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課是人教版七年級《生物學》下冊第四單元第三章的第二節。包括兩部分: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這兩部分是有內在關聯的統一的整體。本節課安排學習呼吸道對空氣處理之后,僅憑學生已有知識理解本課有挑戰性。另本節上承消化系統,后續循環系統,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這本書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學好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對“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理解。 2.教學目標 (1)通過演示實驗與圖片視頻觀察,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2)通過資料分析,概述肺泡與血液的交換過程 3.教學重難點 3.1教學重點 (1)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2)概述肺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3.2教學難點 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 二、學情分析 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也是邏輯思維從經驗型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之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看,初中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好發表意見,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學中,要運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是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也要創造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在知識掌握方面,學生由于先前已經學習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等相關知識,但是形不成邏輯體系。在教學中,教師應在課堂上多媒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完成本課的教學活動。 ? 三、教法與學法 我們常說:教無定法,應該“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改革中以人為本的思想的具體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實驗探究法、多媒體教學,各種方法相結合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是教學矛盾的一個方面,學生的學是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地位”,組織教學,運用探究學習小組完成本課教學任務。 ?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復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呼吸系統的組成是怎樣的,又分別有哪些功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回顧知識并回答 ?回顧引入新知 ?新課 1、肺 首先,先來了解肺作為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位于什么位置?結構如何? 播放視頻肺的節律性呼吸。 根據經驗回答 觀看視頻 初步了解肺 2、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剛才提到肺在胸腔內,而我們的胸腔內部由骨性支架——胸廓作為支撐。 展示圖片胸廓 大家都把手按在胸部兩側,一邊呼吸一邊感受肋骨的運動方向和胸廓的變化。 在我們的運動系統當中,肢體的運動都是由肌肉收縮和舒張引起的。那在呼吸中,剛才胸廓的橫向擴張和收縮與什么肌肉有關呢? 展示肋間肌 吸氣的時候很明顯使勁了,因此肋間肌在收縮,肋骨受到牽拉就會向上向外運動,隨之胸廓擴大。呼氣的時候肌肉放松,因此肋間肌舒張,肋骨隨之向下向內運動,胸廓縮小。 因此肋間肌的活動使胸廓前后徑、左右徑變化。 播放視頻呼吸時肋間肌的變化。 我們的胸腔除了有骨性支架胸廓,還由膈肌圍成。 展示圖片膈肌的運動 吸氣時,我們的膈肌在收縮,膈頂部下降,胸廓上下徑增大,胸廓擴大。同理,呼氣時怎樣? 播放視頻呼吸時膈肌變化。 剛才提到的吸氣時,胸廓會擴大,呼氣時,胸廓會縮小。那么到底是胸廓擴大導致了吸氣還是吸氣導致了胸廓擴大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模擬實驗研究一下。 展示模型 誰能說說這個模型各個裝置分別代表了什么? 下面請大家一邊看一邊注意在呼吸過程中,胸腔的體積變化,思考肺內的氣壓有什么變化,氣體又是怎樣運動? 模型演示呼吸。 下面我們一起來描述一下剛才的變化。我拉動橡皮膜向下時,代表了膈肌的收縮,這個時候胸廓的體積擴大,肺也會隨之擴大,這個時候肺內的氣壓如何變化? 大家設想一下,假設你是這里面的氣體分子,你所在的環境空間變大了,你覺得壓力會如何變化呢? 所以肺擴大引起了肺內氣壓減小,相比外界沒有變化的氣壓,現在氣壓是外高內低,氣體又會如何運動呢? 因此隨著肺內氣壓的減小,氣體會被從外壓向肺內,也就是吸氣。 那么我將橡皮膜向上推時,變化如何? 所以,是胸廓擴張導致了吸氣還是吸氣導致了胸廓擴張? 接下來看看大家能不能完整的描述出胸廓擴張導致吸氣的完整過程,并且說明胸廓擴張的原因。 以上是我們學習到的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那大家能說說實現氣體交換的動力是什么嗎? 很好,那我們再來通過視頻看一遍我們身體在呼吸中的變化。 播放視頻肺與外界氣體交換。 ? 看圖片認識 體驗呼吸,并說出肋骨及胸廓的變化。 理解運動的過程 跟著老師一起總結。 觀看視頻 看圖片聽老師描述吸氣時膈肌變化,并試描述出呼氣狀況。 說出模型各裝置的代表 觀看思考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學生分組討論總結 學生回答 觀看視頻 學生自己體驗了解呼吸時身體的變化,參與性強。 視頻是具象的變化,能加強感性認識 通過看模型來理解有更形象的直觀感覺。 讓抽象的氣壓原理用更生動的想象來感受。 學生做類比推測。 將一系列變化聯系起來。 ?3、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氣體進入了肺,會到達支氣管末端形成的肺泡,然后氣體又這樣被呼出去了嗎?下面讓我們看看一組數據,看看吸入氣體與呼出氣體成分上有沒有差別。 展示數據圖 為什么氣體成分發生了變化? 大家覺得氧氣去了哪里?多出來的二氧化碳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其實同學們是知道的,回顧一下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在細胞的生活中,細胞怎樣獲得能量? 展示呼吸作用公式 也就是說,究竟是誰在哪里利用了氧氣? 組織細胞是直接從肺泡這里交換到氧氣的嗎? 所以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毛細血管和組織細胞之間進行了氣體交換,下面我想讓同學們給我說說這里的氣體流通情況。 在這講到的兩次氣體交換是怎樣實現的?大家先不著急回答,我小小提醒下大家,大家肯定就能回答的又好又準確。想想大家有沒有遇見過這樣的情況,一個人在離你較遠的地方噴了香水,可是你和周圍的人都能聞得見,這是怎么回事? 氣體相對比噴香水的人這里,遠處的你周圍的氣體濃度要低,而氣體會從濃度高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 同樣的,在我們肺泡當中,氧氣含量如何?所以氧氣為什么會交換到血管中? 所以肺泡和血管、血管和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原理是什么? 我們再來看一組視頻加深印象。 播放肺泡的氣體交換視頻 剛才說肺泡這里會發生氣體交換,那為什么是這里,肺泡有什么利于氣體交換的特點? ? 觀察數據,說出差別 回顧知識,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組織語言回答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理解 觀看視頻 觀察圖片自學回答 ?通過數據對比得出具體結論 聯系細胞的生活,使知識連貫起來。 結合經驗輕松理解難點。 利用自學圖片重點 4、梳理總結 到這里我們已經學習完了氣體進出人體的全部過程,大家下面就梳理思路,試試看能不能完整地描述一下整個過程。 學生分組總結 串聯知識點 5、練習 下面我考考大家的實踐應用能力如何,一起來看課后題,誰能答得又好又快。 學生練習 鞏固實踐 6、課堂小結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同學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收獲,并談談你覺得在本科內容中重點是什么。 學生談收獲 知識匯總建立體系 7、作業 課下請同學們試著完成課后技能訓練:肺活量的測定。 記作業并課后完成 ?練習鞏固 ? 六、教學設計說明 在本課信息化課堂教學中使用了多媒體,通過3D動畫演示視頻、圖片的播放幫助學生更好的在課堂上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