合練習 1 ? 練習+講解 ? 綜合測試 對一二單元進行綜合測試 ? ? ? ? 12 5.16-5.22 試卷分析 針對一二單元綜合測試進行分析講解。 ? ? ? ? 3.1巖石與土壤的故事 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它們的形成過程記錄了地球形成與演化的歷史。巖石和土壤是地球上重要資源,用途廣泛。 ? 1 能通過閱讀資料,了解巖石和土壤形成的過程及用途。能用班級記錄表記錄、整理有關巖石和土壤的知識。 實驗,講解相結合 ? 13 5.23-5.29 ? ? 3.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1.會用感官對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的特征進行觀察。 2.會使用簡單工具對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的特征進行更細致的觀察。會用科學詞匯描述、記錄巖石的特征。 1 通過對巖石進一步的觀察,知道巖石的特征并能鑒別它們的種類。 實驗,講解相結合 ? 3.3巖石的組成 ?1.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2.花崗巖主要由石英、長石和云母三種礦物組成。不同礦物具有不同的形態特征。 ?3.顏色、條痕、透明度和光澤是識別礦物的重要依據,礦物的條痕比它的外表顏色更可靠。 1 觀察幾種常見巖石,了解巖石的組成 實驗,講解相結合 ? 14 5.30—6.5 ? ? 3.4制作巖石和土壤標本 能夠用采集來的巖石和礦物制作標本。。 能夠對照標本圖鑒,根據巖石礦物的特征識別采集到的標本。 ? 制作巖石和土壤標本 實驗,講解相結合 ? 3.5巖石、沙和黏土 1巖石碎裂后會形成沙、黏土。 2巖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3.能夠根據事實對巖石的變化進行推測。 1 能夠觀察、比較巖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 ? 實驗,講解相結合 ? 15 6.6-6.12 3.6觀察土壤 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 1.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的方法了解土壤,沉積的方法觀察到土壤成分按顆粒大小分層 實驗,講解相結合 ? 3.7比較不同的土壤 1.指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 2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植物 1 能夠運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對三種土壤的特性進行細致地觀察、比較。 實驗,講解相結合 ? 16 6.13-6.19 3.8巖石、土壤和我們 1.巖石和土壤的特性決定了它們的用途。 2巖石和土壤在生產和生活中用途很廣,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巖石和土壤。 3巖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我們要很好地保護和利用。 4知道礦產是人類工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不可再生。。 1 1.通過調查、閱讀資料等形式,了解巖石和土壤的用途。 2通過調查、訪問、交流等形式,了解人類在開發、利用、保護巖石、礦物和土壤等方面的行為。 資料查詢,交流總結 ? 復習 對巖石與土壤單元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復習,完成綜合練習 1 ? 練習+講解 ? 17 6.20-6.26 復習 對三個單元進行綜合復習,并完成思維導圖 1 ? 講解 ? 復習 完成綜合練習并講解 1 ? 練習+講解 ? 18 6.27-7.3 總復習 ? 1 ? 練習+講解 ? 考前答疑 1 ? 練習+講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