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章 微粒的模型與符號 第1節 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用模型和符號來表示復雜的事物或過程的科學方法。 (2)舉例說出學習和生活中常見的模型和符號,學會畫簡單的模型和符號。 (3)學會用模型解釋簡單的科學現象和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使用模型和符號的方法,培養學生研究科學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通過列舉和學習生活中常見的模型和符號,體驗到模型和符號的作用,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用模型和符號來表示復雜事物或過程的科學方法。 (2)能用物質粒子模型解釋水的狀態變化,體驗建立模型的科學思想。 【難點】 (1)模型和符號的區別。 (2)用模型解釋水的三態變化。 教學過程 知識點一 模型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37~38頁的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科學研究中,常常用 模型 來表達一個研究對象的某些特征信息,如用地球儀來表示地球的全貌和運動狀態;用細胞模式圖展示不同生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借助眼球模型,認識和研究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2.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 直接觀察 到的或 復雜 的事物。一個模型可以是 一幅圖 、 一張表 或 計算機圖像 ,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 示意。 3.科學研究中,人們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建立一個適當的模型來代替和反映客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 形態 、 特征 和 本質 ,這是一個建模的過程,這樣的方法就是 模型方法 。 4.由水的狀態模型可知: (1)水在狀態變化中 沒有 變成其他物質,構成水這種物質的水分子 沒有 變成其他分子。水的物態變化實質上是一種 物理 變化。 (2)在液態水變成氣態水的過程中,構成水的水分子之間 距離 發生了變化。一般情況下,固態物質分子間距離 小于 液態物質分子間距離 小于 氣態物質分子間距離。 【教師點撥】 1.模型既可以表示很大的事物,也可以表示很小的事物。 2.模型可以分為兩類: (1)物理模型:能直觀反映真實物體形狀的圖片或三維結構。 (2)抽象模型:能描述事物運動規律的數學方程式或描述性文字(如“黑箱”)。 【跟進訓練】 1.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 C ) A B C D 2.下列關于模型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D ) A.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都是一個模型 B.模型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 C.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D.模型只有具體形象的,沒有抽象的 知識點二 符號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38頁的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符號是指有一定意義的 圖形 、 文字 等,如數學運算符號、電路元件符號等。符號來源于規定或者約定俗成,其形式簡單,種類繁多,用途廣泛,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2.用 符號 能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還可避免由于事物 外形 不同和表達的 文字語言 不同而引起的混亂。 3.常見的符號 (1)已學過的單位符號,如 kg (千克)、 m (米)、 N (牛頓)、 Pa (帕斯卡)、 A (安培)等。 (2)已學過的科學符號,如 v (速度)、 ρ (密度)、 F (力)等。 (3)儀器符號,如電流表的符號、電壓表的符號等。 (4)交通符號,如限重符號、轉向符號等。 【教師點撥】 1.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符號,有些是為了簡明地表示事物,如交通符號;有些是為了避免因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亂,如不同地方的廁所外形不同,標上“廁所”二字,人們就一目了然了;有些是為了避免表達的文字語言的不同而引起的混亂,如單位符號。符號既可用字母或文字來表示,也可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示。 2.圖形和圖片的區別:圖形是人們根據客觀事物而主觀形成的概念圖,由基本圖形和簡略線條構成,屬于符號,如圖甲是電路中開關的符號;圖片是客觀事物的真實反映,描述事物的全貌,屬于模型,如圖乙是電路中開關的圖片。 【跟進訓練】 1.下列表達方式中屬于符號的是 ( B ) A.水分子: B.電壓表: C.漏斗: D. 2.天氣衛星云圖可以幫助人們分析近期的天氣狀況。天氣衛星云圖屬于 ( B ) A.符號 B.模型 C.既是符號,也是模型 D.既不是符號,也不是模型 練習設計 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