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時 根的吸收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掌握根尖各結構的特點及功能。(2)理解根尖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3)知道植物所需的營養元素和缺乏的癥狀。【過程與方法】通過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結構和細胞失水實驗的微觀呈現,培養學生分析總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科學觀念。教學重難點【重點】(1)根尖的結構和功能。(2)植物所需的營養元素和缺乏的癥狀。【難點】植物根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學過程知識點一 根的吸水和失水【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139~142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部分,它是根生長、分化、吸收養料最活躍的部位,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2.從根尖的尖端起,根據它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不同,依次可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根毛區四個部分。3.根尖各結構的特點和功能根尖結構位置細胞結構特點主要功能根冠根尖的最頂端細胞壁薄,外層細胞排列比較疏松,內部細胞小、排列緊密對根起保護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斷地生長分生區根冠內側細胞壁薄,細胞核較大,細胞質濃,細胞排列緊密,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分生作用,補充根冠細胞和伸長區細胞伸長區分生區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體積增大變長,能較快生長使根不斷伸長,伸向土壤深處根毛區伸長區上部由伸長區細胞進一步分化而來,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長度的根毛,根毛細胞的細胞壁極薄,液泡較大擴大了根的吸收面積,保證了植物能吸收足夠的營養,是根尖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4.土壤顆粒之間含有無機鹽和水分,稱為土壤溶液。5.根毛細胞吸水: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根毛細胞失水: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次施肥過多,容易導致根毛細胞失水,從而造成“燒苗”現象。6.水分進入根部的途徑:水→根毛細胞→各皮層細胞→根的木質部導管→植物體各結構。【合作探究】在農業生產中,移植作物幼苗時為什么要帶土移植?答:帶土移植的目的是不傷害根尖,使根尖在適應新環境以前,在一段時間內仍舊可以從被夾帶的土壤中獲取水分和無機鹽等營養物質,以提高移栽成活率。【教師點撥】1.巧記根尖的分區和特點:根尖結構分四部,根冠在前來保護,胞小核大分生區,伸長區域增長度,根毛區內有分化,吸收水分、無機鹽。2.細胞失水主要是指液泡里細胞液中的水分向細胞外滲出,而不是細胞質向細胞外溢出。【跟進訓練】1.在根尖結構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細胞,排列緊密,細胞壁薄、細胞質濃、細胞核大,具有分裂能力,這些細胞位于( B )A.根冠B.分生區C.伸長區D.根毛區2.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D )A.根冠B.分生區C.伸長區D.根毛區3.施肥不當常造成植株“燒苗”,是因為( A )A.土壤溶液的濃度高,根毛細胞液的濃度低B.土壤溶液的濃度高,根毛細胞質的濃度低C.土壤溶液的濃度低,根毛細胞液的濃度高D.土壤溶液的濃度低,根毛細胞質的濃度高知識點二 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142~144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植物生長除了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外,還需要吸收無機鹽。2.不同的無機鹽對植物生長會起不同的作用。有的無機鹽用于構建植物體,如氮和鎂是合成葉綠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質的原料;有的無機鹽用于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3.鉀能使植物莖稈粗壯、促進淀粉的合成和運輸;缺乏時植株長得矮小,葉片上有許多褐斑。磷能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和開花;缺乏時植株暗綠帶紅。氮能使枝葉長得繁茂;缺乏時植株矮小,葉片發黃。4.枯枝、落葉或死亡的生物體腐爛后產生的各種營養物質會進入土壤,使土壤更肥沃。因此,在農業生產中常提倡“秸稈還田”,以提高農田的肥力。5.根據植物生長所需的無機鹽種類和數量配制適宜的營養液,用營養液來栽培植物,這就是無土栽培。【教師點撥】1.氮、磷、鉀三種元素對植物體的作用部位分別是葉、根、莖。2.不同的植物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長發育時期所需無機鹽的量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施肥時,應根據植物的不同種類和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合理施肥。【跟進訓練】1.若要使甘蔗豐收,則平時應該多施( A )A.鉀肥B.氮肥C.磷肥D.鈣肥2.果樹長得矮小,葉色發黃,缺乏的是含哪種元素的無機鹽( A )A.氮B.磷C.鉀D.硫3.正常生長的植物可以進行無土栽培的原因是( C )A.植物只需吸收水B.植物只需吸收無機鹽C.土壤礦物質顆粒對植物生長并沒有直接作用D.植物只需吸收含氮、磷、鉀的無機鹽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第3節 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第一課時 植物的根系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根系的定義、作用和種類。(2)能區別直根系和須根系。(3)知道影響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的因素。【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不同植物的根系,讓學生學會區別直根系和須根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生活中常見植物的根的觀察和認識,讓學生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教學重難點【重點】區別直根系和須根系。【難點】影響植物的根的分布的因素。教學過程知識點 植物的根系【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138~139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1.陸生植物是通過根來吸收土壤中各種營養物質的。一株植物所有的根的總稱叫做根系。2.許多植物的根系十分發達,生長的范圍比枝葉大,對植物起到固定作用。另外,組成根系的每條根都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等營養物質。3.根分為主根、側根和不定根。根系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直根系根的數目較少,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之分,而須根系根的數目較多,無明顯發達的主根,主要由不定根組成。4.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與植物的種類和外界環境如土壤的結構、肥力、通氣狀況和水分狀況等密切相關。5.缺水地區生長的植物的根往往比水源充足地區生長的植物根更為發達。在農業生產上,常利用控制水、肥等來調整作物的根系,以達到豐產的目的。【教師點撥】須根系中也有主根,只是主根不發達、不明顯。(1)在自然條件下,植物根系所占的土地面積往往大于莖、葉的面積,其優點是能增大植物根系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面積,有利于植物的生長。(2)直根系入土較深,須根系入土較淺;雙子葉植物大多為直根系,單子葉植物大多為須根系;網狀形葉脈的植物一般為直根系,平行葉脈的植物則往往為須根系。【跟進訓練】1.根系的分布特點是( D )A.一般向下分布,又細又長B.主要在土壤淺層分布C.分布范圍一般等于地上部分的樹幅范圍D.分布范圍一般都大于地上部分的樹幅范圍2.小麥的根主要是由不定根組成的,這樣的根系叫做( C )A.側根B.直根系C.須根系D.不定根3.生長在干旱地區的野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生長在濕潤地區的野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淺,該現象是( C )A.受根的向肥生長的特性影響B.受根的向地生長的特性影響C.受根的向水生長的特性影響D.受根的以上三種生長特性影響練習設計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4章 第3節 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第1課時.doc 第4章 第3節 植物的根與物質吸收 第2課時.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