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時 呼吸作用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掌握呼吸作用中的物質變化及其反應過程。(2)了解動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過程與方法】(1)親身經歷實驗活動的過程,學會實驗的基本方法。(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難點【重點】呼吸作用。教學過程知識點一 呼吸作用【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102~104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人體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是由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所提供的。當有機物為葡萄糖時,人體細胞內氧化反應的過程可以表示為葡萄糖+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2.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發生氧化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稱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人體內的一種緩慢進行的氧化反應。3.進入血液中的氧氣通過血液循環系統運送到全身各處組織細胞,在細胞內進行呼吸作用。如果沒有氧氣,這一氧化反應就無法進行。同時,呼吸作用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運送到肺部,進入肺泡內,最后排出體外。【合作探究】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聯系和區別?答:呼吸一般是指呼吸運動,是肺與外界之間的氣體交換,是一個物理變化過程;呼吸作用則是指生物體細胞內的有機物與氧氣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產物,同時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滿足生命活動需要的過程,是一個化學變化過程。【教師點撥】人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氧氣與體內的有機物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降低,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含量增加。【跟進訓練】1.生物進行呼吸作用的意義在于( B )A.呼出二氧化碳 B.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C.分解有機物 D.消耗氧氣2.呼吸作用的實質是( C )A.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B.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C.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D.分解有機物,貯存能量3.人體細胞利用氧氣將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產生( C )A.氧氣 B.水C.尿素 D.二氧化碳和水,并伴有能量釋放知識點二 動物的呼吸作用【自主學習】分組進行教材第104頁的活動,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試管B的設置有對照的作用。2.實驗開始時,A、B試管中紅色水滴與橡皮塞的距離基本相同,10分鐘后,A試管中紅色水滴向左移動了一段距離,試管B中紅色水滴沒有移動。3.A試管中紅色水滴向左移動的原因是動物進行呼吸作用時,消耗了氧氣,產生了二氧化碳,產生的二氧化碳被堿石灰吸收,試管內氣壓減小。4.兩試管中的堿石灰的量應該相等。5.動物跟人一樣也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獲取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跟進訓練】1.鳥類飛行、螢火蟲發光所需要的能量來源于( B )A.食物的消化作用 B.細胞的呼吸作用C.周圍環境的能量 D.吸入的空氣的能量2.如圖是證明動物需要呼吸的實驗裝置,該裝置放在室溫環境中,回答下列問題:(1)在圖甲所示的實驗中,堿石灰的作用是吸收蚱蜢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2)裝置乙和裝置甲比較,兩者存在一個主要的不同點是甲中有蚱蜢而乙中沒有,這樣做的目的是進行對照實驗。(3)過一段時間后,裝置甲中的有色液體將如何移動?向左移。有色液體能移動是因為試管中D(填字母序號)。A.氧氣明顯減少,二氧化碳明顯增多,氣壓減小B.氧氣明顯增多,二氧化碳明顯減少,氣壓減小C.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明顯增多,氣壓增加D.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明顯減少,氣壓減小知識點三 植物的呼吸作用【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105~106頁的有關內容,并分組進行相關實驗,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與大部分動物不一樣,植物沒有明顯的呼吸器官,沒有明顯的呼氣和吸氣過程,但植物和空氣之間也會通過擴散作用進行氣體交換。2.植物的各個部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每一個活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呼吸作用。3.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對于生命活動來說十分重要。【合作探究】在教材P105活動1中,種子“已浸水”和“已煮熟”意味著什么?種子為什么要消毒?答:種子“已浸水”意味著該種子是活的萌發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種子“已煮熟”意味著該種子中的細胞已死亡,不能進行呼吸作用。種子要消毒是為了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的微生物,消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對實驗的影響。【教師點撥】生物通過呼吸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所需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對于生物的生命活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跟進訓練】1.用保鮮袋封裝新鮮水果可以大大延長水果的貯藏時間。保鮮袋的主要作用是( C )A.保持袋內適宜的溫度 B.減少水果的水分散失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減少水果的表面損傷2.我們在驗證種子的呼吸作用實驗中,最好選用( D )A.干燥的種子 B.煮熟的種子C.用鹽水浸泡過的種子 D.萌發的種子3.植物能進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C )A.植物體的綠色部位 B.有氧氣的部位C.有生命活動的部位 D.任何部位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第5節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一課時 人體呼吸系統和氣體交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過程。(2)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組成和功能。(3)理解呼吸運動的原理,了解人體內氣體交換的動力和過程。【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成分比較,培養學生讀圖的能力和分析、歸納的能力。(2)能通過對呼氣和吸氣模型的分析來認識復雜事物的結構和運動規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驗結構對功能的適應性和呼吸對人生存的重要性。(2)通過對呼氣和吸氣模型的建立,讓學生學會建立模型的探究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重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難點】氣體交換的過程。教學過程知識點一 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100~101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稱為呼吸。肺與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是由呼吸系統來完成的。2.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呼吸系統的組成各器官的作用呼吸道鼻阻擋和粘住灰塵、細菌,還能溫暖和濕潤空氣,感受氣味刺激咽前后略扁的管道,是空氣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由軟骨做支架,保持氣體暢通氣管和支氣管支氣管管壁覆蓋著有纖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塵和細菌肺主要的呼吸器官,由大量的肺泡附著在肺泡管上組成,是氣體交換的場所【跟進訓練】1.下列關于人體呼吸系統組成中按由上往下的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B )A.鼻、口腔、喉、支氣管、氣管和肺B.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C.鼻、咽、喉、氣管、肺和支氣管D.鼻、口腔、咽、喉、氣管和肺2.呼吸道能對吸入的空氣進行處理,呼吸道不具備的功能是( A )A.氣體交換B.清潔C.溫暖D.濕潤知識點二 人體的氣體交換【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101~102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呼氣和吸氣是依靠膈肌和肋間肌等的活動而產生的。它們的異同點如下:吸氣呼氣膈肌收縮舒張橫膈膜變得扁平恢復拱形肋間外肌收縮舒張肋骨向上、向外向下、向內胸腔體積增大減小肺內壓力減小增大空氣或氣體進入肺部離開肺部2.人體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空氣相比,主要是氧氣的含量減少了,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了,同時水汽明顯增多。這是因為空氣進入呼吸系統后,在肺泡內進行了氣體交換。3.肺泡內的氣體交換過程:肺泡內的氧氣通過擴散作用,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中;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擴散作用,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內。【教師點撥】呼吸包括四個連續的環節:肺的換氣、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組織里的氣體交換。不管哪個環節發生障礙,都會導致生物體呼吸困難,甚至有生命危險。【跟進訓練】1.人在吸氣時,肋間外肌、膈肌所處的狀態和胸腔體積的變化分別是( B )A.收縮、舒張、增大 B.收縮、收縮、增大C.舒張、舒張、減小 D.舒張、收縮、減小2.人體內肺泡與血液之間發生了氣體交換后,血液中氣體成分的變化是( B )A.氧氣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B.氧氣增多,二氧化碳減少C.氧氣和二氧化碳都減少 D.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3.在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中,與氣體交換無關的結構是( A )A.氣管比較長 B.肺泡壁很薄C.肺泡數量多 D.毛細血管壁很薄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章 第5節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1課時.doc 第3章 第5節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2課時.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